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昔日人类的起源,我们发现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朝代的兴衰更迭,这其中不乏惊才绝艳的帝王,也有昏庸无道的君主。不过仔细想想,这一切都是必然,因为世上有聪明人,自然也有愚蠢的人,他们选择用短暂的一生功成名就,他们选择荒废奢侈的度过这一生,这一切我们都不做评价。因为他们再如何,现在也不过是一捧黄土罢了,我们只能从哪些遗传下来的历史典籍记载中窥见当初的他们是怎样的惊才绝艳,怎样的荒淫无道。今天我们所讲的不是封建王朝的帝王,他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崛起者,他让这个国家真正的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辉煌灿烂的历史中留下一席之地。他就是东周诸侯国——郑国的国君寤生,他让一个小小的诸侯国在东周那个混乱的朝代脱颖而出。
郑国公寤生的父亲掘突,他娶了申侯的女儿姜氏,姜氏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寤生,次子段。因为寤生这个名字在当时的意思一是难产,而是睡梦中出生的人,这个寓意非常不好,所以姜氏十分的讨厌她的长子,但是他的次子段却容貌昳丽,身高马大,所以深受姜氏的宠爱,恨不得把一切都给她的小儿子。甚至有一次她居然怂恿她的丈夫,废掉大儿子的爵位,改立小儿子为世子,让他承袭国君之位,不过因为当时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她的想法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她的丈夫看她过于宠爱次子,害怕留下祸患,就将次子分封在共城,一个边陲小城。而大儿子则继承了国君之位。
姜氏依旧不死心,她十分的痛恨她的大儿子,说他对弟弟不公平,经过姜氏的胡搅蛮缠,最后寤生把京城封给了段,这时的姜氏就让小儿子韬光养晦,招兵买马,在合适的时机内一举攻下国都,登上国君之位。就这样二十年过去了,段在京城已经收拢了大半个国家的人心了,但是寤生却对此不闻不问,摆出一副懦弱无能的样子,许多大臣对此非常痛心。但有一个人却看出了寤生背后的隐忍与谋而后动,毕竟段还没有真正的造反,这时候如果杀掉段,则是师出无名,反而会落得一个欺母杀弟的名声,这个人就是公子吾。
在公子吾的出谋划策下,寤生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段自投罗网了。寤生昭告全国说他要去朝见周王,这时候姜氏发现国都之内没有人阻拦,就偷偷的派人传信给小儿子,让他带兵一举拿下国都,这样她就是太后了,但他却忘了寤生也是她的儿子啊!有这样的母亲,真的是寤生的悲哀啊。但是这一切本就是寤生的计谋,段就这样掉进了寤生的圈套之中,最终落得个兵败自刎的下场。而寤生隐忍长达二十年之久,最终铲除异己,将郑国推向了顶峰。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周朝为何能传续八百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是什么意思?
有解释说:“王朝”的“王”为“旺”省,“旺”本指“中午的太阳”或“夏季的太阳”,是“火性强盛”、“热力十足”的意思。“朝”本指月亮还没有完全隐没的时候,太阳已经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草丛中了,意思是人们脸朝西方刚刚送走月亮(代表旧王室),又马上转过头来迎接东方的太阳(代表新王室)。引申指“日月相推是谓‘明’”。所以,“王”可读为“本(轮)”,“朝”可读为“代(兴)”,即:“王朝”可读为“本代”。
那么,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是哪一个?
是持续了八百年的周朝。
那么,是什么让周朝能够传续八百年时间呢?
原因如下:
首先,自然要得益于西周的开国君主周武王,以及辅佐武王的周公,此二人制定了周统之制度,奠定了周朝立足中原数百年的根基。
在周朝以前,是仅存在于文献的夏朝及后来的商朝,这两个朝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先驱。不过,不论是夏朝还是商朝,其君主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共主”,与其它国家、部落、族群是藩属关系,在政局上各自独立。
商末时期的周与商的关系就是这样,之所以西周能灭掉殷商,就是因为殷商体制松散。西周建国后,制订了一套颇具建设性的体制,那就是: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正式提出,获封的诸侯与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虽然,从封建王朝未来的发展来看,分封制并不是一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妙法,但是,在当时却为周王朝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人的目光,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分封制”,殊不知隐藏在分封制背后的,却是一条维系统治者与诸侯关系的纽带——井田制。
可以说,“井田制”是分封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周王朝稳定的根源所在。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其实质则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其次,西周立国后,周公提出了“礼乐”的概念。虽然,在此前的夏商王朝也存在礼制,但这种制度并不健全。西周初年,周公权衡了前朝礼制的利弊,便创造了一套符合当下形势的礼乐制度。这种制度,从天子到贩夫走卒,都必须遵守。
这种礼乐制,为周王朝提供了政治、文化基础,所有周朝人都形成了遵守礼乐的思想共识,对核心统治产生了向心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周公在东部地区建立了政治、军事核心,杜绝了殷民作乱的可能性,并为将来的迁都埋下了伏笔。
虽然,西周击败了殷商,但是,殷地的子民对西周的归属感不强,甚至,有些殷商贵族对西周仍抱有敌视的态度,显然,殷地的形势是西周立足中原的巨大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隐患,西周在东部建立了洛邑,也就是后来的成周。成周的建立,为周王朝的初期发展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期。
在犬戎攻破镐京后,周王室可以及时迁到东部,延续国祚。以至于,很多历史爱好者都觉得,周朝的王权并不强大,所以,才会出现“虚君”的现象,这也为东周的形成埋下伏笔。不过,正因周王朝的王权不强大,才让诸侯不会轻易篡夺王权,重演周灭商的历史。
从表面上看,周天子根本没有对地方的控制力,以至于,每个诸侯都有自 *** 。不过,这也是周王朝稳定的最关键原因。哪怕是在周天子势力与日俱减的东周时期,周天子仍是名义上的分封核心,是诸侯共尊的共主。不论是哪个霸主国,都要从名义上受周天子制辖。
熟悉春秋战国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就像是傀儡一样,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实权,但是,也根本没有诸侯敢站出来公然对抗天子。每个诸侯都知道,只要敢与周天子叫板,挑战表面上十分弱小的王权,其他诸侯一定会群起而攻之。
这期间,楚国就是个例子,楚王公然问鼎轻重,立即遭到天下人的讨伐,反而是身为霸主的齐桓公提出了一套“尊王攘夷”的路子,才能让齐国在霸主地位上坐稳,避免招致其他诸侯国的讨伐。
武王灭商以后,曾追随姬发参与灭商之战的有功之臣,全部得到了分封。除此之外,武王还分封了周氏王族,以及五帝的后裔。随后,周王朝凭借手中掌握的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控制各地。另一方面,周王朝像后世的朝代一样,开始通过神话思想稳固王权。
由于被分封的诸侯有功臣、王族,这些诸侯与天子的关系亲疏有别,所以,他们之间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相互牵制。这种状况持续到春秋时期,几乎每个想称霸的诸侯国都必须完成一个特定的步骤,那就是:获得周王室的批准。齐桓公早就有了称霸的资本,可齐国称霸却是在齐桓公获得了“方伯”称号之后。
从这里就能看出,哪怕是在诸侯实力远大于天子的东周,深受礼教影响的分封国,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取天子而代之。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牵制,也是周王朝能够立国八百年的重要因素。
英国国王指的是如今的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如今的国王是伊丽莎白二世,出生于1926年4月21日,1952年2月6日登基,今年91岁,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因为是女人,所以常称英国女王,她兼任着英联邦元首,虽然没有实权,但地位十分尊贵。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在位已有68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同时也是全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
简介
现在的英国国王是伊丽莎白二世,二世代表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位以伊丽莎白为王号的英王。在英国历史上,还有一位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她的名字为伊丽莎白·都铎。
现今的英国君主可追源溯本至盎格鲁萨克逊人时期,但论及古代血统,则以古苏格兰君主为准。由于多个英格兰王国在第一次维京时期中渐渐消亡,威塞克斯于公元九世纪成功统领了英格兰中的其他王国。
人物生平
关于周穆王的岁数,根据《史记》“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被定论为105岁。而《竹书纪年》则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百岁。因此,周穆王究竟年岁几何,各有见解。
迄今为止,出土的周穆王时期青铜器有纪年的只到34年,尚未发现40年以上纪年。
在周穆王的励精图治下,天下再度安宁,保持了昭王盛世的延续。
《国语·周语》记载,王朝西方边远地带的犬戎属于周的“荒服”,常向周王室进贡方物特产。周穆王十二年,犬戎没有及时进贡,周穆王以此为由,亲自领兵对犬戎征伐。大臣祭公谋父曾提出不同意出征的意见,主张实行
文王时“耀德不观兵”的政策,即以政治手段求得犬戎的“荒服”(只按时来朝拜周王,无其他义务),但穆王不接受建议,执意西征。 穆王十二年(前964年)春,周穆王西征,进兵阳纡,周军大胜。但是由于史料缺乏,战争经过不详。从战果来看,此次战争的军事胜利并不大,仅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而且由于穆王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高压的政策,导致的后果对周极为不利。《史记·周本纪》谓:“自始荒服者不至”,边远国家不再朝见周穆王,说明周王朝在周边外族中失去了威信。
边夷不朝,更加剧了矛盾,穆王重整人马二次讨伐,“广获其五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此次征战以周大获全胜告终,但却加剧了与犬戎的对立。
传统学者们认为,按照故事中所说的里程,西王母之国应在西亚或欧洲。但在1992年中日两国关于《穆天子传》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指出,中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是“短里”,只有今77米长。因此,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 *** ,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带。
徐国在商代就是淮夷大国,周初曾跟随武庚叛乱,周公二次东征后,徐国时叛时服。穆王时期,徐国再次兴盛起来。据《史记·周本纪》和《后汉书·东夷列传》载:徐国国君徐子自称徐偃王,率九夷淮夷诸部侵扰宗周,穆王便联合楚国攻徐。破徐国后,穆王封他的儿子嬴宝宗到彭城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平定徐乱后,穆王继续东进,抵达九江,开始南征。通过巡游征伐,周穆王使东南许多方国和部落归顺于周的统治,对周王朝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南征取得成就后,穆王仿照祖先,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
为政举措 周穆王元年,穆王任命君牙为大司徒,伯同为太仆,申诫周政。
周穆王十二年,穆王西征犬戎(居陕北神木,山西保德一带),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氏族),遂迁于太原(山西西南汾洮流域)。得炼赤刀,用之割玉如切泥。
周穆王十三年,造父因为善于驾马被周穆王宠幸,穆王得良骥,遂以造父御马西征,至于青乌之所解(乌居三危山,在甘川交界处)。
同年,淮夷大举西侵,前锋至芮国(今华阴境,为西入宗周的咽喉)。周穆王长驱归国,命录终(即《后汉书·东夷传》所称之楚文王)以成周八师伐淮夷,在古师(今湖北郧县东南八十里之“古塞”)安营扎寨。在此之前,白□父已率师省麸地至古师与录终会师,抄淮夷后路,淮夷崩退。
周穆王十四年,西极之国(中亚地区)有化人(魔术师)来见,能入水火,贯金石,变化多端,穆王为其所惑,遂西游。途中得能工巧匠偃师,制木偶人肖似真人,能合乐拍歌舞。穆王携其同归宗周。
周穆王十七年,西王母入周朝见,穆王以宾相待,赐居昭宫。
周穆王三十七年,穆王大起九师,伐荆楚。
周穆王三十九年,穆王大会诸侯于涂山(泰山下会稽山)。
同年,周穆王东游,乐而忘返。陵翟致贿良马百匹,归还毕国宝器,想通过许男与毕达成和平协定,未果,随即侵略毕。毕人告警,周穆王派孟悉到毕地讨戎。
同年,□戎侵□地,住防在堂地的白□率有司、师氏、虎臣追御戎于林(在凤翔境),执讯二夫,获兵、矛、盾、戈百余件,俘虏百余人。是役,□母健走聪敏,在军中参谋。九月既望,穆王妃王俎姜派内史友、员赐□玄衣,裸襟,以彰其功。
周穆王四十年孟春,穆王归于南郑,命吕侯为司寇。
周穆王五十一年,穆王命吕侯作《吕刑》。
历史评价 《左传·昭公十三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列子·周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史墙盘铭文载:“只显穆王,刑帅宇诲......”。
在周代史官笔下的穆王满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能统御四方,威震宇内的君王。 春秋楚大夫伍子胥祖父伍举在劝说楚国国君时,把周穆王与商汤、周武王以及齐桓公、晋文公等一代雄主相提并论;管仲对齐桓公说周穆王效法文王、武王的治国理念,取得功绩而成就其美名。这些都肯定了周穆王的历史功绩。
周穆王在位期间东征西伐,王朝疆土不断扩大,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导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史籍记载 《左传·昭公十三年》
《国语·周语上》
《列子·周穆王》
《楚辞·天问》
《逸周书》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穆天子传》
家庭成员
母亲:房后
女儿:叔
后世纪念 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办恭张村村南,有一夯土台,传说这就是周穆王陵。
夯土太封土原呈覆斗形,由于长期取土,南、东、北三面破坏严重,已经变得很不规则,已经成直上直下的陡壁。东西最长边约18米,南北最长边约35米,高8米。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在陵前竖一石碑:上书“周穆王陵”四个隶书大字,石碑现不知所踪。
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周穆王陵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4月,周穆王陵顶部被挖开,露出砖砌的穹窿顶,顶部高出现在地面约2米。穹窿顶下面为方形前厅,其北为后室,东西有侧室,根据墓室形制、砖及封土分析,此墓似为汉代墓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7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