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览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人在评书中被称为河北四庭柱,在《三国演义》中高览则是经常和张郃一同搭档出战,武力可能略低于张郃,在穰山突围中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不过正史中却并非如此,官渡之战他和张郃一同投降曹操,结果张郃在曹操麾下逐渐崭露头角,和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四人齐名,成为五子良将之一,最后官居征西车骑将军。高览的命运则是大相径庭,官渡之战后史书中罕见其踪影,至少曹操麾下众多名将之中并没有他的一席之地,那么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降曹操,张郃一路高升,高览却为何销声匿迹了?应该有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能力问题
张郃能成长为五子良将之一和他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其他的不说,就说在官渡之战中张郃的表现就相当出色,比如他先是建议:“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曹操火烧乌巢,张郃建议速救淳于琼,而不主张攻击防守严密的曹操大营。
如果袁绍听从了张郃的话,曹操还真未必能大败袁绍,而高览则要逊色多了。如果说张郃是大将之才的话,高览最多只是一名听令行事的副将,曹操麾下并不缺这样的大将,高览也就很难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第二,可能和曹操的用人策略有关
曹操虽然对降将向来比较宽容,但是却很少同时重用来自同一阵营的降将,这样的例子不少,比如吕布投降后得以重用的只有张辽,其余同是并州军出身的宋宪、魏续、侯成等人投降后也没有冒头的机会;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后得以重用的只有文聘,其余蔡瑁和张允同样也很少见诸于史料;所以高览有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曹操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如果来自同一阵营的大将过多的话,军中有可能会因此形成派系,所以他留下了能力最强之人,其余的可能要么在地方任职,要么则是出任闲职。
三国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历史有名的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了,其中黄盖就是因为这场战役而出名的,而且还给后人留下了一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这样,黄盖也是因此战役被后人所知。
黄盖在东吴可以说的上是老将了,从孙坚起兵的时候就跟在了孙坚的旗下了,跟着孙坚打董卓、破草寇、得玉玺。其中黄盖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所以黄盖在当时凭借自己立下的功劳,在孙坚旗下也是步步高升。
但是好景不长,在公元191年的时候,孙坚被袁氏兄弟和陶谦的设计,而死于非命,甚至最后自己的尸体都被陶谦给劫走了。如果不是当时自己年仅九岁的幼子,孙权估计连落叶归根的下场都做不到,这里就不一一介绍细节了,孙坚的死可以说对东吴的打击也是很大的,当然对黄盖等一些老英雄来说也是有影响的。孙坚死了黄盖又追随孙策、孙权。黄盖可以说的上是三朝元老级别的了,甚至在赤壁之战、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也是黄盖的一句话将江东的大臣们给骂醒了。
黄盖在赤壁之战前虽然有名,但是名气不大,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黄盖主动和周瑜说,让他自己来做这个苦肉计的主人公。就这样黄盖被周瑜打了的消息,传到了曹操的耳里。当晚黄盖就书信一封给曹操,说自己在东吴立下汗马功劳竟然比不过一个周瑜,并且自己还被一个小辈给欺负了。说了很多委屈的话,最后黄盖说,当年18路诸侯伐董卓时,对曹操就很仰慕,所以这次准备来投靠曹操,反正自己已经在东吴待不下去了,还说自己会带一队人马来投靠,自己所带的人马都是忠于自己,又讨厌周瑜的,曹操看到这一封信当然是很开心了,当然顾虑也是有,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是没有其它的选择的,因为曹操军队都属北方人,都是旱鸭子不会游泳,更不用说在水上打仗了。所以这个时候黄盖如果能来,无疑是给曹操解决当前最大的难题了。
黄盖假投降曹操,在船队接近曹操船队的时候,突然让手下点燃了船上的柴草,再加上当时的东南风瞬间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当时黄盖在战斗中也是被箭射中落水,后来被救起来了,捡回了一条命,就这样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胜利而结束了。
黄盖在赤壁之战后就表现的比较少了,毕竟年老了,舞台还是要留给年轻人的,而到了公元219年的时候,当时的武陵发生了蛮族叛乱的事情,然后黄盖就被调去镇压叛乱了,黄盖不愧是老将,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叛乱镇压了,斩首了叛乱分子,在不久后长沙的一个县出现了山贼,当时孙权封黄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山贼,也就是在讨伐山贼的这段时间,黄盖因年老病逝了。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袁绍手下有两员大将,那就是高览和张颌,后来两人被曹操抓获投降曹操,成为曹操手下的偏将。不过在《三国志》中有张颌的记载,却没有高览的,其实高览的作战能力并不低于张颌,之所以没有他的战绩记载是因为高览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赵云给除掉了,他还等到表现的机会就没命了,所以才没有战绩。
其次高览的出身其实没有张颌的好,张颌出身名门,而且家族在当地的威望非常高,在曹操知道张颌有意归顺的时候非常的高兴,觉得他能够帮助自己夺得天下,但是他并没有对同时归顺的高览进行评价,虽然高览非常有才能,但是在当时看出身的年代中,出身差的高览并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视。
再有当时他们二人之前是跟随袁绍的,曹操本来就生性多疑,对于老投靠他的人都疑神疑鬼的,重用一个张颌已经超过他的预期,所以他不可能再重用其它袁绍的手下,那时候归顺曹操的袁绍部下很多,但是他只重用了张颌,其实也不难看出,如果张颌的出身应该都比他们强,所以才引起曹操的注意。
历史上关于高览的记载都在他投靠曹操之前,可以看出他在曹操处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又因为早早被赵云杀死更是连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都没有,可以说非常可怜,在看看同和他一起归顺曹操的张颌,他心里估计也非常不满,所以才会大意的败给赵云,最终死在他手下。
这个事情,我们还是得分三国演义和三国正史两个版本来讲。
我们先来说一说三国演义的,在三国演义或者与此相关的,比如三国评话里面,河北袁绍共有四将,称之为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这其中呢,颜良文丑呢,成为了关羽的绿叶,斩颜良,诛文丑,再加上华雄,成为关羽的刀下鬼,而相比之下,张郃和高览的结果会好一些,兴许按照三国演义的逻辑,这两个是因为没有碰上关羽吧,否则这四个就差不多齐了。
我们不清楚,是张郃高览先降,还是袁绍先败,但是不管怎么样,乌巢的粮草被袭,袁绍军就差不多完了,再加上张郃、高览与袁绍的谋臣平时的矛盾,说白了,还是在找背锅的。
张郃和高览表示此锅不背,所以,就直接投降了曹操,或许,他们平时就对袁绍不满,而对曹操是有仰慕之心的。
到了曹操的阵营里,张郃成为五子良将,虽然不是五子良将之首,但是因为张郃活得久,一直活到了后面,所以事实上,张成为征西车骑将军,仅次于开始的曹真,后来的司马懿。
不过,不幸的是张郃战败了马谡,打嬴了街亭之战,但最后,还是被诸葛亮打败了。
而至于高览呢?在三国演义,跟着曹操到汝南打刘备,结果呢,被赵云斩杀,算是赵云斩杀的比较有点名气的魏将吧,为什么三国演义这样安排呢?感觉这样子,实在是有点窝囊呢?
但没有办法,在三国历史上,高览跟张郃一起投降曹操后,高览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还有么,没有了,再也没有其他记载了。
曹操是一个爱才,也能识才之人,看看魏国里面,谋臣名将,人才济济,而却没有高览,那只能说高览或许有点才能,但是在魏国里面,还算一般吧。
这样情况的,还发生在徐庶身上,徐庶投降曹操之后,在魏国里也是默默无闻,诸葛亮不禁感叹,魏国的人才太多了吗?否则徐庶怎么不被重用呢?
是的,这就是高览默默无闻的原因,他不是像张郃那样的金子,自然是发不了光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0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