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品德最为高尚的季札,多次拒绝担任君主,重视情谊,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季札是周朝时期吴国人,因为被分封到了延陵一带,所以人们多称呼季札为延陵季子,季札的祖先是周朝时期重要的官员,而且还被孔子称为至德之人。当时季札的主线本来是周朝的王位继承人,但是他的父亲想要将王位让给自己的小儿子与孙子,所以泰伯就主动的将王位的继承权让出,而他自己则借着外出采药的名义,来到了荆蛮的地方,建立了后来的吴国。
吴国的建立得到了周王的认可,并且连续发展了很多代,直接到了季札这个时代,当时季札是他父亲的第四个儿子,而且是德行最高的,所以季札的父亲就想讲王位传给季札,季札的兄长也十分佩服这个弟弟的能力,所以都拥戴这个弟弟,可是季札始终不肯接受王位的禅让,并且坚持让自己的父亲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哥哥。当时哥哥想要将王位让给季札,但是季札就对自己的父亲说;当时曹国的国君想要将自己的王位让给有贤能的儿子,但是却别这个儿子拒绝了,并且为减轻国王这样的念头,所以就离开了曹国,这样的人具有很高的品质,我没有才能,但是也要效仿先贤。
季札这样的话非常的让吴国的臣子与百姓感动,并且坚持要拥戴季札为王,季札无奈之下,只能归隐到了野外的群山之中,并且亲自耕作劳动,借此机会表明自己的志向,这样的行动才打消了吴国人的念头。季札对于音乐有着独特的品鉴能力。季札重新回到吴国之后,被派遣出使到了鲁国,当时鲁国为了招待季札,就演奏了周乐,季札对于周乐非常的透析,因此就品鉴出了周朝的盛衰之势,对于季札的品鉴,众人都十分的吃惊,对于之后演奏的音乐,季札都一一进行了品定,因此鲁国人对于季札十分的敬佩。
季札出使在郑国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子产,两个人可谓是一见如故,就像是多年未见的好友一样,两个人彻夜畅谈,季札对于时局有着很好的判断能力,对于郑国的局势看的十分的透彻,于是在季札回到郑国的时候,就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并没有德行,所以在位并不会长久,将来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中,但是你在治理郑国的时候,要务必的小心谨慎,并且已礼治理国家,这让国家才会昌盛。
季札的哥哥去世的时候,依然对于让弟弟继承王位念念不忘,并且在去世的时候留下了遗嘱,让自己的弟弟依次继承自己的王位,想着这样会让自己的弟弟季札最终能够继承王位,可是等到到了季札的时候,季札还是拒绝,并且还隐居起来躲避继承的命令。此后季札又出使到了卫国,并且在出使的时候结交了卫国许多的朋友,而且在与卫国的国君交流的时候,季札发现卫国的国君非常的贤明,因此就断言说卫国的国力一定会增强。季札离开卫国之后,卫国果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隐隐有了霸主的地位。
季札不仅仅十分的贤明,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当时楚国的名将子期攻击陈国,于是吴王就派遣季札去救援陈国,季札当时就让人带话给子期,表达的了自己反对战争的意见,经过季札之后的调停,楚国最终让子期放弃了继续攻打陈国。当时季札还与当时齐国的臣子晏婴、子产等人进行了交谈,因为谈吐得当见解独到,所以这次出使的经历也让吴国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季札的能力不止于此,在品德方面,季札也是十分出众的,当时季札出使到了徐国,当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的喜欢季札佩戴的宝剑,但是却始终难以向季札开口索要宝剑,但是季札心中是知道国君意思的只是没有说明,因为自己还要出使他国,所以季札在当时就没有将宝剑赠送给徐国的国君。等到季札出使结束返回到徐国的时候,却发现当时的徐国的国君已经去世,季扎非常的遗憾,所以就将自己的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墓碑旁边的树上。当时他的随从非常的不理解,可是季札却说;我心中已经将宝剑赠送给了国君,所以不会因为国君的死就放弃自己的诺言。季札因为这件事在春秋时期十分的出名,而且因为他的品德高尚所以得以流传千古。
季札观乐
(襄公二十九年)
【题解】
在春秋时期,吴越之民断发文身,被中原诸侯视为野蛮人。季札出使中原诸侯国,以其对礼乐的精深造诣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原文】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208]?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209],何以堪之?祸必及子!”
【注释】
[208]不得死:即不得好死。
[209]不慎举:不慎重举拔人。
【译文】
吴国的公子札来鲁国聘问,见到叔孙穆子,很喜欢他。对穆子说:“您恐怕不得善终吧。喜欢善良而不能够选择贤人,我听说君子应该致力于选择贤人。您做鲁国的宗卿而主持国政,不慎重举拔善人,怎么能受得了呢?祸患必然降临到您身上。
【原文】
请观于周乐[210]。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211],曰:“美哉!始基之矣[212],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213]。”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214],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215]!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216]!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217]!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218]?”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219]!大而婉,险而易行[220],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221]?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222],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223]。
【注释】
[210]周乐:周王室的音乐舞蹈。
[211]工:乐工。《周南》、《召南》:《诗经》十五国风开头的两种。以下提到的都是国风中各国的诗歌。
[212]始基之:开始奠定了基础。
[213]勤:劳,勤劳。怨:怨恨。
[214]细:琐碎。这里用音乐象征政令。
[215]泱泱:宏大的样子。
[216]表东海:为东海诸侯国作表率。大公:太公,即姜太公。
[217]荡:博大的样子。
[218]周公之东:指周公东征。
[219]沨沨(fàn):轻飘浮动的样子。
[220]险:不平,这里指乐曲的变化。
[221]陶唐氏:指帝尧。晋国是陶唐氏旧地。
[222]令德之后:美德者的后代,指陶唐氏的后代。
[223]讥:批评。
【译文】
公子札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鲁国人让乐工为他歌唱《周南》和《召南》。季礼说:“美好啊!教化开始奠基了,但还没有完成,然而百姓辛劳而不怨恨了。”乐工为他歌唱们《邶风》、《庸风》和《卫风》。季礼说:“美好啊,多深厚啊!虽然有忧思,却不至于困窘。我听说卫国的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这个样子,这大概是《卫风》吧!”乐工为他歌唱《王风》。季札说:“美好啊!有忧思却没有恐惧,这大概是周室东迁之后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郑风》。季札说:“美好啊!但它烦琐得太过分了,百姓忍受不了。这大概会最先亡国吧。”乐工为他歌唱《风》。季礼说:“美好啊,宏大而深远,这是大国的乐歌啊!可以成为东海诸国表率的,大概就是太公的国家吧?国运真是不可 *** 啊!”乐工为他歌唱《南风》。季札说:“美好啊,博大坦荡!欢乐却不放纵,大概是周公东征时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秦风》。季礼说:“这乐歌就叫做正声。能作正声自然宏大,宏大到了极点,大概是周室故地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魏风》。季礼说:“美好啊,轻飘浮动!粗犷而又婉转,变化曲折却又易于流转,加上德行的辅助,就可以成为贤明的君主了”乐工为他歌唱《唐风》。季礼说:“思虑深远啊!大概有陶唐氏的遗民在吧!如果不是这样,忧思为什么会这样深远呢?如果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呢?”,乐工为他歌唱《陈风》。季札说:“国家没有主人,难道能够长久吗?”再歌唱《郐风》以下的乐歌,季礼就不作评论了。
【原文】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224]。”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225]!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226],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227];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228];用而不匮,广而不宣[229];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230],行而不流。五声和[231],八风平[232],节有度[233],守有序[234],盛德之所同也。”
【注释】
[224]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
[225]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
[226]倨:傲慢。
[227]携:游离。
[228]荒:过度。
[229]宣:显露。
[230]底:停顿,停滞。
[231]五声:指宫、商、角、微、羽。和:和谐。
[232]八风:指金、石、丝、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类乐器。
[233]节:节拍。度:尺度。
[234]守有序:乐器演奏有一定次序。
【译文】
乐工为季札歌唱《小雅》。季礼说:“美好啊!有忧思而没有二心,有怨恨而不言说,这大概是周朝德政衰微时的乐歌吧?还是有先王的遗民在啊!”乐工为他歌唱《大雅》。季礼说:“广阔啊!乐工为他歌唱《颂》。季札说:“好到极点了!正直而不傲慢,委曲而不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荒淫,利用而不匮乏,宽广而不张扬,施予而不耗损,收取而不贪求,安守而不停滞,流行而不泛滥。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拍有法度,乐器先后有序。这都是拥有大德大行的人共有的品格啊!”
【原文】
见舞《象箾》《南籥》者[235],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236],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237],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238],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239],曰:“美哉!勤而不德[240],非禹其谁能修之[241]?”见舞《韶箾》者[242],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243],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244]。观止矣[245]!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注释】
[235]《象箾(shuò)》:舞名,武舞。《南籥》(yuè):舞名,文舞。
[236]《大武》:周武王的乐舞。
[237]《韶濩(hù)》:殷汤之乐。
[238]惭德:遗憾,缺憾。
[239]《大夏》:夏禹的乐舞。
[240]不德:不自夸有功。
[241]修:作。
[242]《韶箾》:虞舜的乐舞。
[243]帱(dǎo):覆盖。
[244]蔑:无,没有。
[245]观止:到达顶点了。
【译文】
季札看见跳《象箾》和《南籥》两种乐舞后说:“美好啊,但还有美中不足!”看到跳《大武》时说:“美好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子吧。”看到跳《韶濩》时说:“圣人如此伟大,仍然有不足之处,看来做圣人也不容易啊!”看到跳《大夏》时说:“美好啊!勤于民事而不自以为有功。除了夏禹外,谁还能作这样的乐舞呢!”看到跳《韶箾》时说:“德行达到顶点了!伟大啊,就像上天无不覆盖一样,像大地无不容纳一样!虽然有超过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过这个了。观赏达到止境了!如果还有其他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评析】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带,又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来是周朝王位的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数代以后,吴王寿梦继承了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最小的儿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人,他们如同众星捧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这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念头。
本文描述的是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缜密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意蕴,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
秦始皇结束了分裂好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统一了华夏,开启了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是谁又知道,早在两百年前就有人仅仅凭着听了一首秦国的乐曲就预言了秦国必将统一华夏呢!给出这个预言的人也不是一般人,因为先后有四位国王都希望自己死后能把王位传给这个人,可惜这个人愣是没有接受王位。
好了,说了这么多,这个人就是吴国季札,也可以称作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汉书》中称他为吴札,姬姓,寿氏,名札。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吴国就是在寿梦的统治下开始强盛起来的。
寿梦一共有四个儿子,从大到小排列分别是诸樊、馀祭、馀昧、季札,季札年龄最小,德行才能却是四兄弟中最高的。寿梦本想将王位传给季札,三个哥哥也争相拥戴季札继位,可季札却不肯接受,为了躲避王位,他还“弃其室而耕”,表明他坚定的志节,坚持让哥哥们继承王位。最后,寿梦去世了,把王位传给了大儿子诸樊。
诸樊一直认为季札贤德,所以终生未立太子,而是定下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诸樊希望弟弟们一个传一个,一定能将吴国传到季札手里,临死前他将王位传给了二弟馀祭,馀祭又把王位传给了三弟馀昧。馀昧本来也是想将王位传给季札的,但是季札不肯接受还躲起来了,最后馀昧的儿子僚便自立为吴王。
季札是先秦时代最伟大的预言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也是孔子最为仰慕的圣人,在历史上季札与孔子齐名,合称为“南季北孔”,他被尊为“南方第一圣人”。
季札曾奉命出使各国,在这期间,他的预言每次都能应验。出使卫国的时候,季札称卫国有很多贤明的人,卫国的君主也是一位明君,卫国无患!果然在很长一段时期,卫国始终平安无事。
季札出使郑国,与子产一见如故,季札对子产说:“如今的郑国国君无德,不会在位很久,这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里,到时候你一定要以礼来治国,否则郑国就会亡国的!”
季札出使鲁国,鲁国国君隆重招待了他,季札在鲁国欣赏周代的经典音乐、诗歌、舞蹈,并对它们一一点评,当欣赏完《秦风》后,季札的反应最为激动,他感慨的说:“这就是华夏的声音,华夏一定能像周王朝那样强大的!”
从乐声中预言秦国的未来,而且还一语中的,可见季札被称为先秦最伟大的预言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吴太伯,又叫泰伯,是吴国第一代君王,东吴文化的宗祖。他的父亲是古公亶父。他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古公亶父想册立季历的儿子姬昌接受王位,这样必须先册立季历为王。季历的两个哥哥太伯和仲雍两人都很知趣,他们奔走到荆蛮之地,纹身断发,以对外宣誓不再谋取王位。季历继位,他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太伯到了荆蛮之地后,把国号自称为“句(音gōu,勾)吴”。通过这件事情,荆蛮人认为太伯很讲仁义,主动归附他的有一千多家,拥立他为吴太伯。
吴太伯去世后没有儿子,由他的弟弟仲雍继位。仲雍去世后,依次是其子孙季简、叔达、周章继位。这时周武灭亡殷纣,寻找太伯和仲雍的后人,最后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继位为吴君,就仍然封在吴地。另外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到周朝以北的夏虚,位列诸侯。
周章去世后,他的子孙熊遂、柯相、强鸠夷、余桥疑吾、柯卢、周繇、屈羽、夷吾、禽处、转卒、颇高、句卑先后继承王位。这年晋献公灭掉周朝以北的虞公,开拓晋国土地,起兵讨伐虢国。句卑去世后,其子孙去齐、寿梦相继继位。寿梦继位后吴国开始强大起来,正式自称吴王。
从太伯建立吴国起,历经五世后周武王灭殷,封太伯的后代为诸侯。晋国灭掉虞国,又过去两代后,夷蛮之地的吴国兴盛起来,从太伯到寿梦共历经十九世。
吴王寿梦二年(公元前584年),楚国大夫申公巫臣因为怨恨楚将子反,逃亡到晋国,然后从晋国出使吴国,教授吴国人用兵乘车,他的儿子担任吴国的行人官,吴国这才开始和中原地区有了沟通交流。吴国起兵伐楚。公元前570年,楚国共王伐吴,一直进攻到衡山。
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做诸樊,次子叫做余祭,三子叫做余眛,四子叫做季札。四子季札最为贤良,寿梦生前想要册立他继位,季札表态坚决不同意。长子诸樊继位,服丧期间代理国家事务。
国家解除丧期应,诸樊主动把君主之位让给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去世后,诸侯和曹国人认为储君不义,想要拥立子臧,子臧选择离开,以便成全储君。君子都称赞说:‘子臧能守节。’你是正统的王位继承人,除去你外谁敢为君!治理国家不是我的本愿。我虽然不才,却愿意效仿子臧的大义。”吴国人坚持拥立季札,季札干脆弃家外出耕种,吴国人这才打消了念头。这年秋天,吴国伐楚,被楚军击败。公元前557年,晋平公登上王位。
公元前548年,诸樊王去世,留下遗命把王位传授给弟弟余祭,认为这样再传几次后,肯定能够传位于季札。因为大家都赞赏季札让国大义,兄弟们都能谦让,可以依次传继王位。季札被封到延陵,所以称呼季札为“延陵季子”。
余祭王三年,齐国国相庆封有罪,从齐国逃奔到吴国。这是中原大国人物,吴国国君把朱方县封给庆封作为俸邑,并且把女儿嫁给他,其富裕程度超过了在齐国时。
公元前544年,吴国派季子出使鲁国,要求观赏周乐。鲁国国君命人为季子演奏《周南》和《召南》。季子称赞说:“真是太美了。这应该说的是创业打基础,还没有获得成功,其曲调勤奋无怨。”
接着演奏了《邶(音bèi,背)风》《鄘(音yōng,拥)风》和《卫风》,季子说:“太美了!曲调深沉,忧伤而不萎靡。我听说过卫康叔、卫武公的大德就是这样。难道这是《卫风》吗?”
接着演奏了《王风》,季子说:“太美了!曲调忧伤却无所畏惧,这是周朝东迁吧?”演奏完《歌风》,季子说:“曲调太过琐碎,百姓已经不堪忍受,这是国家将亡了吧?”演奏完《齐风》,季札说:“太美了!有泱泱大国的风范。曲调如东海浩瀚,说的是姜太公吧?国家不可限量。”演奏完《豳风》,季子说:“太美了!曲调浩浩荡荡,乐而不淫,这是周公东征吧?”演奏完《秦风》,季子说:“这曲调应该是夏声。夏天万物生长,所以为大。大到极点,就要赶上周朝开国时的兴盛时期了吧?”
季子离开鲁国出使齐国,他劝晏平仲说:“你要早早交出封邑和职权。只有交出封邑和职权,才能幸免于难。齐国政权就要发生更迭,这个过程会很血腥。只有远离权力,才能保全自己。”晏子听从季子建议,通过陈桓子交还了封邑和职权,在栾、高两氏争斗中得以身免。
季子离开齐国出使郑国,遇到子产后一见如故。他对子产说:“郑国的执政者太过奢侈,大难将临,你在执政时,要谨慎地遵守礼仪。如果不这样,郑国很快就会败亡。”
季子离开郑国出使卫国,他对蘧瑗(音qú yuàn,渠院)、史狗、史遒、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人说:“卫国多君子,没有什么隐患。”
季子离开卫国前往晋国,在宿邑住下打间,听到传来钟声。他说道:“太怪异了!我听说过,人如果有才无德,肯定会引火烧身。我听说晋国的孙文子得罪了国君,小心翼翼还不能平安,哪里还有心情听这钟声?孙夫子现在的境况,就像是燕雀把巢安在幕布上。哪里有马上殡葬却还安心听乐的道理?”季子离开后,孙文子听到这话后,终生不再听琴瑟之声。
季子来到晋国,劝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就要落到你们三家手中啊!”他要离开晋国时,专门嘱咐叔向说:“我祝愿先生自勉!晋君奢侈无度,手下能臣很多,诸大夫势力强悍,政权将要落于三家。先生向来生性耿直,千万要多加思考,以避免灾难。”
季子在开始出使时,向北第一站经过的是徐国。徐国国君很喜欢季子佩戴的宝剑,但又不意思张口索要。季子通过别人知道了这件事,但因为要出使中原上国,必须随身佩戴宝剑。出使任务完成后,季子专门来到徐国。听说其国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悬挂到国君墓地的树上后离开。他的随从问:“既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了,这宝剑还能送给谁啊?”季子回答:“不是这样的。当初我已经在内心默许了徐君,怎么能够因为人家死了而违背自己的意愿!”
这就是成语“季札挂剑”的由来。
黄其军
? ? 作于2020年2月29日(古历庚子年二月初七)
平准书(六)
平准书(五)
平准书(四)
平准书(三)
平准书(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7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楚威王到底有多厉害楚国最杰出君王
下一篇: 宋景公,他的复兴之念与乐大心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