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韦正矩:新城公主第二任丈夫他到底有没有杀害新城公主,

历史典故 2023-07-18 11:39:55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韦正矩:新城公主第二任丈夫,他到底有没有杀害新城公主?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龙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去世,公主同母兄唐高宗无法接受妹妹的突然薨逝,诏三司审问驸马韦正矩,韦正矩不能辩,被唐高宗下令诛杀,后查明韦正矩于公主之死实为无辜,又令其与新城公主合葬于昭陵。

人物生平

韦正矩,或作韦政举。唐朝太子(李建成)家令、彭城郡公韦庆嗣的儿子,属于韦氏的东眷房。驸马长孙诠被杀后,在东阳公主的推荐下尚唐太宗嫡女新城公主。

韦正矩由于尚主,被升为了正三品的殿中监,连升八级,一时平步青云。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也许是因为和前夫长孙诠的感情太深,也许是新驸马与新城公主性格不太合适,这段婚姻关系并不如之前的结发情缘融洽,二人成婚不久就有了韦正矩对公主失礼的传言。

龙朔三年(663年)二月,新城公主病亡于长安通轨坊南园,终年三十岁。 在这之前新城公主已经生病,并且在公主生病期间高宗还特地为妹妹建了建福寺祈福。 妹妹的离世,唐高宗悲痛不已,无法接受,于是迁怒驸马韦正矩,认为是他导致了公主死亡。有司审问之下,韦正矩不能辩,高宗盛怒之下,便杀了韦正矩。

有人认为新城公主是“死于家庭暴力的公主”。但纵观史书记载,事实却截然相反。前所述,新城公主一直很得父亲和哥哥宠爱,并不是无依靠的受气包,她更是丈夫前途的一大助力,韦正矩没有胆量更没有理由杀死新城公主。新城公主应当是由于和前夫关系很好,和后夫的相处出现困难,加上身体不好,病中难免脾气暴躁,与驸马有过争吵,被外人传为驸马“遇主不以礼”。而新城公主病逝得突然,让高宗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所以死讯传来才会震惊之下认为妹妹死得蹊跷,命令有关部门审查韦正矩,韦正矩对新城公主的死又做不出一个象样的解释,于是高宗认定韦正矩跟妹妹的死有关,才会杀了他,并流放其一族。以致后来唐人对于娶公主忌惮颇深,甚至有谚语“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认为“新城以病而卒,夫子受其戮辱”, 对于驸马十分同情。盛怒中的高宗又迁怒于新城公主的侍女,认为是她们没有照顾好主人,所以下令把新城公主墓室壁画中的侍女头部全部除去。后来,高宗也发现这是一桩冤案,所以韦正矩死后,皇家又允许他跟新城公主合葬于昭陵(韦正矩的墓碑宋朝时还在,现今没有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韦正矩并没有杀害新城公主,否则高宗绝对不会允许一个杀害妹妹的凶手与公主合葬。

以上就是关于韦正矩:新城公主第二任丈夫,他到底有没有杀害新城公主?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唐太宗小女儿新城公主驸马是谁新城公主怎么死的


唐太宗小女儿新城公主驸马是谁?新城公主怎么死的?
唐太宗最小的女儿,是长孙皇后为其所生新城公主。对于唐太宗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清楚,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感情很好,唐太宗诸多子女中尤以长孙皇后所生最为受宠。
而新城公主不仅是长孙皇后所生,同时还是他最小的孩子,所以对于这个女儿唐太宗尤其宠爱。
新城公主在八岁的时候被唐太宗封为衡山公主,而且刚刚册封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食邑,是实封。唐初公主多数是在出嫁之时,才有食邑,由此可见唐太宗对新城公主的宠爱。
不过再宠爱女儿,女儿长大之后也是要把她嫁出去的。但唐太宗绝没想到,自己乖女儿的婚事会是那样的一波三折。
唐太宗给新城公主选的第一门婚事,便是名臣魏征之子魏叔玉。明君忠臣,这么一门婚事似乎十分登对,但唐太宗不久却自己悔了亲。
魏征去世后不久,他所推荐的两位将相之才,一位犯谋反罪,一位被罢相。唐太宗因为怀疑魏征与谋反的那位有勾连,所以一怒之下下旨废了公主与魏叔玉的婚事。
这门婚事被废后,唐太宗又为女儿选择了长孙家的子弟长孙诠为驸马。长孙诠是长孙操之子,而长孙操是长孙皇后的叔父,这门婚事可以说是亲上加亲。
定了日子后,唐太宗开始给自己的女儿筹备婚事。当然作为受尽宠爱的小女儿,唐太宗给她的嫁妆比之寻常公主多的多。
眼见着日子一天天临近,却不想唐太宗突然离世,公主只能待字闺中,为父亲守孝。其实当初唐太宗应该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不想耽搁了女儿的时间,所以才急急忙忙的筹备婚礼,可惜的是最后还是没有亲眼看见女儿风光嫁人。
唐太宗去世,唐高宗继位。唐高宗继位之后不久,想接着先前的准备将婚礼完成。但是却遭到大臣的阻止,所以公主又守孝了三年,才算是出嫁了。
为了庆祝妹妹出嫁,唐高宗改封衡山公主为新城公主,增加食邑5000户。公主嫁过去之后,与驸马长孙诠琴瑟和鸣,堪为天下夫妇典范。
显庆四年,长孙家一朝惊变,而长孙诠也受到牵连,被流放_州,随后被地方官员杀害。新城公主本来对于驸马的流放就充满怨言,如今丈夫无辜被杀,更是愤怒伤痛。
她虽然不能与自己的皇帝哥哥抗衡,但也从此不再梳洗打扮,消极生活,算是一种无声的责问。唐高宗不忍见妹妹如此,又给她寻了一门婚事,新驸马是韦家的韦正矩。
虽然再次风光出嫁,但是新城公主始终不能忘怀长孙诠。以至于不能完全接受韦正矩,新的婚姻生活也并不和谐。久而久之,就传出了驸马失礼于公主的谣言。
龙朔三年,新城公主患病去世。唐高宗悲痛于妹妹的早逝,将一切的责任都归咎于驸马韦正矩的身上。认为是韦正矩没有照顾好新城公主,所以下旨将韦正矩斩杀。
前面就有韦正矩失礼于公主的谣言,而唐高宗又如此处置韦正矩,后来竟然传出了新城公主被家暴致死的说法。真的是三人成虎,谣言害人啊!

唐太宗最疼爱的女儿,她的一生命运有多坎坷,葬礼以皇后规格举行?

这个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是新城公主,她一生先后出嫁两次,第一任丈夫被处死,第二任丈夫也被皇帝处死。新城公主她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儿,她的母亲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长孙皇后。

根据史书的记载,小公主在出世以后,就非常得唐太宗的喜爱,在她才八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衡山公主。这个封号非常的尊贵,因为唐朝有规定,名山大川是不能够作为封号的,但是为小公主破例,可以看得出来唐太宗对她的喜爱。

衡山公主一生的婚事十分坎坷。在最开始的时候,唐太宗给她物色的驸马人选是魏征的儿子。不过那个时候魏征已经病重了,等到魏征去世以后,魏征一家被卷入了侯君集的谋反案件,唐太宗在一气之下悔婚。

在那之后,唐太宗继续给掌上明珠挑选合适的驸马人,在唐太宗给她选择的是长孙皇后家那边的人,长孙操的儿子长孙诠。因为是最为宠爱的公主的婚礼,准备事项特别繁杂,在这个过程中,唐太宗就去世了,衡山公主的婚礼也不得不停下来。因为按照儒家礼法,必须要守孝的。

本来她的哥哥也就是唐高宗李治,打算只让她守孝一年,但是大臣坚决反对,不得已让小公主守孝三年。在三年之后,立刻把她封为新城公主,继续准备婚礼。他们结婚之后,夫妻生活还是相当和睦的,但是不长久驸马被卷入了长孙无忌和武则天的政治斗争当中,先是被流放,后来被武则天派去的官员杀死。

衡山公主是相当难受,但并没有什么用。后来李治感觉对不起自己的妹妹,就重新给她物色驸马人选,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京兆韦氏的韦正矩。后来新城公主生病,李治还是十分担心这个妹妹的,要给她建祈福的寺庙,但还没有建完,新城公主就去世了。李治非常生气,加上当时有谣言说是驸马对公主不好,盛怒之下他杀了驸马韦正矩。

新城公主真的是病死的吗 为何墓中的壁画都被都没有脸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新城公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位政绩出色君主,很多人认为他的是一代明君,不过他也曾经进行过残杀兄弟,只为争夺皇位。

而且他也是历史上较为好色的君主,他一生就有拥有上千佳丽,仅仅是有名分的就有15个。不过他这么多女人,他真正爱的始终是长孙皇后,这点从长孙皇后病死之后,他不再立后就可以证明。

既然长孙皇后是他最爱的女人,那么长孙皇后生下的皇子和公主,也是他偏重疼爱的对象。

而我们今天来了解的一位公主,也是长孙皇后的女儿,她就是衡山公主,也叫新城公主。

一生虽富贵荣华,但经历坎坷

衡山公主为长孙皇后生下的最后一个孩子,因而比起其他的兄弟姐妹,衡山公主不仅有父皇母后的宠爱,还有哥哥姐姐们的宠爱。

但长孙皇后没过两年就病死了,衡山公主虽然较为年幼,不懂得丧母之痛,但她的成长无疑是缺乏母爱的。

或许是太宗李世民感到上天对此女不公,于是他破例将此女的封号封为“衡山”,要知道唐朝,从未有公主的封号是名山大川。

衡山公主除了有幼年丧母之痛外,她的个人婚姻也十分不乐观。

很早的时候,李世民就曾经将衡山公主许配给有名谏官魏征的儿子,但太宗也觉得过于草率,不到一年就取消了。

紧接着李世民将这个女儿许配到了她娘家那边的长孙家族,选择了长孙皇后叔父的儿子长孙诠。

实际上,衡山公主同自己这位夫君还是过得挺不错,此时的李世民也已经去世,哥哥李治成为了皇帝,另外的大哥李承乾和二哥李泰都因为犯事而被杀和流放了。当时或许就只有长孙诠这个男人能给衡山公主依靠。

但因为当时衡山公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被武则天迫害,造成了裙带作用,其夫君长孙诠也被杀害。

哥哥李治可能觉得十分亏欠于她,于是将她改嫁给另外一个男人韦正矩。但两人婚后并不和睦,没多久,衡山公主便去世了,而李治认为韦正矩对公主实施了“家暴”,才导致她的死,完全无视改嫁过去的衡山公主已经重病。

多年后,墓室被挖开,一幕壁画让人毛骨悚然

多年之后,考古学家发现了衡山公主的墓,并通过挖掘,发现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甚至让部分考古学家感到毛骨悚然。

唐朝的墓都有许多的壁画,这个墓也一样,但有一个十分不同的地方,就是现场的壁画中,只要有侍女,仆人的壁画,势必是无法看到脸的,就好像无首的人物壁画,十分诡异。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人就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这些都是李治命人戳破的。

毕竟当时这个墓,是按照皇后规格去弄的,由此可见李治十分重视,哪有人敢这么大胆,对皇帝重视的墓进行破坏,只有皇帝才敢对公主墓的壁画进行破坏。

那么他为何这么弄?原因不外乎是他认为当时的侍女和仆人对公主照顾不周,才导致公主病死,于是他十分怨恨这些侍女。所以才会在下葬了衡山公主,并派画师将壁画画好之后,又命人将那些壁画中的下人的脸部给清除。

但事实的真相我们大都可以猜测到,公主病重,不是因为下人照顾不周,也不是韦正矩对公主进行“家暴”,而是长孙诠的死,再加上与第二任夫君性格不合才导致公主病重。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李治本身。长孙诠根本没罪,只是长孙无忌得罪了武则天,李治根本无视武则天专权,任由她去迫害长孙氏族,最终害死了公主的夫君,这点,衡山公主怨恨于他。

李治将衡山公主改嫁,并没有经过衡山公主同意,最终造成了婚后不合,这点也得怪李治。

结语

衡山公主虽然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但她一生却经历坎坷,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幼年丧母,导致缺乏母爱,是无可避免的,毕竟长孙皇后病死,太医也无法改变这个结局,但他的夫君长孙诠,根本就是一个无辜之人,却被自己的嫂子无情杀害,这点必须得怪他哥哥李治,纵容武则天。

而李治倒好,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归罪给第二任驸马韦正矩,紧接着又认为下人也有错,帝皇对外人难认错就算了,对自己亲人也这么难吗?

惨遭蹂躏的唐朝公主:被驸马当 *** 使唤

韦正矩简介:(?~663年)或作韦政举。唐朝太子(李建成)家令、彭城郡公韦庆嗣的儿子,属于韦氏的东眷房。驸马长孙诠被杀后,在东阳公主的推荐下尚唐太宗最 *** 新城公主。

史称韦正矩“遇主不以礼”,龙朔三年(663年)三月,使新城公主暴薨,唐高宗将韦正矩杀死,流放他一族,按皇后的礼节把新城公主陪葬昭陵。不过,之后唐高宗又允许韦正矩与公主合葬,韦正矩的墓碑存至宋代。

当上驸马之后,韦正矩才发现,自己没有如当初所想的那样官居要津,执掌大权。从前他官卑职小,根本不可能涉足顶层的权力集团,也就无从知道许多不为人知的隐情。而此时他才明白,新城公主与武皇后之间,原来有着如此不能化解的仇怨。每每想到武皇后的手段和权势,韦正矩就不禁冷汗直流。

特别是到上朝任职的时候,武皇后集团掌握实权的官员如许敬宗、李义府之流,总是在人前人后对这位新任驸马摆出一副嗤之以鼻的模样,在权利之争中,韦正矩往往败下阵来。业军事评论网站

这也未免与韦正矩当初的设想差得太远了。他对自己的待遇十分不满,但又不敢、也没有能力与权臣们明争暗斗,于是他迁怒于新城公主,痛恨她不为自己考虑,不肯去逢迎武皇后化解宿怨。

特别是想到,按照礼制自己一家都要对公主以君臣之礼恭敬这一点,韦正矩更是忿忿不平,认为自己娶这个公主,实在是失算了,得不偿失。

在这样的情形下,渐渐的,韦正矩撕去了谦谦君子的伪装。不但不遵守制度所规定的侍奉公主礼仪,甚至还常常对新城公主冷嘲热讽,出言不逊。

而这么想的不止韦正矩一人,几乎整个韦氏家族都对此颇有同感。韦家人都觉得,这位与皇后结下仇怨的公主,迟早会给家族带来灾难。更何况新城公主在两次婚姻中都一直没有生育,所以韦家不但没有谁出来劝阻韦正矩,反倒都不闻不问甚至煽风点火。

新城公主自出世以来,几时受过这样的气?她忍不住想要向哥哥诉苦。

然而此时的高宗李治,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曾与晋阳公主相拥而泣、思念母亲的小皇子了。

自显庆三年(六五八)以来,高宗的身体日渐虚弱,患上了一种严重的“风疾”,头痛剧烈的时候,甚至恨不得一头撞死过去。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将朝政交给皇后武则天全权处理,自己则隐居深宫养病。时间一久,武则天掌控住了大唐王朝的命脉,成为王朝幕后的操纵者。

可想而知,李治全副心思都放在了自己性命上头,连自己的王权都丢到了一边,朝政都无心管理了,哪里还有心思去管小妹妹的家务?更何况从情理上来讲,宫廷女眷的事情,都应归皇后主持。而武则天么,她对新城公主心存忌惮芥蒂,更是乐见此事,来了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新城公主只得含着眼泪离开皇宫。

新城公主进宫之时,韦正矩心里倒还有几分畏惧之心,唯恐皇帝降罪。当他看见新城公主容色憔悴、神情黯然地返回之时,心中不禁大喜若狂,自觉逃过一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1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