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操和关羽,一位是文韬武略、英明睿智的顶级雄主,一位则是智勇超群、万人之敌的顶级名将。二人相爱相杀,既曾出现过关羽阵斩颜良以报效曹操之事,也曾发生过关羽水淹七军而吓得曹操意欲迁都以避其锋芒的事情。
时间回到遥远的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这一年,对曹操而言是苦尽甘来的一年,对关羽而言则是乐极生悲的一年,对东吴而言则是实现夙愿的一年。总之,对三国局势而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极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刚刚到来之际,刘备帐下名将黄忠在定军山斩杀了曹操嫡系将领夏侯渊。紧接着,在五月份,曹操便被迫撤退了汉中,刘备最终夺得了汉中争夺战的胜利。七月,刘备便自立为汉中王。
也就是在此时,关羽从荆州出兵襄阳、樊城,襄樊之战正式爆发。八月,曹操派于禁统军来援助曹仁。关羽利用汉水暴涨之机,水淹于禁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致使许昌以南纷纷响应关羽,中原人心蠢蠢欲动。至此,关羽威震华夏,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最顶峰。
关羽的来势汹汹,严重威胁着曹操集团的稳定。当时曹魏的首都在许昌,如若关羽攻克襄阳、樊城,许都危矣,曹魏基业危矣。为此,曹操数次打算把首都由许昌迁到邺城,以避关羽的锋芒。然而,就在这时,有人阻止了曹操的这一做法,使得曹操并没有迁都,从而保全了河南之地。
那么,究竟是谁使曹操打消了迁都的想法呢?这个问题,还是从史书中寻找答案较为准确。
根据《三国志·关羽传》所载:“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由此可知,阻止曹操迁都的曹魏谋士,便是司马懿和蒋济二人。而司马懿和蒋济之所以能够成功说服曹操放弃迁都的想法,主要是他们向曹操提出了极具说服力的理由:
其一:如若迁都,淮、汉人心动荡,河南之地恐非己有
司马懿和蒋济二人认为,关羽水淹七军,尽管声势浩大,但对曹刘两家的战略全局而言,影响并不太大。如果贸然迁都,纯粹是向关羽示弱的表现,那样只能助长关羽的士气,而不利于曹军的反击。
况且,如果一旦迁都,淮河、汉水一带的人心必定蠢蠢欲动,甚至波及宛城、许都一带。那样的话,恐怕淮水之地很快就被关羽占据,后果不堪设想。
其二:孙刘外亲内疏,荆州后方不稳,关羽难以全力北伐
就军事形势而言,司马懿和蒋济尖锐地指出:孙权和刘备因荆州问题,早已是外亲内疏、貌合神离。关羽水淹七军,势力日益壮大,孙权必定不想看到这种局面。
因此,司马懿和蒋济认为可以派人联络孙权,让其在荆州牵制关羽。如此,则樊城之围便解,迁都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正是由于司马懿和蒋济所指出的这两点理由,使得曹操果断放弃了迁都的念头,而采取了联合孙权抗击关羽之策。后来孙权派遣吕蒙袭取荆州,便是这一事件发展的产物。
可以说,司马懿和蒋济在关键时刻劝阻曹操迁都的进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倘若曹操果真迁都,那河南之地恐怕早晚要落入关羽手中。幸之曹操英明睿智,及时采纳良言;哀之关羽功败垂成,最终前功尽弃。
建安二十四年(219)7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围困曹仁于樊城,8月曹操派出于禁和庞德驰援曹仁,却被关羽水淹七军,一时之间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大惊之下想要迁都以避关羽兵锋,对此正史中有明确记载:
《三国志 魏书十四》:?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晋书 帝纪一》:?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
曹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几次历经生死关头,什么大的阵仗没见过,按理说樊城还没被拿下,许都和樊城之间还隔着徐晃屯兵的宛城,局势并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为何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就把曹操吓得想要迁都邺城?看了地图终于恍然大悟。
关羽水淹七军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曹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两位要员投降,曹操占据的荆州北部除了被关羽围困得动弹不得的襄阳和樊城两座孤城,以及徐晃屯驻的宛城之外,其余绝大部分地方都落入了关羽之手。
其次,《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218和219年曹操面临不少考验:先是218年正月少府耿纪、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等人在许都发动叛乱,接着218年10月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南阳宛城守将侯音叛乱,虽然被曹仁平定,但是曹操不得不从战事正酣的汉中前线抽调徐晃屯兵宛城。
219年5月刘备拿下汉中,6月拿下东三郡,7月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8月水淹七军,雪上加霜的是梁、郏、陆浑群盗趁关羽大胜之际响应关羽发动叛乱,如果说关羽在襄樊前线中间隔着南阳一时之间还威胁不到许都,那么梁、郏、陆浑群盗的叛乱则是肘腋之患了,已经极大的威胁到了许都的安全,看一下地图你就会明白曹操当时面临的局势有多严峻了。
1、所谓“曹操吓得要迁都”,这个说法其实是有争议的。
这个说法出自《三国志·关羽传》,说“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都以避其锐”。就是说,关羽在樊城降于禁,斩庞德,天下震惊,曹操甚至不得不考虑迁都了。
按说出自《三国志》,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但是很多史学家认为只是谣传,陈寿记录下来衬托当时关羽的声势罢了。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就认为这事靠不住,不过是“传闻不审之辞”,不足采信。关羽来势汹汹,曹操方面感到紧张很正常,但是恐怕不至于吓得要迁都。
据《三国志·蒋济传》,曹操与部下讨论是否迁都时,司马懿和蒋济对曹操说,刘备和孙权表面上亲密,实际上疏远。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情愿。不妨派人劝说孙权偷袭关羽后方,许愿把江南封给孙权,樊城之围必解,就用不着迁什么都了。曹操随即采纳,两家一拍即合,这就有了后来的“吕蒙白衣渡江”。因此,“迁都”可能只是群臣中一种意见,拿出来讨论,被司马懿、蒋济等人否决之后,也就不再提及;未必就是曹操想要迁都。
2、当然,也不排除是曹操自己的想法。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赤壁之战后的曹操,嘴里虽高唱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他却开始避战、慎战(甚至惧战),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巩固既得利益上,而不是考虑如何平定天下了。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的濡须口之战,曹操扔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就转身撤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征讨汉中时,在面对高山密林,曹操竟慨叹自己不该来,心思全不在打仗上;平定汉中后,面对“蜀中一日数十惊”的大好机会,也只是十分感慨地说了一句:“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根本无意趁势进取西蜀、一统天下。
为什么呢?因为曹操老了,也因为他“内有忧逼”。朝廷里并不都是他的人,明里暗里与他为敌的,大有人在。早就有人想扳倒曹操,趁机取而代之(“或欲因其败而图之”)。
因此,曹操不得不尽量避免冒险,保住胜利果实。等待时机,让自己的后人有机会平定天下——“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所谓“曹操吓得要迁都”,这个说法其实是有争议的。
这个说法出自《三国志·关羽传》,说“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都以避其锐”。就是说,关羽在樊城降于禁,斩庞德,天下震惊,曹操甚至不得不考虑迁都了,不是关羽死后。
按说出自《三国志》,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但是很多史学家认为只是谣传,陈寿记录下来衬托当时关羽的声势罢了。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就认为这事靠不住,不过是“传闻不审之辞”,不足采信。关羽来势汹汹,曹操方面感到紧张很正常,但是恐怕不至于吓得要迁都。
据《三国志·蒋济传》,曹操与部下讨论是否迁都时,司马懿和蒋济对曹操说,刘备和孙权表面上亲密,实际上疏远。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情愿。不妨派人劝说孙权偷袭关羽后方,许愿把江南封给孙权,樊城之围必解,就用不着迁什么都了。曹操随即采纳,两家一拍即合,这就有了后来的“吕蒙白衣渡江”。因此,“迁都”可能只是群臣中一种意见,拿出来讨论,被司马懿、蒋济等人否决之后,也就不再提及;未必就是曹操想要迁都。
水淹七军是三国时期的一场经典的战役,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的兄弟关羽率军从荆州出兵,开始北伐。在围困樊城期间,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因为暴雨而导致的“汉水溢流,害民人”的天灾,以致于水淹七军。随后,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而在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却想要迁都了,这是为什么呢?第一,曹操损失惨重。第二,襄樊距离许昌太近了。第三,曹操遭遇内忧外患。
第一
关羽的北伐,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足以让曹操损失很大了。尽管曹操的兵力很多,明显不是蜀汉可比,但曹操掌握的地盘也大,需要的兵力也多,虽然这么多人不足以让他们伤筋动骨,但也会让曹操心疼的。要知道,于禁、庞德等人可都是曹操方面非常厉害的武将了。就算人才多,也禁不住这样的损失。
第二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从洛阳迎献帝至许,从此许昌成为汉朝最后一个都城。从地图上看,樊城、襄阳距离许昌也不算太近。可一旦樊城失守,关羽的大军很快就会兵临城下,而且,许昌附近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对于曹操来说,还真的不好办,的确是非常危险的。《三国志?魏书十四》:“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可见,曹操也是认为太近了,最好迁都。
第三
关羽北伐,声势浩大,将樊城重重包围,使其内外断绝。又派别的将领把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别看距离许昌还有段路程,但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许都以南的梁郏、陆浑群盗,纷纷接受关羽的印号,“为之支党”。可见,在关于的威名之下,许都并非是一个多么安全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4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