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孤竹国的历史

人生百味 2023-07-18 11:19:47

孤竹国是殷商时期在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其文化与殷商文化有着重要联系,是我国古代北方的著名古国。西周之时,孤竹地位周边强国环伺,孤竹国势力衰微,不得不从属山戎,在公元前660年齐灭山戎之战中被当作山戎与国一并消灭。孤竹国灭亡之后,其人民散落居住,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孤竹国的历史。

孤竹国的历史

孤竹国兴于殷商,衰于周,亡于春秋,从立国到灭亡,存在约940年(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660年),其中前544年是商王朝的异性诸侯国,后386年是周朝的异性诸侯国,处于燕国控制之下。

孤竹国政治局面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存在近千年的时间。孤竹国在商王朝中占有一定地位,所以甲骨文和金文中常见有孤竹及其国君的记载。其中有关“亚宪”的铜器,已发现的就有鼎、直、鼎、觚等几十余件,说明他是一位地位显赫、财富雄厚的大奴隶主贵族。从甲骨文中记载的“妇竹”、“妻竹”“竹妾”和“母竹”等字样,可以看出孤竹国的女子和商朝王室具有姻亲关系的,并且孕育了后代。王室血统的存在更加巩固了孤竹国在商王朝的地位。

1.早期

约公元前1600年前,孤竹先人为先商部族墨氏一支。中原夏朝的诸侯商在夏朝腐败衰落时,首领商汤在伊尹辅助下壮大并趁机灭夏建立商朝,并分封同姓宗亲于商朝北境建立孤竹国,让其作为抵御戎狄保护商朝边境的诸侯国。

2.中期

商代中叶,孤竹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物资转运贸易,多在其间进行。这个时期的孤竹国,无论文化经济都较发达,声名四海。殷墟甲骨亦有多件甲骨记载孤竹之事。

商代,孤竹国既履“任王事”之职,又负代商守土之责,为享有尊贵地位的诸侯国,都于今河北卢龙地区,为殷商王室屏卫北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作为桥梁将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联系起来;商末周初,纣王无道,孤竹国因“辟纣”而被迫北迁至辽西喀左一带,为中原文化和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晚期

西周初,孤竹国为西周分化。西周在其西部建立了燕国,管控孤竹及其北方属地和方国。此时的孤竹国疆域,逐渐被新封赏方国压缩于燕南地区。随后燕国崛起,孤竹国属地再次缩小。

4.灭亡

春秋时期孤竹国地域 春秋初年,随着周王室衰微,中原各大国间展开了剧烈的争霸战争,无暇顾及偏远的少数民族,这给了周边少数民族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就在这个时期,山戎迅速崛起,达到鼎盛,与其相邻的令支、孤竹等都被征服。孤竹国在商末周初迁徙至辽西一带之后国力渐渐衰弱,难以统治辽西,最后沦为山戎的与国。

山戎的强大不仅使燕国东扩的势力受到很大的阻碍,甚至还威胁到了燕国的存亡,最后不得不求助于齐国。《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国语·齐语》记载:“(齐桓公)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此时的孤竹国势力衰微,不得不从属山戎,因而在公元前660年齐灭山戎之战中被当作山戎与国一并消灭了。孤竹国灭亡之后,其人民也散落居住,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了。

孤竹国政权在今河北省卢龙县附近。《括地志》记载:“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南十二里,殷时诸侯孤竹国也,姓墨胎氏。”《水经注·濡水》又引《地理志》曰:“卢水南入玄。玄水又西南径孤竹城北,西入濡水。”玄水即青龙河,肥如即今卢龙一带。

钭氏发源地初探

钭氏发源地初探

钭革非

钭氏郡望有燕山郡和辽西郡。钭氏发源地在哪里?据《中国姓氏辞典》记载钭氏“地望分布”为:“《郡望百家姓》云:钭氏望出辽西郡,战国时燕国初置,秦汉两代沿之,相当于今河北省乐亭县以东,辽宁省大凌河以西地区。”《百家姓》新注云:“钭氏属地:辽西郡,现河北省永平县。”现在只有云南省有永平县,而河北省并无永平县。经查史书:“1913年(民国二年)裁府设永平县,翌年复置卢龙县。”说明《百家姓》新注于民国二年。该地在历史上曾设置永平府,府治在今卢龙县城。此说与霞宗亲的相告吻合:曾从书上看到钭氏源于辽西郡,在今卢龙县。黄节厚编著《百家姓探秘》记载:“钭姓望族居辽西(今河北卢龙县东)。”

现河北省卢龙县,殷商时期为孤竹国地,春秋属燕国,后为肥子国。秦汉至晋均属幽州辽西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设卢龙县,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元属中书省永平路,明清为永平府首县,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设永平县,翌年复置卢龙县。

一.孤竹国历史(商、周、春秋)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孤竹君,姜姓,殷汤封之辽西令支,至伯夷、叔齐,子孙以竹为氏焉,东莞。”相传商汤时,封墨台氏在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南),孤竹国国君的二子伯夷、叔齐。他们因都想让位于兄弟而出外流浪,后侍于周文王,但却阻拦周朝伐商,后因耻于食乱臣之粮,饿死终南山。他们的“贤”名流传于世,其后人就有以国名中的竹字为姓,称为竹氏。当时,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二十三年(公元前664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诸侯闻之,皆从齐。”左丘明《国语·齐语》:(齐桓公)“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韦昭注:“二国,山戎之与也。刜,击也。斩,伐也。令支,今为县,属辽西,孤竹之城存焉。”此后孤竹乃成为地名,纳入燕国的疆土。孤竹人分别融入山戎或燕人群体。

二.肥子国历史(春秋战国)

肥子国都城在今河北省藁城县。卢龙地域属肥子国。颜师古引应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也。”《辽史地理志四》云“卢龙县。本肥如国。春秋晋灭肥(前530年),肥子奔燕,受封于此。汉、晋属辽西郡。”又《汉书地理志》泰山郡有肥成县,颜师古引应劭曰:“肥子国。”应劭盖谓肥人之国也,若释肥如然。肥子国灭后,史未言晋迁其民,是则任其流散耳。故今河北卢龙县西之肥如,今山东省肥城县之肥成,俱肥民散落迁徙所在。西汉初置肥如县(故城在河北卢龙县西北三十里潘庄镇沈庄村),为辽西郡郡治。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相传其子因齐有恩于燕而北上投燕。

三.卢龙县历史(秦汉以后)

秦汉至晋均属幽州辽西郡。北魏灭后燕后,该地设为平州。《魏书.窦瑷传》记载:“窦瑗,字世珍,辽西阳乐人也。”又载“天平年间(441~451),授广宗太守,治理该郡时有清正廉洁的名声。”《永平府志.窦瑗传》记载:“自言本扶风平陵人,汉大将军窦武之曾孙崇为辽西太守,子孙遂家焉。曾祖堪,慕容氏渔阳太守。祖表冯弘,成周太守。入国,父冏,举秀才,早卒。普泰初,瑗启以身阶级,为父请赠,诏赠征虏将军,平州刺史。”窦武,字游平,为东汉初年名臣窦融的玄孙,其父窦奉,曾任定襄太守。窦武年轻时以善习经术有德行而著名,曾经在大泽中教授门生,不谈时政,名声显著于关西一带。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设卢龙县,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辽、金时,将这里复称平州。元朝时,这里是永平路的治所。明清设置永平府,辖一州六县,即滦州、迁安县、抚宁县、昌黎县、乐亭县、临榆县、卢龙县。1913年(民国二年)裁府设永平县,翌年复置卢龙县,属津海道。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建迁卢抚昌和卢抚昌联合县,1945年复卢龙县治。属冀东行署。1949年8月,属唐专署。1958年11月,析卢龙并入昌黎、迁安两县。1961年6月复置卢龙县。

所谓卢龙,指燕山一条龙脉。从今蓟县东北,经遵化,沿滦河河谷出塞后,东向可直趋大凌河流域。

卢龙县历史典故非常多,其中比较有代表的有夷齐让国、李广射虎、老马识途等。典型的文物为金大定年间重修的石幢,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龙城”正是指此地(飞将指飞将军李广)。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的辽西亦是指此地。

历史上几个时间节点:公元前664年之前,属孤竹国;公元前664年之后,属燕国;公元前530年之前,属肥子国;公元前530年之后,晋灭肥,肥子奔燕,受封于此;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相传其子因齐有恩于燕而北上投燕;汉未,窦崇为辽西太守;后魏(386-557),窦瑷为平州刺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卢龙县为钭氏发源地是有可能的。该县地处燕辽平原中心地带,在燕山南麓,长城下,面朝大海,气候宜人,是一个风水宝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交通便利,京津附近,适宜人居住繁绗。

桓公伐孤竹的历史典故

东周列国时期,今迁安属于山戎令支国。有一年,山戎令支国发兵攻打它的邻国——燕国。燕国抵当不住,只好向齐国求救。于是齐桓公率兵讨伐山戎。当大军行至爪村伏龙山(今龙山)一带驻扎时,山戎令支国将濡水(滦河)截断了,造成伏龙山周围20多里无水。齐国军队无水喝,齐桓公只得叫士兵凿山找水,结果未能找到泉水。齐桓公的谋臣公孙隰朋向齐桓公进言说:“臣听说蚂蚁找有水的地方筑穴居住,应当找蚁穴处掘水。”齐桓公按公孙隰朋的主意让士兵在伏龙山的北面搜寻蚁穴,结果又未找到水源。公孙隰朋说:“蚂蚁冬天找暖和的阳坡居住,夏天才凉快的背阴坡居住。现在是冬季,蚂蚁一定在山的阳坡居住,不能乱掘。”军士按他说的,果真在伏龙山的阳坡山腰处找到蚁穴,掘到泉水。齐桓公称赞说:“隰朋可称得上是圣人了!”因此,将该泉称为圣泉,伏龙山也改龙泉山,后来又简称龙山。为饮水思源,使甘泉永存,后人砌石为井,名为龙泉井,至今古井尚存,泉水清洌如初。
齐桓公征伐了山戎后,进兵征伐孤竹时,又有老马识途的故事。为此,后来有人作了一首诗:
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
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东周列国时期,今迁安属于山戎令支国。 齐桓公刜令支,大败山戎,令支山戎首领逃往孤竹,与孤竹山戎首领密谋,令城中兵民隐匿山谷,搞了我国最早的“空城计”。齐军果真中计,误入“旱海”。“旱海”又谓“迷谷”,乃沙碛之地,一望无水草,十分荒凉,又遇大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东西南北茫然不辨,齐桓公大惊曰:“如此绝境,如何得出?”上卿管仲进言:“臣闻老马识途,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宜可得路也。”依其言,择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化险为夷。《永平府志》载:“迷谷在府城(今卢龙县城)滦河西20里。”志中所指就是现今的迁安市南部与滦县北部接壤的地域,至今两县(市)交界处还有一村庄称“迷谷”,据传是齐军误入“旱海”之入口处,可以确信是“老马识途”典故原出之地。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园,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战。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候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yín)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
齐军走出迷谷,打败了孤竹国,答里呵和黄花也被乱兵杀死,孤竹国也就被灭了。胜利之后,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山戎、孤竹一带的土地足有500公里之多,全送给您吧。”燕庄公急忙说;“那可不敢当。靠您的帮助,我们才保全了国土,现在已经是感激万分了,哪里还敢收您的土地呢?”齐桓公说:“您不要客气了,北部边疆十分重要,您把它治理好,勿使边民来犯,向天王纳贡,这是我们大家的光彩。再说齐国离这里这么远,鞭长莫及,也管不了啊!”这么一说,燕庄公就不好再推辞了。(注:迷谷村隶属滦县油榨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9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