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5月到达开封,7月离开,在开封一共待了一个多月,他看到开封城城墙破烂不堪,民舍被毁,商业颓废,早已不是传闻中的宋朝故都,最最重要的是,开封城外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并不适合做首都。因此,放弃了开封做首都的想法。在召开完军事会议后,朱元璋决定离开。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人亲自送朱元璋出城。临行送别时,经过了一个特殊的地方——陈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陈桥,又名陈桥驿,位于开封的北面。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在这里,发动了“陈桥兵变”,利用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的。朱元璋从开封回南京,本应该往南,他却故意要向北经过陈桥,非常有深意。在陈桥时,朱元璋让众将不必再送。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大将军徐达等自陈桥辞,谕之曰:“朕与公等率众渡江,誓除祸乱,为安天下,非图尊权富贵。有不恭者,比罚无赦。”
朱元璋这段话非常有意思,他对徐达说:“我和你们当初起兵反元,是为了安定天下,并不是为了权力和富贵,你们也要记住这一条,否则,我定不饶你们!”徐达听完朱元璋的话,冷汗直流,等朱元璋离去,徐达的手心和后背已经湿透。
徐达为何如此紧张?因为朱元璋话里的“有不恭者,比罚无赦”8个字,实际上是在警告徐达:当初后周小皇帝把兵权给了赵匡胤,赵匡胤竟然黄袍加身,篡夺了后周的政权。我如今把25万大军交给你,你不能学赵匡胤。这些话虽然没有明着说出来,但徐达早已领悟。朱元璋在陈桥这个地方,故意敲打徐达,徐达焉能紧张?
事实证明,朱元璋是一代雄主,徐达是一代名将,二人配合,赶走蒙古人,收复了丢失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重振中华雄风。徐达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徐达一脉,在明朝也都保持着不错的待遇。
朱元璋杀徐达是因为徐达功高震主。
徐达在军事上曾经有过成就,但同时也因为其倾向于实行比较宽松的军事政策而引起朱元璋的不满。在徐达担任御史大夫期间,朱元璋曾经发现他在军事上缺乏果断,一直耽误了攻打南方的进程。此外,徐达的宽松军事政策也导致他的部队经常受到袭击和损失。
徐达在政治上也与朱元璋产生了矛盾。徐达曾经对朱元璋的皇位产生了质疑,认为他并非正统的皇帝。此外,徐达还曾经支持过其他的官员和将领,与朱元璋的权威产生了对立。
朱元璋在建立南明王朝时对于政治和军事的高要求,他不容忍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威,因此朱元璋处死了徐达。
人物介绍: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不朽的功勋。朱元璋倚之为“万里长城”,后世亦公认他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诸将遵奉徐达军令都凛然畏惧,而他在朱元璋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
因此,徐达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徐达的?有何深意。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徐达算得上是朱元璋功臣里面,功劳最大的。虽然徐达在朱元璋第一次封“公”的六个人中,排在李善长之后,位居第二。但是死后被追封为“王”的六个人中,徐达则排在“六王”之首。
徐达功劳这么大,但是他在朱元璋的手下,最终竟然能得到善终,这实在是让人不理解的。关于徐达的死,明代王文禄的史料笔记《龙兴慈记》中说,徐达生了背疽,不能吃蒸鹅。
因为蒸鹅是“发物”,吃了这种东西,就会背疽迸发而死。但是,朱元璋偏偏要送蒸鹅给徐达吃。徐达知道朱元璋要自己死,因此含泪吃下蒸鹅,最终果然背疽发作去世。
不过,这种说法,显然是漏洞百出的,是对朱元璋的一种“有罪推断”。因为朱元璋杀过功臣,就感觉他会杀一切功臣。而徐达是功臣中功劳最大的,朱元璋要是不杀他,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可是,要知道,朱元璋虽然杀功臣,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动手,必须要找出这个功臣足够多的犯罪证据,他才会那样做。比如处罚蓝玉,朱元璋为此专门搞了一本叫做《逆臣录》的书,里面全都是关于蓝玉等人的罪状。
由此可见,朱元璋是非常害怕别人说他滥杀无辜。尽管这些所谓的“犯罪证据”,很多都是捏造的,但是捏造也要像模像样地捏造一下,他绝对不会轻易杀人。
徐达生了背疽,这一点,朱元璋知道,满朝文武也都知道。生了背疽的人,不能吃蒸鹅,这一点,朱元璋知道,满朝文武也都知道。既然如此,朱元璋为什么还要给徐达吃蒸鹅呢?这不明摆着想杀徐达吗?再说了,就算是吃蒸鹅,也未必就死。万一徐达没死,朱元璋不就白得了一个滥杀无辜的恶名吗?朱元璋会这么笨吗?
很显然,《龙兴慈记》里的说法,是非常不靠谱的。而且,实际上,朱元璋不但没有杀徐达,反而还对徐达赞赏有加。从追封徐达为“王”,而且让他排位第一,就可以看出对他的赞赏。
再说了,实际上朱元璋不可能把所有的功臣杀完,杀完了所有的功臣,谁来帮他打仗?谁来治理国家?朱元璋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在功臣中树立一个榜样,树立一根标杆,让大家跟着他学。这才是一个当权者正确的做法。
实际上,朱元璋就把徐达树立成了百官的标杆,徐达死后,他对徐达的追封,就可以看出他的想法。
朱元璋不但对徐达进行了追封,而且对徐达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我们来看看朱元璋是怎么高度评价徐达的:“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这一段话,非常玄妙。读懂了这段话,也就明白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以及朱元璋要求大臣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意思是说徐达接受命令就出去打仗,打完仗后就回来。这句话有点像废话,但其实并不是。朱元璋所要表达的,就是徐达很听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而且,徐达不贪慕兵权。一旦把仗打完了,他就会立刻回来,把兵权交出来。
“不矜不伐”,意思是说他不居功自傲,不觉得自己打了胜仗,就有好大的功劳。也就是说,你是功臣,你不要把自己当“功臣”看,你只能把自己当“臣”看,这样才是功臣正确的举动。
“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说的是不要有贪欲,不能腐败。朱元璋对腐败是最在乎的,大臣不能碰这根弦。
“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这意思有两点:一是“中正”,就是不结党,不要像胡惟庸那样拉帮结派。二是“昭明”,就是对皇帝心地要透明,要无私坦白。不要像李善长那样,暗中与胡惟庸勾勾搭搭,对皇帝藏着掖着。
大家看明白了吧?以上就是朱元璋对大臣们的要求,就是朱元璋给大臣们订立的一个标准。如果大臣们都能做到以上那些,那么,他就可以像对徐达那样,无论生前死后,都会给予极大的优待和赞赏。
孙子在其兵书中曾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徐达绝对是智勇双全的将领,而且对朱元璋的小脾气,那也是摸得透透的,所以,徐达能够摆脱杀身之祸,并非偶然。而我们要想了解徐达如何摆脱困境的,那就要先了解朱元璋。
朱元璋为了稳固大明江山,可谓是费劲了心机。他为了防止大臣们造反,制造了明初有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将大批开国功臣诛杀。即使是这样子,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又设立了锦衣卫,全天候监视每位大臣的一举一动。
朱元璋判断臣子是否忠诚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此人是否谦恭,凡是倨傲不逊、不知感恩的基本上都被朱元璋给拿下了。
比如李善长,朱元璋念及他的功绩,即使查明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一党,还是下诏赦免了李存义父子的死罪,仅仅是流放崇明。可是,李善长并没有去跟朱元璋表示感谢,惹得朱元璋怀恨在心。
后来,李善长的亲戚丁斌又因罪被发配边疆,李善长就去找朱元璋求情。这下彻底惹怒了朱元璋,直接把丁斌治罪。朱元璋通过丁斌坐实了李善长、李存义勾结胡惟庸意图谋反的证据。其他人一看,也开始纷纷举报李善长的不法,最终,李善长被朱元璋下诏赐死,并诛杀了其妻女弟侄共七十余人。
相反的,汤和跟朱元璋可是真正的同乡,从小一起长大,而且,还是汤和举荐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论在郭子兴军中的地位,一开始汤和可是绝对高于朱元璋,但是,每次跟朱元璋一起出行,汤和总是跟在朱元璋身后。这种谦恭,让朱元璋很满意。
当然,汤和也有犯错的时候,因为一次请求没有得到朱元璋给与的满意答复,就酒后口出怨言。这件事让朱元璋得知后,大为光火,后来找了各种借口,数落汤和,不给汤和封公爵。这朱元璋的小脾气也是够古怪的了。
好在,汤和醒悟的快,跑到朱元璋面前,顿首谢罪,痛苦流涕,皇上呀,我知错了。然后,汤和是更加的谨小慎微,而且一受赏赐,就赶快跑去谢恩。即使是到了晚年,卸甲返乡之后,每年还要亲自上京朝见朱元璋一次。李善长建造府邸,从汤和处借了数百士兵,汤和也悄悄的汇报给了朱元璋。正是汤和的这种谦恭与感恩,才让汤和活到了最后,得以善终。
徐达呢,可是朱元璋钦定的开国排名第二的功臣(第一是李善长),在明朝的开国之战中,居功至伟,武功第一。徐达曾经在郭子兴与孙德崖的争斗中,前往孙德崖大营,换回了被扣为人质的朱元璋,可以说对朱元璋是有救主之恩。朱元璋自然会对徐达格外的恩宠,也格外的留意。
朱元璋为了施恩徐达,分别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四子朱棣、十三子朱桂、二十二子朱楹娶了徐达的三个女儿。同时,还加封徐达右丞相之职,授予魏国公的爵位。朱元璋觉得还是不够,还一直想着怎么赏赐徐达。
有一次,朱元璋故意装作漫不经心的状态,跟徐达说,你的功劳很大,可是看你还没有合适的府邸,朕就赐你一座旧宅吧。徐达一听,赶快叩头谢恩。可是,徐达看了所赐的宅第之后,发现朱元璋赐给他的宅子,竟然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旧邸。
徐达了解朱元璋的秉性,立刻就明白了朱元璋这么做的用意,这是在试探他呀。如果自己住了,那就是有了先做吴王,再做皇帝的不臣之心。徐达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转身就去求见朱元璋,跪在地上,坚辞不受。
朱元璋哪有这么容易就消除了对一个人的疑心,他还要再试徐达。于是,就设宴款待徐达,把徐达灌了一个酩酊大醉。然后,朱元璋命人把徐达送到吴王府,安放在了自己曾经睡过的床榻之上休息。朱元璋同时还安排人,在暗中观察徐达的一举一动。
徐达酒醉,一直睡到了天要破晓之际。徐达睁眼,就问周围的人自己在哪里。旁边侍奉的人说,这是旧内(就是朱元璋原来的住处吴王府)。听闻此言,吓得徐达一骨碌从床上跳了下来,俯身跪在地上直呼死罪、死罪。
徐达此举,很快被人报告给了朱元璋。这时候,朱元璋才总算松了一口气,对徐达放心多了。然后,又命人在旧邸前,新修了一座府邸,给徐达居住。并且,亲自手书两个大字“大功”,让人刻写在了新府邸前的牌坊之上。
徐达呢,到了晚年,更是不敢懈怠,每年都是春天率军出征,到了冬天就返回都城南京。而且,一回京,徐达立刻就会将调兵的印信交还给朱元璋。这让朱元璋更加的高兴,竟然以“布衣兄弟”称呼徐达。
徐达呢,朱元璋越是对他客气,自己越是谦恭。而徐达在生了背疽之后,朱元璋更是让徐达长子徐辉祖,带着他的亲笔信前往北京慰问徐达。然后,召徐达返回都城。徐达在第二年,因为背疽发作,病逝,也是善终。
徐达正是因为看透了朱元璋,应对得当,躲过了睡龙床的杀身之祸,直到晚年还颇受朱元璋信任。否则,徐达早就被朱元璋撤去兵权了。徐达临死前一年,还在带兵驻防北京,防御北逃的元军,已经足见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即使是汤和,都没有这份幸运。而传言中所说的徐达被朱元璋赐烧鹅,导致背疽崩发而亡一事,根本就不足信。
徐达为什么能摆脱杀身之祸,其主要的原因就只能是让朱元璋自己没有杀心。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布衣出身的皇帝,所以他的疑心病特别重.自己当上皇帝后,对自己手下的有功之臣持有怀疑的态度,害怕他们功高盖主会动摇自己的皇位。所以那时候的开国功臣基本上被朱元璋杀的也没多少了。
朱元璋手下有一个叫徐达的人,要说这个徐达那是一代猛将,是众将领里面功劳最大的一个。为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这样的猛将在动乱时代永远都是皇帝的香饽饽,但是和平年代,却让皇帝如芒在背。所以朱元璋对他特别不放心,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测试徐达的忠心,有没有谋反的想法。朱元璋为了考验徐达,更是将他灌醉放在了自己的龙床上。
相传有一次朱元璋徐达平了北方的战乱,班师回朝,后来在庆功宴上, 朱元璋故意给徐达下套,故意一直给徐达灌醉,终于把徐达喝醉。朱元璋就令人把徐达弄去龙床之上,并且暗中派人监视着。
第二天,徐达醒来后,发现事情不简单,自己居然在龙床之上。吓得他赶紧屁滚尿流地从龙床之上跑下来。手脚并用的往房间门口爬,徐达是非常聪明的,知道以退为进。朱元璋看到徐达酒醒后的反应后,就彻底的打消了对徐达的疑心。成为朱元璋手下开国功臣里面为数不多活到老死的一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0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花见羞的样貌有多美终被乱世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