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懿王姬囏(jiān),在位起讫:公元前900——前892年。 迁都: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姬囏约生于周穆王四十年(甲申,前937),周恭王元年时(已亥,前922)立为太子。
公元前900年,周恭王姬伊扈去世,传位于儿子姬坚,号周懿王,以壬戌年(前899)为周懿王元年。
周懿王,名叫姬囏,西周第七代国王,周共王之子,谥号懿王。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懿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899年至前892年。《史记》云“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据白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前892年周懿王崩,周孝王继位。
《史记》记载懿王在位之时,周王室开始走上衰微之路。《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现象(据考为日全食),当时在陕西华县的郑国一带可见到这个奇景。
姬囏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更加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奇异天象天再旦
天再旦者,卯时日全食之谓也。定义者为刘鸿吉。这是一种奇异的天象,从字面看,意谓“天亮了两次”。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天亮两次”呢?只有在太阳出来前,天已放亮,或者太阳刚好在地平线上,忽然发生了日全食!这时,天黑下来;几分钟后,全食结束,天又一次放明。这就是“天亮两次”———“天再旦”。
周懿王是周朝第七位帝王。他在位时,没什么政绩,《史记》只说,他一上台,周朝就开始衰落,还有人写诗讽刺他。就这么点记载。幸运的是,古代曾出土一部书,叫《竹书纪年》,上面有句话:“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夏商周断代工程要确定懿王元年是公元前的哪一年,全在这十分简约的9个字中。现代天文学家分析“天再旦”现象出现的机率是1000年一次。1997年3月9日,中国新疆北部在天亮之际发生所谓“天再旦”的日全食,由60位观测者从18个不同地点亲身体验这种现象。
借助速率强大的计算机和专业软件,现代天文学已经可以推算古天象记录。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张培瑜先生对相关时代的日食状况作了详细计算,提出发生“天再旦”的懿王元年为公元前926年或899年。贵州工学院的葛真先生核算出:公元前899年或925年确实发生了日全食。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三位科学家的计算结果更为具体:“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48分发生的日食,陕西一带可见。而“郑”是今天的陕西华县或凤翔。看来,公元前899年就是懿王元年,问题似乎解决了。
想要了解“周天子为何会被日全食吓到”,我们首先要知道日全食在我国古代意味着什么。在现代我们知道日全食只是一种天文现象,在我们看来日全食很壮观很稀奇,我们也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奇观来看待,并没有别的什么含义。但是,日全食在我国古代人眼中并非如此。
周天子
我国古代把日全食称为天狗食日,古代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认为这是一种极为不详的征兆。我国古代把日月星辰都奉为神灵,当太阳突然被“吃”掉了,自然会引起恐慌,他们认为这是当朝天子无道,政局混乱,从而惹怒了上天,上天降下来的惩罚。
周天子之所以害怕也是因为如此,而且当时恰逢天灾不断,周天子以为是上天要来索命,疑神疑鬼,于是吓得迁都了。
日全食
实际上我们不用笑话周天子胆小,日全食不光在我国古代认为不详,实际上在国外也是如此。比如古代西方一次日食中止一场战争,西洋最有名的故事记载是在西元前585年。米提斯与利比亚两族打仗,打到一半时忽然间太阳消失不见了,两族族人害怕灾祸的到来,吓得停止了大战。最后居然因为日全食两族通婚,重归于好了。
日全食
以此可见,在古代人眼中日全食是一种极为不好的现象,认为这是灾难降临的征兆。这种理解刻印在古人的思想,一出现这种现象便会害怕。另外就是,我国古代人为了解决这种现象,想到了很多赶走“天狗”的办法,比如打鼓,朝天射箭,甚至祭祀的方式让天狗把太阳吐出来。
周懿王二年(前898),北方的狄人严狁入侵西周的发祥地宗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疯狂抢劫周人的财物,还杀死许多西周百姓。边关守军出击,反而被严狁军队击败,敌军乘胜追杀周军,一直攻至岐山。岐山离王都镐京距离不足二百千米,岐山的安危直接影响着镐京。岐山守军一面坚守关隘,一面接连向朝廷告急。周懿王姬囏急忙挑选国中精兵,同时征调各诸侯国军队联合出兵,北征严狁,保卫岐山。
周懿王命虢公统帅六师讨伐严狁,大军进至凤翔(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一带,与严狁军相遇,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经过数日交战,严狁军被击败,逃归本国。周军在后追杀,迫使严狁人一直逃往太行山。史书记载,周懿王三年(前897),出现了“天再旦”的天文现象,即在一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实际上“天再旦”就是日出之后发生了日全食。
古人崇信天象,周懿王心中有一个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总觉得国都镐京对他不利。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将国都迁往他处。周懿王亲自选定新都为镐京西北的犬丘(又名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 ,认为此地处于周人的祖源岐周与宗周镐京之间,是最佳的建都之处,下令在全国征调工匠,采办建筑材料,择日开工营建新都。
周懿王四年(前896)秋,犬丘的宫殿还没有完全建造好,周懿王就迫不及待地下令迁都,“天再旦”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心头,他感觉多呆一天就多一分危险。在他的催促下,大臣们只好跟着他一起迁往新都。迁都后,周懿王将新都命名为槐里。周懿王六年(前894),由于多次遭受外敌入侵,周懿王感觉到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强大的军队既不能约束国内的诸侯,也无法抵御强大的外患。于是下令加大国防建设的投资,征招国中青壮年参军入伍。他任命虢公为主管军队的最高领导,扩大军队编制,加强军事训练。
位于周王朝西方的犬戎长期和周朝不睦,周穆王时曾经两次征讨,随着周王朝国力的衰退,来自西北方的威胁再次严峻起来。周军强大以后,周懿王亲自检阅这支威武之师,产生了征讨四方称霸天下的野心。
周懿王六年(前894)秋,懿王命虢公率师北伐犬戎(今宁夏固原北),结果大败而归。征伐犬戎的失败,唤醒了周懿王对外扩张的梦想,也打消他称霸天下的野心。
周厉王姬胡
周厉王,字嵇,是人嵇燮之子。公元前879年,周懿王去世,传给了姬胡,史称周厉王。周厉王被历史记住的是,他暴虐无度,奢靡无度,以至于人民造反。
据史书记载,周厉王继位后,酷爱金钱和权力,与当时的王侯将相关系密切。当时的大臣瑞是个忠臣,他知道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就向建议说:“如果再和亲近,周朝就要衰落了。荣是一个自私的人,他想垄断一切,但现在他试图用金钱和利润来诱惑你,这必然会对你有所企图!作为一个皇帝,你看不透人心,和易蓉公交搞好关系是不对的。希望皇上能远离小人,忠于大臣,为百姓和国家谋福利!”
周厉王一直是专制的。他不听,重用荣,让他做顾问,负责国家事务。龚毅策动周厉王封山锁林,财产专制。当时大部分人靠山林为生,山里的物产可以养活百姓。周厉王的做法使人民失去了生活来源,人民不满,开始议论纷纷。
周厉王很专横,不允许人们谈论他的缺点。巫师被发现监视那些谈论他的人,谁谈论他,谁就被杀死。当时,首都的每个人都处于危险和恐慌之中。
虽然有一个谏臣在谏,指责周厉王的疏忽和错误做法,最终会引起民怨。他把人民比作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周厉王仍然一意孤行,不听劝告。最后,人民起来反抗,想要杀死周厉王。周厉王不能顺应民心,逃到了嬴地,最后死在了嬴地。
周厉王统治的岁月
据史书记载,周厉王专横跋扈,骄横霸道,更接近小人,他封山锁林,致使百姓生活贫困,呻吟不止。更有甚者,魏的巫师被派去监视百姓,当他听到百姓议论他时,就把那个人杀了。人民起义,最后周厉王到了这块土地,最后周厉王也死在了这块土地上。
历史学家认为,如果说在位是西周开国史的开端,那么在位及其最后一次被赶到邳地的岁月就是周朝衰落的开端,也就是西周丧国史的开端。因此,有必要对周厉王统治时期进行研究。可以说,在周厉王统治时期,有周朝的历史学家,等等。他的继位和去世时间应该很容易核实,但现实中并非如此。
张汝州西周年考认为周厉王在位三十七年。
然而,在厉王在位年考一书中,一位学者戚桂言认为:周厉王是在登基16年后才敢上陆,14年后死于陆,此后在位30年。
然而,历史权威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执政三十年后,开始接近宫。三年后被赶到毕地,四年后死在毕地。这样,周厉王作王三十七年。
按理说史记的记录应该是可靠的,但偏偏史书记载的时间和太多的历史事件对不上号。有学者推测,司马迁对周厉王在位时间的考证也是基于史料,或许连司马迁也未能理解史料中的编年方式,于是疑惑蔓延。直到今天,周厉王的在位时间仍然是个谜。
用来讽刺周厉王暴行的诗是
周厉王在位期间,与反派荣毅公关系密切,听从荣毅公的指使,封山锁林,禁止百姓取山林中间的产品。中国古代一直是小农经济,大部分人都是靠山吃山。周厉王的举动无疑动摇了基础
周厉王认为他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跑去告诉当时的大臣叫穆公。称慕公为忠臣。看到皇帝如此对待人民,他引用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民劳中的话来讽刺周厉王的行为,并敦促周厉王人民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把水比作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周厉王应该是亲贤远人,很多人应该是求福利的!
赵穆公说:用这种方法堵住人的长嘴,就像堵住一条河。河道是堵不住的,一旦决堤就毁了。对待人民的正确做法是倾听他们的声音和建议,满足他们的愿望,让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是立国之本,国家才能长期安居乐业,才能长治久安。
然而,周厉王反驳说:“我是天子,他们都是傻瓜。堂堂天子,怎能被愚人所论,听其言?”于是周厉王继续他的暴行和暴政,最后被他眼中的“愚民”推翻。
周厉王周幽王
关于谁是西周晚期的暴君,我们脑海中会出现两个人物。一个是第十任君主,也就是周厉王,第二个是最后一任君主,周幽王。根据他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周厉王是真正的暴君。
当在位时,他开始考虑垄断金钱,而不是分配给人民,重用宫,忽视其他忠诚的官员,导致越来越少的人加入他的行列。然而,周厉王不会改变他的坏习惯,他仍然奢侈和专横,导致人们在公共场合谈论他们对周厉王的不满。召公见了周厉王,劝他说:“人们开始对你的法令不满了。”周厉王听后大怒,于是叫来一个巫师,对他说:“你帮我留意一下那些为我说话的人。只要你告发我,我就杀了任何人。”这样民众对此的议论就变少了,同时诸侯也不敢来朝拜圣所了。
公元前845年,周厉王的管理更加严格,导致人们根本不敢说话。当他们在路上相遇时,他们只是互相眨了眨眼。周厉王对现状很满意,认为所有的人都不敢说自己,以为自己有能力,却不知道人民害怕他的权力,害怕惹上麻烦。公元前842年,人民对暴政不满,开始起义,迫使周厉王逃亡。
作为末代皇帝,周幽王不是暴君,所以我们称他为昏君。他无视朝廷,却贪图美色,重视自己的生命,无视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的义务。而且,他只是剥削人民,而不是用武力镇压人民。在这方面,他比他的祖父强多了。
这个被日食吓到迁都的君王是西周君王周懿王。周懿王上位的时候西周已经经历了六个君王,我们都知道,开国君王一般骁勇善战,其之后的君王会励精图治,精兵简直,好好统治国家以保证长治久安,西周时期也不例外。周懿王上位之前是周昭王和周穆王,这两个人深知社稷大权来之不易,所以南征北战,维护政权,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不惜把土地分给藩王,用意维护国家的通知,这个他俩怎么也不会想到,政权居然败在后面这个帝王手里,这个人就是周懿王。周懿王这个人不如前任,生性懦弱,害怕征战,根本没有能力去巩固西周的江山。
周懿王上位不到半年,西边的犬戎部落就看透了周懿王的软弱本质,从西边开始开始进犯,战士抵抗不力,只得向周懿王寻求帮助,可是天子软弱,朝中无人可用。周懿王只得让地,一退再退,一直退到了太行山附近。犬戎的南下,给周懿王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如果大家都知道周懿王这么好欺负,那他的江山绝对是保不住了。按理说想到这里应该奋发图强才是,可是周懿王没有这么做,反而觉得这是自己的能力有限,越来越胆战心惊。
我们知道日食是自然现象,月球绕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就会出现日食的现象,可是在西周时期,他们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解释这个道理。就在周懿王胆战心惊的时候,日食又出现了,周懿王觉得这是上天在警告他,他的江山要保不住了。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周懿王决定迁都到槐里。
可是,将士们还没有稳定下来,迁都毕竟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周懿王不顾这些,执意要迁都,只得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谁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统治无疑让西周政权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最终因为迁都事件,周懿王的手下姬辟方忍无可忍,推翻了周懿王的统治,周懿王在迁都的第二年死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0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什么要让李景隆当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