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名士法真之孙。法正出身于学者世家,他的士族可以说是正统的“三辅之士”,自幼多才的法正自然也希望可以一展抱负。
后来他和好友孟达一起入蜀跟随刘璋,可是刘璋不善于用人,过了很久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这之后差不多过了十年,法正的职位只是军议校尉,十年位置只上升了一点,这确实让他很苦恼。
在益州憋屈了十年的法正,已经有了另寻出路的想法。益州的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他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常常发出感慨。
刘璋派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与刘备交好。果不其然,不久后曹操在赤壁大败,刘备势力得以壮大。刘璋于是问应该让何人出使刘备,张松便推荐法正去。法正一开始十分不愿意,后来被迫前往。刘备见到法正后,觉得他非常谈得来,而法正也觉得刘备是值得辅佐的明主,两人一拍即合。回到益州后,法正与张松密谋,决定暗中侍奉刘备为主公。
接着,张松劝刘璋迎接刘备入蜀,让他讨伐张鲁,法正再次被任命为使者,与孟达各率两千人出使刘备,请刘备入蜀。刘备假意答应北伐张鲁,率军前进,中间张松因为计谋败露被刘璋杀害,刘备便直接与刘璋决裂,向成都进军。之后法正跟随刘备直到完全控制益州,这十六年的大部分功劳都在法正身上。其中黄忠能够打败夏侯渊也是法正出的计策,演义里汉中之战的成功是因为诸葛亮,而实际上说服刘备争夺汉中,并率先提出计策的也是法正。
说到这里可以看出法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虽然才华出众但缺点也是同样的明显,如同郭嘉一样,法正处理人际关系上很有问题,可以说是睚眦必报,很多人曾经让诸葛亮劝一下法正,结果诸葛亮却说:“主公弱小时,是法正帮助他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现在发展起来了,任由他也未尝不可。”可以说诸葛亮是默认了法正的这种行为。而由于演义中需要对诸葛亮进行塑造,把很多法正的功劳都写给了诸葛亮,于是法正的高光点变得暗淡,甚至可有可无一般,这也就是法正为何名气这么低的原因。
其实这句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法正,相当于刘备的“郭嘉”、“程昱”。
刘备之所以取得三分天下之一,离不开“谋主”法正的投机和筹谋。
从一开始,精准料到了曹操取得汉中降了张鲁后,没有乘胜追击攻取西川,是因为曹操“后院起火”,内部发生了叛乱。曹操不得不暂时离开汉中,去后方处置叛乱。汉中的守城主将,只有夏侯渊和张郃。
而法正同时更是看穿了看穿了夏侯渊,张郃等人根本就不是守城的料。如果没有他的极力劝阻和说服,刘备没有底气和曹操叫板,敢在老虎上拔牙,争夺汉中。
果不其然,在法正的预料下,夏侯和张,一个被猛张飞揍成了“登山运动员”,丢掉了瓦口关;另外一个,不用说了,连脑袋都被老黄砍了下来。
因为这两个人的失败,刘备的胜算多了几分,在大家的努力下,最后赶跑了曹操,取得了汉中。
自此,刘备的地盘在益州和荆州的基础上,多了一块汉中。在三分天下有其一。为后来的三国之一的蜀汉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没有法正,刘备不可能在汉中和强大的曹操对峙甚至是取得胜利,更不可能取得益州,获得三分之一的政权。
但——法正虽然很厉害,但一个时代的变革,不是一个人可以左右的了。
换一个说法,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在上方谷烧死司马懿,是诸葛亮的计谋失误吗?不是,是天时,天时让司马懿逃出生天,退一步想,就算上方谷没有下雨,按照常理司马父子被烧死了,也不能说就能兴复汉室了。
法正或许能帮助刘备获取地盘,但另外两个国家——吴国和魏国,法正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一个时代的兴衰有很多因素,天时地利人和都要三管齐下;法正的权谋再厉害,他也只能稍作一点局部改变,不可能完全掌控整个时代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武则天为什么会立李显为太子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