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京只有小部队的人为何其他人却束手无策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外戚阵营、宦官阵营、士族集团,东汉政权就靠这三股势力支撑着。不过在汉灵帝一死,这三大阵营就开始为皇位继承权问题闹事了,于是乎引来了豺狼董卓,领着军阀阵营霸占了汉室,进而改变了东汉末年时期的历史命运。
宦官和外戚的冲突。
1
189年汉灵帝自觉命不久矣,将遗诏交给负责守卫皇宫的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并且立次子刘协为自己的接班人。后在汉灵帝乘鹤西去后,把控实权的何太后和自己弟弟何进大将军,却要辅嫡长子刘辩上位当皇帝,送刘协渤海王一职。而何进清楚蹇硕手中有先帝的遗诏,而蹇硕也不爽何进要拥立刘辩,双方是想法设法解决掉对方。
于是蹇硕便召来一众宦官,共同商议除何计划。不料此事被何进发现了,何进设计策反杀掉了蹇硕,并且接下了蹇硕的军队。事后,士人出身的袁绍跟何进说道,要趁现在大好时机把宦官集团连根除掉。不过何太后并不想把朝廷搞的动荡不安,她要皇权稳固,而何进迟迟未决。
袁绍没有作罢,他继续策动何进。说可用大将军的身份召集天下的豪强们于洛阳共聚,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一来能够推翻何太后的掌权,二来彻底清剿宦官势力。于是抵不住权力诱惑的何进,便接受了袁绍的建议。并州牧董卓、河内太守王匡、并州的刺史丁原和东郡的太守桥瑁,纷纷受何进邀,率军队进京,袁绍则带人严密的监控宦官那边。
宦官和外戚的战争
2
眼见大势已去的张让,便决定带领宦官们主动跟何进请罪。不过何进不接受,张让等人是无路可走。何进跟何太后说要诛杀宦官,此话被门外的张让等人听见了。于是张让带着十几个宦官备好武器,躲在宫门内埋伏。并且以何太后名义,假传何进进宫。
何进前脚踏进宫门,就被宦官们给围了。张让一干人道:我们和你素无冤仇,你已杀了蹇硕,为何还要对我等赶尽杀绝?于是便蜂拥而至,杀死了何进。事后,宦官把何进的首级送给尚书,说何大将军谋反,已被我们正法。董卓的弟弟董旻在何进的手底下做事,见何进一死,他立马趁机杀了何进弟弟何苗,于是全盘接受何进的军队。外戚集团就此终结。
董卓趁虚而入
3
就在宦官和外戚打的正热火朝天时,受邀入京的董卓还在洛阳城外隔岸观火,因为彼时他只有三千兵力。不过听说弟弟董旻的好消息后,他立马动身,此时恰好撞上刚逃出来的少帝刘辩等人,于是便护驾回洛阳。一到洛阳,弟弟董旻带着何进的旧部队立马归入大哥董卓帐下。不久后,董卓收获了吕布,吕布替他杀了丁原。接受丁原的部队后,此刻的董卓完全掌控洛阳所有军力。
为了能够更好控制京城,董卓废了刘辩,改立刘协,一手遮天。而他此举让袁绍代表的士人集团怒火中烧,董卓为了平息事情,尽力安抚。
首先,他为第二次党锢之祸殃及的士人平冤,还他们政治清白。让不少士人得到了重新回到仕途的机会。其次,大批招名士进朝做官。重用遭排挤的蔡邕,摆出亲和士人的模样。最后,董卓让他们前往各地出任太守州牧,以笼络地方势力,譬如对他不服的袁绍任渤海太守一职。如此一来,再加之手中军队,董卓的势力暂时无人能撼动。
为何对董卓束手无策
4
袁绍等人不吃这套,毕竟他们骨子里遵守汉室掌朝政的传统。关东各地的士人都想要推翻董卓的统治,让刘辩重回帝位,于是董卓为断了他们的想法把刘辩毒杀了。也因这一举动,彻底的让双方撕破了脸。190年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成立,众人力推袁绍为盟主。
虽然此刻董卓麾下最多五万兵力,不过这在当时算是一支大军队。毕竟各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边境部队,所以这战斗力肯定是无人能敌。而关东联军这边虽然是浩浩荡荡,并且人数也不比董卓那边少。不过他们内部其实是斗心斗角,各有小算计。唯有孙坚和曹操,是一心反董作战,其他人不是驻足观望就是美酒作伴的坐收其利。
因为关东联军和洛阳挨得近,于是董卓便迁都去了长安,临走放下一把火烧了洛阳。一看董卓西撤,关东联军便一哄而散了,后没多久开始了混战。
这失去了外戚、宦官、士族三大集团的支持,至此,东汉名存实亡。这各方诸侯割据一方的混战时期,最后衍变成了三国鼎立。
郭嘉鬼才更厉害。众所周知, 诸葛亮一出山, 刘备就时来运转, 从寄人篱下的狼狈状态开始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了一方基业。与之相反, 曹操集团却因为一个人的早逝而开始走下坡路, 并最终导致曹操统一中国的理想没能实现。郭嘉他是个专一的人是和其他的谋士不同的。就拿他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其实没有怎么和他交过手,但你不要单单看三国演义,我建议你看看三国志,仔细品读历史真相会发现诸葛亮不是个军事家,这样和郭嘉一比肯定是略胜一筹。 在与其他谋士比较肯定是高明得多,就说198年9月,曹操采纳郭嘉之谋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 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 曹操见士兵疲惫, 准备放弃。这时, 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 提出“ 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 便不久于败亡” 的观点, 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 一面攻城, 一面决堤水掩下邢,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邢, 擒杀吕布。 一般情况下, 曹操对郭嘉是言听计从的。但只有一次, 他没有听从郭嘉的意见, 结果犯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那就是在199年放走了刘备。刘备投靠曹操后众人一开始都建议杀掉他, 以绝后患。唯有郭嘉同曹操意见一致, 认为刘备不能杀。郭嘉的本意是让曹操对刘备实施软禁。因为如果杀了刘备, 必然给曹操带来不好的影响, 断绝人才之路。虽然不能杀, 但也绝不可以放。但曹操对郭嘉的意思理解得一知半解, 以致铸成大错。在曹刘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担心曹操猜忌, , 便想伺机脱离曹操的控制。刘备假称趁袁术溃败, 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 恰好郭嘉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嘉回来, 得知此事后马上说“ 备不可遗也” 曹操当时也后悔了, 立即派人去追, 但已来不及。果然, 后来刘备踞有徐州, 开始对抗曹操。这样的列子有很多比如官渡之战。。。。。。。 曹操曾经用这样一句话评价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由此可看出曹操对他情谊很不一般,不光如此,郭嘉生前死后,曹操曾三哭郭嘉。 一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乌丸的行军路上。按照《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的说法,当时“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心。问于郭嘉。嘉此时不服水土,卧病车上。操泣曰:‘因我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郭嘉年纪比曹操小得多,作为下属,生病之时,领导前来探视问计,已属难得和高看,哪能指望领导伤心流泪!可是,这位大领导曹操就真这样哭了一回! 二哭郭嘉发生在当年九月,曹操讨平乌丸三郡回师到达易州时。郭嘉已经病得很严重,奄奄一息。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问疾者交错”。即一遍又一遍地问候。郭嘉一死,他“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节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曹操亲自参加了郭嘉的葬礼,哭得很伤心。并且对荀攸等人说,他打算让郭嘉做他的接班人。可是他却中年夭折,难道这是命吗?可以说,郭嘉之于曹操,犹张良之于刘邦。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没有郭嘉恐怕难以想象。所以,郭嘉死,曹操大哭、特哭,确实是发自肺腑的,很真诚。 三哭郭嘉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赤壁大战回归的路上。按照《三国志·魏书·郭嘉传》的记载:“太祖征荆州还,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傅子》的记载是:“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当时主要谋士都在。曹操怀念郭嘉,毫不掩饰对众谋士的失望,认为如果有郭嘉在,绝对不会让他吃这样的败仗! 真让一帮谋士无不黯然自惭,无地自容。听,那一声接一声的“哀哉,痛哉,惜哉”,让我们听到了曹操呼天呛地的号啕。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遭受的最大的打击,犹似雄鹰折翅。他此一哭,与其说是在懊悔与自责,不如说是对统一中国梦想的破灭和绝望。所以此哭是他平生最痛心的一次,达到了悲伤的顶峰。 由以上及点我认为曹操最重视郭嘉,可见郭嘉的技艺之好。由徐州战役楼主也会想到,如果郭嘉在赤壁之战可能会加快三国的统一,之所以他不听程昱的是因为他不信任他,毕竟曹操这个人生性多谋,不相信被人,(而且郭嘉死后他并没有上奏太多的计谋所以曹操轻用它了)198年后刘备失去徐州,前来归附曹操。程昱劝曹操杀刘备,曹操不听。199年其后更派遣刘备至徐州截击袁术,[199年]其后更派遣刘备至徐州截击袁术,程昱向曹操道:「公前日不除掉刘备,如今借之以兵,他必定会有异心。」曹操后悔,但已追之不及。果然,袁术病死后,刘备去到徐州,杀车胄,举兵背反曹操。列子有很多可以举,由以上只想说明曹操对他前期的那种不信任。 荀昱性格决定人生他这个人生性十分的谨慎所以这点决定了它的成败。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如戏志才、郭嘉等给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荀彧支持曹操攻打袁绍,坚定曹操的信心,或许曹操就将永远没有之后的那些赫赫战功,只能永远屈服于袁绍之下,也许也就没了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了;即使有的话,也是袁绍、刘备、孙权的争夺,没了曹操的份。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之后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础,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荀彧。 然而,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却改变了荀彧的一生。 所以我认为郭嘉思想,军事较厉害。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疑问+QQ516108609 我也是三国迷呀!!!!!!!!!!!!!!!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这几句说的是汉朝末年,越骑校尉伍孚刺杀董卓,堪称英雄大丈夫。上回书说到董卓收了义子吕布,独霸朝纲,废少帝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刘协多大?九岁。文武百官只能任凭董卓弄权。刘协头戴冲天冠,身穿赭黄袍,腰横玉带,足蹬无忧履,往宝座上一扶,这就是历史上的汉献帝。文武百官跪倒在地,朝贺新君。《三国演义》上说年号改为初平元年,《三国志》上说是永汉元年,这或许是罗贯中一个小小的纰漏。
人无完人,刚才梁彦也说了,“我什么地方说错了,音读得不对,您告诉我一声”,我也一样。这是连派评书的传承。我记得小时候电话分南局和北局,和平门外是南局,后来改成3局。我父亲在电台说书,他总这么说:“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语言很难掌握,字读音很多。我连阔如从小没念过书,可能这个字音读错了,也可能这件事说错了。如果您认为我哪里说错了,请您往家打电话,我们家电话是南局0321。”后来是3局0321。我们家三间南房是正房,小四合儿。正房一进门,右边有根柱子,上边挂着的就是老电话,木板儿,话筒摘下来的那种,现在有的电视剧、电影还有这种电话。板儿下有个小本儿。比如哪位听众给我爸爸打电话,提出来了,您这个字儿读错了,纪晓岚的姓不应当念jì,我们家人就记下来。等到了年底,看看有多少人告诉过我父亲字儿念错了,典故说错了,然后我父亲让我大哥毕振庆(我家姓毕,满族镶黄旗毕鲁氏,我大哥现在住在幸福大街,九十多岁了,还健在呢)去买蒲包。那时候都是草编的蒲包,上边盖一张粉纸,里边都是点心。有多少人打过电话,就买多少个蒲包。我亲哥哥连振翔;还有我这个大哥毕振庆、二哥毕振兴,他们都是我大爷的孩子,他们哥儿仨骑着车满城转悠,给人家送蒲包,感谢听众。因为中国的文化实在太深了,我也经常读错说错,所以请您一定告诉我们。蒲包我就不给您买了,让王玥波买就行了(注:包袱儿)。
汉献帝登基是公元189年。提起这一年很有意思,诸葛亮的兄弟诸葛均出生,东吴大将凌统也是在这一年出生的。您看,现在很方便,到网上一查,什么都能查清楚,可惜我不会上网,只能问我的徒弟和干儿子:“我这件事不明白,你给我查查。”因为我老了,也不想学上网了。公元189年,九岁的刘协登基,朝中大权掌握在董卓的手里。董卓自称相国,相国位在三公之上,可以说权倾朝野,实际董卓就是个大军阀、大流氓。
董卓先是把刘辨和他母亲何太后、他妻子唐妃软禁在永安宫,不准见人了。今天少吃的,明天少穿的,开始的时候送一颗白菜,后来就送一个白菜头了。最后董卓让李儒带着甲士,鸩杀刘辨,勒死唐妃,把何太后由打楼上扔下来摔死了。再有,董卓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过去大臣上金殿见皇上,应当是小步快走,趋的意思就是快走。董卓入朝,一步一步、大摇大摆地见皇上。按说见到皇上,应该是“臣董卓,叩见万岁万万岁”,得把名字说出来。董卓不介,不唱名,迈着四方步儿,晃晃悠悠就进来了。过去大臣上殿不穿鞋,就穿袜子;身上不能带有寸铁,寸铁为凶。也就是说,把宝剑摘了,脱了鞋,穿着袜子,小步快走,唱自己的名讳,面见万岁。这些董卓都没有,穿着鞋,拿着宝剑,手扶宝剑把儿,迈大步就上殿了,也不唱名,也不拜见,那意思你是皇上,我是我,我来了。而且董卓夜宿龙床,奸淫宫女,秽乱宫禁,真是胆大包天。
不单如此,董卓残暴已极。转过年来的二月,董卓带兵去阳城,正赶上当地集会,老百姓穿得很齐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多极了,大家烧香集会。董卓一声令下:“杀!”兵将把所有的男人都杀了,人头拴在战车底下,女的都抢到车上,然后打着得胜鼓,唱着得胜歌,回归京城。他们扬言说:“董相国打了胜仗,杀贼胜利而归。”等来到城门之外,把人头都烧了,把妇女都分发给军士。您说,董卓残暴到什么程度?残戾不仁哪。朝中的这些忠臣,还有老百姓,看在眼里,恼在心上,敢怒而不敢言。
这一天,董卓上朝来了。朝臣都有侍班阁子,您要是听清朝的书呢,就是朝房了,东朝房西朝房,文东武西,大家都在朝房中等着。等龙凤鼓响,景阳钟撞,皇上升殿了,大家由打朝房出来,遘奔金殿拜见万岁。汉朝这时候叫侍班阁子,就是在一间房里,所有文臣武将都在这儿等着。董卓来了,迈步刚要上台阶儿,“噌”,由打群臣之中冲出一位来,手里拿着攮子,“歘”,直接奔董卓就过来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吓傻了,多大的胆子,你敢刺杀心残手狠、权倾朝野的董相国?说书迟那时快,这个人拿着攮子直奔董卓。别瞧董卓腰大十围,身体很灵便,而且一般人膂力比不了他。“歘”,这人过来了,董卓两只手往上一抠,“咔”,就给抠住了。抠住一看,原来是越骑校尉伍孚。伍孚恨董卓,身披小铠,暗藏短刀,有机会就想刺杀他。今天看董卓刚要迈步上台阶儿,伍孚拔出短刀,也就是匕首,奔着他就去了。结果董卓用手一抠,伍孚就动不了了。吕布过来,伸手一揪伍孚,董卓把手撒开,“啪”,往地上一扔。
董卓气坏了,双眉倒竖,二目圆睁,脸上颜色更变,两只眼睛恶狠狠地看着伍孚:“谁教汝反?”谁是你的背后主使人,谁让你反我的?伍孚在地下,吕布摁着他,伍孚一抬头:“董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文武群臣一听,伍孚的胆子真够大的。你又不是我的君,我又不是你的臣,这反字从何说起呢?你问得没有道理。众人暗竖大指:伍孚驳得太好了。而且伍孚说,我恨不得把你绑在五辆车上,向五个方向一拉,车裂分尸,大快天下人心,方解我心头之恨。董卓一跺脚:“推出去,杀!”吕布刚要把伍孚拉起来,董卓喊了一声:“慢!把伍孚拉下去,剖剐之!”董卓想起丁管用象牙笏板往我脑袋上扔,我把他斩了;现在伍孚拿刀刺我,还说我不是他的君,他不是我的臣,好哇,我不斩你,剖腹挖心,万剐凌迟。您说,董卓多么残忍。吕布带着武士把伍孚拉下去了。
开场诗说了,伍孚是汉室忠臣,“万古堪称大丈夫”。上回说的丁管,这回说的伍孚,下边该说刺董卓孟德献刀了。因为《三国》都是明扣儿,您也能看,我也能看,没有什么扣儿不扣儿的。“这一刀下去,董卓性命如何?”——甭留这扣儿,您全都知道,刺不死,得等吕布刺呢,得等美女貂蝉出来呢。但曹操跟丁管、伍孚就不一样了,我慢慢往下说,您仔细听,就能分析出来了。论忠,曹操比不了丁管,用象牙笏板打董卓,逮着就死;论忠,曹操更比不了伍孚,上朝前敢拿着匕首刺杀董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但要论智,论聪明智慧,丁管和伍孚都比不了曹操。曹操这个人欲谋别人,先保全自己,这是曹操的聪明之处。过去说《三国》,都是贬曹操,捧刘关张。总得说曹操杀吕伯奢全家,不地道。但曹操敢于刺董卓,曹操是当时年轻人中的佼佼者,丁管和伍孚在智慧上比不了曹操。如果说曹操刺董卓,刚要刺的时候李儒进来了,那他必然被生擒活捉,董卓必然把他杀了;如果说曹操刺董卓没有成功,骑着马跑到中牟县,陈宫把他捉住,然后解往京师交给董卓,曹操也是死;或者说曹操到了他伯父吕伯奢家中,吕伯奢报官,逮住曹操,解往京师,曹操也得死。如果当时是这样的结果,后世的人会怎么评论曹操呢?我说《东汉》常说王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王莽未曾篡位前,好人,谁都夸王莽好。如果王莽在篡位前突然得心脏病死了,那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曹操刺董卓被捉,被董卓杀了,那应该如何评论曹操?人们往往说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可就忘了曹操敢于刺董卓,献这口七星宝刀了。曹操刺董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伍孚被剖剐之,众人都吓傻了,当然司徒王允也看见了。散朝之后,大家各回各府。从这天开始,董卓的身旁增加甲士了,每天出入,董卓身边都有甲士环绕,再加上吕布吕奉先,谁还敢动董卓?这其中最着急的是谁?汉室的忠臣文武群僚们。
这一天,王允在屋中正着急呢,手下人进来了。“大人,这儿有一封书信。”王允打开一看,是渤海太守袁绍派人偷偷送来的,写得很简单:“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现在奸贼董卓把皇上废了,立刘协为帝,而且把少帝杀了,人们都不忍说这件事。“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你司徒王允在朝中位列三公之职,掌握国家大权,任凭董卓跋扈专权,就跟没听见没看见一样,难道你是报国效忠之臣吗?如果你是忠臣,就不应当这么做。“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我袁绍在渤海操练兵马,打算清君侧,灭董卓,但没敢轻举妄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倘有驱使,即当奉命。”你王允要是有心,就应该想办法杀董卓。如有用我之处,我在外边带着兵呢,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王允看完书信,不亚如万把钢刀扎于肺腑,心中难过。我虽然位列三公,但我怎么敢动董卓?打这天开始王允就更着急了,想起丁管之死,想起伍孚之冤,不由得心中难过,但每天还得含着眼泪去上朝,天天着急,天天想办法:怎么能除掉董卓,以解汉室之危?王允想不出主意来。
这一天,王允上朝,到了侍班阁子一看,文武旧僚都在,就是原先汉灵帝时期的这些旧臣,也是少帝刘辨登基时留下的汉臣。他们都在侍班阁子这儿,一个个愁眉苦脸,怕董卓,不知道董卓今天会杀谁呀;想除去董卓,又没有办法。王允迈步走进侍班阁子,大家一抬头,全都看王允,那意思是司徒大人,您得想办法带着我们把董卓灭了啊。大家伙儿的眼神反映出来的心情,王允看得出来。王允一低头,迈步走进来,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了看众文武,想起袁绍的这封书信,再想起董卓独霸朝纲,突然间心中一动:对呀,大家伙儿跟我要主意,我也跟大家伙儿要要主意吧。想到此处,王允站起来了,面对文武群僚一抱拳:“众位同僚,今日老夫贱降,特在寒舍备下小宴,请大家今晚到寒舍小酌。”今天是我的生日,中国人说话很讲究,不说在自己的府中,说是在寒舍备下小宴,请大家到我那儿喝两盅。大家一听,王允要请客,全都抱拳:“您的贵诞,我们一定去。”王允心说:众位来吧,我也跟你们要要主意,怎么除掉董卓。
到了晚上,众文武来到王允的家中,王允在后堂摆上酒宴。酒宴怎么个摆法?现在有人总羡慕外国人的分餐制,觉得卫生,不像咱们似的,弄一盆水煮鱼往桌上一搁,全都下筷子。其实在中国,汉朝时就是分餐制,每人面前一张桌子,席地而坐,然后一份儿一份儿上,很讲究,很卫生。王允在自家后堂摆下酒宴,众人席地而坐,每人前边都有一张小桌子,从人把酒宴摆上了。大家看着王允,当然得说几句祝福话了,又给王允敬酒,都认为是他的生日。其实王允心乱如麻,心说:我把你们请来干吗呀?是想跟你们要主意,好除掉董卓呀。王允一看,大家正喝着呢,心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众人跟我一起想主意除掉董卓呢?想起少帝被鸩酒毒死,想起唐妃被勒死,王允心中一动,眼泪就下来了。王允心想:得了,我用这个办法煽煽情吧。您看,哭得有哭的地方,乐也有乐的地方。您听相声,不见得句句都可乐,有没听过相声的人傻乐,大家伙儿也就跟着乐。哭也一样,到八宝山,没有乐着进去的,瞻仰遗容,有两个人一哭,大家都跟着哭。王允心说:我得用这个办法煽情,把众人的眼泪要下来。大家心中想念汉室,董卓专权,再想起少帝之死,或许就能逼出主意来。王允这么想着,拿起这杯酒来。什么酒?寿酒,大家给我祝寿来了。拿起寿酒,触景伤情,王允心中难过,想起了刘辨之死。
那天在朝堂之上,王允看得很清楚,董卓在汉献帝旁边的座位上一坐,手按宝剑。这时过来一位,往上一递,递给董卓一张纸条,董卓接过来了。“嗯……何处得来?”“刘辨所写。”“哦。”董卓一看:“嫩草……绿……”他一瞟李儒,李儒心说:这是他不认识了。“相国,我来念。”李儒把纸条接过来了,当时文武群僚全都听着呢,李儒念了一首诗:“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这是董卓的心腹人把刘辨写的一首诗交给董卓。虽然董卓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听明白了,最后两句说那是我的宫殿,谁能凭借忠义,把我心中的怨恨泄了,把董卓除了,我好回去当皇上。董卓不由得气往上撞:“这是刘辨所做吗?”“正是刘辨所做。”
因为刘辨被囚在永安宫中,心中难过,突然看见绿色的嫩草笼罩着一片烟雾,一双双燕子自由地翩翩飞舞;一条青碧的洛水缓缓流去,路上的行人也令人向往羡慕。再往那边一看,碧云之下是自己往日所居住的宫殿。刘辨见景生情,谁能忠心仗义剪除奸佞,以泄我心中的怨恨与愤怒呢?写完之后他吟,古人都吟诗,刘辨这一吟,旁边就有速记的,“唰唰唰”,就记下来了,记下来之后就把纸条送出来交给董卓了。
董卓一看,气往上撞:“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刘辨心中有怨气才做这首诗,这我就有理由宰他了。“李儒。”“在。”“寿酒伺候,鸩杀刘辨。”“遵命。”李儒带着十名甲士,直奔永安宫,倒上一杯鸩酒,递给少帝。“董相国让我敬上寿酒。”何太后这骂呀。唐妃跪倒在地,苦苦哀求:“我替弘农王死,请饶过他们母子性命。”李儒命手下甲士把何太后由打楼上扔下去摔死了,把唐妃勒死了,用鸩酒把刘辨毒死了。
今天王允想起这首诗,想起当时董卓让李儒带着甲士鸩杀刘辨的情形,想起大汉天下已然落入贼人之手,眼泪下来了,越哭越伤心,越哭越难过,“哗哗哗”,眼泪往下流。大家奇怪呀,赶紧把酒杯放下了。“司徒大人,今日是您的贵诞,为何如此伤心呢?”“唉!诸位,我难过呀,今日并非老夫贱降……”众人一听,就愣了,都没言语,看着王允,那意思您这是要干吗呀?不是生日,您说是您生日?您不至于缺钱花,缺点心吃啊。王允搌了搌眼泪:“众位,我们都是大汉朝的忠臣,我为了避董卓的耳目,所以托言贱降,把你们请到寒舍,想跟你们说说心里话。”众人一听,明白了。“司徒大人,有什么话您就说吧。”“唉!想我汉室天下,高祖三载灭秦,五年破楚,打下大汉朝的江山。没想到吕后专权,幸有十老安刘,才使大汉朝天下代代相传。传到中期,出了个奸臣王莽,王莽害死平帝,翁夺婿业,幸亏有光武帝带领忠勇的汉兵汉将恢复了汉室天下。传到而今,奸臣董贼专权,废一帝立一帝,鸩杀大臣,屠杀百姓,祸乱朝纲,夜宿龙床,奸淫宫女,秽乱宫禁,我大汉朝天下就要丧在董卓之手。你们说,我能不伤心吗?哎呀……”王允一哭,旁边的人一看,见景生情,这情可就煽起来了,这位跟着也哭:“是啊,眼瞧着董卓专权,哪天指不定就把我杀了呢。”这位更伤心了。他一伤心,旁边那位也哭,越哭声音越大,越哭人越多,在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全哭,后堂里哭声就大起来了。“大汉朝天下要亡啊……”哭声一片。
正哭呢,突然间有一个人抚掌大笑,一拍巴掌:“哭!好啊,好啊,哈哈哈哈……”这一阵大笑,把众人笑傻了:我们哭,你乐?顺声音一看,笑的人正是骁骑校尉曹操曹孟德。曹操原来是典军校尉,后来董卓把他升为骁骑校尉。要不怎么说曹操与众不同,曹操就是曹操。曹操这一乐,把大家的哭声全都止住了。王允顺声音一看,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心说:你曹操也是食汉禄之人,你们家祖宗也是汉臣啊。大家全都看着曹操。曹操这个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用等你们问我,说我们哭为什么你乐呀,曹操自个儿就说了:“众位,你们都是朝臣,现在司徒大人家中已然掌上灯光了,从现在开始哭到明天天亮,再从明天天亮哭到明天夜里,你们哭能把董卓哭死吗?”有机灵的不哭了,心说:哭不死。有的人还恨曹操:你不哭,反而还说我们哭不死董卓?
王允站起来了:“曹孟德,你家世代汉臣,你也是吃着汉朝的粮食长大的。现在我们为汉室天下担心,恨董卓独霸朝纲,大家都在为天下而哭,你为什么抚掌大笑?”“司徒大人,我笑的是你们在这儿哭,却没有一个人能想出一条妙计,取董卓项上人头。”一句话就说到点子上了。我笑什么?笑你们就知道哭,没有一个人说出一条妙计,把董卓杀了。曹操心说:你们甭问我,那意思我说你们没主意,你们就得问我有没有主意,我有。曹操一拍胸口:“众位,曹某不才,愿取董卓人头,悬挂都门,以谢天下。”这就是曹操,有胆有识。我笑你们不能把董卓哭死,我笑你们没有计策杀董卓以安汉室天下,而我曹操有主意,我立即去取董卓项上人头。
王允不由得迈步走过来了,站到曹操面前,上下仔细打量,心说: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就必然有主意。“孟德随我来。”众人看着,王允在前边走,曹操在后边跟着,两个人一前一后,就奔后堂的后门了。出了后门是后花园,在后花园和后门之间有一个小小的书阁。王允推书阁门进来,曹操紧跟着就进来了,外边家人伺候着。王允一回头:“孟德既出此言,必有计策。”“司徒大人,最近我常常靠近董卓,就是为了取得他的信任,趁机杀之。”曹操的计策很简单,我就是在接近董卓,为什么?想取得他的信任,然后找机会把他杀了。王允倒退了两步:“孟德有计?”“大人,现在董卓十分信任我,每天约我到相府,不是茶后小谈,就是酒后谈心。我既然能够靠近董卓,就能够刺杀董卓。”“好。”“大人,听说府上有七星宝刀一口,能否给曹某一用?用此宝刀刺杀董卓,以谢天下。”
曹操跟伍孚、丁管就是不一样。曹操告诉王允,这段时间我一直在靠近董卓,就是让董卓信任我,我好找机会把他刺死。这说明曹操是个有心之人,早就在谋划了。今天众人一哭,曹操乐了,你们没办法,所以哭,而我一直在接近董卓,想办法取得董卓的信任,我要刺杀董卓。所以曹操是个极有心之人,又有胆又有识。之后曹操提出来,我听说您有一口七星宝刀,能不能给我曹操?我拿着这口宝刀去取董卓项上人头。
王允二话没说,暗竖大指,心说:曹操敢杀董贼,为保汉室,我又何惜一口宝刀呢。“孟德等候了。”王允迈步出去了,直接奔内宅,由打内宅之中取出这口七星宝刀,再次回到书阁之中交给曹操。“孟德,这就是我家传的七星宝刀。”曹操把这口宝刀接过来了。
观宝刀,真好看,刀身通长一尺半。鱼皮鞘,龙鳞片,颗颗彩钻上边嵌。看刀柄,把儿短,黄金吞口夺人眼。拔宝刀,寒光现,背儿厚刃儿薄刀头尖。刺杀人,把命断,即便不死也伤残。
《七星宝刀赞》,作者贾建国。贾建国在外头呢,我要不说作者是贾建国,一会儿他该跟我打起来了,晚饭也甭吃了(注:包袱儿)。
曹操跟王允要这口宝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确实是个有心之人,正应了刚才我说曹操的那句话:曹操欲谋别人,首先是要保全自己,保住自己的身体,保住自己的性命。《列国》我说过好几个刺客: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荆轲刺秦王。专诸刺王僚,公子姬光给了专诸一口鱼肠剑,其实鱼肠剑也非常短,就一尺多,是一把匕首,不能拿着三尺青锋去刺人。要离刺庆忌呢,没提有宝兵刃,主要说的是要离勇敢。庆忌明知要离要刺他,结果要离真就把他刺死了,而且庆忌还没让要离死。荆轲刺秦,也没提有宝兵刃。专诸刺王僚,为什么必须要有这口鱼肠剑?因为王僚身披三层唐猊宝铠。那么,曹操就不考虑考虑吗?董卓腰大十围,膂力少比,带双箭囊,左右驰射,这是《三国志》和《英雄记》给他的定论。董卓膂力过人,没人比得了他,在马上带两个箭囊,马往前跑,左边能射箭,右边也能射箭,董卓的武艺非常好。曹操能不想到这一点吗?曹操亲眼看见董卓双手抠住伍孚。那么,我要刺杀董卓,得采用什么样的办法?为什么找王允要这口七星宝刀?没有宝刀,刺杀不了董卓,而且要宝刀就有宝刀的妙用。曹操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靠近董卓,他想刺杀董卓不是一天两天了,才想出这个办法。正好有这个机会,王允说过生日,你们大家都来吧,曹操也来了。什么事儿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做的。曹操有这个准备,所以才敢抚掌大笑;曹操有这个准备,所以才敢说要取董卓项上人头。
王允把七星宝刀交给曹操,曹操接过来,藏在身上。“司徒大人,我要告辞了。”“好,随我来。”两个人迈步往出走,走到书阁之外,家人在这儿伺候着呢。“来,看酒伺候。”家人赶紧捧过一杯酒,王允拿起酒杯,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眼含热泪,把这杯酒敬给曹操,那意思以酒壮行,但愿你刺杀董卓成功。曹操看着王允,接过这杯酒,也没说话,弯腰低头把酒洒在地上,以明心志。两个人都没说话,但一敬一洒,已然表明刺杀董卓的决心了。曹操把酒杯交给王允的家人,跟着王允回到后堂,大家也不知道王允跟曹操干吗去了。曹操一抱拳:“众位,曹某告辞。”迈大步“腾腾腾”走了。众人又喝了一会儿酒,各自回府,按下不表。
第二天,曹操带着这口七星宝刀直奔相府。曹操骑着马来到相府门外,甩镫离鞍下马。看门的人一看是曹操来了,赶紧迎上前来:“哎哟,曹将军您来了,刚才相国还问呢,说您今天怎么来晚了。”“哦,相国干吗呢?”“在后花园锦阁呢,您赶紧去吧,问您两回了。”“烦劳替我通禀一声啊?”“不用了,您常来,请进请进。”曹操把马拴好了,然后迈步进了相府,直接遘奔后花园中的锦阁,身上可带着七星宝刀呢。曹操在锦阁外往里一瞧,董卓正在花园的锦阁之内。有一张床,这床是什么床呢?跟今天的罗汉床差不了多少,左边有帮,右边有帮,背后也有帮。董卓坐在床上正然批阅奏章,旁边站着吕布吕奉先,按剑而立。曹操往四外看看,没人,走进锦阁,躬身施礼:“曹孟德拜见恩相。”“孟德,你今儿怎么来晚了?快来快来,想死我了。”曹操迈步过来了。董卓一点手:“来来来,怎么来晚了?”“相国,马羸行迟耳。”羸就是羸弱的羸,亡口月羊凡,这个字念léi,羸就当瘦讲。我这匹马太瘦太弱了,走得慢,所以来迟了。
您说,曹操这句话是事先想好的,还是随机应变?您要看《三国》,诸葛亮最聪明。诸葛亮曾经说过,要随机应变,见景生情。每个人的聪明智慧都在脑子里呢,同样遇见一件事,您想不明白,他就能想明白;同样一个生意,他能做成,您就做不成。这就在于人的聪明,当然也在于人的努力。人不能够预先知道什么,曹操来刺董卓,董卓一问,说这匹马太瘦了,一会儿你给我一匹马,我还得跑?他不知道。虽然曹操做了精心准备,但当时遇见什么情形,他事先不见得分析得完全正确,必须得凭自己的聪明,随机应变,见景生情才行。所以曹操往锦阁里一看,里面就两个人,董卓坐在床上批阅奏章,旁边站的是吕布。曹操迈步进来了,正好董卓问他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慢,他说我这匹马太瘦了,走得慢。
董卓一听:“哦?马不好,你早说呀。前几日正好从西凉进来了一百多匹好马,奉先,去给孟德挑一匹好马,快去吧。”曹操心中一动,心说:吕布在这儿,我没法儿刺杀董卓,吕布多大能耐呀。吕布不见得比我聪明,但他胯下马,掌中画杆方天戟,武艺天下第一。我当着他的面儿把七星宝刀抽出来刺杀董卓?没刺成董卓,我就死了。现在董卓让吕布去挑马,曹操心说:此贼合死。这是你该死了,屋里只有你一个人,我就敢动手了。吕布说了一声:“遵命。”转身形出去挑马了。曹操听着吕布脚步的声音,知道他走远了,心说:董卓,这回我能杀你了。但他没动。为什么?曹操事先研究过,董卓腰大十围,膂力少比,好惹吗?董卓凭两只手抠住伍孚,伍孚就不能动了,我得用什么办法把董卓刺死,还能保我曹操不死呢?该着,因为董卓胖,坐的时间一长,他累得慌了,把奏章往旁边一扔,顺势一歪,脸朝里,他躺下了。曹操一看,心说:这可是机会了。他脸朝里躺下了,吕布又还没回来,此时亮刀刺杀董卓,正是好机会。
我曾经听一个人说《三国》,“‘嚓楞’,就把宝刀亮出来了”。后来我问我父亲,怹告诉我:“你甭老听这个,他师父不太明白,他也没什么文化,他要的就是营造当时的惊险场面。”这就跟您看关于清朝的电视连续剧似的。袖子往上一翻,满语叫凹行袖,就是马蹄袖。康熙皇帝在宝座上一坐,众朝臣上殿,全都“歘歘”捋袖儿,跪倒见驾。哪儿能那么大声儿啊?都惊了驾了。应该是轻抹凹行袖,甭管三十个朝臣,还是六十个朝臣,都不能有声儿。得了,咱们也甭评论他们了,凑合说书吧。
曹操要亮出这口七星宝刀,不能出声音。董卓脸冲里躺在床上,曹操心说:该着此贼死,机会太好了。他轻轻把七星宝刀往出一抻,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手捧这口刀,就奔董卓的后心了。为什么?正是机会,后心薄似饼嘛。董卓腰大十围,要是扎前边,净是脂肪,一尺半的刀插进去,给他减肥了。所以董卓头冲里往床上一躺,曹操捧着这口宝刀奔他的后心,正是董卓的致命之处。曹操捧刀往前一递,突然间董卓一翻身:“孟德何为?”要搁我,就吓死了,也甭给您留扣儿了。曹操非常聪明,马上跪倒在地,右手一翻腕子,左手一托:“恩相,孟德前来献上宝刀一口。”“啊?!好刀!”这就是董卓。要是掉个儿,换成曹操,他可不上这当。
正在这时,外边脚步声音响,还有马蹄的声音,吕布吕奉先拉着一匹马已然回来了。这段书叫“刺董卓孟德献刀”,下回书是“中牟县捉曹放曹”。谢谢众位,下回再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2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