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喜欢养鸟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喜欢玩鸟,这一点继承了他老爹宋徽宗赵佶的“优良”传统。
宋徽宗曾在东京汴梁城东北一隅建造了人工园林万寿山,园中种植了诸多奇花异草。
徽宗皇帝特聘请驯鸟高人薛老头,吸引了无数鸟儿呼朋引类,林中百花争艳,百鸟争鸣,草木葳蕤,曲径通幽,宋徽宗畅游其中,心旷神怡,乐此不疲。
爱鸟,并没有让宋徽宗逃过父子双双被金人劫持的厄运,但他玩鸟的“优良传统”却被第九子赵构发扬光大。
赵构还是康王的时候,就对养鸟情有独钟。
《枫窗小牍》记载:
靖康之变发生后,康王赵构一路南逃至建康城(今属江苏南京),看到有一只红色的大鹦鹉从江北飞至其下榻的住所。
鹦鹉竟口呼万岁,落在某太监的手上。
人们发现鹦鹉的足部有个小金牌,上面写着“宣和”二字,这是宋徽宗在位时期使用的一个年号,赵构命人找来鸟架子安置鹦鹉。
到了用膳的时候,赵构独自一人吃饭,看上去闷闷不乐的样子。
鹦鹉大声嚷嚷:“卜尚乐过来!”
叫了半天没人过来,鹦鹉又吼道:“卜娘子不敬万岁!”
原来,卜娘子是宋徽宗在位时期的宫廷尚乐官,负责在皇帝进膳时指导宫廷乐师演奏乐曲,令皇帝开心愉快地吃喝。
宋徽宗吃饭,鹦鹉负责呼叫卜娘子,卜娘子指挥乐队演奏乐曲已经成了宫廷惯例。
赵构怀念起往日的宫廷生活,百感交集,吃不下饭,放下筷子哭了起来。
后来,这只鹦鹉被移送到临安的时候,某日猝死于宫廷。
宋高宗赵构特意撰写了祭文:“金钜绛裳,何意朱紫……不远长江,来自汴水……来朝死雉,渐肯为仪,历仍辉纪。尚飨。”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只宫廷鹦鹉的眷恋之情。
除了鹦鹉,宋高宗还喜欢养鸽子,更喜欢亲自去放鸽子,整天乐在其中。
某书生写诗讽刺宋高宗:
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
何如养个南飞雁,沙漠能传二帝书。
诗歌的大意是:堂堂一国之君,养了一群鸽子,整天飞绕在都城的上空,每天早晨放鸽子,晚上收鸽子,太浪费时间了。还不如养一只大雁,也许能为远在北国的二帝传送书信。
宋高宗爱鸟,当然不包括国人皆以为不祥的乌鸦。
《四朝闻见录》记载:
宋高宗暂居凤凰山的时候,居所附近的林中有数以千万计的乌鸦,白天到郊外粮仓觅食,夜间返回林中,终日聒噪不已。
宋高宗原来居住的地方没有山林,如今居住在鸟兽王国的山林附近,非常不适应,冷不丁听到乌鸦怪叫,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金兵来了呢。
宋高宗诏命内臣张去为率领卫士、太监一大群人,夜以继日用弹弓驱赶乌鸦,好不容易把乌鸦赶到了临平赤岸。
没过多长时间,乌鸦又飞了回来,聚集在行宫附近的林中继续呱呱怪叫,弹弓队无计可施,人鸟大战持续一段时间,宋高宗逐渐对这种聒噪声音习以为常了。
宋高宗最喜爱的鸟还是鹦鹉,当了太上皇之后,饲养了数百只鹦鹉。
《宋稗类钞》记载:某一天,宋高宗忽然问那些鹦鹉:“颇思乡否?”——你们是不是很思念故乡啊?
一只鹦鹉回答说:“思乡!”
宋高宗派人将鹦鹉们送回了老家陇山。
过了几年,有个使臣路过陇山,有一只鹦鹉飞过来问他:“上皇安否?”——太上皇还好吧?
使臣回答说:“上皇崩矣!”
那些鹦鹉听了这消息,悲鸣不已。
使臣颇为感慨,写诗感叹道:
陇口山深草木黄,行人到此断肝肠。
耳边不忍听鹦鹉,犹在枝头说上皇。
养鸟的人可以称呼为鸟人或鸟类养殖专家。我们大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养鸟赏鸟的传统习惯古人于栽花养鸟而安养人生怡滋怡情其自古以来影响之大对养鸟的好处给予啦大大的肯定,研究表明中国的养鸟历史极为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啦对鸟禽的猎捕和驯养并由此开始了从猎捕驯养到发展为驯养观赏的这么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养鸟人的内心
喜欢养鸟是为了排除寂寞许多老年人年龄大了退休在家没有事做家里的年轻人陪伴自己时间短养鸟可以说是个复杂繁琐的差事忙里忙外一天没有呆着的时候,喜欢养鸟是为了交朋友养鸟可以交朋友在这么大的一个公园里比一比谁养的鸟精神那只鸟又学会了新的叫法既能锻炼到身体又能交到朋友。
喜欢养鸟是为了精神愉悦,养鸟可以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在家庭养的观赏鸟中论鸣声有的高亢激昂有的清灵流畅有的甜润婉转有的缠绵悠扬喜欢养鸟是为了陶冶情操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伏案攻读埋头写作苦思冥想之后走到鸟笼旁耳眼看手动无疑是最好的休息和娱乐。
1、要稳定它们的情绪。因为小鸟颇具神经质,所以对于环境的变迁,往往一时无法适应。最好先在笼子上覆盖一层薄薄的、透明的丝巾,然后放在安静的地方,主人也不要去观察它。通常在小鸟开始能够自如吃食时,它们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2、要先个别饲养一段时间。如果买来小鸟立刻就把它同其他鸟饲养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小鸟感染疾病。因此,即使情绪稳定了,也要单独把它们饲养在各个笼里,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和其他鸟混在一起饲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9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卫辉比干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