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是明清之际具有转折意义的人物,也是被认为明末的最大汉奸。然而,客观地讲,吴三桂延请清兵入关,其初衷是借师助剿,而不是降清做汉奸。吴三桂镇守辽东多年,深受朝廷的器重与厚恩,而与清兵长期厮杀,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主动降清在情感上就说不过去。
而据吴三桂致多尔衮的书信,信中写道: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而满清占据北京之后,吴三桂还请求多尔衮:“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明太子)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
再据吴三桂起兵反清时的檄文,檄文中指责满清:“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居燕都,窃我先朝神器”,而满清却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从种种的史料记载,说明吴三桂是在借师助剿之路上,而上了满清的贼船才被迫降清。
借师助剿,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不是冷僻词汇。从我国有较为详实历史记载的春秋时期,就有很多“借师”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申包胥哭秦庭”。春秋后期,伍子胥引吴兵入郢破楚,楚昭王出奔在外。而在此楚国的存亡之际,楚国大夫申包胥到秦国乞师相救。秦哀公不允,于是,申包胥依秦庭墙而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使得秦哀公为其忠心所感动而答应出兵救楚,才使得楚国得以复国。
而在中世史上,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大唐危急存亡之秋,也曾借回纥之兵而平乱。那为何唐朝借师助剿较为成功,而吴三桂借师助剿却上了贼船呢?这主要有以下几点的不同。
首先,安史之乱时,虽然大唐丢了首都长安,唐玄宗流亡蜀地。但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称帝之后,而使大唐的领导中枢并没有被中断。而明朝自崇祯帝自缢后,北方一片混乱。吴三桂借师助剿,却已没了朝廷为其依托。
再则,大唐借回纥之兵,并不占主导,易於控制。其时,郭子仪、李光弼等各握有精兵,而大唐各地方上亦有兵力,回纥兵并不占主导。而吴三桂的兵力却只有四、五万,满蒙联军的兵力不少於二十万。显然,吴三桂不能制多尔衮,多尔衮也便“反客为主”了,强迫吴三桂降清。
第三,当时的形势也大不相同。安史叛军攻占关中之后,已是强弩之末,其战线太长,后方不稳。而并不能给大唐残余势力进一步的威胁,大唐借回纥之兵时,并非到了生死关头,而是为了收复失地。但吴三桂借清兵之时,面对李自成大军的征讨,又背靠着满清,已是一支孤军,形势紧急,已无再思量、回旋的余地。
第四,回纥与大唐的关系长期友好,对大唐并无太大的野心。而满清与大明交战多年,敌意、仇恨已久,不可能放弃此良机而不趁火打劫。
吴三桂这一生,被后人冠上“汉奸”“国贼”等名,他为人之反复与背叛被人加以谴责。他反明降清,后又反清自立,反反复复,让他在历史上也挂上一名。而关于吴三桂最著名的一个典故,现在也常常被人用来形容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护,这个典故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而这个典故的女主角就是“秦淮八艳”之一“陈圆圆”。
陈圆圆是一名梨园女妓,色艺双绝,名动江左。她曾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每一场演出都明艳出众,很多男人为之倾倒。1642年,陈圆圆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成为田弘遇家的一名演员。后来,田弘遇因贵妃去世,失去了自己的势力,便想着去倚靠当时声望隆重且权力很大的吴三桂。
田弘遇邀请吴三桂来自家做客,并给吴三桂看了几出节目。“出群姬调丝竹,皆殊秀。一淡妆者,统诸美而先众音,情艳意娇。”这一句话,就是形容当时演奏者中的淡妆丽质的歌姬——陈圆圆。也就是这时,吴三桂相中了陈圆圆,要田弘遇以陈圆圆相赠,因此,陈圆圆成为了吴三桂的妾。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吴三桂率领部下攻打京师。然而在路上,听说崇祯帝自缢而亡,这一下,吴三桂没有了靠山,就在各种政治势力间活动。大顺李自成多次招降,可吴三桂一直在犹豫,也有过投降李自成的念头。但是没过多久,吴三桂的密探回来跟吴三桂说,吴府被抄了,陈圆圆也被刘宗敏带走了。
吴三桂一听,怒发冲冠,非常生气,便说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时吴三桂两面受敌,自己完全不敌李自成和多尔衮。为了保全家人性命,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为了防止李自成有诈,私下里吴三桂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
后来,李自成亲自率领大军直入山海关,没想到的是,吴三桂在背后,将形势秘密告诉了多尔衮,吴三桂是假意投降,拖延时间,一直在等待清军的到来。多尔衮和吴三桂联合击溃了李自成,清军入关后,迁都北京,吴三桂当上了平西王。
后来,吴三桂又率军南下,南征云贵,攻败了南明最后一个政权。
吴三桂也是一个自傲的人,后在云南地区自立为王,有陈圆圆这般美女陪在身边,自己又有着权力,每天都活在女人怀抱里,沉浸在美酒中。这时候,从吴三桂娶陈圆圆开始算起,也过了不少年头,女人老了,脸也就不好看了。再加上吴三桂的正妻一直看陈圆圆不爽,别的年轻的女人又有了很多,陈圆圆逐渐失去了吴三桂的宠爱。于是,陈圆圆主动离开吴三桂的后宫,去寺庙伴青灯左右。
陈圆圆是个聪明的女人,她是自己选择当尼姑,而最主要的女人就是吴三桂不再爱她了。
陈圆圆是个妓女,还是一个容貌才华冠天下的妓女。在当时,美女总是受优待的,而吴三桂就看上了这样一个女人。当吴三桂看到陈圆圆第一眼的时候,就被这样的一个女人所吸引,直接问田弘要了她当作侍妾。
在那个时代女人就是男人的私有物,但是同时私有物不能沦落到别人的手中。当吴三桂离京之后,他的家属和陈圆圆被俘,而陈圆圆被闯王看中,成为闯王的侍妾。当时的吴三桂还在左右摇晃,但是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他认为男人连自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很是伤心,于是吴三桂做出了决定,归附了李自成。
对于陈圆圆很多人记得的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所以很多人都记得了陈圆圆的美貌。但是很多人没有在意过陈圆圆的结局,或许刚开始吴三桂的确喜欢这个才貌双绝的女人,或者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的私有物被侵占的愤怒,或者是顺势而为,这只不过是个幌子,但是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把吴三桂反了的帽子给了陈圆圆。
得到的女人总是不值得珍惜,而女人到一定的年龄总是年老色衰,更别说吴三桂。吴三桂既然可以一见钟情陈圆圆,那么充分说明他是个视觉动物,那么他还会一见钟情李圆圆,张圆圆。而一个女人没有了美貌,在过去那个时代可想而知。
陈圆圆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看出来了吴三桂的心意,所以她选择了出家为尼,也算是了却尘缘,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善终,自己抱着仅有的回忆度过自己的一生。
首先,看到大家对这历史的争论,我想说说到底什么是历史?我觉得历史就是胜利者的宣言书。只有胜利者才有权利来书写历史。不然为什么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一个个都堪比圣人?只因这段历史是由他自己书写的。而每朝每代的末代皇帝几乎可以成为暴君、屠夫、懦弱、无能的代名词,只因这段历史却是由他人所写,没有人会把自己的敌人称为圣人,把自己说成小人。而关于明末清初这段历史却洽洽是由大清朝所书,历史的真像怕是早已埋灭在历史的洪流当中。若是不信,大家可以到书店买上一本新编地方志,上面可有一句坏话?所以说历史不可全信,毕竟他是由当朝者所写,必然对当朝者有利。反倒是一些野历,虽不可全信,但里面反而有一些真话。
其次,想说说吴三桂其人。大家口中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在明历的记载上可是个大大的奸臣,而你们口中的汉奸吴三桂却恰恰相反,可是个忠臣,反而是大清朝,你们口中骂得外族,为袁崇焕平了反,将吴三桂列到了贰臣录当中。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这么信清历的记载,而不信明历。
历史上的吴三桂到底背叛了大明吗?按历史记载,他在引清军入关前,甚至就是引了清军入关之后,他也没有背叛过大明。前面几十年就不必说了,他镇守山海关,不知打退了后金多少次进攻。就说他引清军入关之后,他为什么引清军入关?那是因为大明朝已经名存实亡,连皇帝都被李自成逼得上吊自尽了,而且李自成竟还杀其父、夺其妾,大家说吴三桂有可能投降于李自大成这个与他有灭其君、杀其父、夺其妾的人吗?而他的实力又不足以与李自成相抗,那他引清兵入关就已经成了必然。更何况吴三桂自小在关外长在,与后金打了几十年交道,或者他的性格在后金与大明间更像后金。而且其舅父祖大寿,老上级洪承略早就投降了后金,各种劝降书不知递了多少封,相必其中定是说了后金数不尽的好话,这种话听得多了,也不由吴三桂不心动。再说吴三桂在引清兵入关前,与清军有过协议,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没有留下记载,幸好有《谀闻续笔》一书卷一载其事:
桂念腹背受敌,势不得全,乃与清帅约云:“从吾言,并力击贼,吾取北京归汝。不从吾言,等死耳,请决一战。”(多尔衮)问所欲?曰:“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清帅许之,攥刀说誓,而以兵若干,助桂击贼。
这里,三桂提出酬谢清朝的条件,归结起来,一是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权;二是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大明,两国通好,互不侵犯;三是,请清兵入北京,不得侵犯明历朝皇帝陵寝,也不得伤害百姓。三个条件以前两条最为重要。
问题是,三桂与多尔衮果真达成如上协议吗?应该说,从后来的种种迹象透露出这一协议的真实性。首先,三桂的第一封请兵信中已先自提出“裂土”酬谢的许诺;在第二封信中,他表示,击败李自成,“京东西可传檄而定”,并许下“财土亦得,何事不成”的诺言。他与多尔衮谈判时不会自食其言。“裂土”何处?亦如谈判中约定以黄河为界,河之北即分给清朝,这与三桂信中提出的“裂土”酬谢是一致的。三桂降清后,曾自求封地齐鲁,“且悉用旧人”。《甲申核真略》,41页。齐鲁(山东)正当南北之间,与之黄河为界正相吻合。特别是在山海关决战后,他追击李自成,索要崇祯的太子,并向京城发出迎立东宫的通知。显然也是得到多尔衮的首肯的。清兵进入北京后,并无南下之意,一度声明南北“通和讲好,不负本朝,彼怀继绝之恩,以敦睦邻之谊”。也证明当时确有划黄河为界之约。清朝准备信守《国榷》,卷102,6119页。当三桂后来叛清,特给康熙帝上书,指责当年多尔衮“顿背前盟”,“贪心无厌,驱兵南入,以致灭我社稷”黄体芳:《醉乡琐志》。。他在讨清的檄文中,公开声讨多尔衮“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华夷变态》,卷2,53页。。清朝对“背盟”一事不敢正面反驳,避而不答,又反证出三桂的指责不是子虚乌有之事。所有这些,都与《谀闻续笔》记载不谋而合。参见陈生玺:《清兵入关与吴三桂降清问题》,载《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2期。此文对吴三桂与多尔衮盟约一事有精辟考证与分析。
至于后来吴三桂又背叛大清,更没什么说的了,这不正符合了那些骂吴三桂人的心思吗?
吴三桂引外族入中原,在历史上也是有过的,而且恰恰 是大家最为之自豪的大唐朝,当初李渊也曾引关外鞑靼入主中原,不过后来却被李世民打了回去,并且一直打到了他们的老家,将鞑靼打得四分五裂。如果吴三桂后来起义,同样将后金打回老家,我想大家就不会如此说他了,也许历史将被改写,他同样也会成民族英雄,开国皇帝。
最后,想说说为什么会写吴三桂。主要是想写这段历史,因为这段历史够热闹,细算算,这段历史中到底有多少个王朝,大明、大清、大顺(李自成)、大周(吴三桂)、大西(张献忠),还有蒙古的林丹汗,朝鲜、日本等等。如果没有满清的入关,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八军联军蹂躏中华,更不会有日军的侵华。只因满清本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只信骑军的强大,却不理海军的发展,也不重视科技的力量。写这段历史就是想改写这段历史。至于为什么将吴三桂做主角,主要是因为其他人基本重生的差不多了,而吴三桂好像也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种不可救要的大汉汗,买国贼.
最后,由于掌握太多"机密",满清江山以稳,必定动手````````与其等死不如一博`````
导语:
吴伟业地“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将明末 的 关宁军将领吴三桂塑造成了一个至性至情的人物,这个明朝北方最后的壁垒,真是为了女人舍弃了国仇投降了清朝的吗?
1644年的春天,北京和山海关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大顺和满清之间,吴三桂明显曾经做过反复的摇摆,他最终的选择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我们判断 历史 现象,主要 历史 人物的性格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从吴三桂年轻时候的勇敢到平西王在康熙朝的反叛,考虑他辽西武将集团子弟的身份,参考他的亲舅舅祖大寿的人生,吴三桂是明末那种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的军阀。
政治利益外的国恨家仇,完全不会影响他的政治决定。李闯集团缺乏格局,对依附的明朝旧臣的勒索,表明了这个农民武装和地主阶级既得利益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吴三桂看来,这种矛盾凌驾在满汉民族矛盾之上,这可能才是吴三桂降清的主因。
1.吴三桂本人的逻辑: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吴三桂是明末朝廷在北方最后的倚仗,他和他的核心力量确实是明朝抗清的主力,在吴三桂降清后,也是不能忘记这一点的。 在蓟辽总督洪承畴都降清,在亲舅舅在敌对阵营的情况下,吴三桂虽然频频和皇太极接触,却并没有迈出关键一步的实际举措。
这是吴三桂忠于大明吗?显然不是,在崇祯处死了袁崇焕以后,北方战线的明朝武将普遍看清了一些事情,吴三桂是他们当中最有头脑的,手上的五万精兵就是他最大的砝码,他要给弟兄们争取一条最光明的道路,吴三桂后面所有的举措,都没有受到关宁军内部大的反弹,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了。
军队才是最后的资本,和清朝的暧昧,在崇祯加急电报下磨磨蹭蹭的南向进军,都说明了吴三桂的狡诈,这样的人会为了一个妓女降清?他就算脑子抽风了,那些关宁军的军官可是人人都是人精。
2.对于力量的崇拜
吴三桂出身的辽西武将集团,是古代王朝军阀黑暗属性的集大成者,吃空饷,杀良冒功,打击排挤友军,国家军队私人化,军官生活腐化,追求物质财富,这些吴三桂集团统统具备。
然而吴三桂本人,却又是带领二十个家丁,用疯狂的进攻在精锐的后金军队手中救回父亲的孝子,猛将。 他后来对清朝的反叛,早期也是势如破竹了,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成长环境,对于力量,有种盲目的崇拜,气节,情谊,男女感情在吴三桂这样的人眼里,是无足轻重的。
3.从对父亲的态度看陈圆圆的影响力
如果说吴三桂在1644年的行动受到过感情的影响的话,那么影响者只可能是他的父亲吴襄,在决定归顺李自成以后,在接到父亲的来信以后,在和唐通谈论了李自成的政策后,在和关宁军的将领们集体 的 讨论过前程后,吴三桂认为他能在李自成的朝廷里获得地位和财富。
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吴三桂得到了一些最新的消息,在行军途中改变了决定,回师夺回山海关,击溃唐通。继续观望形势的同时更加急切的联系多尔衮。李自成震怒的同时用前锦州总兵吴襄来威胁他的儿子。
吴三桂的回答充满了明朝忠臣的气概,他认为父亲不忠在前,自己可以不孝在后,吴襄确实的影响了吴三桂的决定,让他倾向李自成,但是另一个因素却让吴三桂彻底的放弃了和李闯合作的打算,父亲和全家三十余口做为弃子被抛弃了,是什么让吴三桂改变了决定呢?真是陈圆圆吗?这个大义灭亲的军阀难道真的如此看中那个美丽的女人?
1.对于李闯的第一印象
唐通,姜瓖等大量明朝降将被李自成集团的器重是被吴三桂看在眼里的,这些实力远小于他的军头们受到的礼遇,让吴三桂看到了继续飞黄腾达下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明朝的军饷,吴三桂和他的五万军队就是无根之水,吴能彻底控制军队的时间是和他的财富成正比的,李自成的四万两白银某种意义上确实打中了军阀头子的软肋。
吴三桂可以将李闯看成另一个对北方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皇帝,只要有军饷,他就能帮助北京城的那个人抵抗满清,那个人是谁并不重要,李自成如果能全盘的接受明朝的班子,就会得到吴三桂的认可,他是一种规则的默契,吴三桂愿意并且渴望继续在明末那种不正常的规则下玩下去。
同时,南方还是明朝控制的,天下大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吴三桂有兵,假如还有粮和钱的话,什么不是可以争取一下的呢?吴三桂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看成了李闯的合作者 。
2.农民军的格局影响 历史 走势
然而进北京前明令约束军队的大顺,在不到十日后,从1644年3月27号开始,就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李自成本人在明朝皇宫中大开宴席,纵情淫乐。
底下的各路好汉更是鱼有鱼道,虾有虾道,将那些明朝的遗老们按照官职承包下去,每个人订下了缴纳的银两数目,开始有组织 的盘 剥。这是农民军阶级本色的体现,李闯最终没有能将这支军队改变成王朝更迭中的支柱,起义只是为了吃好喝好,那些阁老们住好房子,有那么年轻的娇妾,我为了闯王出生入死,为什么不该放纵一下呢?
和现在抖音刘备的段子一样,我打了几十年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农民军的失控,北京四散而逃的百姓,给吴三桂传达了这样的一个讯息,李自成对于前明廷臣的态度很可能就是个陷阱,他就是杀富济贫的山大王,对吴三桂的示好,可不可能只是一个鸿门宴呢?
贸然的进入北京,自己的五万人可能马上给十余万农民军包了饺子!吴三桂和大量的关宁军军官,在北京肯定也是有房产家眷的,无疑,这些东西也被农民军祸害了啊。
笔者还想,吴三桂看到了李自成这种将北京当成肥羊的举动,表明了李闯集团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财政系统的能力,降李最关键的因素,军饷是不是成了大问题呢?难道让关宁军和李闯部队一起,去 烤 别人的脚板勒索吗?
1.吴三桂随着战局发展的沦陷
夺回山海关后,吴三桂和李闯显然就处于直接对立的状态了,关宁军再怎么样,也是旧有秩序的受益者,你想砸烂摊子,建立新天下,就是砸关宁军存在的基础。吴三桂退回山海关,击溃了守关的李自成和明朝降李部队,开始急切的寻求满清的介入。
请注意,按照史料显示,吴三桂这个时候的定义是明朝忠臣,他借兵的付出是北方数十个城池,吴三桂此时还是把自己看得和满清大军,李闯大军平等的地位自恃的。
他的降清,是在多尔衮的两白旗军队做壁上观,关宁铁骑在山海关被占据压倒性数量优势的李闯军队击退的情况下做出的。
1644年,除了 蠢货 李自成,人人都把账算 的 很精,吴三桂想借满清的刀成就大业, 满清要的却是你的国本,在关宁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吴三桂骑虎难下答应了多尔衮所有的条件 ,他的降清是阶段性的,是 历史 事实压迫的后果,不是为了陈圆圆的脑袋一热。
2.从吴三桂降清后的轨迹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荒谬
吴三桂降清,和满清在一片石夹击大败李自成后,对南明的态度是暧昧的,然而满清的格局不是农民军能比的,他没有马上料理关宁军,对于这支杀死了无数后金军民的精锐部队,满清物尽其用,在充分监视的基础上,让他们主打李闯余部。
随后的进入四川,彻底剿灭大西军,到吴三桂看清局面,在缅甸杀死明朝最后的希望永历帝,交了人生最大的投名状,再到他晚年的造反,这个人是真正牺牲了君父的实力至上主义的军阀头子,为了陈圆圆降清?这只是一个想象力过于丰富的文人的遐想罢了。
冲冠一怒为红颜,好像一个青楼女子影响了 历史 的进程一般,中国文人的拿手好戏,用遐想来代替史实,顺便拍了吴三桂一下马屁 。
我想吴三桂对于这样的说法,不会真正的反对的,毕竟真正的 历史 太肮脏,太残酷。间接杀死了父亲,又直接杀死了皇帝的前关宁军大帅,是站在了黑暗至暗处的男人,他身上人为涂抹的一丝人性的粉红,让明末的 历史 中多了一点虚假的爱。
吴三桂本人,也是时代的牺牲品,他走不出辽西将门子弟的 历史 宿命,崇祯视武将草芥一般的态度,对于大量武将的杀戮,让这些人狡猾的学会了自保,你不能要求人人流血又流泪的,大量明将的降清背后是对崇祯和明朝皇帝深深的怨念。
冲冠一怒的本质,吴三桂降清的事实,只不过是勋贵在阶级斗争和民族对立中选择了屈服后者。
参考资料:
《 清史》
《明史》
《满文老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7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鲁仲连的一番话,秦军撤退,赵国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