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吴六奇,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吴六一这个人物相信给大家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这位剧中的虚构人物在康熙帝铲除鳌拜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任职九门提督,因执法严格,毫不容情,人称“铁丐”。他又是位知恩图报之人,为报查伊璜的一饭之恩而历经十数年不遗余力的解救被困狱中的恩人,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官爵来换恩人的性命安全。剧中的他在平定鳌拜之乱中立有大功,升至两广总督,数年后病死。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物的原型呢?答案是有,他就是顺治年间任职总兵官、死后追少师兼太子太师的吴六奇。
吴六奇,字鉴伯,绰号吴钩,幼读诗书,广涉经史。吴六奇外表粗犷但心思缜密,号葛如,意为效法诸葛孔明,常以韬略自负,嗜酒好赌,荡尽家产而充为邮卒,后不务正业,沦为乞丐,浪迹粤闽江浙。吴六奇少年时流落在凤凰山一寺院中打杂。寺里的僧人夜里教授徒弟棒法,吴六奇在旁看着就学会了,并在旬日之间连杀两虎,大惊不已的僧人劝他以自己的武勇去建功立业。在浙江海宁,落魄的他遇到了当时的名士、孝廉查伊璜,查伊璜见吴六奇熊腰虎背,胆识超凡,视其为“海内奇杰”并赠厚资,遣其回乡。时值明末,粤东遍地烽烟,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靠着查伊璜的厚赠,吴六奇与弟吴标纠集乡勇,扩大势力,很快成了独霸一方的粤东军阀。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也以其兵众封他做了总兵。有一书生曾以“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讥讽他是武人。他应声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可见其志负之大。
吴六奇治军之余,勤读书,喜书法,且能礼贤下士,有古名将风。但好景不长,正当吴六奇飞黄腾达之时,清顺治七年(1650)正月,清廷派尚可喜率大军征剿广东,面对南下的清军,自知不敌的吴六奇选择了降清,后配合清军扫降广东的南明势力。并助靖南王耿继茂统率满汉十万大军攻破潮州,吴六奇在此战中功勋卓著,顺治帝特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命驻镇饶平。 有官有粮有地盘的吴六奇为报答顺治帝的知遇之恩,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向朝廷提出了强化海防的建议。次年清廷便宣布施行“海禁”政策,此举的意图是为切断郑成功部明军的补给和兵员补充,以达到彻底消灭的目的。吴六奇也在广东大治海舰,招募水师,会剿厦门,并招降南澳守将,以此打击、封锁郑成功在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康熙二年(1663),因“明史案”事发,株连了吴六奇的恩人查伊璜,吴六奇竭力营救,使查伊璜得以脱身,一时之间传为佳话。康熙四年(1665),吴六奇因封疆守御有功又得康熙皇帝破格赏赐,初赐太子少保,屡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是年五月三日,吴六奇病死,终年59岁。康熙帝追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赐谥顺格,遣官祭葬,御制祭文、碑文,赐一品典式营造其墓于大埔湖寮虎山下。吴六奇的军事生涯主要就是帮助清廷平定粤东和抗御郑成功,包括招降粤东的群豪, 剿平潮州总兵郝尚久的叛变和收复揭阳断绝郑军的粮饷补给。
至于其铁丐之名的来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王士祯的《香祖笔记》、蒋士铨的《雪中人》等都有记载,《聊斋志异—大力将军》中说道:“查伊璜有一次到了一座破败的古寺中,看到一口大钟放在地上,透过缝隙他看到钟内好像有什么东西,出于好奇,他令随行的几个仆人去搬那口大钟,结果四五个人都搬不动,一会儿进来个外表粗犷的乞丐,一只手就把大钟掀起,取出里面放的食物旁若无人的吃了起来,查伊璜大惊之下称之为铁丐并与之相交,助其回乡建功立业。
人物生平 为清朝初年明降将耿仲明之子,耿精忠之父。1650年,耿继茂与平南王尚可喜联手攻破广州后,展开“广州大屠杀”。顺治八年(1651年)耿继茂正式承袭其父的靖南王位。他帮助清朝消灭各个南明政权有功,被移封往福建。死后由其子耿精忠继承王位。长子:耿精忠(和硕额驸)次子:耿昭忠(多罗额驸)三子:耿聚忠
仲明死,继茂在军中,代领其众,请袭爵,睿亲王方摄政,持不可。继茂从可喜俱南,定广东诸郡县。八年,世祖亲政,继茂嗣为王。九年,李定国陷桂林,孔有德死事。上闻报,命定远大将军敬谨亲王尼堪自湖南移师赴之,敕可喜、继茂俟尼堪至,合军进攻,而继茂先已与可喜遣兵赴援,复梧州及旁近诸郡。十年,潮州总兵郝尚久据城叛,继茂与靖南将军喀喀木、总兵吴六奇合军讨之,围城逾月,城将王立功为内应,树云梯以登,尚久入井死,馀贼尽歼。潮州及饶平、揭阳、澄海、普宁诸县悉平。十一年二月,命内翰林秘书院学士郎廷佐赍敕慰劳,赐白金三千,分赉将士。是岁李定国徇高、雷、廉三府,进犯新会。继茂、可喜与靖南将军珠玛喇合军进击,再战皆捷。定国还据南宁,复出攻横州,继茂自梧州帅师赴之,解横州围。进攻南宁,定国走安隆,获明将李先芳,斩裨将杜纪等。十三年,赐敕纪功,增藩俸岁千金。
初,继茂与可喜攻下广州,怒其民力守,尽歼其丁壮。即城中驻兵牧马。营靖南、平南二藩府,东西相望,继茂尤汰侈,广徵材木,采石高要七星岩,工役无艺;复创设市井私税:民咸苦之。广东左布政使胡章自山东赴官,途中上疏,言:“臣闻靖南王耿继茂、平南王尚可喜所部将士,掠辱士绅妇女,占居布政使官廨,并擅署置官吏。臣思古封建之制,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不得暴彼民也。二王以功受封,宜仰体圣明忧民至意,以安百姓,乃所为如是,臣安敢畏威缄默?乞敕二王还官廨,释俘虏。”继茂奏辩,可喜亦有疏自白,章坐诬论绞,上命贷死夺官。逾年,高要知县杨雍建内迁给事中,疏陈广东滥役、私税诸大害,谓:“一省不堪两藩,请量移他省。”朝议令继茂移镇桂林,未行。十六年三月,上命移四川。十七年七月,改命移福建。时明将郑成功据金门,窥伺闽、浙,继茂既移镇,与总督李率泰协谋征剿。
儿子 长子:耿精忠(和硕额驸)
次子:耿昭忠(多罗额驸)
三子:耿聚忠(和硕额驸)
史记记载 康熙元年,成功死,子锦代领其军。上命继茂相机剿抚,继茂疏报:“自顺治十八年讫元年,招降将吏二百九十、兵四千三百三十四、家口四百六十七。”其后成功弟世袭、兄子缵绪及所置都督郑赓先后出降,复得将吏七百有奇、兵七千六百有奇。二年十月,继茂与率泰督兵渡海克厦门,水师提督施琅以荷兰夹板船来会,乘胜取浯屿、金门二岛。锦与其将周全斌等走铜山,复入犯云霄、陆诸卫,总兵王进功与战,大破之。三年三月,继茂复与率泰及海澄公黄梧合军,自八尺门出海克铜山,锦以数十舟走台湾。捷闻,上嘉其功,复增岁俸千金。十年正月,疏陈疾剧,乞以长子精忠代治藩政,上允其请。五月,卒,谥忠敏。精忠嗣为王。
《鹿鼎记》中,吴六奇死在了归家人手中,这位天地会反清一枚重要的棋子,就这样不明不白,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如果吴六奇不死,或许天地会不会如此迅速,就土崩瓦解,毕竟陈近南死了以后,还有吴六奇这一杆大旗存在,依然能够继承陈近南遗志,继续反清复明大业。
可对外的情况,大家并不知道,吴六奇的真实身份,一致认为他是叛徒、汉奸。也正是这样一个情况,让他招来了杀身之祸,死在了神拳无敌归辛树妻儿手中。这一家人杀了吴六奇之后,还感觉特别的光荣,认为自己为民除害。
从陈近南口中,得知真相之后,一家人又十分的懊悔,想要通过进宫刺杀皇帝,来赎回自己所犯的罪过。
他与陈近南的相遇,是他人生中第二次转机,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次相互,让他彻底觉醒,加入到了反清复明大业中。正当一切有序进行时候,自己又被归家人误解,成为了对方拳下亡魂。
吴六奇为人仗义,而且有恩必报,这一点让我非常钦佩。可惜最后没能有一个善终,他没有死在反清大业上,却倒在了自己人的手中;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才成全了他在清廷的名节。
其实他的原型就是顺治年间的一位总兵管,而在他死后更是被追赠为太子少保兼太子太师,他就是吴六奇,吴六奇这个人可以说也是饱读诗书,并且喜好书法,而他为人的性格也是礼贤下士,有着我国古代名将的风范。
但是他这个人早年的时候可以说是运气不太好,好久不长,在他刚刚要辉煌腾达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吴六奇还不是跟随着清朝,而在清朝选择大面积南征的时候,再围剿广东的时候,自知自己打不过清朝的吴六奇开始选择向清朝投降,并配合着当时的清朝军队,清除了当时在广东附近一带的南明势力。
而吴六奇也因此可以说在这场战役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由此顺治皇帝特别授予他总兵管左都督的这个称号。 而吴六奇这个人也可以说是知恩图报的一个人,在当初吴六奇的恩人将要被诛杀的时候,吴六奇这个人可以说是拼尽自己所能,竭尽自己的全力去营救他。最后才使自己的恩人得以脱身,保住一条性命,而这件事情也意识被在当时传为佳话为人们所传颂。
而在康熙的时候,吴六奇又因为在边疆防守有功,又被康熙皇帝破格提拔为太子少保。最后在吴六奇五十九岁的时候最终病死,但是在他死后康熙皇帝又再次对他追封,把他封为兼太子太师。并赐予了一品官员的下葬方式。可以说他的一生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在清朝官员立场上都是一直有所建树的一个人也被皇帝所夸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