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宋朝有人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可惜了这名大将竟的自尽而死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12 14:31:20

宋朝有人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可惜了这名大将竟的自尽而死的!

对宋朝名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唐朝中后期开始,塞外漠北草原上,一个新兴的游牧部族契丹、也就是日后的辽国,逐渐蓬勃兴起。由于唐朝国力日趋衰弱,末期国内更是乱成一锅粥,前有藩镇割据后有黄巢起义,唐朝皇帝自顾不暇。契丹人乘机不断南下扩展势力范围,到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的实力已经足以让当时任何一个国家胆寒。

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中,后晋石敬瑭为了拉拢契丹人为己所用,把燕云十六州割让了契丹。契丹人数百年来,势力一直被局限在长城之外,如今一下子在长城以内得到了数千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和十几座城池,势力范围从此深入中原。

更为可怕的是,契丹人原先长期依赖落后的游牧业为生,难以积累起国家发展所必须的巨额财力,如今却开始成功“转型”,实现了从游牧部族向农耕立国的大转变。借助燕云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契丹人迅速发展壮大,无论疆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都足以和中原王朝相匹敌,成为中原王朝的北方大患。

北宋建立后,首当其冲受到契丹人建立的辽国的严重威胁。要想摆脱辽国的威胁,唯一的办法是收复燕云十六州,把辽国人打出长城之外,让他们重新回到游牧业为主的落后状态。但令北宋皇帝无奈的是,辽国人具有游牧部族特有的彪悍狂野的特点,精于骑射,悍勇无畏,战斗力极强。宋朝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很难抵挡得住辽国铁骑的攻击。

但话又说回来,大宋朝人口数量数千万,岂能没有足以克制辽国的大将之材。北宋初年虎将郭进,就是宋朝唯一的一个有能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将。郭进,河北深州博野人,生于公元922年,五代十国时期,他曾是北方割据小国后汉的一个武将。五代十国乱世中,郭进几经辗转,最终成为宋太祖赵匡胤的手下大将。

早在后汉时期开始,郭进就一直在北方边境地区担任乾、坊二州刺史、洺州防御使、西山巡检、云州观察使等职,数十年如一日,负责防御辽国。他在与辽国人的长期战斗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付辽国骑兵的战术,前后数十次击败凶悍的辽国人,是当时面对辽国唯一保持不败纪录的宋朝武将。而当时名满天下的杨家将杨继业,面对辽国也只是互有胜败。

郭进的经典战例有两个,一是公元978年的白马岭之战。辽国骑兵在名将耶律沙等人带领下大举入侵山西,郭进佯装败退,步步后撤,一步步把辽军诱入白马岭伏击圈。疲惫不堪的辽军深入到白马岭下一条河流之前,在一片拥挤混乱中开始渡河,郭进乘机发起突击,当场阵斩辽军5名大将,三千辽军被杀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两个偏将侥幸逃脱。

979年北宋开始攻击北汉,北汉勾结辽国人大举南下,互相呼应支援。郭进奉命带兵在石岭关防御。郭进利用当地险要地形,仅靠不足一万人兵力,大破辽国六万大军,辽国人从此对郭进闻风丧胆,一看见他的旗帜就主动回避,不愿与之交战。

在宋朝武将中,能够面对辽国保持不败的,仅有郭进一人。换而言之,如果宋朝想讨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郭进是唯一有这个能力的虎将,堪称辽国天敌。遗憾的是,郭进死得很窝囊。宋太宗委派监军田钦袏到郭进军中,田钦袏小人得志,依仗监军身份,多次当众凌辱郭进。性情刚烈的郭进不甘受辱,一气之下想不开,投缳自尽而死。一带名将就这样窝窝囊囊死在自己人手里,宋朝也彻底失去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唯一希望。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哪里?北宋为何一直没能收复这个地方?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哪里?北宋为何一直没能收复这个地方?一、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在辽宋时期,有关“燕云十六州”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所谓燕云十六州是当年后唐将领石敬瑭为了登上皇位,就派出使者向辽太宗求援,开出的条件就是抚立石敬瑭上台,当上中原皇帝,事成向契丹称臣纳贡,割让燕云十六州,也让石敬瑭留下卖国求荣的骂名。

但历史的真实是这样的:后唐明宗李嗣源去世后,他的三儿子李从厚继承了帝位,却被李嗣源的干儿子李从珂拉下马,李从珂篡夺了皇位。

李从珂上台后,总怕李从厚的事重演,对手握重兵的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百般猜疑,一直琢磨怎样削弱石敬瑭的权力,逼着石敬瑭忍无可忍造反,与李从珂兵戎相见。

这是在当时五代经常发生的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看谁胳膊头硬。

但面对李从珂的重兵围剿,石敬瑭显然不是对手,就决定向契丹求救,当耶律德光正在考虑时,时任幽州节度使的赵德钧也派来使者,想得到契丹人的帮助,成为中原之主。


石敬瑭消息比较灵通,就立马派出桑维乾为使,表示愿意向契丹称臣,以事父之礼事耶律德光,为了得到契丹王朝的支持,就忍痛提出把卢龙一道以及雁门关以北各州,也就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

但这十六州当时也根本就没在石敬瑭统治范围以内,时任幽州节度使的是赵德钧,本来被李从珂所倚重,封为北平王,镇守幽州。他看到时局不稳,也派出使者求援契丹,拥他当皇帝。石敬瑭就是“借”赵德钧的地盘来换得利益。

耶律德光权衡利弊,这石敬瑭开出的条件比赵德钧的更优越,令耶律德光大喜过望,决定出兵南下,支持石敬瑭。因为拥有了这燕云,在未来的日子里拥有了主动权,南下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契丹铁骑驰骋纵横,更利于对中原王朝角逐中占据主动,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以十六州为首的幽州而言,幽州东北的重要关隘榆关(今山海关)早已经落入契丹人手里,并且牢牢地控制着位于关内的平州与营州,进而夺取了山后蔚、妫等五州,已经从东、北、西三面对北方重镇幽州形成威胁,夺取幽州已经是探囊取物,早晚的事,五代时期,军阀混战,想当皇帝的人很多。

耶律德光也是借助天赐良机,兵出雁门关,联合石敬瑭灭了后唐,抚立了石敬瑭为帝,占有这块军事重地,使得中原地区北方的天险完全落入契丹帝王手中,也令中原的大门向游牧民族彻底敞开了。

二、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王朝的重要性这燕云位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处,从地理位置上讲,十分重要,大约是今日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与山西的一部分,分为山前诸州与山后诸州。

以太行山以东及军都山与燕山以南、大清河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为“山前”,包括蓟、幽、涿、莫、檀、顺、瀛等七州;以晋冀两省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被称之为“山后”,包括云、寰、应、蔚、朔、武、妫、儒、新等九州。


说起来这十六州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能有效地防御来自北边游牧民族的铁骑入侵,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一旦失去这十六州,中原王朝无险可守,门户洞开,华北平原任由契丹铁骑的蹂躏。

燕云十六州的失去,总让中原统治者如鲠在喉,成了争夺的焦点,大有失“燕云”失天下似的。

后周世宗柴荣,充分认识到这燕云地区的重要性,雄心勃勃地率兵一鼓作气收复了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境内)、益津关(今,河北文安县境内)、淤口关(今河北霸州境内)以及易州(今河北易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三州,正攻打幽州时,柴荣突然染病而被迫回师,壮志未酬。

宋太宗赵光义两次北伐,也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但都以失败告终。也让燕云之地从防御北方游牧铁骑的堡垒变成了契丹帝国南下牧马的基地,让中原王朝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沿边地区不得不派出重兵把守,几百里的边防线,驻扎着二三十万军队,每逢战事,也难以有效地抗御契丹铁骑,也让燕云成北宋君臣的最大心病,常常受制于契丹,澶渊之盟,才换来了辽宋百年和平。

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实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燕云十六州就是五代十国后,中原汉人的一个睡不醒的噩梦,实现燕云十六州回归中华版图的还是元朝。能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不像题干所说,看某个人的能力,它首先要满足两大前提条件:内部是否具备综合实力;外部是否具备被征服的可能。满足这两个条件,柴荣的个人才能才有意义,否则都是空谈。

柴荣个人曾经定下?十年定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规划,可惜老天只给了短短五年时间,就让他英年早逝。那么,假如上天真的给柴荣三十年时间,柴荣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吗?我的个人观点是:不可能!


柴荣的个人才能,是否具备收复十六州的要求

五代十国,虽然只有五十多年时间,但却涌现了好几个有杰出才能的皇帝,比如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汉太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以及周世宗柴荣。他们都有机会实现统一全国,建立强大帝国的个人条件,但都因为种种原因,天不遂人愿。

要论综合实力,柴荣无疑是这几位杰出帝王中的翘楚。柴荣是典型的文武全才,他是唯一一位,当了皇帝,还能亲自提刀冲锋的五代皇帝,虽有不得已的成分,但关键时候豁得出去的勇气,绝不是一把人可比的。

柴荣的军事才能:

柴荣的军事才能,在他的第一次亲征就体现出来。即位之初,面对北汉和契丹的入侵,连宰相冯道都讥讽他跟李世民无法比,战场上七十余位大将逃跑。在如此困境下,他能毅然决然地亲临战场,并镇定地指挥,近乎散沙的部队,打了一个漂亮的完胜。

击退入侵后,柴荣立刻改革兵制,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边裁汰冗军,一边以赵匡胤张永德等为核心骨干,组建了强大的禁军和边军。

在认清形势后,柴荣将他的统一步伐,首先瞄准了西蜀和江南。显德二年,连克西蜀,得七州之地。显德三年至五年,连续攻伐南唐,收复江北十余州,逼得南唐去帝号称臣。显德六年,北伐辽国,四十二天获三关三州。

柴荣的治国才能

相对于军事才能,柴荣最突出的还是他的治国才能。五年间,他大兴人才选拔,甚至亲自考核生员;他改革刷新吏治;他均定天赋,开拓漕运;他修订法律,大兴文教。

这些工作,很多关键点,他还亲力亲为。比如选拔人才,生员的策论,他要亲自看。经使馆建设和刻印,他都要亲临视察。

五年间,他一边亲征,一边治国,亲力亲为,工作强度堪比超人,连朱元璋都得服他。

以柴荣个人的才能,我认为给他足够长的时间,他完全可以做到收复燕云十六州。

北宋为什么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北宋自建立开始便希望能收复对中原王朝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该地区是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袭扰的北方屏障,失去燕云十六州就意味着游牧民族的骑兵能够直入中原,对中原王朝形成巨大的威胁。

对于北宋来说,它可以取得无数次胜利,但只要失败一次,游牧民族的骑兵便可以长驱直入进抵中原腹地,威胁都城的安全。北宋建立之后,曾数次北伐,但始终未能收回该地区。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北宋军事先天不足,无法攻克重兵防守的燕云地区

北宋建立之前,华夏大地是战乱频发、将领经常弑帝的五代十国时期。为此,宋太祖使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一干大将的实权,至此,成功解决了困扰皇权的将领威慑。但,这种办法也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毕竟,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当优秀将领交出兵权之后,接替者水平难比肩前任。

此外,为了扭转自唐末以来将领拥兵自重的弊端,北宋的军事制度,遵循“以文制武”的原则。与职业军人出身的将领相比,文官的军事素养明显低于将领,然而,在战争之中,往往是文官起主要作用,他们的决策时常会贻误战机,本能获得的胜利,最终,却走向了失败。

其次,北方游牧民族强大的实力,牢牢占领着燕云十六州

整个北宋时期,北方非常惹恼,从契丹到后金,再到蒙古实力个顶个的强大。中原王朝再也没有以前那种碾压级的优势了,面对北方的进攻,处于防守的北宋王朝就已经十分吃力了,若是双方进行野战或北宋主动进攻,往往都是败多胜少,更别说让北宋攻击易守难攻的燕云地区了。

此外,北方游牧民族也非常清楚燕云地区对他们的重要性,毕竟,从春秋开始,该地区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而当燕云地区的控制权由游牧民族掌控之后,他们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进基地,在他们的南方是富庶的中原,只要想,随着可以南下劫掠。

因此,为了守住这个战略要地,游牧民族在当地驻扎重兵,以抵抗北宋的野心。

最后,北宋王朝底气不足,难以全力以赴

不能控制燕云地区的北宋,失去了一个一往直前的雄心。没有燕云地区的守护,北宋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就不得不考虑京畿地区的安全,不然,重兵在外,万一敌人南下,进抵都城怎么办?

为此在都城安置重兵守护成为了一个北伐的前提条件,这样导致北宋难以集中主力精锐进攻。没有足够的精锐兵力,北上攻击重兵防守的燕云十六州,结果必然是无功而返。

综上所述,在各种情况的影响下,北宋终其一朝都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中原王朝再次取得该地区已经是明王朝的时候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4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