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国时期士兵伙食都吃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12 17:36:13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国时期士兵伙食都吃什么

还不了解:三国士兵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士兵打仗吃的什么?三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国时行兵打仗,军粮重要度超乎想象,甚至决定着成败。说起吃的,中国是饮食大国,咱怕过谁?看官却有所不知,古代生产力有限,运输能力不足,将士们的军粮是比较寒酸的。 从先秦到隋唐年间,千年之久小米都是主食,小米养人,方便携带,还可以喂马,马的主食是干草料,一匹马要吃掉六个人左右的口粮。马的口粮大部分是草料,少部分是小米。小米的优势是种植广泛,而且耐贮藏。

小米是主食,除了小米之外,还有将小麦充作军粮的,由于战争是个极其消耗资源的活动,大军自然是什么多,什么便宜吃什么,三国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关中及洛阳一带,军中主食以小米为主,毕竟三国时粟米是赋税主体,稻麦只能算作“杂粮”。正史中也经常有将小麦充作军粮的记载:“(诸葛)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三国志注·诸葛亮传》)“(桓)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晋书·桓温传》)

三国时的北方政权(曹魏)有相当一部分军粮是小麦(主要的仍然是小米),因为北方小麦的产量种植范围均高于南方。

除了主食之外,他们还吃些什么呢,粮草,顾名思义,就是粮和草,很多单纯的小伙伴可能就认为那时候就真的只有小米和草料充作军粮了,其实当然不是这样的,千万不要被影视剧误导了啊,那时候随军物资还是有野菜,肉干和一些基本的调味品的,每次出征之前,会将盐,豆豉等做成饼状,给每个单兵都发一点,士兵吃饭的时候,就是在小米上加一些蔬菜、豆类熬成粥吃,再加入一些盐之类的调味品,有时候军粮短缺就只能吃吃野菜野果什么的,有时也能吃点肉。由于魏国面食较为普及,魏国军粮也有汤饼和面疙瘩之类的面制食物。军中的伙食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的来说,那时候的士兵还是比较悲凉的,他们没有吃好喝好的观念,只是停留在勉强填饱肚子的阶段,军粮的营养及口感也远远比不上近现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国中的军粮到底有多重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这个东西自古到今都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打仗的时候,都需要提前准备充足的粮食。毕竟人只有吃饱饭才能有力气去打仗,没有足够的粮食的话,吃不饱的士兵就没有力气了,这场仗肯定是要输的。

粮食一直都是人类最关心的事,特别是古代战争中,粮食有时候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因素。在古代的将军一打仗就会说这样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特别是在战乱的三国时期,打仗是常有的事,但是粮食只有到秋天才会收获,而且还因为战乱使得粮草长不好,再加上时不时的有一些旱灾或者蝗灾,一年下来的收成连自家都养不活。朝廷要打仗的话就得收粮食,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肯定也没有了。没有粮食支撑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

我们现在在很多历史书籍中也是可以看出来的,有很多战争因为后方的粮草补给不足,不得已退兵;又或者在作战中,因为烧了敌方的粮仓,敌军就自动退兵了,取得大获全胜。在三国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官渡之战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虽然一开始是袁绍占优势,占据一方还有十万大军,粮草也多。当时的曹操根本和他不能比,但是最后却是曹操赢了。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曹操成功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的大军没有粮食做后盾,就是有再多的兵也成不了大事。

粮食一直是战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不仅如此,粮食产量多的地方也常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古代行军打仗的士兵都吃些什么?真的吃白米饭吗 ?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时常在电视剧看到,一些士兵作战的时候,有时会因为粮食不够充足就败了一场战役,有的战争中,甚至不费一兵一卒,先切断对方兵营粮草的供给,敌军就不战而败了。那么,古代行军打仗,动辄就远去千里之外的边疆地带,这路途之中,士兵们都吃些什么?古代行军打仗的士兵都吃些什么?真的吃白米饭吗 ?

许多人都听过?江山社稷?,?江山?指的是山川河流,也就是皇帝所统治的领土,?社稷?中?社?字在甲骨文与?土?字一样,农作物等都是种植在土里面,古人敬仰自然,视其为神,将祭土神叫?社?,?社?也喻指土神。

至于?稷?,在《说文》记载:?稷,齌(j?)也。五谷之长。?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五谷的概念,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品种,?稷?喻指谷神;?社稷?也就是土神和谷神的合称。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古代的帝王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来?社稷?也就借指国家。

唐朝之前,?粟?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粟也就是小米,营养价值高,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我国最早的酒也是用粮食酿造的,因此小米自然也就成为了军队的主食。

《管子?问》记载:?城粟军粮,其可以行几何年也。?通常家里面做了饭,还要炒个菜,古代在军队中,就没有人再负责炒菜了,快速填饱肚子才是首要的,负责做饭的人直接将蔬菜与小米混合在一起,煮熟了就行了。

但一直就这么吃,士卒们也难以接受,古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搭配主食的调味品,那便是?酱?,据《周礼?膳夫》:?酱用百有二十瓮。?

而这基本是士兵们战事打完后放松下来才吃得到的美食,士兵长途奔袭千里,时刻准备作战时,最常吃的就是由小米做成的干粮,相当与现今的压缩饼干,但味道远远没有压缩饼干好。

唐宋时期,国家富强,军队的伙食中出现了烧饼,以及肉类,明朝时期,小麦非常受欢迎,出现了炒面,炒面是明军的主食;抗美援朝时期,许多志愿军吃的也是这个,当时美军吃的可是肉罐头,在如此情况下,志愿军们始终坚守前线,最终获得了胜利。

古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吃饭很方便,方便面,压缩饼干,各种罐头,瓶装矿泉水,应有尽有,战士行军打仗着实不易。所以生在和平时代,又物质充足的我们,应该感恩当下,居安思危。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我们不是生在没有战争的年代,我们是生在了没有战争的国家。

古代行军打仗的士兵们,你知道都吃些什么吗?

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吃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对于军队来说那就更重要了,士兵没有好的体力怎么保家卫国。因此现代对军人的伙食标准都是很好的,特别是作战时期。那么在古代,士兵的伙食如何呢

在夏商朝时期,由于还没有进入到农耕社会,此时的军粮主要靠狩猎,通俗点说就是一群人抓到什么吃什么,抓不到嘛就饿肚子了。不过抓不到猎物的情况很少,因为夏商朝时期的野兽是非常多的。商朝的田猎是非常出名的,常常一次出动数千人。

秦汉时期进入到农耕社会,这时候五谷杂粮已经开始种植,小米因为有耐储存的优点,率先成为了军队的主食。唐朝以前的更多战争的主战场都是在北方地区,而北方主产小米,小米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这个时期的士兵的主食就是小米。

在我国古代,在军事作战中都会涉及到粮草,如果在战争中烧掉对方军队的粮草储备通常情况下都直接加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而这就说明了当时士兵的食物很有可能就是大军携带的谷物,到了将要使用的时候就“埋锅造饭”,将谷物加工成可以食用的粥,糊,汤一类的食物。并且在古代,谷物不但是士兵们赖以糊口的食物,还是发放给士兵们的薪水。



古代应该也有类似“炊事班”的编制,负责供应一定规模连队(古代称“营、哨、队”)的吃饭问题,属于后勤杂役,平时只操瓢把,不操练,但遇战斗紧张时,扔下锅碗,接过刀枪,也能填补几个战位。这是大军不紧不慢行军时的情况。如果是急行军,或战斗任务紧急,饭不能不吃,则直接摘下头盔,拿过金角,扣过来就是一口小锅,随便煮点吃。

差不多一个小队(四五人),各自自主“造饭”。《史记》记载,战国时,齐军在孙膑率领下,初入魏国时,“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而魏军统帅庞涓通过齐军的灶数,即能初步判断齐军的人数(不过我怀疑“十万灶”的数字有虚夸的成分,不至于齐军每人一灶吧!如三人一灶,则“十万灶”齐军将达三十万人,似不可能)

宋朝时候的干粮有用米的,做法是:“取米一石,净淘炊熟,晒干,然后再蒸再晒,如此反复十次,得到二斗干粮。”,此外还有盐卤、豆豉晒干的饼等调料。



粮食除了随军运输以外,还有启用粮仓和征用购买当地的人的粮食了,更甚至就是以战养战。国家在全国各地都是有粮仓的,一到了战时,粮食的消耗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只靠临时的屯粮和随军运输是行不通的,这时启用前线的粮仓就很重要了,如果打的是持久战,那么前线部队还会向当地的百姓购买粮食等一些物资

所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行军打仗第一要义。除此之外,路上也得想办法,比如一路征粮,可对方也会坚壁清野啊!以战养战是最好的法子,但前提是你得赢,还得缴获人家的东西,不然人家一把火烧了,你还是捞不着。

为了防止军中断粮,军中粮草官要预先囤积大量的“干粮”,就是便于士兵随身携带且保质期较长的食物,如干肉之类。比如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无论对于哪一方,供给都是大问题,有些军队甚至将死人肉腌渍后做成干肉条,以充作军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8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