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河西走廊到底有多重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分布。这样的地势,造成了交通不便。在甘肃西北部,有一片土地肥沃,水量充沛的带状区域,是沟通中亚与中原的重要纽带,这就是河西走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现在的“一带一路”,与河西走廊颇有渊源,至今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抵玉门关,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全长约一千公里,宽度从几公里至二百公里不等。整体形状如带,又位于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俯瞰河西走廊,北面是阿拉善高原,戈壁遍布,人迹罕至,南面是青藏高原,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河西走廊处于两者之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1 祁连山的走向
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河西走廊水草丰富,环境适宜,夏商时期,就有游牧民族在此定居,由此诞生了著名的马家窑文化。到了西周,河西走廊先后出现了西戎、犬戎、北羌、马羌等游牧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明。
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沟通了中原和亚洲腹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经此产生了交集。在中原的统治者眼中,身处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格格不入。而游牧民族觊觎中原的富庶繁华。两种文明的差异,很快成为冲突的导火索。双方冲突不断,相爱相杀。公元前771年,西戎大举进攻西周,劫掠财货,并且在骊山杀死了周幽王,西周因此灭亡。
周王室东迁洛阳,周王认识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此设立了雍州,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在此定居的西戎,遇到了与之匹敌的强劲对手。秦非子善于养马,因护送周王东迁有功,受封秦地。秦国的出现,阻挡了游牧民族向东发展的脚步。
图2 秦朝版图
秦国统一六国后,实力大幅提升。此时,河西走廊被月氏人控制,两者面临匈奴的威胁。强大的匈奴人不断蚕食月氏的地盘,月氏被迫西迁,匈奴人控制了河西走廊,成为东出中原的重要通道。秦始皇为了防范匈奴人的入侵,修建了闻名古今的万里长城。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有了与匈奴掰手腕的能力。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张骞受命出使西域,欲联合大月氏共同打击匈奴。张骞持节出使,第一次领略了河西走廊的全貌。有了张骞的尝试,西域各民族与中原有了密切的交流和沟通,这条通道就是“丝绸之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击。霍去病分别在春、夏两季,打败了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歼敌四万。在迎头痛击之下,浑邪王被迫降汉。汉武帝增设河西四郡,西汉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扫清了障碍,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图3 河西走廊示意图
从人文上看,河西走廊是文化传播的平台。有了河西走廊的沟通,加速了西域与中原的交流,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其融入中原,成为中国重要的一部分。有了合适的“土壤”,农耕文明和封建制度在西域逐渐生根发芽。国学大师季羡林评价:“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
从经济上看,河西走廊是中国联通世界的血管。借助“丝绸之路”繁荣,外通地中海、中东,内至苏州、杭州,商贾云集,盛极一时。西域商人为中原带来了汗血宝马、葡萄、核桃、石榴、无花果、大蒜、葱、黄瓜、香料、药材、乐器和金银器等商品。而中国输出了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四大发明。当时古罗马的市场上,每磅丝绸的售价高达12两黄金。而著名的埃及艳后也是丝绸的忠实粉丝,经常穿着丝制衣服,接见外交使节。
图4 敦煌莫高窟 彩塑
从宗教上看,河西走廊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首站。大小乘佛教经此进入中原,历史上的四大经译家,有三位在河西走廊传经布道,可见其在佛教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有现存规模最大的莫高窟,绵延1600余米,分上下5层,共有492个石窑,2499身彩塑,以及45000平方米的壁画,后来发现的经卷、画稿、文书,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倍受世人的关注。
至唐代中期,河西走廊始终被中原统治者牢牢掌握。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在叛军的凌厉攻势下,唐朝不得不抽调河西、陇右等地的兵力,派往前线平叛,造成西北兵力空虚。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吐蕃席卷祁连,陇右、河西相继陷落,安西、北庭与唐朝断绝联系。据《旧五代史》记载:“安禄山之乱,肃宗在灵武,悉召河西戍卒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取河西、陇右,华人百万皆陷于吐蕃。”也就是说,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源,不仅是安史之乱在中原动摇了其执政根基,还与吐蕃掐断河西走廊,断绝西域的外缓,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5 安史之乱
吐蕃衰亡后,回鹘西迁,在河西走廊站稳了脚跟。北宋建立后,并未对河西走廊进行有效的控制。十一世纪,党项族势力做大做强,势力不断扩展。李元昊建西夏后,河西走廊也处于其势力范围之内。北宋只得蜗居中原,与西域断绝了联系。
总结汉朝、晚唐和北宋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河西走廊不只是经贸要道,还是战略要地。汉朝的高明之处在于,汉朝占据河西走廊,能够将北方少数民族一分为二,使西羌生活在苦寒之地,孤立无援。而河西走廊犹如楔子,牢牢钉入西域腹地,直达吐鲁番和哈密。通过经营运作,与西域地方政权联手,加上汉朝在河套地区的筹措准备,从东西两个方面打击匈奴,迫使其要么远遁漠北,要么归降汉朝。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伸向西域的一条手臂,择机切换胡萝卜和大棒,以此减轻中央政权的安全压力。
图6 西域三十六国(汉时期)
而晚唐和北宋的教训同样深刻,河西走廊的沦陷,意味着外族势力能够自由出入中原,分分钟“顺丰包邮”。正因如此,成吉思汗不惜代价,攻灭了西夏,打通了河西走廊,将中国北方和西域连成一体,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能否控制河西走廊,是一个政权强盛与否重要标志之一,明朝同样不遗余力。自朱元璋始,不断修建明长城,全长6200公里,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而嘉峪关地势险要,扼守要冲,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关隘,可见明朝相当重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和防御。
图7 嘉峪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并未减弱。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军与盘踞在西北的准尔丹激战。为了保障后勤运输和情报传送,清朝以嘉峪关为基地,在河西走廊修建了大量的军台、驿站和道路,同时修建大型水利灌溉设施,发展农业生产,既节约了转运成本,又保障了军粮供应。
河西走廊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赞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如今,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河西走廊将续写丝路新辉煌。
提到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和交流的途径,相信不少人最先想到的都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中国就一直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往来。
顾名思义,丝绸之路最初输出的主要产品是丝绸,它以汉朝首都长安为起点,经过西北的河西走廊进入古代所谓的"西域",并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将罗马作为终点。
在出行方式落后的古代,要构建这样一条长长的贸易路线可谓十分不易,而在丝绸之路产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其实不只是汉武帝、张骞,还有河西走廊。
我们知道,河西走廊是位于今甘肃的一条狭长的地区,因为形状相似,又起到了从中原前往西域的作用,它才因此得名。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期,河西走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占领河西走廊,中国将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中国。
在汉武帝之前,河西走廊地区一直是被游牧民族占领,即使是春秋战国时期处在最西北的秦国,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汉武帝时期,为了联系西域各国一同对抗匈奴,顺便促进与西域的友谊和贸易往来,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陇右,将河西走廊首次纳入了华夏的领土范围。实际上,早在霍去病出兵前,张骞就已经多次通过河西走廊前往西域,也正是他的出使坚定了武帝夺取河西走廊的愿望。
建元二年(前13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尽管行至河西走廊便被占据那里的匈奴人抓获,但他不辱使命,终于趁匈奴人防备松懈率众逃了出去。
张骞在西域奔走十三年,虽然没能成功说服大月氏与汉朝结盟对抗匈奴,却带回了大量西域的情报,如各国的疆域、人口、特产、风土人情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对这些情报的重要性了然于胸,但又认为张骞这样历经磨难才带回消息效率实在低下,心中便生出了开辟一条可以直接沟通西域的道路的想法。
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河西走廊已被霍去病攻取,所以他在沿途可谓十分顺利。
此次出使,前后不过四年时间,却取得了比第一次好得多的效果,可见汉朝据有河西走廊的重要性。通过张骞的出使,汉朝对外宣扬了国威,加深了对西域的了解,也削弱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这如同断其一臂。
此外,今天我们常见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等也都在那时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了中原。
到了东汉,通过河西走廊所延伸出的丝绸之路到了更远的地方。首先,甘英奉命出使"大秦",也就是罗马帝国,只不过到了波斯湾时,他被当地人对大海的形容所震慑,不敢再继续前行。反倒是汉桓帝延熹九年(166),罗马帝国主动派出使臣经丝绸之路,过河西走廊来到洛阳,还建立了使馆。只不过汉朝后期,因为自己都自顾不暇,河西走廊常常被关闭,无法进出,汉与西域的联系也一度中断。
唐朝建立后,国力日渐强大,于是河西走廊再度被重视了起来,以开放包容著称的唐朝经济富庶、国力强盛,吸引了大批西域商人。
渐渐的,来自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的商人对生活在长安城中的人而言都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当时的河西走廊因为唐朝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安定繁荣,除了军人、有保镖保护的商队,就连孤身一人的僧侣信徒、文化学者也敢于从这条道路上行走,可见当时唐朝将河西走廊确实建设成了一个经济、文化交流的绝佳地带。
宋朝时,河西走廊被截断,陆上丝绸之路因此难以联通,于是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商人们的新选择。此后的河西走廊只在元朝时短暂复兴,就因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海运兴起而彻底沉沦。
尽管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最终被其它路径代替,但不可否认的是,汉、唐时期的河西走廊对当时经济文化的影响十分远大。
试想一下,如果自古以来我们就没有占据河西走廊,那么首先,上文提到的葡萄、核桃、良马等特产可能没法在两千年前就传入中国。
其次,古代中国会错失与罗马、波斯等国交往的机会,我们引以为傲的丝绸也就不会成为凯撒大帝、埃及艳后的心爱之物,中原王朝会损失大量经济收入。
当然,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对于西域的掌控,正是因为河西走廊,我们才能自古以来就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治理,如今中国的西北部也才会有着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最早的河西走廊为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吐火罗人、月氏和汉藏羌等民族的聚居地。吐火罗人分北路及南路往东方进发,直至受匈奴所阻为止。北路的部分在龟兹及焉耆定居,建立了龟兹及焉耆等国,并分别发展了龟兹语及焉耆语。
《河西走廊》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s/1pg6VdJqvs46Bw5Y9X42XEA
?pwd=p79f
提取码:p79f
《河西走廊》是一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十集系列纪录片。
历代王朝兵家必争之地,河西走廊有多重要?
河西走廊一直都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重要的位置的,在古代一直都是商品交易必经的地点,对于中国与外界的发展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古代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也让中国的古代文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河西走廊也是很多战争家抢夺的地方,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
河西走廊西连西域进而影响中亚,东连中原,历来是东西方货物运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有人说了,为什么非要走这里,这就跟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承载能力有关系了。河西走廊南侧是高耸的祁连山紧连青藏高原,北侧是茫茫的沙漠和戈壁,这两种地理环境不适宜大规模的人马通行,可能也避免不了一些幸运儿和探险家能够通过,但大规模的人马在这里过,物资补给什么的都解决不了。而河西走廊借助于南侧祁连山的高山融水,自西向东形成了一条东西向长、南北向窄的平原,有粮食、畜牧等物产,再有水源,就能支持起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在这里经过。这样的条件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因此河西走廊是上天恩赐给中原连接西域的福地。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国运输商品之地,外来的商品与中国的商品都要经过此地,如果河西走廊被谁掌控的话就是说明谁的经济力量变得更为强大,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经济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影响军事力量的,所以河西走廊是古代必争的地方,对于古代的国家是十分重要的。
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在此建立国度,河西走廊的存在也让中国的指南针和造纸术、丝绸等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传入到各个国家之内,是宗教和货物集散地,从西汉时开始就有着来往不断的商队在此,历史十分厚重。
在河西走廊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唯一被攻陷的两次,一次是唐朝安史之乱,安西四镇的军队被调去平叛,吐蕃趁虚而入;一次成吉思汗灭西夏。西夏在既无支援,又无后路的时候,同时与金国和成吉思汗开战,被灭。其余各个阶段都牢牢的紧握在手中。尤其在清朝的时候,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摇时刻,出兵新疆还是加强海防都深深的考验着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或许左宗棠的一句“中国山川形胜皆起自西北,弃西部即弃中国,中国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北。”深刻揭示着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今天来说说河西走廊。
自从拥有的那一天开始就未曾放弃过,这就是中国。所谓的河西就是今天的甘肃省的酒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张掖(不忘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武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催),金昌,嘉峪关地区,因地处黄河河套以西,地长且狭,故称河西走廊。东连中原,西接西域,南北沟通着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西北出口敦煌直达玉门关,连接西域的丝绸之路,对于经济政治文化起着非凡的作用。我们得仔细探究。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起河西走廊,我们不得不提起四个人,汉武帝,张骞,卫青,霍去病。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开创了河西走廊的新的历史篇章。
汉朝早期备受匈奴侵扰,刘邦历经白登之围,吕后备受羞辱,采取和亲之策,直至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的大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对于大汉不堪其扰的匈奴有些虎视眈眈的感觉,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贯彻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的战略,同时宣扬国威,游说西域各国联合汉朝夹击匈奴。张骞在甘父的向导下,先后被匈奴阻拦,囚困十年,带回了西域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巨大的价值,汉武帝决定彻底打通西域路线。
汉武帝让李广,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四路主动出击匈奴,第一次出战的卫青在龙城直捣匈奴祭祀之地。随后自己的外甥随军出征,十七岁的霍去病率领八百骑兵孤军深入,一展少年本色。之后的河西战役,漠北战役,策马扬鞭,马踏草原,战马嘶鸣以雷霆之势横扫匈奴各部,饮马瀚海,封狼居胥,从此漠南再无王庭。汉武帝收复河西走廊之后设立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并且修筑了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嘉峪关,建立了屯兵戍边的国策。至此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不可忽略的地区。
河西走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重要性。起先我们就近说说河西走廊对于汉朝的重要性。因为张骞带给了汉武帝西域真实的情况,沟通西域之路,联结西域各国,钳制匈奴。汉武帝为此征服楼兰,姑师,动乌孙,建要塞,串碉堡,屯田,移民,耗费数以万计,乃至用度不够,依旧不断的进行着征伐。直至横扫匈奴,建立四郡为止。完全清除匈奴之乱,增加国土面积,震慑西域各国,打通西域商贸,构建丝绸之路,将河西游牧区建设成为农业区,变成有保障支援前方的后勤地区,进一步提高了封建王朝的权威性,实现自己王霸基业。
隔断游牧民族,阻止起发展壮大,保障中原王朝的稳定。从历史上而言牢牢控制河西走廊,这样做可以控制住北方草原各部,隔断蒙古,新疆,青藏三大草原,使其不能混合壮大;使漠南的匈奴,漠北的柔然,漠西的葛尔丹,青藏的吐蕃受制于河西的游牧势力,不能形成三面包夹之势威胁中央王朝。因为河西走廊地区本来就易守难攻,北面腾格里沙漠,南面祁连山脉,北面长城,西面玉门关外千里沙漠。并且祁连山上的雪化了之后,汇成的黑河河流灌溉农田适合耕种,而山区和沙漠边缘都是肥美的草原,适合放牧,游牧民族突破不了北面的长城,也无法越过千里沙漠,所以只有获得许可,同时帮助中原王朝共同防卫的游牧民族才能栖息于此,本来民风彪悍的游牧民族也能抵御其他地方的入侵。
中原王朝的重要养马基地,粮食后勤基地。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不仅能促进文化交融,更主要的是增加国土面积,保障粮食,税收,增加耕种面积,使无地无田的百姓得以生存,促进社会稳定,同时作为大后方,依据大型的内陆和孕育的绿洲,建立一个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基地,和粮食耕种基地,光照充足,日夜温差大,雪水的充沛,完全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哪怕地处干旱荒漠区,依旧因为长期灌溉的营养层泥土使作物依旧长势好。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朝中前期还是一日二餐都不能完全保障的时代,粮食不仅是战略物资,更是盛世的基础。
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在冷兵器时代马的数量多少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强大。自夏朝开始就有关于马的繁殖,饲养,保健等的经验汇集成书,早期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后来成为车战,骑战,步战的重要性因素,而河西走廊就是天然的马场,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输出产地,其战略意义不可描述。
对于民族融合不可忽视的贡献。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后秦北魏,西魏追求于统一全国,无暇顾及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走廊也就是凉州独立成为一处小天堂,偏安一隅。由汉人建立的前凉,西凉维持着晋朝的制度,河西走廊基础设施保护完好,之后影响土谷浑控制地区,为隋唐重开丝绸作为铺垫。之后河西走廊作为蒙古文化向青藏高原传播的中转站,沟通藏蒙地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包括历代都重视河西地区的建设,对于水利的修建,灌溉都是一代接着一代的完善,水利系统的增加,导致耕地面积的完善,为后来的荒地开垦减少无数的经费支持,促进了整个中原王朝的安定。
总而言之,河西走廊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既可以保障戍边战士的粮食供给,同样隔断游牧民族的联系,沟通西域各国,发展贸易,人口迁徙,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将内地文化传播,促进民族融合,保障中原王朝的长治久安,保障核心体系不被破坏,完其根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6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