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是秦国与韩魏联军在伊阙地区展开的一场战争,该战役的发生地在还未开凿的洛阳龙门,这一战秦国击溃韩魏联军,魏国仅存的兵力全部消失殆尽,这场战争最出名的就是白起,而伊阙之战就是白起的成名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这个白起成名战。
伊阙之战前国际形势剧烈变化,主要大事件分别为:宜阳之战、垂沙之战、孟尝君出走。
宜阳之战的影响就是秦国占领韩国重镇宜阳,韩国自此开始走下坡路,同时葬送了十万精锐。秦国虽然占领了宜阳,但是在宜阳损失惨重,当时秦武王“悉起兵”才艰难攻克宜阳。
垂沙之战的影响就是楚国大败,国内爆发起义,自此四分五裂,一蹶不振直到灭亡。而齐、韩、魏之间的同盟关系更加紧密,联军配合日渐默契。中原联盟的结果就是更加抵制秦国,秦国被孤立越严重,东出越困难。
如果只是这两场战争的话秦国是难以进一步东出的,因为齐国非常有可能组织联军攻打秦国。秦国一时间无力改变现状,所以只能等待时机。
而这个时候远在东方的齐国内部出现了问题,齐湣王猜忌孟尝君,导致孟尝君出走魏国。魏国升任孟尝君为相国,孟尝君为了与齐国划清界限,主持魏军攻打齐国,破坏齐、魏盟友关系。之后秦国迅速与齐国开展外交调整,秦、齐开始结盟。没多久魏襄王和韩襄王相继去世,秦国就趁韩、魏内部动荡之机攻打韩国。
当时秦国攻取了韩国的新城,韩国为了抵御秦国派使者出使魏国。魏国是韩国盟国,魏王因此派遣大军支援韩国。韩国得到魏国的支持后,倾国出动军队反攻秦国,意图收回新城,甚至还有收回宜阳的意思。而秦国则是派出了白起,负责对阵韩魏联军,掀起了伊阙之战的序幕。
韩国和魏国的联军之中,韩国军队势单力薄,韩军主将暴鸢希望魏国盟军军队打先锋。魏军主将是公孙喜,曾经追随孟尝君南攻楚怀王,西伐函谷关,他觉得韩军虽然战力不甚强,但是韩军不但弩强,其坚甲、美盾、青铜头盔、铁幕,也都精良,所以他希望韩军为前锋打头阵。
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韩军居前,其友军魏军的位置比韩军略错后,处于韩军侧面略后。情报兵带来消息,韩魏两军主帅貌合神离,军互相推诿、各自保存实力,谁都不愿先与秦军交战。
白起针对这种情况,决定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作战策略。
白起抽调自己精锐主力绕道联军后方,乘魏军不备,突然向魏军发起攻击。魏军毫无防备,被杀得措手不及,情急之下被迫在伊阙山的狭隘地区仓促应战,阵形来不及统一调度,纷纭各自为战,或奔或斗,迅即惨败。
韩国军队得知其侧翼的盟友被瞬间击溃后,军心不稳。士兵哗变,主帅控制不住颓势。这时,韩国军队的侧翼已经完全暴露在强大的秦军主力面前。未等主帅布置,便立刻遭到秦军左右夹击,一时间,韩国军队溃败而逃。
秦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把韩军杀的尸横无数。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杀主将犀武,即公孙喜,占领伊阙及五座城池。
常胜将军——白起
白起(公元前331—257年),战国时期秦国大将,南征北战,百战百胜,世称“常胜将军”。
曾任秦国最高军政长官——大良造一职,占功显赫,受封武安君。
据《史记》记载:秦昭王为了吞并六国,独尊天下,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时常派兵进攻邻国。
白起受命率军不断出击,先后进攻韩、赵、魏、楚等国,占城夺地,使秦国疆域不断扩大,最终使中国取得统一。
在他50年的征战生涯中,伊阙、楚郢、长平三大战役最为著名,现介绍如下:
一、伊阙之战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秦军在洛阳龙门伊阙大破魏国、韩国联军,歼敌24万,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
从此,魏、韩两国只有俯首听命,割地求和。
二、楚郢之战
公元前278年,白起率兵攻陷楚国首府郢都,迫使楚顷襄王迁都淮阳,郢都成了秦国的南郡。
自此,楚国一蹶不振,公元前223年被秦所灭,结束了楚国800年的历史。
三、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白起率秦军进攻赵国,利用诱敌深入之计,抄袭赵军后路,全歼赵军45万,使赵国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国抗衡,终被秦吞并。
秦统一中国。
白起战功简介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武安君,秦国眉(今陕西眉县东)人。
十六岁从军。
主要战绩: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
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
攻韩魏歼灭30万。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165万,下六国城池100余座.
封号:武安君。
官职:国尉。
外号:战国人称战神,杀人魔王,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
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地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一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而胆寒。
生平事既:
周郝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94年),秦昭王任白起为左庶长,攻韩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克。
北进。
韩、魏联军34万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据险坚守。
此战秦军兵力不足韩、魏联军一半,双方相持。
翌年,起利用两军之间互相猜疑、互不配合,各个击破,先以一部牵制韩军,集中主力猛攻魏军,灭魏军后,继围歼韩军。
灭韩、魏联军24万,俘韩主将公孙熹,升国尉。
二十六年,起升任大良造(最高军事长官),攻魏,克61城。
三十六年,率兵数万攻楚。
起兵力仅及楚军的十分之一,仍奔袭楚国。
秦军顺汉水南下,占邓(今湖北襄樊北),直逼楚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
楚急调大军数十万北上守鄢。
起见难以克鄢,于鄢西百里处筑坝蓄两水以灌之,淹死楚军民数十万人。
乘势攻取西陵(今湖北宜昌)。
翌年,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置郢为南郡,起受封武安君。
三十八年,起溯江而上,克巫(今四川巫山北),顺势南下定黔中(今湖南西部)。
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起奉命救援,大败联军,斩魏兵13万,溺赵军 2万于黄河。
五十一年,起率兵攻韩,至五十三年,克野王(今河南沁阳),断上党郡与韩都联系。
韩欲割上党以求和,郡守冯亭闻之,将该郡17城献赵。
五十四年,秦派兵攻赵,克上党,进至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赵将廉颇坚守长平。
秦久攻不下,行反间计。
赵王中计,以赵括代廉颇为将。
次年八月,赵括同秦军决战。
同时秦密任白起为上将军接管长平军。
起佯败而退。
赵括率军追至秦营。
起以一部坚守,以 2? 5(记载不统一)万兵迂包围赵军,切断其退路;另以5000骑佯攻赵军营垒,防赵出援。
起围赵军而不攻。
至九月下旬,赵军绝粮一月有余,赵括多次突围无效,死于乱箭之中。
起乘势攻之。
降赵军40余万。
曰:“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
”尽埋之。
惊雷伊阕剑开锋,江汉纵横吞洞庭。
北讨南征斩百万,辟疆拓土下千城。
长平有意坑降虏,青史无心留骂名。
赫赫军功谁可比?知羞孙子不谈兵!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
秦国,原来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
尔后,不断向外发展势力,国力强盛。
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
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
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
因功晋升为国尉。
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
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
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
秦国以郢都为南郡。
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
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三员晋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
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
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
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 (今河南沁阳)。
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已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
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
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
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
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
”于是派人报告赵国。
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
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
”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
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龅攻韩,夺取上党。
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以便镇抚上党之民。
四月,王龅攻赵(参见长平之战)。
赵派廉颇为将抵抗。
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
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
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
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
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
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
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
秦相应侯范睢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
”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赚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
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
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
所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
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
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冒然采取进攻行动。
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
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
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
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
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
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
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
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
赵括军队大败。
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
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
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
”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
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
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龅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
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
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睢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
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
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
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
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于是范睢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
昭王应允。
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
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睢结下仇怨。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
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
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
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
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
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
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睢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龅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
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睢请求,仍称病不起。
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
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
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
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
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睢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
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
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
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
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点评: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
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主要战绩: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
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
攻韩魏歼灭30万。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封号:武安君。
官职:国尉(国防部部长)。
外号:战神,杀人魔,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
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地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
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
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
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
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
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有三个: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
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
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
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
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
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
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然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六国实力的衰弱确实是从一些战争之后体现出来的,下面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标志着六国衰弱的七场战役吧。
秦国与韩国、魏国爆发的伊阙之战以秦国胜利,韩魏联军大败而收场,韩国和魏国也从此一跌不振了。虽然当时秦军的数量和韩魏联军的数量差不多,但是秦军是有新锐白起指挥的,而韩魏联军却有点指挥错乱。最终秦军大胜韩魏联军,消灭了二十多万韩魏联军,韩国和魏国因此损伤惨重,一跌不振了。
乐毅灭齐之战虽然最终齐国用计反败为胜了,但巨大的损耗也让齐国伤到了根基,最终也是跌落神坛了。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一方霸主,但是轮到乐毅率领联军攻打齐国的时候,齐国表现的简直不堪一击,被乐毅攻破七十多座城池。虽然最终齐国用反间计收复了国土,但是这一场损耗也让齐国从此没落了。
秦国和赵国发生的长平之战天下皆知,最终赵国也是因此由强盛转向衰落了。由于上党郡的归属问题,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强国直接硬钢了起来。秦国得益于商鞅变法提升的实力,最终在长平之战中打败了赵军,使得赵军损失了四十多万士兵。而经此一战赵国也是由强盛转向衰落,再也不能和秦军相提并论了。
燕国是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型,想趁着赵国虚弱去捞点好处,结果被赵军揍的生活不能自理了。听到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了四五十万的士兵,燕王就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发兵六十万去攻打赵国。但是赵军在廉颇的带领下把六十万燕军揍的落花流水,最终以割地求和的方式落败,更是衰弱的不能看。
楚国相对来说地盘最大,实力也强劲,所以被揍了三次后才衰落了下去。第一次的丹阳之战,虽然楚国只损失了八万人,但是汉中六百里的肥沃土地却被秦军给占据了。第二次的蓝田之战,楚军又是大败,整个汉中全被丢失了。第三次的垂沙之战,楚国被秦、齐、魏、韩四国联军又揍了一顿,从此彻底的沉沦了下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9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夏朝刑法怎么定罪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