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李善长是怎么辅佐朱元璋治理天下的?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
朱元璋称了吴王后,授给李善长右相国的官职。李善长熟悉前朝的行政制度,处理政事很有效率,又善于言词、会撰写命令。朱元璋有要招纳收降的,就命令他撰写劝降的文书。凡朱元璋亲自率领军队征战的时候,都命李善长居守大本营,将领和官吏们都服服帖帖,百姓安居乐业;同时,李善长转运调配军队的粮饷,也从来没有缺乏。李善长曾经请求官卖两淮产盐,制定茶法,都是经反复衡量考虑元朝的制度,除去其中有害的法令之后而决定的。
后来又制定钱法,开矿冶炼,铸造铜钱,规定鱼税,朱元璋政权的资财由此日益富足起来,而且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平定苏州张士诚之后,朱元璋论功封李善长为宣国公。职官制度改变以后,左官高于右官,又任命李善长做左相国。
朱元璋刚渡江时,由于天下大乱,军纪也很难维护,因此许多时候都用重法。有一天,他对李善长说:“法律中有三条一人犯法、亲属等连带治罪的条文,是不是过于严重了?”李善长乘机请求除犯有叛逆大罪的人以外,都免除连坐,于是朱元璋命他和御史中丞刘基等人主持制定法律条令,颁布天下。
朱元璋即位做了皇帝,追尊自己的祖父母和父母,册立皇后妃嫔、太子、各王,都是由李善长充当大礼使。设置东宫太子的官属时,朱元璋以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其他的职衔仍像原来的一样。李善长还奉命率领掌管礼仪的官员制定帝王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礼。皇帝巡幸汴梁的时候,李善长留守在南京,一切朝廷政事听凭他酌情处置。不久,李善长上奏制定了六部官制,提议规定官员和百姓服丧的装束,以及百官朝贺东宫太子的礼仪。他还奉命监修《元史》,编辑《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确定全国高山大川神祇的封号,分封亲王,功臣封爵行赏等,事无巨细,朱元璋全都委任李善长和各位文臣谋划进行。
洪武三年(1371)大封功臣。明太祖朱元璋说:“李善长虽说没有战功,但是为我服务很长时间了,军队粮饷的供给方面,功劳很大,应当给他进封大国。”于是授他开国辅运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每年给俸禄四千石,子子孙孙世袭;赐给铁券,可免去他两次死罪,免去他的儿子一次死罪。当时封为公的人,有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以及李文忠、冯胜、邓愈和李善长六个人,李善长位居第一。朱元璋把李善长比做汉代名相萧何,赞扬称颂达到了极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李善长是怎么辅佐朱元璋治理天下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
李善长功高盖主,手上有极大地权力。朱元璋担心李善长手上的权力过大,会对皇室不利,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杀过很多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旧臣,原因无非都是怕这些开国功臣手上权力太大又自视功高,生出谋权篡位的念头,李善长也不例外,一开始朱元璋也很信任李善长,他的所作所为也表明了他的忠心,但朱元璋晚年性格多疑,而这时候李善长的行为让朱元璋认为他有不忠,便以谋反罪杀了李善长。
李善长是最早一批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朱元璋非常赏识他,还评论他为当代萧何,后来郭子兴拿到了朱元璋的一部分兵权,还想把李善长纳为自己手下。但是李善长拒绝了,留在朱元璋身边继续辅佐朱元璋。朱元璋是越发重用他,他的官职甚至一度到达宰相,这也是他权力最鼎盛的一段时期。
但是拥有了如此大的权力,李善长也逐渐自大起来,他自认功高,为人也变得傲慢起来,遇到反对他的人,直接上报朱元璋,给予惩罚,而不是听从建议,为国为民,甚至在朱元璋生病的时候,他也不去慰问,而是做自己的事。朱元璋看他一天天变得自大,行为也开始远离朝廷,就对他起了杀心。本来李善长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一看他准备隐退便欣然同意,可李善长没过多久又宣布再次出山,干涉朝政。
他的这一系列行为彻底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朱元璋便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了李善长。
朱元璋之所以越来越讨厌李善长,不仅是因为他疑心重爱怀疑人,担心李善长这个宰相一手遮天,威胁到朱家的统治和基业。更因为李善长不会做人,得罪了很多同僚,而且他本身比较贪财,导致朱元璋不满,最终将他灭族。
李善长是最早跟随朱元璋起义的人之一,他很有才干,也很有智谋,起义的时候替朱元璋打理团队,朱元璋非常的依仗他,当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就让他当了中书省左丞相,给他的待遇非常的丰厚。本来两个人的关系是很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两个人的矛盾开始越来越明显。
朱元璋疑心重这作为皇帝是难免的,但他比其他皇帝更夸张的是他一心想取消宰相这个职位,免得有个权利那么高的人来碍他的眼,而李善长不仅看不清形势,不懂得在朱元璋面前藏拙保护自己,反而行事越加张扬跋扈,这就不得不让朱元璋更加的反感。
并且李善长还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贪婪,收了别人一点贿赂就能不分青红皂白的举荐对方当官,而且不会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和他一同当官的大臣们,稍稍惹他不满,他马上采取非常激烈的措施,或者破口大骂,或者直接罢免对方的官职,导致这些大臣经常向朱元璋打小报告,次数多了,朱元璋也对李善长意见越来越大。但是朱元璋又忌讳李善长的名声威望,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什么行动,但最终还是把李善长一族都给灭了。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很早,朱元璋还在郭子兴手下当干儿子的时候,李善长就被朱元璋请出山辅佐自己。李善长极具智慧,而且有勇有谋,在朱元璋建国称帝后,他被朱元璋列为开国第一功臣,开国六公爵首位,地位比徐达还高,并且还是凭借的军功。
李善长对朱元璋非常的忠诚,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为将的时候,攻打滁州就是李善长出谋划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善长的才能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想拉拢李善长为己所用,李善长极力拒绝,一直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
李善长在朱元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但屡次在关键的战役中谋划奇谋,而且在朱元璋的军队管理、地方治理上能力非常突出,这也是为何朱元璋一直都非常倚重李善长,开国后还给他颁发了三块免死铁卷的原因。
大明朝建立后,李善长担任朝中最重要的职务左丞相,兼太子少师,授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参与决定军国大事。李善长在朝中的权势完全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不可否认李善长对明朝开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洪武朝前期对明朝的国家管理,制度制定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人有了权势,就会膨胀,李善长也不例外。李善长逐渐的傲慢让明太祖朱元璋起了反感之心。
朱元璋对开国元勋的疑心病是历朝皇帝中最重的,跟随朱元璋那么多年的李善长非常清楚朱元璋的秉性,借故自己年事已高,告老还乡。李善长的急流勇退让朱元璋很欣慰,为了不忘李善长的功劳,不但重用了李善长的兄弟李存义父子,还将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琪。
朱元璋对李善长很够意思,只要他不贪恋权势,富贵终生是没有问题的。
李善长早已没有了争权夺利之心,却不能阻止其他人觊觎朝中权势。李善长的兄弟李存义受到了胡惟庸案的牵连,坐实了李存义父子皆为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借助胡惟庸案杀了很多开国功勋,却对李存义父子网开一面,只是流放到了崇明(今上海)。
朱元璋给了李善长留了很大的余地,念及他的功劳网开一面,李善长却毫不领情,仗着自己过去的劳苦功高,对朱元璋的善意没有表示任何的感恩,这让朱元璋对李善长怀恨在心,同时也为后来诛杀李善长埋下了心病。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再次受到了牵连,还是因为胡惟庸案。他的府中一个远房亲戚丁斌获罪,李善长去向朱元璋求情,而丁斌曾经在胡惟庸府中做事,对胡惟庸与李善长的往来非常的清楚,他在狱中供出了李善长与胡惟庸的谈话:胡惟庸曾经拉拢李善长谋反,李善长并没有立场坚定的反对,也没有向朱元璋告发,而是回答胡惟庸在他死后?自为之?。这就犯了朱元璋的大忌,李善长即刻下狱,不日满门70余口被抄斩。
李善长被杀的时候已经76岁了,为何朱元璋不顾其赫赫功劳,非要治李善长于死地,彻底的拔掉李善长在朝中的势力呢?原因很简单,朱元璋在晚年时期,最为担心的就是淮西勋贵和建朝元老对皇权的威胁,他要在有生之年彻底的铲除豪强贵族对朝廷的影响和控制,李善长在朝中的势力太过强大,他与军中的蓝玉一样,必须要除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0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安史之乱持续了多少年
下一篇: 周穆王八骏是如何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