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的两位奇女子:一位算出了丈夫遇害一位预言了作乱

人生百味 2023-07-18 11:44:27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三国的两位奇女子:一位算出了丈夫遇害,一位预言了作乱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

都说:乱世让女人走开!但如何走得开?如三国时期,夏侯渊的侄女去拾柴,却撞倒了张飞,结果被张飞抢走当了夫人。虽结局很不错,给张飞生出两个女儿来,都当了刘禅的皇后。

但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 无论是谁,背景多深,势力多大,一旦身处乱世,是谁也别想“走开”。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乱世出奇人,皆知三国时期,奇男子很多,那有没有奇女子?还真有两位,咱先说第一位,因为她竟然是个“卜算贵人”,算出了丈夫遇害,并随后为丈夫报仇!

一、孙权的弟媳:徐夫人

孙坚有五个儿子,最著名的是长子孙策,次子孙权。这位徐夫人,便是孙坚的第三个儿子:孙翊的老婆。

徐夫人的家庭背景啥的,已经无从知晓了,但从她会占卜,能识文断字这方面的才能来推断,应是一富户人家。自从嫁给孙翊后,徐夫人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因为当时正是孙策和孙权,交接东吴权力的时期,东吴那边很乱!

孙翊身为“孙家人”,自然也是忙里忙外。公元204年,这时的东吴,是孙权掌权时期,孙翊官居丹阳太守。这一天,丹阳诸郡的官员来向孙翊汇报工作啥的。而徐夫人也占卜了一挂,顿时大惊。

徐夫人便对孙翊说:“你今天不要去了,因为卦象非常凶险。”孙翊哪里信这些,毕竟身为孙策的弟弟,那孙策敢杀掉三国著名的半仙于吉,孙翊还会怕“卦象大凶”?就这样孙翊来了,却被手下人:边鸿,给杀掉了。

原来边鸿被丹阳大都督:妫览给收买,反了东吴。妫览见杀掉了孙翊后,就闯入了孙府,霸占了孙翊的妾和侍婢,却突然又发现徐夫人,长得非常漂亮,一下子就动了歪心眼。也要霸占徐夫人。

徐夫人便道:“再急,也要等孙翊祭日过后,不然多晦气?”妫览便信了。果然过了孙翊祭日后,徐夫人便脱掉孝衣,换上鲜亮的衣服。妫览也迫不及待的来了,可刚进屋,就听徐夫人一声大吼:“两位将军请出来!”

话音刚落,孙翊手下的两位将领,就一跃而出,手起刀落杀掉了妫览,跟着在徐夫人的指挥下,除掉了其余叛乱者,为孙翊报了仇!

徐夫人奇就奇在了,她即“信命”(会占卜),却又敢于跟命运进行抗争,不认命!孙翊被杀,按寻常思维来言,她一弱女子只能认命。但徐夫人冷静处置,稳住仇人后,暗中跟孙翊手下,取得了联系,一举为丈夫报仇。所以,无论谁,是绝不能认命的:一个敢于跟命运抗争的人,天必酬之!

二、司马昭的夫人:王元姬

司马家族虽不被后世待见,但从司马懿那里,家里就总出奇女子。比如司马懿的老婆张春华。司马懿拒绝曹操征召,在家装病,被一女婢识破,张春华立刻就杀掉了那女婢,奇在了胆气和武力!

而司马昭的夫人王元姬,却跟张春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类型,是依靠才识和智力!王元姬的爷爷是大名鼎鼎的王朗,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跟诸葛亮阵前嘴炮,被骂死的那位。

但实则王朗,才没《三国演义》中那么柔弱,而是一位大儒类的人物,他对孙女王元姬,也是老早就做出过预言:能使我们王家兴盛的人,必是我这宝贝孙女!果然,王元姬长大后便嫁给了司马昭。

由于自幼耳濡目染,王元姬才识过人,尤其是对识人方面。当时,司马昭正权倾朝野,钟会是司马昭很看重的人物,也正是春风得意时。

而王元姬却不断的提醒司马昭:钟会这个人,见利忘义,你千万不要把大权独授给他,要多提防这个钟会,不然他必会生乱!

果然一语言中,钟会和邓艾破蜀后,钟会除掉邓艾,就要在蜀国自立,最终事败被杀!史称:钟会之乱!

如今,虽不知王元姬依据什么,判断出了钟会必会作乱,但从她自幼饱读诗书等来看,显然是证明了一条:知识改变命运!无论乱世,还是治世,这条都属于金科玉律!

本文涵盖了关于三国的两位奇女子:一位算出了丈夫遇害,一位预言了作乱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有关该主题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对历史人物及历史相关知识感兴趣,我们强烈建议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历史文化等等。

未出深闺便预言曹魏必亡、天下归晋,三国奇女辛宪英是如何养成的?

辛宪英出生在名门世家,父亲辛毗辅佐曹魏三代帝王,要说这奇女的养成 ,是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染。

家世出众使得她从一出生就有着比同龄人更优越的条件。她在学习权谋之术上有父亲辛毗的指点,辛毗在宫中有趣事或别的事情都会回到家跟辛宪英分享,久而久之,辛宪英听得多了,政治嗅觉也练得很灵敏。

曹丕与曹植有过一段十分激烈的太子之争,后来曹丕被立为太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曾抱着辛宪英的父亲说:“辛毗啊,你知道我现在有多高兴吗?”,辛毗是曹丕席下谋臣,自然也是为曹丕开心的,回家后辛毗就将曹丕的表现告诉了女儿。

当辛宪英听到曹丕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时,长叹道,做君主就要时刻惦记着百姓,要兢兢业业的将江山百姓都管理好,居上位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曹丕成为太子,不仅不忧虑如何带给百姓富足的生活,反而在这个时候高兴,江山又怎能长久?

果然曹丕建立的魏国只存活了短短数十年就灭亡了,印证了辛宪英的预言。

而在司马懿与曹爽之战中,曹爽让辛宪英的弟弟辛敞留任城中,辛敞怕自己站错队,就去请教姐姐辛宪英。辛宪英告诉他司马懿才能谋略皆不输于曹爽,且曹爽行事骄奢,对王室不敬不忠,司马懿此举是大势所为,而辛敞在辛宪英的指点下逃过一劫。

辛宪英的眼光长远,与她善于观察心思缜密是离不开的,虽然那些预言都是辛宪英见微知著的做法,但也可以证明她智慧超群了。

三国时期女版诸葛亮,料事如神,预言了什么事情?

她预言了曹魏的灭亡,没想到预言成真,她也因此成为了一位奇女子,被人成为“女版诸葛亮”。在我们的印象中诸葛亮是“智慧”的代名词,他料事如神神机妙算,让人十分敬佩。然而在三国时期也有一个女子同样聪慧过人,甚至还预言了曹魏的灭亡,她就是辛宪英。

辛宪英是辛毗的女儿,而且从小就聪慧过人。辛毗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在曹操手下为曹操办成了不少大事。而辛宪英因为自小就跟着父亲,所以眼光独到,对事物的看法也相当有见解。所以在看到曹丕杀死了曹植,最终成为君王以后,辛宪英就预言,曹魏政权必然不会长久。


当然辛宪英这样说并不是无言乱语或者是对曹魏政权的诅咒,而是有理有据的。在曹丕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后,曹丕激动万分非常兴奋,所以便抱住了一旁的辛毗。所以辛毗回到家后便对辛宪英说了这件事,而辛宪英也有了曹魏灭亡的预言。因为辛宪英觉得,作为一个君王应该要学会居安思危,不宜暴露情绪。而曹丕却因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地位就兴奋不已,这显然不是君王该有的。

果然没多久曹丕就因病去世了,而司马家族也因此钻了空子,培养了家族势力。直至后来曹氏宗族逐渐衰败,而司马家族越发强盛最终取而代之,自此曹魏灭亡。不得不说,辛宪英确实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她对于局势的分析也相当准确,这也难怪会被称为“女版诸葛亮”。

存在于三国演义中的奇女子,真的是火神的后代吗?

三国是一场英雄之间角逐的战役,但英雄与美人,这似乎又是历史上必然的搭配。于是乎,在三国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奇女子。比如说貂蝉,以一人之力,搅动了董卓和吕布的感情,两人闹掰,给了汉室机会,当然也给了曹操机会。再比如那位甄宓,有关于她的传说一直都没有少,作为一个再嫁之人,她给我们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影响。当然,也有能文能武的孙尚香,嫁给刘备,却也可以坦荡的走掉。但其实,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位奇女子,叫做祝融夫人。

祝融夫人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最经典的女性角色了。她的孟获的妻子,与自己的丈夫一起驻守南蛮,据说她本是火神祝融的后裔,有着一身的好武艺。她的奇就奇在,她是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真正走上战场的女性。你说说,在那样的时代里,如貂蝉,大小乔她们,都是被养在温室的娇花,她敢出战,何尝不是一种奇呢?

祝融夫人出现在第九十回,是与自己的丈夫一起对抗蜀军而走上战场的。祝融夫人出现的各种装扮,就在告诉我们,她不是一个普通人。她手中用的武器是一把丈八的长标,在背上还背有五把飞刀,这样子的她,谁愿意说她是一个普通人呢?而且,那一场战争,是她的代父出战。她与蜀军对垒,却一点都没有怯场。


最开始,她更是先后打伤了蜀汉的将士张嶷,后又用绊马索直接活捉了马忠,可以说,这份本事让她的身份更加的被人敬重。不过,祝融夫人还是空有一身武力,却少有聪明的头脑,于是乎,在诸葛亮的设计下,赵云,魏延开始挑衅她,这让她非常的生气,更是选择出战,之后也陷入了敌军的包围,然后被活捉了。

祝融夫人被活捉之后,她的丈夫选择了用手中的俘虏换回了自己的夫人。两人其实也不过是在坚守自己的土地罢了,只不过,随着蜀汉越来越强大,他们想要坚守的也很难做到了。之后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听过,诸葛亮对孟获是七擒七纵,终于让孟获甘愿俯首称臣。随着孟获的归顺,祝融夫人自然也跟着归顺了。于是,这位出现过一次战场的女子,就没了踪影。

祝融夫人算是少数没有被养在深闺的三国女性了,虽然她只是作者在书中的一次创作,但我们也不得不说,这位夫人的本事是没得说的,即便她或许只是昙花一现。但三国奇女子,她应该要算得上是一位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1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