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为什么会败给李渊?李密最后是怎么死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密,字玄邃,曾祖父李弼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祖父李曜是北周邢国公,父亲李宽是隋朝上柱国,后获封蒲山郡公。隋唐时期,群雄并起,李密就是其中之一。
越国公杨素见过李密用功读书的情景以后,回到家对自家儿子杨玄感说,这个小子将来必定有大造化!杨玄感见父亲对此人评价甚高,经过了解,他和李密成为了挚友。
隋炀帝的暴政让李密感到不满,于是杨玄感起兵反隋以后,李密加入了好友杨玄感的大营。李密善于谋划,他一共给杨玄感提供了三条计策,分别是上策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可惜的是,杨玄感最后采纳的却是李密提出的下下之策,最后失败了。
李密作为杨玄感的党羽,被朝廷抓获,在送往洛阳问罪的中途,李密趁机逃脱了。听闻翟让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还在瓦岗寨建立了根据地,李密便投奔于此。有了李密的加入,翟让势如破竹,夺取荥阳的目标顺利实现,隋朝名将张须陀也死于李密之手。
除了会打仗,李密还很会笼络人心。攻破兴洛仓以后,李密便立即下令开仓赈粮,把粮食分发给灾民们。李密的大义之举感动了老百姓,于是更多的百姓加入了李密的起义军队伍,增加了李密起义军的实力。李密的优秀和出色领导能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自然而然的大家打算拥立李密为他们的老大,愿意听从李密的号召。最后李密被大家共举为魏公 ,年号永平 。
为了积累长久对抗隋朝的实力,李密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金墉城,当做抵抗隋朝的大本营。
可是,随着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李密早期体恤属下的热情已经没有了,此时的他只想把所有战利品据为己有。翟让等人就是因为这些问题,和李密起了争执,最终被李密打败杀死。内部人心不齐,外部又腹背受敌,李密所处的情况急转而下。
宇文化及有十万大军,而王世充也不弱,李密接受了杨侗的册封条件,打败宇文化及以后便可成为朝廷的辅政大臣,出兵攻打宇文化及。等打败了宇文化及,王世充却趁着起义军疲惫之际攻打李密。此时瓦岗寨只是表面上的和平,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所以李密失败了,他去投奔李渊去了,而瓦岗寨的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也投奔了李渊。
李密肯归降于李渊令李渊如获至宝,立刻就封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为了拉拢李密,他还把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可是尝到了上位者甜头的李密真的甘愿居于人下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李密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李渊派李密去安抚他曾经的部下,到了半路,李渊却突然紧急召回李密。李密认为李渊对自己已经起了怀疑,所以决定背叛李渊,转而投奔自己的旧部张善相。可是,李密不知道,他叛乱的消息已经传遍了,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率领士兵埋伏,直接击杀了李密。
徐勣主动献出城池,希望李渊能将李密的尸体交给他好好安葬。据说,在李密的葬礼上,很多李密的旧将伤心得大哭,有的受不住打击还直接吐血了。
虽然李密有过自私,犯过错误,但是同李密并肩作战的将士们对李密还是很尊敬的,李密惨死,他们伤心也可以理解,而且李密又不是对所有人都很差。
瓦岗之首的李密怎么死的?
隋末群雄之一的李密,祖上原是为北朝富贵士族,父亲是隋柱国、蒲山郡公。他爹死后承袭爵位,为侍从官。但是,李密却在大业初年称病自己不做官了,关起门来读书。
李密为官宦世家,曾在朝廷任亲卫大都督一职。后对隋朝廷不满,于大业九年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
他曾向杨玄感献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杨玄感恰恰采取了必败的下策,攻打洛阳。失败后李密被监禁,不久在押送途中逃脱。
大业十二年,翟让在东郡发动农民起义,因以韦城瓦岗寨为根据地,故称瓦岗军。李密投奔于翟让军中,向翟让进献攻取荥阳,争雄天下之策。在李密的全力帮助下,翟让很快实现了夺取荥阳的目标,李密也因此深得翟让的赏识和重用,他的实力和威望在起义军中大增。
大业十三年春,李密率精兵七千,攻取兴洛仓,占据仓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百姓纷纷归附义军,李密的队伍很快壮大,并多次打败隋军,步步逼近东都洛阳。不久,在洛口仓城建立了政权。由于众望所归,李密被翟让和众将领拥戴为主,称魏公,年号永平。接着,李密率兵攻克巩县,轻取回洛仓,兵临洛阳城,双方战于东都郊外。在此期间,李密大量起用隋朝的降官降将,并杀害了翟让,从而取得了瓦岗军的绝对领导权,然瓦岗军的军事实力也因此受到重创。
大业十四年正月,李密率三十万大军,攻打洛阳。正在这时,政局突变,宇文化及在江都用练巾勒死隋炀帝,立秦王浩为傀儡皇帝,自率十万大军北上,这对当时在洛阳城内的隋朝残余势力和李密领导下的瓦岗军都是严重的威胁。李密为避免两面作战,腹背受敌,决定暂时放弃洛阳城,集中兵力对付宇文化及领导下的北上大军。
正当李密和宇文化及竭力拼杀之时,王世充趁机灭掉了异己,取代了宇文化及。当年九月,王世充趁李密战后疲惫之机发动进攻,率精兵两万、战骑两千,威逼偃师,在通济渠南岸安营扎寨,在洛水上架设浮桥,准备决战。
李密命王伯当据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仓城,亲率精兵到偃师迎战。王世充强渡洛河,双方大战于邙山脚下。李密兵败,东逃虎牢关,王伯当退守河阳。再后李密西逃长安,投奔李渊。当年瓦岗军的战将秦叔宝、徐懋功、罗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后降唐。
李密归唐,被封为邢国公。不久,奉命东征,行至桃林,李密在被逼无奈、进退两难之时,决定率众叛唐,自立为王。在陆浑,李密大军遭到李渊追兵的夹击,全军覆没,李密也走上了不归路,年仅三十七岁。
总之,李密的一生,是为了让自己当皇帝的一生,他的一生虽然劳累,虽然投降过,虽然反叛过,虽然被俘过,他都在为自己当皇帝的梦想而努力。最后,唐朝将领盛彦师杀死了李密。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隋末大乱时期,天下群雄并起,而李密率领瓦岗军率破隋军,声势大震,曾是最被看好的一支势力,但是最后李密却是兵败降唐,又因企图叛唐自立而被杀。
李密之所以沦为如此下场,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恩将仇报,声誉受损。
瓦岗军的创始人是翟让,而非李密。李密因为参加杨玄感叛乱,被隋朝通缉,几经辗转逃到瓦岗山,深得翟让信任,并被任命为军师。李密的加入让瓦岗山这支军队战斗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在李密的带领下,瓦岗军击败并斩杀隋将张须陀,歼灭杨桐的征剿军队,立了大功。翟让自知才能不如李密,于是将瓦岗军首领位置让给了李密,而自己成了司徒。
但是随着瓦岗军不断壮大,翟让的亲信劝说翟让夺回大权,架空李密,他的兄长也劝说翟让做天子,虽然翟让并未答应,但是消息却传到李密耳中,他一不做二不休,假称让翟让赴宴,却在席间杀死了翟让。虽然李密的政变是成功的,但是李密如此对待自己的恩人,却不能不在翟让旧部心中留下阴影,削弱了瓦岗军的凝聚力。这也导致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后,不久就四分五裂,各奔东西,瓦岗旧将没有成就李密的新王朝,却大都成为了李唐王朝的工程。所以,人们流传“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战略失误,判断混乱
瓦岗军的战略目标一直是东都洛阳。在进攻东都洛阳的过程中,李密还发布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宣布了隋炀帝十大罪状,说"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从这方面看,李密与隋王朝已经到了有你没我的地步了。而且此时像窦建德等实力人物都归附李密,希望他称帝。
此时李密大有一举灭隋之势,但是情况却发生变化,在李密杀死隋炀帝北还的时候,洛阳附近是必经之路。洛阳杨桐派人联络李密,并许诺事成之后,让李密执掌朝政。李密听说后大喜过望,立即上表乞降,表示要通过讨伐宇文化及赎罪。于是,李密的战略目标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从灭隋变成了助隋,希望去当大隋的辅政大臣。
李密拿出最精锐的兵力进攻宇文化及,最终落得两百俱伤。史载
“其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
而就在他与宇文化及拼杀时,王世充也夺取了洛阳的实权,李密辅政最终成为泡影。不仅如此,王世充趁李密与宇文化及大战疲惫之时,大败李密,使瓦岗军遭到重创,导致瓦岗军许多将领或者投降王世充、或者降唐,像秦琼、程知节等是先投降王世充,后来又逃到唐朝。李密无法也只得投降李渊。
谋求再起,最终被杀
李密投降李渊以后,本来期望甚高,见到李渊迎接的使者,李密大喜,并说“我拥众百万,一朝解甲归唐,山东连城数百,知我在此,遣使招之,亦当尽至;比于窦融,功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谁知到了唐朝,却仅被封为掌管皇室膳食的“光禄卿”这样的虚职。一代枭雄落得如此下场,自然心有不甘。于是,李密向李渊进言要去山东收拢旧部归降唐朝。李渊假意应允,派李密和旧部王伯当、贾润甫一同去山东招降旧部。但到中途,又派人召回李密。但是,李密认又怎么肯再回去,于是杀死李渊使者,派人告诉旧部张善相接应,但还没有等到张善相,李密就被唐将盛彦师所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6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