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被孔子骂过的学生,为何后来都成了大人物,

以史为鉴 2023-07-12 15:11:35

被孔子骂过的学生,为何后来都成了大人物,

孔子门下有3000弟子。3000弟子中最杰出的有72贤人。

如果没有孔子这个好老师,这些弟子都不过是历史上长河中的一滴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孔子的教育,把他们变成中国文化中的大人物,使他们在历史上有了一席之地。

孔子的教育方式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骂学生。孔子执教那些年,骂过的学生还真不少。

宰予是孔子门下最能说会道的学生,要是生活在现在一定是郭德纲、周立波之类的大明星。此人满嘴跑火车,有个毛病,喜欢大白天睡懒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意思是,朽木雕不成玩意儿,粪土打的墙壁无法彩画妆饰。孔子这样对宰予切齿,看来是宰予言而无信。孔子说:“过去我相信一个人,只听他的保证就信了。现在我相信一个人,我不再听他的保证,还要看他的行动!”据说,宰予挨骂以后,不断反省,进步很快,后来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经济头脑的学生,擅长做生意,对孔子的资助也不少。子贡曾经做慈善,自己花钱赎回了一个同胞。当国君要奖励的时候,子贡高风亮节,不要国家的补偿。孔子知道后,骂了他一顿。孔子的理由是:你不要国家的钱,为自己赢得了赞扬,但同时也抬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往后那些赎人回来向国家要钱的人,会被国人嘲笑,责怪他们为什么不像子贡那样。这样,以后大家对落难的同胞可能就装作看不见,没人拯救他们。看一看,圣人和贤人的区别就在于圣人看得远,更有智慧。

曾参是孔子晚年弟子,他的父亲曾点也是孔子的学生。这一对父子,父亲是个暴脾气,儿子是个呆瓜。曾参犯错了,曾点拿起大棍子就打。曾参一动不动,差点被父亲打死。孔子知道这件事后,交代学生:“以后曾参来见我的时候,不许让他进门。”曾参很不理解老师为啥要开除他,孔子就让人传话:“父亲要打儿子,小棍子就挨一下,大棍子就逃跑。否则,父亲一失手,儿子被打死,父亲还要坐牢,这是大不孝啊!”老师的教导,让曾参开了窍。孔子死后,把孔子思想发扬光大的正是这一位有点愚鲁的小弟子。

冉求是孔子学生中行政能力比较强的。此人担任鲁国大贵族季氏的家臣,为主人搜刮钱财,孔子对此很不满。某一天,孔子大骂冉求后,在朋友圈中对众弟子说:“冉求这家伙不是我的学生,大家一起讨伐他!”冉求尽管被老师骂了,还是对老师恭恭敬敬,能关照的一如既往地关照。在72贤人中,冉求排名一直很靠前。

樊迟是孔子门下的后进生,最大的兴趣是种粮食和蔬菜。一次,樊迟问孔子:“老师,种庄稼是怎么回事?”孔子说:“你去问老农吧,我不如他们。”不久,樊迟又问孔子:“老师,怎么种蔬菜?” 孔子说:“你去问菜农吧,我不如他们。”樊迟刚一离开,孔子骂道:“小人呀,小人呀!这个樊迟将来只能做个小人呀!”孔子希望学生做大官,实现他的政治理想,骂樊迟是一种恨铁不成钢。骂过了,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出去的时候照样让樊迟驾车。

子路勇敢、讲信用,孔子特别喜欢他。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爬不起来。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这一段时光,是孔子最困难的时候,子路虽然不会离开老师,但心里有怨言。孔子用君子、小人之说开导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被孔子骂的学生,后来都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这些人中,也没有一个因为老师骂了一下,就分道扬剽,撕破脸皮。其原因首先在于,孔子收了那么多学生,目的是“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不以收学费赚钱为目的。到孔子那里学习,只要交10块小小的肉干就可以了。其次,孔子骂学生,出发点对学生的爱,不是摆老师的架子,骂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

孔子骂过的三句脏话流传至今,为何被误解千年?

孔子确实骂过人,跟朋友开玩笑的时候,笑骂“老而不死是为贼”;对弟子失望透顶,怒骂“朽木不可雕也”;至于那句著名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还给自己惹得一身骚。

三句著名的脏话,我们一句句来说。

老而不死是为贼

《论语·宪问》中记录了孔子这句名言,原话是这样的: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是孔子老师的故交,也是朋友。

夷俟,是一种不雅的坐姿,约摸就是现在所说的叉着腿坐。

你知道,古代人的装扮和现代上衣下裤不一样,他们是上衣下裳,简单来说就是下身穿裙子,又没有个打底裤什么的。

这样的装扮,还叉着腿坐,一不小心小鸡儿就探出头来了,不雅就不说了,还非常没礼貌,孔子先生可是讲究礼仪的人,你这样做就非常不给面子了。

可怕孔子气坏了,抡起拐杖就往原壤腿上呼,嘴里还念叨:“从小到大没本事,老了老子还不死,真是个祸害。”

你可能会说,孔老夫子的气性也太大了吧,好好说不行吗?这真是冤枉孔子了,他也不是没有好好说过。

有一次,原壤他妈死了,孔子去吊唁,谁知道进门一看,棺材跟粪坑里拉出来的一样,又脏又臭,原壤还站在棺材板上又唱又跳,这跟坟头蹦迪有什么区别?简直过分。

孔子的学生纷纷要求绝交,孔子说算了,朋友一场。

原谅你一次又一次,你还不知悔改,这就不怪人家孔老夫子骂你了啊,“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是有语境的,是骂没有德行的人,而不是骂所有老人,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


朽木不可雕也

说腐朽的木头不可以在上面雕刻,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救了,或一件事无法挽回了,出自《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有个弟子,名字叫宰予。

这句话是说,宰予这人白天睡觉,被孔子抓住了,于是指着鼻子就骂:“你完了,你的人生已经完了”,然后转头跟其他学生说:“我对他已经没有语言了”。

宰予也是个特例,刚到孔子门下的时候,表现特别好,深受孔子喜欢,但时间一长就现原形了,主要问题就是懒惰,孔子三番五次教诲他都不听,于是孔子才骂出了这句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认为孔子是圣人,但圣人也会犯错的人会说,这就是圣人犯的错;认为孔子是圣人,但圣人绝不会犯错的人会有一万种理由解释孔子没有歧视女性;还有一种纯黑孔子的。

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唯,语气助词,不能解释成只有。

整句话是说,女人与小人都不好惹,与他们走进了会失礼,隔远了又会遭到怨恨。

我觉得也没什么好洗白的,那个年代男权至上,对女性有偏见也属文化和历史的特性,再说孔子曾经也在某女子身上吃过亏,说出这种话也不奇怪。

只是你不能说,因为孔子这句话政治不正确,就把人一杆子打倒,否定所有成就。

孔子为何要多次骂自己的学生宰予,宰予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

?宰予不只是一个思想活跃,善于提问的人,他还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虽然孔子多次的骂他,但是就连孔夫子都承认自己的学生之中口才最好的就是宰予和子贡。而且宰予还获得过许多的言语科的第一名,在孔子为班主任的这个班级里,宰予,也叫宰我,是个差生。

宰我使孔老师不满意的一条,就是好大白天睡觉。拿今天的话说,大概是经常午睡时间过了头,上课迟到。或者虽然坐在课堂上了,还断不了打个瞌睡。圣人为此发过脾气,说出过很重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特别这句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后数千年来,所有的师长前辈用来责备年轻人没出息的惯用语。

宰予这个人,《史记》称其利口辩词,由此看来他是个好学深思,擅长论辩,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学生。拿北京话来说,是个有点儿爱抬个杠的主儿。因此,他成为孔门弟子中唯一对孔子学说表示不同见解的人。最为流传的例子,就是三年之丧的看法了。

其实我觉得像宰予这样能够独立思考、绝不盲从的学生,这样一个不唯唯诺诺,充满阳光的学生,代表着可敬可畏的未来。即使偶尔睡个懒觉,打个瞌睡,也不必一板子打死。如果这个世界上一个个都是按发豆芽菜般成长起来的人,长此下去,将来还会有发展、有进步吗?

孔子因为何事被学生气得口出“脏话”,后来竟成了名言家喻户晓?

因为孔子上课点名的时候,发现学生宰我没有来上课,也没有请假,担心他有什么事情,就带上其他学生去宰我家里找他,没有想到宰我在家里睡大觉,孔子气炸就了说一句:“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到了以后,常常给大家拿出来形容一个人不中用。



孔子给大家的印象,都是脾气超级好,待人接物方面那是没得挑的,可是你们知道吗?孔子不是一直都是斯斯文文的,他也会讲“脏话”的,这个逼到孔子讲“脏话”的同学就是宰我。

根据《论语》里记载,有一天,孔子把学生都叫过来上课,在上课之前孔子就开始点名,点名到最后就发现宰我没有来上学,孔子就非常担心他遇到什么事情,导致来不及请假,就带上其他学生一起到宰我到家了找他。



孔子最看不惯这种不按规矩做事的情况了,他觉得白天是用来学习的,睡觉只能晚上。这会见宰我白天睡觉,孔子彻底爆发,气得飚了“脏话”:“这家伙,简直就是朽烂的木头,没法雕刻,又像是糊满了粪的墙,没必要粉刷了!”

结果谁也没有猜中,宰我直接就在家里睡大觉,根本就没有想着他是一个学生,是要上课的。而孔子看到这样,简直就是气炸了,孔子就对宰我说:“朽木不可雕也”,孔子说完就带着其他学生离开。



最后想说一下,孔子还好是生活在古代,要是他老人家在现代的职业是老师,估计会给活活气死,估计是那种抢救不过来的。

孔子为何会在弟子恭敬地请教问题后,转身就大骂他是小人?

这位孔子的学生名叫樊迟,孔子之所以说他是一位小人,并不是说樊尺这个人品德上有问题。而是说樊尺这个人他的内心,他不以儒学为重,反而喜欢搞一些农业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因此孔子看来自己的这位学生日后一定成不了大事,甚至还会让自己的师面受损,所以说孔子面对他这位学生的请教时,也是爱理不理。

在历史上孔子是一位古代的一位圣人,他非常的出名,同时孔子在教育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说因材施教,又或者说是有教无类,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可造之材但是并不是一个方法都能够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孔子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个哲学思想观点,提出了他著名的教育主张,那就是因材施教,事实也证明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正确的,也正是因为在这种观点的教育之下,孔子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弟子,比如历史中最出名的72位弟子,在这些弟子之中有许多人都非常的优秀,可谓是为儒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孔子众多的学生当中,孔子最喜欢的一位学生叫子路,子路这个人长得是五大三粗,但是他敏而好学,因此非常的讨孔子的喜欢,甚至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他的这位学生指路还充当了孔子的保镖。只是可惜的是指路后来死得非常惨,那是因为他听从了孔子的教导,在战斗的时候就算自己的衣帽掉了,都要停下战斗来整理自己的着装,可是正是这样的错误思想导致了指路,丧失了生命,但是孔子依然对他的这位学生称赞有加。

而孔子最讨厌的一个学生,那就是一个名叫樊尺的人,樊尺这个人他的品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孔子之所以这么瞧不起樊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就是樊尺这个人他一心在学业之上,他一边学习反而一边去种庄稼,这在孔子看来就是非常不合适的,认为这样是背离了圣人思想,也背离了儒学的思想观念。甚至在这位弟子来请教问题的时候,孔子都不怎么对他解释,反而经常的大声斥责这位弟子樊尺,但是樊尺这个人心胸非常的坦荡,也很能够包容他人的看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后来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儒学大师。同时又因为这位弟子重视农业,这造就了繁殖后来独特的地位,事实也证明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儒学的观点也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正确的,需要我们去辨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5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