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宪宗当初挽救大唐江山晚年最后为何痴迷炼丹

话历史 2023-07-18 11:28:29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唐宪宗当初挽救大唐江山 晚年最后为何痴迷炼丹这一内容。

唐宪宗,早年平定藩镇割据,挽救大唐江山,晚年却痴迷炼丹暴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天宝十五年(755年)到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这是唐代从兴盛转变到衰败的一个时期,唐玄宗李隆基设立了藩镇后,引发了“安史之乱”,唐代从此产生了诸多变故。

仅仅是平定“安史之乱”就耗费了两代皇帝的精力,历时八年之久。

但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代并没有就此回到正轨,反而产生了诸多隐患,以急剧的速度日益衰败。

直到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宪宗李纯登基,才将唐代从颓势拉回了正轨。

唐代衰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唐代的衰败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但是安史之乱只不过是藩镇割据的导火索。

唐玄宗李隆基设立藩镇的初衷是防止边境受到异族的进犯,但因为节度使手握重兵,掌控一方军政大权,渐渐的不满满足于此所以引发了叛乱。

唐代的衰败是从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藩镇割据并不是主要原因,其中还有官员腐败、宦官专政、经济薄弱等因素。

唐宪宗李纯上位后,改革了弊政,继承父亲的遗志平定了藩镇,加强集中了政权,开创了元和中兴,这番作为解决了五代皇帝的心腹大患,挽救大唐于水火之中,

因此唐宪宗李纯虽然没有开创一个辉煌盛世,但却能与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并称为“唐羡三宗”。

这位唐宪宗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又创造了怎样的功勋?

李纯,原名李淳,出生于大历十三年(778年)二月十四日。

在他出生的时候,曾祖唐代宗李豫还在位。第二年他的祖父唐德宗就继位了,父亲李诵也被立为了太子。

说起他的父亲唐顺宗李诵,那可是唐代史上最倒霉的皇帝,心惊胆颤地当了二十五年皇帝,在登基前却中风了,口不能言。

但这并不影响他勤于政务,想要重振大唐荣光的决心,李诵上位后就重用了自己身边的亲信,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等一些列的改革,这一举动被称为“永贞革新”。

每一代君王都有自己该做的事,因此李纯继位后所做的,便是完成父亲的遗志。

但唐顺宗上位后的改革,却触犯了宦官的权益。

因此俱文珍等一众宦官决定另立新帝,在他们的操控下,李纯被立为了太子。

俱文珍又用唐顺宗的名义下诏,让太子李纯主持朝政。

六天后,唐顺宗便被迫退位了,唐宪宗李纯继位。

或许看到这里,你就会觉得唐宪宗是一个傀儡皇帝。

但却并不是,只有羸弱的皇帝才会受到他人的掌控。

历史学家黄永年也曾指出,唐代宦官与皇帝的关系就是主子与奴仆的关系,他们参与皇家内部纠纷,只是如同豪门家族里奴婢帮主子争夺家产那样,并不是权力大到可以夺取整个家族的家产。

因此在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宦官能够登基做皇帝,他或许权势滔天,但无论如何也当不了皇帝。

他们一旦有这样的举动,那便会与天下人为敌。百姓或许看不懂朝中的勾心斗角,但他们也了解,宦官登基,那便是夺取主人家产的贼,将士也不会听命于他,人人得而诛之。

回到主题,历史记载,李纯在小时候曾与唐德宗有过一番对话,从小便有着当皇帝的梦想。

那一年,李纯六岁,他的祖父唐德宗将他抱在腿上,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

李纯便回答到:“我是第三天子。”

唐德宗听完后愣了一下,随之大笑,对这位孙儿的喜爱又多了几分。

只能说童言无忌,即便是皇帝面对稚嫩孩童说出想要成为皇帝的话,也只会觉得他有志气,对他更为喜爱。

但如果是皇子说出这样的话,那皇帝就要猜测他是不是企图夺取自己的皇位了。

李纯的家庭关系也十分的复杂

李纯的母亲王氏曾经是唐代宗的才人。

这一关系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原本唐高宗李治立父亲的才人为皇后就已经够离谱了,到了李诵这却娶了爷爷的女人?

而王氏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被唐德宗李适收为了养子。

李纯自己的婚姻关系也十分奇特

在贞元九年(793年),此时身为广陵王的李纯迎娶了郭氏为妻。

郭氏的身份来历也不一般,他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孙女,他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

这么算来,唐顺宗李诵与郭氏还是表兄妹,李纯又娶了自己的姑姑?自己的妻子比自己还大一辈。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婚姻生活,身为公公的李诵因为郭氏母亲以及祖父有功于大唐,对他极为宠爱。

李纯也十分尊重这位妻子,二人之间十分恩爱,因此在两年后生下了儿子李宥。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就有了之前所提到的那一段,李纯在宦官的拥立下继位登基了,是为唐宪宗。

不得不说李纯是一个好皇帝,他在登基后便勤于政务,常常翻阅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唐玄宗建立开元盛世的故事,并把两位先祖的治世方法当作自己的榜样。

元和元年(806年)在李纯即位之初,西川的节度使刘辟就开始了叛乱。李纯派遣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李元奕二人率军前去讨伐,这场战斗很顺利,刘辟屡战屡败,最终被俘获,送到了长安处决。

之后,李纯又接连平定了彰义节度使吴元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二人的联合叛乱,历时三年之久。

这一战也震慑了其他的藩镇,他们纷纷向大唐进贡,并且主动要求留在京都为官。

之后李纯又任用了杜黄裳、裴度、李绛等人为宰相,他们都力主削藩,反对宦官干政。

因此在他们的辅佐下,李纯削藩之事进行得十分顺利。

但是晚年的唐宪宗就如同李隆基一样,创造了一些成就,就觉得自己建立了不朽之功,因此变得骄侈。

他不但罢免了贤相裴度,还任用了奸臣皇甫镈,因此刚刚回到正轨的唐代又有了衰败的迹象。

不仅如此,李纯还信仙好佛,想要求得长生不老药。

有过这一举动的皇帝在历史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他也不例外。

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李纯下诏寻求方士,奸臣皇甫镈便向她推荐量一个叫柳泌的山间隐士,为他配制长生不老药。

在这期间,刑部侍郎韩愈对他进行了劝谏,但这却让李纯勃然大怒,当即就要将他处以极刑,最终裴度联合上奏,李纯才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了潮州刺史。

第二年,所谓的不老药炼制而成,李纯服下后变得极为暴躁,常常残杀身边的宦官,所以宦官又想要另立新帝了。

他们分为了两派,一派想要拥立二皇子李恽为太子,另一派则想拥立三皇子李恒(李宥)为太子。

至于长子李宁在元和六年(812年)便去世了,年仅十九岁。

因此晚年的李纯便面临着立太子的问题。他的妻子郭氏是郭子仪的孙女,所以不论是在后宫还是朝廷都有着极大的势力,因此不立李恒为太子是不行了,虽然唐宪宗并不喜欢这个儿子,但也难以改变。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突然暴毙,郭氏一派的政治势力瞬间主导了一切,李亨也顺利继位了。

因此唐宪宗虽然在晚年有着许多缺点,但总的来说也是一个合格的中兴之主,他挽救了大唐走向衰败的趋势,重新取得了对藩镇的控制,为大唐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唐宪宗当初挽救大唐江山 晚年最后为何痴迷炼丹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

杜秋娘凭美貌成了宠妃,为何到老却要靠乞讨为生?

杜秋娘本来在皇宫里,但是后来被赶回了老家,所以养活不了自己,只能乞讨。她本来是一个官妓生的,可怜的是,她一出生父亲就抛弃了她们母女。她从小的生活得很不容易,但杜秋娘有才有貌,年纪轻轻就很出名。李锜听听说了杜秋娘,花钱买了她,做自己府中的歌舞伎,后来纳妾。

没想到的是,李锜竟然有谋反之心,兵败后,杜秋娘被带入皇宫成为奴仆,可是唐宪宗注意到了她,并且唐宪宗让杜十娘做自己的妃嫔,称号为秋妃。唐宪宗之前一直不怎么管理国家,不勤勉。但是在杜十娘的陪伴下,唐宪宗逐渐进步,为国家谋发展,所以这段时间的唐朝很平静。

唐宪宗晚年的时候,竟然沉迷炼丹,因为宦官失去了性命。唐宪宗去世后,当时的太子继位。唐穆宗对秋妃很尊敬,并且让杜秋娘抚养自己的儿子。杜秋娘在宫里见多了宦官谋害皇帝,她抚养李凑长大成人,并且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所以杜秋娘希望能够做好自己的本分照顾好李凑。

宦官们发现了李凑的真实能力,把李凑贬为庶人,也不让杜秋娘待在皇宫。杜秋娘只好回自己的老家,她独身一人,养活不了自己,被逼无奈之下以乞讨为生。后来,杜秋娘在经历了朝代四次变迁之后,生活的窘迫,独自一人的无可奈何,在这些背景下她最后在南京去世了。杜秋娘这一生坎坎坷坷,可惜最后不能善终。

作为唐朝后期的“中兴之主”,唐宪宗开创了唐朝后期的什么新格局?

唐宪宗开创了一个十分繁荣的唐朝后期的格局,所以唐宪宗才会被称为是“中兴之主”。唐宪宗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帝王,在他在位期间他做了很多实事,帮助唐朝恢复了很多元气,使得唐朝又繁荣了不短的时间。

唐宪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王,他知道全国各地藩镇割据,所以就实行了削藩的政策,将全国范围内的强镇割据成众多势力小一点儿的州县,以免他们相互竞争,让他们相互压制。这样一来地方的权力变小了,那么就有利于地方的统一了。而且他对于那些地方藩镇的兵力也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削弱,将军权收归中央。这样一来那些地方武装力量也变得衰弱了,使得他们没办法再造反了。


而且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唐宪宗也是很有一套的。他对于那些少数民族主张友好地交往,采取十分亲和的政策。唐和吐蕃的关系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缓和,这样各民族共同发展也使得双方互帮互助,唐朝发展得更加的好了。而且唐宪宗也是一个十分有眼光的人,他善于任用贤才,喜欢招贤纳士,他提拔了很多有才干的臣子。


所以说从这些事迹里面,我们真的是能够感受到唐宪宗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他的政治远见的确是唐朝后期的君王中数一数二的。但是有点儿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君王,去世的很早。而且好像是误食了金丹猝死的。如果说他能够不迷恋佛教,安心谋发展,说不定还能给大唐江山多续命几年。

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中兴局面,为何没能解开中晚唐的历史困局?

说起唐朝,?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唐朝盛世与代表唐朝开始衰败的安史之乱,关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中兴局面,就是指唐朝在晚唐时期,唐宪宗李纯缔造的一个治世,名字叫做元和中兴。

都知道唐朝从安史之乱,开始就逐渐走向衰落,各地方的籓王势力如日中天,对朝廷上下虎视眈眈,而为什么有中兴局面没有解开晚唐历史困局的这个说法?是因为在李纯即位的这个期间,当时非常猖狂籓王因为唐宪宗的即位治世,有了逐渐平息的兆头,可以这么说,在唐宪宗在位的时间里,皇帝的权威有了重振的效果,而且不仅如此,它的元和中兴,也使逐渐衰败的唐王朝,恢复了生机,因此才有了之前的说法。

但是即使是这样,在唐宪宗死后,元和中兴的局面又很快被打破,籓王们又开始猖獗起来。对于元和中兴,唐宪宗就相当于治本不治根,因为他没有根本上解决籓镇之间的问题,尤其是在位期间,对于解决籓镇的问题效果最起作用的“河朔三镇”他也只是用来维护一个震慑王朝的威名,并没有采取武力的效果将它归属,所以说在他一死之后,很快他们就发生了判乱。

“河朔三镇”的存在就是一枚定时战炸弹,一旦被点燃,所有之前的努力都会被毁灭,朝廷面对这样的威胁最应该瓦解和拆除,果断地除掉这样的存在,因此,这样的结局注定了不可以解开晚唐的历史困局和衰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0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