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末留学生一共有120人,为什么回来的只有94人呢

以史为鉴 2023-07-12 12:39:18

清末留学生一共有120人,为什么回来的只有94人呢

还不知道:清末留学生为何只有94人回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虽然说晚清政府的统治十分黑暗,但其实晚清也出了很多曾想挽救国家的爱国先进人士,洋务派就是当时朝堂中的代表。

虽然我们如今来看洋务运动,因为一开始就错误地站在了维持清政府统治那一边,所以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就同时也宣告了失败;但实际上在当时看来,洋务运动已经是做得最好的救亡图存运动了,他们大办实业,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武器。

最重要的是,洋务运动对于新思想的培养,开办的新式学堂,算是很多近现代思想家的培育摇篮。为了学习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特地在全国挑选了120位天才神童,于1872年将他们派去美国留学,想让他们学成回报祖国。

但没多久,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进程加剧,清政府也不得不紧急召回这批原本需要在美国学习15年的留学生们。但派出去了120名留学生,回来却只有94人,还有26名儿童去哪儿了?

第一,有些孩童的审核不合格,清政府送他们出去留学,肯定是选择最顶尖的那批为了去学技术的,但还是有个别孩童,是依靠着家中关系,强行塞进来的。在出发前夕,这批人肯定都还会被剔除,因此就少了部分人。

第二,水土不服原因。对于传统儒家思想而言,背井离乡本来就是一件十分凄惨的事情,再加上他们去的还是另外一块大陆上的美国,这种惶恐就被放得更大。而当时美国人对于清朝人的歧视也是很浓厚的,因此在身体以及心灵的双重打击下,部分神童很快就倒下了,其中就包括着15岁就考上了大学的天才神童潘明钟。

第三,部分儿童的确不愿再回国。当时清政府紧急召回这些儿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儿童们本身——他们被先进思想洗脑的已经过度西化了。清政府送他们出去留学,是为了让他们学成来回报国家的,并不是送天才给美国的。

但是国内腐朽落后的氛围,怎么能跟当时先进的美国比呢?他们的儒家思想已经遭到了动摇,尽管清政府想及时止损,召回他们,但是还是有部分儿童不愿再回国,选择留在美国,继续学习先进的技术。

综上3点,就是这26名失踪天才的全部原因。但是被召回的这部分儿童也没受到重用,他们因为清政府的怀疑,觉得他们内心已经投靠了美国,因此白白浪费了他们一身学识。直到清政府破灭后,部分留美儿童才有了释放自己才能的机会。

清末有120名儿童赴美留学,为什么最终回来了94人?

一些人前去赴美留学时,年纪尚小,死在路上或者美国的也有一部分。身处异国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或者有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120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潘铭钟,他考入了瑞萨莱尔理工学院,可惜在1878病逝。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剩余的人不愿意回国。我们知道清朝当时是很落后的,他们前去赴美留学后,肯定是看见了当时美国的各个方面都要比清朝好。留学生在美国体验到了高级的东西,肯定会留恋其中。

赴美留学的人刚刚赴美时,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都很小,基本都在12岁左右。等到他们学业有成时,都已经长大了,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或思想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谋划。还有就是赴美留学的人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当时考美国的学校是非常不易的。取得了美国的学历以后,他们已经有了很好的生活,肯定是不想回国的。一旦回去,之前的所有努力那就都白费了。

更令人感慨的是,赴美留学回来的94人中,回国后全部没有受到重用。当时的清朝还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真实可悲。清朝灭亡之后,这群人成了很多行业的奠基人,有铁路、电力、矿业等等,他们每一个人都为后世做出了贡献。

清末曾有120名幼童赴美,为什么最终回来了94人呢?

清末洋务运动中,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算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要论起来,这120个人可是出国留学人中的祖师爷,中国第一批正儿八经的公费留学生。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中国铁路第一人詹天佑,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就是这120人的一员。

现在的人,为了去美国留学,点灯熬夜的考托福,考雅思,花大把的银子都不心疼,可是,在当时,没有一个家庭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美国,别说花钱了,你倒给钱都不愿意。所以花了3年时间,才从中国南方的一些贫困家庭中招募了120人,分4批送到了美国。

原计划是让这120个孩子在美国学习15年,把老美的先进技术、经验、教育统统给大清国学习回来,然后好好的建设大清国,谁知道,羊入虎口,这120名幼童在美国生活时间长了,竟然被美国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给同化了,剪辫子,信耶稣,泡美国大妞。

这还得了,于是大清国紧急发出召回令,提前终止了他们的学业,强制性地把这批人给送回国了。去的时候是120人,回来的是94人。其中有3个人病死在了美国,有9个人因为不遵守纪律被提前遣送回国了,有14个人坚决不回国,不再靠大清国供养,自己在美国自力更生了。

当时回来的94人,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两个人是顺利毕业的,其他人都没有完成学业,半途而废了。但是即便如此,这94个人中依然出现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人中诞生了国务总理1人,铁路局长3人,外交部长2人,铁路官员5人,海军元帅2人,海军军官14人。

好了,下面让我们把时光调回到1872年,跟随着历史的节奏,让我们好好的回顾一下,在100多年前,那些第一批的留美幼童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说起留美幼童,就不得不提中国留学教父容闳,正是容闳一手促成了120名幼童的留美。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一个离澳门很近的地方。很小的时候就随父亲到澳门,进入教会学堂,1842年跟随教会学校搬到香港,1846年跟随博朗牧师到美国,后考入耶鲁大学,是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人。

毕业后,容闳回到了中国,受到了曾国藩的器重,参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负责到美国采买各种设备。1870年,容闳上书曾国藩,提出派一批中国儿童到美国留学。

在大清国眼里,美国是蛮夷之邦,虽然鸦片战争中国被“蛮夷小国”英国打败了,但是大清国国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根本不屑于去向他们学习。但是,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联合之下,清廷终于答应。于是留学生招募工作开始,具体负责人还是容闳。

清廷虽然答应了,但是你想让满人出去留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当时只能在汉人家庭中招募,而汉人家庭中官宦富贾人家的孩子,也是不会去的,最后,只能在江浙一带的贫苦家庭中招募。

1870年,容闳在上海的万国公墓附近开设了一个留美预备学堂,入学者需学习一年的汉文和英文,考试合格者才被录用。招生工作是极其艰难的,但凡家里能活得下去的,谁愿意把孩子送到地球的那一边啊。

容闳经过多方奔走,最后招募到了30名合格者,于1872年8月11日,从上海起航,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然后坐上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此后,1873年,1874年,1875年,又有3批孩子被送到美国。共计是120名。

出发前,这120名幼童都和清政府签订了一个文书,约定:“在美国的15年中,如果发生疾病死亡或者其他灾难,清政府一律不负责”。这120人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12岁。

到达美国后,这120人被分配到了54户美国家庭中。当这些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脑袋后买还拖着一根大长辫子的中国孩子一到美国,立刻成了美国孩子们的围观对象。

按照清政府的计划,这些孩子被安排在了铁路,交通,电报,建筑,军事等领域开始学习,同时,还要接受中国汉文化的学习,清政府专门派有老师在一旁监督。一方面是监督他们的学业,另一方面也是怕这些幼童在美国,受到美国思想的影响。

一开始,这些幼童确实很不适应,不会英语,交流困难,天天西餐,吃的困难,美国人热情拥抱,亲吻他们,让他们羞得满脸通红,美国人甚至带他们去做礼拜,让他们不可理解。

但是,他们毕竟是一群孩子,正是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的时候,很快的他们就适应了美国生活,接受了美国的思想,他们甚至剪掉了辫子,穿起了西服,年龄大一点的,还和美国大妞谈起了恋爱。

这些现象,引起了清廷的注意,当时去美国留学带队的总队长陈兰彬向清廷上书:“朝廷每年拿出6万两银子,供他们在美国读书,他们竟然背叛祖宗,日渐西化,如不及时召回,恐怕为他人做嫁衣了”。

于是,在1881年,留学第9年的时候,清廷强制召回了这批留学生,比预计的15年少了6年。

出去的时候是120人,回来的时候是94人,其中3人在美国病逝,9人提前回国,14人拒绝回国。

这94人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两个人是在美国耶鲁正式毕业的,其他人全部都没有完成学业。

但即便如此,这94人日后依然成为了中国的精英人物,成为了国家的中流砥柱。他们中间有铁路设计师詹天佑,民国总理唐绍仪,民国外交官梁怡,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中国百年复兴的强国之路上,这120名留美幼童,无疑是具有榜样作用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1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