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其实在古代战场上,骡子是比较常见的大型牲口,一般负责辎重以及粮草地转运工作,但也有骑着骡子去打仗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骡子相对马而言,劣势很明显,速度慢,胆子小,战场灵敏度完全跟不上战场形势。但是优点也很明显,骡子耐力好,特别是马骡(公驴和母马杂交产物)善于负重,对草料没要求。而战马是需要保养的,关键时刻是要喂细粮的。
其实说白了,骡子就有点像那种柴油机大货车,虽然速度慢,但是耐造 ,对0#柴油也是始终如一;战马就像汽油机私家车,平时至少加92#汽油,定期5000公里换机油,遇到驾考或许比赛的时候,还得加95#汽油,防止油门不给力。
很显然如果两支骑兵部队在战场上刀兵短接,骑骡子作战的部队基本上等着骑马当然骑兵部队收割。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拼的一个冲刺速度和队形的稳定性,而这两项骡子骑兵完败。
但历史上,真就出现过骑骡子上战场的骑兵,那就是杀死颜真卿的李希烈所属的淮宁军。
不过说起来那也是逼不得已,李希烈的军队原本脱胎于燕州的平卢军,人家本身也是响当当的骑兵部队,而且不缺战马,本身就地处燕云十六州,自古汉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和养马基地。
但是李希烈本来靠平叛梁崇义封王,后来自己膨胀了,起了不臣之心,又被其他人平叛,最后兵败一路逃到淮西落了脚。而淮西不产好马,而李希烈部众从河北三镇带来的优质马匹越来越少 ,最后就无法补给了。于是只能让战马跟当地产的驴子杂交,以保障坐骑数量。后来李希烈干脆让自己的五千精骑,全部换骡子上阵。据史料记载,战斗力还颇为强悍。
其实在没有优质战马的情况下,骡子的确比起爱撂蹶子的倔驴要稳定得多。
清末民初的时候,北方的捻军、义和团、土匪等等的骡子大军还是经常出现在战场上的,因为那会优质马匹的确不够装备,有得骑总比两条腿要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