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末土司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明朝的灭亡,很多人都认为是明朝军队无法对抗后金和流寇,导致最后败亡。其实以明朝当时的国力,这两方还是可以应对的。当时明朝不只有这两方敌对势力,还有第三条战线,这条战线牵制和分散了明朝军队的主力军,这一方是持续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西南土司叛乱。这条战线对明朝最后的灭亡命运和之后西南各族的影响可谓巨大且深远。明朝对于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的少数民族一直是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即世袭土官的制度,让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当地长官,负责管辖当地。
朝廷不做干涉该地的长官选拔,只负责税收和边防等事宜。当时西南地区有不少的行政单位,很多地方还有武装力量,这种特别的地方自治模式也就是土司制度。土司官员们在这三个省经营了很长时间,他们的势力可谓根深蒂固。所以有些土司就觉得天高皇帝远,在当地横征暴敛,作威作福,还对抗明朝廷。明朝时西南地区经常发生或大或小的叛乱,其中最有名的是万历年间爆发的杨应龙叛乱,明朝军队花费了一万兵力,和他们激战一年才平定此次叛乱。之后明朝廷在当地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因为受到的阻力不小,进展很慢。
西南地区依然半土半流,万历后期明朝廷腐败现象频发,后金势力崛起,明朝廷为了筹集军饷选择大增赋税,土司官员趁机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四川永宁慰使奢崇明趁机起兵反明。明朝廷好不容易派兵平定了奢崇明叛乱,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又发动了叛乱。安邦彦家族可谓是西南地区自古就有的家族势力了。安邦彦叛军很快占领了贵州的大部分地区,还打败过贵州总兵带领的主力军,围攻贵阳,威胁湖广等地。明朝扫平奢氏后集中了七个省的兵马围剿安邦彦。因为贵州地形复杂,几年里,双方都拉锯作战,不分输赢。
直到崇祯元年,曾经平定奢崇明叛乱的朱燮元担任兵部尚书后,朱燮元带领西南军务采取步步蚕食的策略才最终在崇祯2年8月,斩杀了安邦彦和依附于安邦彦的奢崇明。在第二年春天,明朝军队彻底扫平了叛军的余力。但是这场战争历经了8年,明军用了10多万兵马,耗费了几百万两白银才平定了此次叛乱,可谓元气大伤。这个时候,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也崛起。之后明朝经历了沙普之乱这最后一击,明朝灭亡。
之后李自成的大西军从四川南下,剿灭了最后一支明朝叛匪。至此经历了20多年的明朝末年的西南叛乱才正式被平定,明朝已经灭亡。就是西南的多次叛乱拖垮了明朝,这些叛乱和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后金一起埋葬了明朝。之后清朝吸取明朝的这次灭亡教训,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力行改土归流,还专门设置了云贵总督,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改变了从秦汉到明朝的西南半自治状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的一次重大生存危机,在明英宗朱祁镇带走整个北京城精锐和大部分勋贵之后,此时的北京城几乎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这也使得也先在长城外消灭明军主力之后,认为直取北京是一件手到擒来的事儿,但也正是这个?认为?让他错失了灭亡明朝的最后机会。
今天,今古就为大家从政治、军事及经济角度分析为什么也先在土木堡消灭了明军精锐,却灭不了明朝,如果想灭亡明朝,也先应该怎么做?
首先,从政治上来说也先出师不正,周边势力不愿相助
我们都知道,也先仅是瓦剌太师,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取代成吉思汗的后裔脱脱不花,成为蒙古的领袖,但是由于其出身并非成吉思汗后裔等其他原因的制约,使得他一直不能被整个蒙古草原的部族所承认。
因此,他在内部无法解决自身政治背景的情况下,走上了一条所谓的曲线救国路线,由于蒙古草原一向遵从强者,于是也先选择了在政治上归附打败了成吉思汗后裔所建立元朝的明朝统治者,希望借此获得明朝的政治承认,为自己在蒙古各部落中成为领袖增加政治加分,顺道开展与明朝的朝贡,占点便宜。
但是,正是这个耍小聪明的朝贡行为,点燃了土木堡之变。
由于也先以次充好,以少充多,向明朝申报了派遣三千人的使团前往北京,但实际只有二千人,希望冒领明朝的赏赐。
明朝发现后申斥其欺诈行为,并将瓦剌所贩马匹价格惩罚性削减,这引起了也先的极度不满。
后来又发生了荒诞的公主下嫁案,恬不知耻的希望明朝下嫁公主给自己的儿子,被明朝断然拒绝。
挂不住面子的也先,于是纠集蒙古各部,自大同、辽东、宣府、甘州这四个方向向明朝发起进攻。
虽然,也先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但是由于其之前属于明朝臣属,擅自挑起对宗主的战争属于不义之战,因此从政治上,除了瓦剌所控制的蒙古诸部以外,北方其他部族大多并未响应其军事行动。
其次,军事上明朝进行了全面动员,军力得到迅速恢复
明军土木堡惨败,给明朝在整个北方的防御体系造成了重创。
原本明朝相对完善的九边防御体系,在土木堡之变后,最为重要的宣府及京师一线出现了致命的缺口,北京城几乎裸露在蒙古骑兵的面前。
在已经无法补上九边防线缺口,同时京师仅剩不到十万老弱残兵的情况下,于谦临危受命,担负起了保卫京师的重任,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卫岌岌可危的都城。
1.首先整顿和加强北京的防卫力量,从全国各地调集士兵来京,加强训练,同时派遣官员前往各省召集勤王军队;
2.动员军民将原本储存在通州仓的粮食迅速运往京城,增加北京后勤补给能力,避免落入瓦剌手中;
3.在京师内外,严查就惩办瓦剌奸细,同时派遣官员前往顺天府、通州等京畿地区,安抚军民,撤换各府县不称职者,任用贤能官吏,以此安定京畿社会环境;
4.下令京畿地区工匠日夜赶造兵器,同时责令边关将领收集土木堡明军丢失的武器和溃散的士兵,用以加强边防力量;
5.严惩土木堡之败的罪魁祸首王振及其党羽,并对擅离职守、畏敌逃跑的边将和镇守宦官予以一并处理;
6.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之后不到二十天的九月初六,于谦等文武大臣扶持朱祁钰成为明朝新任皇帝,以此杜绝也先利用明英宗的逼迫明朝的计划。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明朝在京师的军心士气得到了极大提振,兵力由原先的不足十万人,迅速扩充到了二十二万人。
面对大兵压境的也先大军,于谦更是下令铸造功赏牌,鼓励军民奋勇杀敌。并在阵前慷慨挥泪,激励三军,颁布临战军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对于明史,民间有很多的爱好者,其中很多人把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归结为“裁撤驿卒”。因为,李自成最初是银川驿站的驿卒,后被裁撤。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最终杀死文举人起义。
那么,裁撤驿卒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吗?
1
崇祯为什么要裁撤驿卒?先来看看《明史》是怎么记述的。天启二年,公安人(现湖北公安市)毛羽健中进士,在四川万县、巴县先后任知县,后来进京任云南道御史,因弹劾获罪被除籍。崇祯继位后,重新启用他为御史。
御史是负责监察、弹劾官员和进谏的官,有责任和权利廷议朝政。面对明末彝族土司安邦彦叛乱,毛羽健给崇祯献上“充军、筹粮、荐人”之策,崇祯依策而行平定叛乱。毛羽健这下来劲了,又建言裁撤驿卒。
理由是“兵部调军征用驿车发送文书,有的发出,有的没有如期发出。官员私坐驿车,一张文书多次借用、多次涂改。驿站当差的威势如虎,百姓性命像丝。”毛羽健这个提议得到兵部给事科刘懋(mào)支持,崇祯于是下令革除驿站之弊,裁撤驿卒。
2、其实,裁撤驿卒原因很奇葩
一个御史、一个科臣,两个七品小官,一个首倡、一个支持。裁撤驿卒就被明朝各级执行下去了,而理由同样是冠冕堂皇。但是,清朝人汪景祺所写的《西征随笔》一书,则给出另一个裁撤驿卒的原因。
“健官京师,娶妾甚嬖之,其妻乘传至,立遣去,迅雷不及掩耳。羽健恨甚,遂迁
怒于驿递,倡为裁驿卒之说,而懋附和成之。”看完这个原因有没有被雷倒?
2
原来毛羽健入京后,媳妇有一年回乡省亲。毛羽健就娶了个小妾,非常宠爱。毛妻得到消息后,借助驿站的快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到京城,把小妾赶走了。毛羽健怕老婆,只好无奈接受。但把怒火发向驿站,因此向崇祯建言裁撤并得到刘懋支持。
3、裁撤驿卒的后果是什么
《明史》载,裁撤驿卒之前陕西发生饥荒,延绥明军无粮饷,驻守固原的官兵抢了粮库。很多吃不上饭的人揭竿而起,其中就有自称闯王的高迎祥。随后,发生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清军直逼北京城的“后金攻明京畿之战”。
率命勤王的山西巡抚耿如杞的部下哗变,延绥总兵吴自勉、甘肃巡抚梅之焕的勤王兵也溃散而去,流兵与流民全部加入农民军。崇祯三年,在明军围剿下,农民节节败退。
裁撤驿站之后,山西、陕西的驿卒失去了饭碗,而当时陕西的苛捐杂税繁多,官吏德性败坏,贫民生活十分困苦。失业的驿卒先是变成游民,后来成为盗民,再后来干脆加入农民军,先吃饱饭再说。
3
4、李自成是因为裁撤驿卒起兵?
从清朝开始,就陆续有人提出,崇祯裁撤驿卒举动,让“十余万人倚驿递糊口者,
无以为生,相率为盗。张献忠亦驿卒也,流毒中原,颠覆宗社……”是不是有10万驿卒因失业加入农民军暂且不论,只说李自成、张献忠是因为裁撤驿卒而起兵的吗?
显然不是!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在银川驿站当驿卒。《明史》载,他善骑射,凶狠无赖,多次犯法。银川知县晏子宾抓了他准备处死,他想方设法逃出,回乡当了屠夫。李自成的舅舅高迎祥最初以贩马为业,当固原官兵叛乱时,就当了“安塞马贼”。
4
崇祯三年裁撤驿卒后,大量走头无路的失业驿卒,确实加入了农民军,但当时李自成已回乡当了屠夫,并非驿卒裁撤的直接受害者。而此前神一元、不沾泥、可天飞、郝临庵、红军友、点灯子、李老柴、混天猴、独行狼等流民都已起事。
崇祯四年,紫金梁王自用联合老回回、曹操、八金刚、扫地王、射塌天、阎正虎、满天星、破甲锥、邢红狼、上天龙、蝎子块、过天星、混世王等人和高迎祥、张献忠共36营的20余万人在山西起兵时,李自成才前往追随高迎祥,号称闯将。
而张献忠更与裁撤驿卒不沾边了。出身于延安卫的张献忠在延绥镇当兵,因为违反军法理当斩首。但张献忠长相奇特,个子高大,面色焦黄,下巴尤其奇特,是“虎颔”,下巴如虎。主将陈洪范认为这是奇人,就向总兵官王威求情。
张献忠因遇到一个会“相面”的主将,得以不死,随后他就逃离了军营。崇祯三年,陕西大乱,流民纷纷起事时,王嘉谟占据府谷,攻陷了河曲,张献忠就以米脂十八寨响应,自称“八大王”。
5、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到底是什么
关于明朝的灭亡,裁撤驿卒太微不足道了,真正的原因《明季北略》总结有非常全面,让我们来看看是这么回事吧:
原因一:辽东战事。因为后金的崛起,辽东战事急迫,必须派兵守关,增兵则必须增饷,直接导致苛捐杂税的增多,流民也日益增多。加上连年用兵,出现了大量逃兵,他们全都啸聚山林,这才是天下之乱的根源。
原因二:内有大乱。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起事于陕西、河南,当时明朝用内地兵围剿,但因战力太差迟迟不能取胜,想用辽东边兵围剿,但关外的军事重地,又不可一日无兵。所以明朝在用兵上捉襟见肘,农民军就更加有恃无孔无法剿灭。
原因三:天灾流行。如果农民军起事,天下百姓没有遇到荒年,可能不会冒险,毕竟吃饱了饭谁也不会铤而走险。怎奈当时陕西、河屡连年饥荒,山东、湖北连年遇蝗灭和大旱,如果贫民不跟随农民军,没几天就会因吃不饱饭而饿死。所以,农民军所到之处,人们争先打开城门,欢迎入城,因此农民军越来越壮大,最终导致不可收拾。
原因四:将相无人。明末面临的形势,如果有唐朝李泌、宋朝李纲这样的文臣,和南宋岳飞这样的名将,或许还可以有得一救,而当时是什么情况呢?最初重用温体仁,他忌功害将;后重用杨嗣昌,庸懦不堪;最后重用张缙彦,无能之辈,哪有相才啊?至于说到将领,不过就是像唐通、姜瓖、刘泽清、白广恩这样的,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望风逃降。将相如此作为,怎么御外敌、除内乱?以上四个原因有其中一个,就足以乱天下,何况四个原因全部出现,哪有明朝不土崩瓦解的道理呢?
计六奇所说的上述四个原因,称得上一针见血。所谓裁撤驿卒导致明朝灭亡,不过是无聊之人的一个说辞,姑且听听就可以了,不可当真。
奢安之乱时期的明熹宗画像
奢安之乱还要从明朝后期的社会状况说起,最初明朝的统治是比较清明的,在政治上,为百姓的生活谋福利,在经济上,也注意休养生息,但是到了统治的后期,社会的一些弊端开始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百姓的生活水平上,掌管百姓生活的官员不但不为百姓谋福利,反而可以压榨百姓,让很多地方的百姓叫苦连天。
统治阶级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调和不好是奢安之乱背景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在明朝的边境地区,很多民族和当地的政权在土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这就导致了明朝边境地区常年的战火连天,加重了当地人民的兵役服务,面对着常年不休的战争,还有统治者的剥削,百姓的生活处在了水深火热当中。
而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上,奢安之乱就爆发了,当时的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两人看中了时机,在各自的领地上开始作乱,这场混战持续了十七年,常年的征战让明朝的力量被消耗了很多,而在这场战争当中,很多将士都付出了生命,生灵涂炭,正常的社会生产被打断了,而这样的结局也就昭示了明朝的灭亡。
奢崇明雕像
在经过了十七年的平叛,奢安之乱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场战争当中,明朝牺牲了将士上百万,而这当中不乏优秀的将领,四川和云南等地的几任巡抚都在战争当中牺牲,而这一地带常年的战争让正常的生产难以进行,百姓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影响。
而在决定性的战争当中,一共击毙了叛军3万多人,还俘获了大量的敌军,叛军的主要头目奢崇明父子在战争当中受伤而逃跑,这也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安邦彦的军队也在战争当中被击退。奢安之乱的结果对于明朝的统治者来说,很好的维护了他们的统治,让明朝能够继续存在下去。
在战争之后,为了恢复被战争损坏的经济、生产,明朝的 ***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叛乱地区实施了鼓励生产的政策,而为了防止战乱的再次发生,彻底的消除叛军的残余势力,明朝废掉了水宁宣抚司,改革了当地的监管机构,让战乱之后的云贵地区迅速的恢复起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8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