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身为权臣,对两人的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众妙之门 2023-07-07 23:04:38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身为权臣,对两人的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对司马懿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和诸葛亮既然都是权臣,历史对两者的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司马懿和曹操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曹操的初衷是建功立业,司马懿的初衷是自我保护。这一点也与他们的出身有关,曹操是大宦官之后虽然曹家也是豪强大族,但还没有达到士族的程度,曹操必须通过祖父的牺牲和自己的努力莱实现家族的进步与繁荣,所以曹操这个人有迫切建立功勋跻身统治阶级的需求。而司马懿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妥妥的一线顶级仕族。

本身就是统治阶级的一员,所以司马懿的需求是维持家族繁荣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就能成就别人一生努力都不能企及的高度和地位。更何况司马懿还是家中老二,头上有个哥哥不用像曹操那样承受一族的责任与重担。如果不是被曹操逼上梁山,司马懿更愿意当个不是败家子的二世祖。司马家成功不仅仅是司马懿,他的弟弟司马孚,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这还算比较出名的,不出名的司马伷,司马骏,司马京都厉害得不行,都是能人,所以司马家才会成功。

司马懿和诸葛亮面对的朝局不同,诸葛亮自刘备死后在蜀汉已是万人之上,一家独大,几乎没有异己,司马懿面对的魏国朝局可就复杂多了,牛人多,天子能力强,司马懿不得不扩大多玩自己色势力,求自保。司马懿可有过三起三落的体验,诸葛亮只是象征性地自贬过右将军,没有被边缘过,也没人能或者敢把他边缘化。

诸葛亮不培养自己儿子是有原因的,首先是确实没机会,诸葛亮死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实在是太小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只要诸葛瞻平平无奇,他才能平平安安。不然就算刘禅不动他,其他大臣也会把他推向风口浪尖,但是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在蜀国生死存亡之际,诸葛瞻毅然决然地仆了上去,最后还是没能平安一生。诸葛亮的一世英名也和后主有关系,他生前后主对他行父事,甚至那句政由葛氏都不奇怪,他确实有能力也忠心还是托孤大臣。难得的是在他死后后主对诸葛家的恩德也如故。霍光会有骂名的原因是宣帝认可霍光而诛杀霍家,后主对诸葛瞻比对亲儿子还好。

荀家在二荀(荀彧荀攸)死后彻底失势,到司马氏执政时期又靠二荀(荀顗荀勖)东山再起。荀顗是西晋开国八公之一。荀勖是西晋武帝朝堂三架马车(司马攸贾充荀勖)之一,曾经是曹爽故吏并冒险为曹爽收尸,后成为司马氏心腹。魏晋更迭本质上也可以说是曹魏汝颖士族阵营对沛谯元从阵营的逆袭。

士族门阀相互串联和结为姻亲,从东汉就开始了,光把司马氏挂出来有失偏颇。另外对于人才发掘和任用来讲。蜀汉从来都是荆州派第一层、东洲刘璋旧部第二层、益州本土士族第三层,位高权重之人有几个是益州本土豪强?诸葛亮用人也是有远近亲疏的。否则蜀汉不会在费祎死后就控制不住内部矛盾了,或者说只有诸葛亮和他的继任者蒋琬、费祎还在的时候,能镇得住这些矛盾。至于司马懿任用的人才,除了邓艾以外都是高门子弟,这也是曹丕用九品官人法和士族交易的必然结果。

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以樵周为代表的益州本土士族可是喜迎大魏大军的,不然江油守将马邈面对叫花子一般的邓艾的部队,为什么投降而非坚守不出的?如果没有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评价基本不会相差太多,抛开西晋拉胯和司马氏失德来讲,高平陵之变在2000年帝制历史中,也是中央政变的最高水平之作。

同是托孤大臣,为何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选择会不一样?

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托孤大臣,世人也经常将司马懿与诸葛亮做对比。因为二人都是计谋无双,聪明绝顶的人物。诸葛亮与司马懿也交锋了几次,双方互有胜负。最后司马懿活活熬死了诸葛亮,笑到了最后。那么二人同样作为顾命大臣,双方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国家呢?

咱们先说诸葛亮,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时对诸葛亮说必要时可以自己做皇帝,废掉刘禅。诸葛亮惶恐不安,对刘备失声痛哭,发誓要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后来诸葛亮为了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数次举兵北伐。在位一直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最后在五丈原病死。也引得后人叹息,哀婉。

而司马懿就不一样了,一直在曹操手下做事,但曹操认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一直在提防司马懿,而且有几次差点杀了司马懿。后来司马懿一直藏着掖着,熬死了曹操,日子才好过起来。最后曹叡托孤司马懿与曹爽。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回顾二人在各自君主下做事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对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看作自己的“水”,也一直特别尊重诸葛亮,诸葛亮在蜀国贵为“国父”。而司马懿却几次差点被曹操杀害,一直被曹操家族提防。司马懿也自然对曹氏家族没有感恩戴德的心理,儒家君臣那一套对司马懿也没用。哪有君王一直想杀大臣,提防大臣还让大臣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美事呢?

司马懿和诸葛亮谋略不相上下,为什么只有诸葛亮千古流芳?

第一,因为有《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三国演义》美化了刘备的印象,把他描述成忠义双全,礼贤下士的一代明君,以匡扶汉室的名义建立了蜀汉政权。而曹操却被描述成奸臣的代表,挟天子而令诸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一个人。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刘备和曹操手下的重臣,刘备的名声比较好,自然诸葛亮的名声也要比较好。

第二,两个人的心思不同。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以理服人,从来没有见过他使用什么阴谋诡计(至少对自己人没有用过)。刘备死后阿斗继位,诸葛亮手中的权力堪比阿斗这个皇帝的权力,无论何时都有谋反的机会,但是他就是没有造反,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不遗余力,到死也还是忠心不二。

而司马懿呢,曹操在世时,能低调的地方都低调,不敢露出一点野心。幼帝曹芳继位时司马懿便在家装病,时刻等待着篡位的机会,终于在曹芳外出祭拜祖先时一把夺下了政权,简直就是“身在曹营心想反”。和诸葛亮一对比,司马懿就是非常典型的奸臣,自然诸葛亮这个名字就能千古流芳,司马懿的名字,估计是被别人唾骂的。

同为一代俊杰,为何诸葛亮名垂青史,司马懿却成世人眼中的奸臣呢?

曹操死的时候,曹魏的情况是中央军是夏侯惇和曹洪,南方军是曹仁手里,合肥那块是曹休,西边是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懋和曹真,禁卫是许褚。这些都是曹家的忠贞不二的亲戚和老乡,在军事上几乎无懈可击。诸葛亮不断北伐,导致司马懿履历空前高涨。看战争不能跳脱政治,诸葛北伐之时蜀汉已经错过了最佳翻盘时机,属于垂死挣扎,具体可从兵源,将领,经济,内部团结四个方面来看。曹魏此时蒸蒸日上,民心所向。

威望和战功并没有给司马懿带来足够造反的资本,是因为曹爽乱政,和一系列操作问题,而且站司马懿的人只是想让曹爽下台,仅此而已,司马懿都是在赌曹爽是驽马,只要荣华。曹爽直接投降,各地都来不及进兵勤王。曹爽一系列举动促使司马懿甚至帮助司马懿上位,而不司马懿靠着军功上位,这就一偶然事件,政治赌博,和诸葛亮北伐联系少的可怜。曹叡早死,曹爽把持朝政,乱政不得人心,司马懿在劣势情况下豪赌一把赌赢了,仅此而已。

司马懿西拒诸葛的武功是起了重要作用,但远不是决定性的。更何况,就算没有司马家,曹魏也不会稳,世族政治必然导致权利斗争的加剧。刚刚灭蜀,钟会就谋逆。西晋有八王之乱,东晋有王敦桓温。虽然丕、睿、芳时期司马懿确实长期担任救火队员角色。当时宗室里几乎没有能打的了,外姓将领也老死了,只能依仗司马懿,但是司马懿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过兵权或者核心权力,当时他只是曹魏的一条狗而已,用完即扔。直到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才真正进入权力核心。

诸葛亮强于司马,但是魏国强于蜀国,蜀国换谁最后都是输,法正,庞统虽善奇谋也一样不行,关键硬件不行,软件再厉害也没用,司马懿不着急魏国地大物博人多,可以慢慢发展以不变应万变,蜀国不能拖,越发展差距会越大。司马懿是帝王之才,知人善任,灭蜀伐吴的名将钟会、邓艾、杜预、羊祜等人都是司马提拔的。诸葛提拔的姜维根本不是魏国将领的对手,而且事必亲躬,不委任下属,把自己累死了。这才是真实客观的的诸葛,三国演义神话了诸葛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6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