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后世如何评价孙休他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以史为鉴 2023-07-07 21:51:30

后世如何评价孙休他有哪些成就与轶事典故

孙休,字子烈,吴大帝孙权之子,三国时期东吴第三位皇帝,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后,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谥号景皇帝,葬于定陵。

主要影响

政治

在位期间,孙休联合大臣张布、名将丁奉等一举诛灭专擅朝政多年的孙綝集团,重掌皇权。但因后期过分信任张布和濮阳兴二人,导致二人权倾朝野。

军事

孙休武功方面,吴书记载,曾派遣五路大军救蜀,未至,刘禅已降。晋书记载,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实际上欲袭击蜀巴东守将罗宪。

文化

孙休在位期间,十分重视教育和农桑。曾立五经博士,考核录选应选的人才。

历史评价

陈寿:“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又使既废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义薄矣。”

陆机:“景皇聿兴,虔修遗宪,政无大阙,守文之良主也。”

萧常:“休宥李衡、戮孙綝,可与言知矣。而追杀故王,不仁孰甚焉?”

王应麟:“孙休之遣李衡,有汉高帝之度;其讨孙綝,有叔孙昭子之断,吴之贤君也。”

习英习:“琅邪王素好善慕名,方欲自显于天下,终不以私嫌杀君明矣。”

轶事典故

喜爱射雉

孙休喜欢射雉,到了射雉的季节,就早去晚归。群臣都劝止他说:“这是小东西,哪里值得过分迷恋!”孙休说:“虽然是小东西,可是比人还耿直,我因此喜欢它。”

白鹅试觋

吴景帝孙休曾经得病,找男巫来看病,找到一个人,想测试一下,于是杀了一只白鹅埋在花园里,搭上一间小屋,摆上坐榻和桌子,把女人的鞋子衣服放在外面。景帝叫男巫看这些东西,并告诉他说:“如果你能说出这座坟墓里死的妇人的样子,会给你重赏,而且就相信你了。”男巫一整天不说话。景帝追问急了,巫师才说道:“确实没有看见女鬼,只看见一只白鹅站在墓上,之所以没有立刻说出,我怀疑是女鬼变化成鹅的样子。想等到它现出真形,但是它固定不变,不知是什么缘故,冒昧以实情告诉陛下。”

    后世纪念

定陵,是东吴第三位皇帝吴景帝孙休与其妻子朱皇后的合葬陵寝,明嘉靖版《太平府志》载:“吴景帝(孙权第六子孙休)陵,县东,地名洞阳。”民国版《太平府志》载:“三国吴帝陵,《旧志》载在洞阳,地无考。”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乡宋山村,当地人称之为“天子坟”。

2015年11月27日开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马鞍山市文物局、当涂县文物管理所对天子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室用砖砌造,由南至北依次为甬道、前室、后室,东西分别有耳室。从外部测量,南北总长44米,东西宽30多米,“四隅券进式”穹降顶。前室墓门明显有盗洞,前室底端四角分别镶砌石雕牛头。从发掘进度看,东北角的石雕牛头尚存,只是牛角不翼而飞,东南、西北角的已被盗走,只留下牛头颈痕,西南角尚未发掘到牛头土层深度。后室、耳室尚未发掘,但后室顶部已有明显盗洞。该墓虽经盗掘,仍有待进一步发掘,已在发掘中发现金器等文物。

据安徽省文物专家介绍,墓葬中不仅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金银饰物,而且在已经发现孙吴时期的大墓中,当涂天子坟的规模仅次于南京江宁上坊大墓,比苏州虎丘孙吴墓明显要大。专家推测,墓穴主人的身份很可能与吴景皇帝孙休和皇后朱氏相关。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皇权没落,群雄并起,割据城域,逐鹿天下。起初董卓自西凉挥军入主中原,凭借剽悍的西凉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十八路诸侯联合并起,讨伐董卓,因战事不利、内部矛盾等诸多因素而四散而去。后司徒王允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与其麾下大将吕布,董卓死。

后来曹操精兵简政,开疆扩土,渐拥江北之地。刘备四处奔波,先后投靠曹操、陶谦、袁绍、刘表诸人,未有大的作为,但仁义贤德之名四海皆知。后来在南阳得伏龙诸葛亮为谋士,徐徐占领荆、益二州,又打下巴、蜀。如此,与曹操,孙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如此历时二十余年,随着老一代人的逝去,魏国被司马懿一族控制,后又相继打败吴、蜀两国,三国归晋。

《三国演义》一书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最霸气的亡国之君,敢当众顶撞司马炎,他有哪些成就呢?

导读:历朝历代,每逢朝代交替之际,作为亡国之君,命运大多都比较悲惨。有的或被乱臣杀死,有的或被愚弄致死。然而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也有三位亡国之君,不过他们三位最后的结局并没有那么悲惨。但其中有一位亡国之君,虽然寄人篱下,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懦弱,反而还很强势。这位皇帝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此人就是东吴最后一位帝王孙皓。孙皓是吴太帝孙权的孙子,太子孙和的次子。当年孙和因参与太子之争,被孙权废黜,并迁至长沙。后宗室孙俊杀死了当时吴国的执政者孙和的妻舅诸葛恪,并赐死了孙和。孙和死后,孙皓由孙和的小妾何姬抚养长大。直到公元258年,孙休继位后,觉得侄子孙皓命运比较悲惨,就封他为乌程侯。孙皓在前往封地途中,一个叫景养的人给孙皓看相说他前程不可限量。孙皓听后心里虽然非常高兴,但却不敢向外透露。

公元264年,吴景帝孙休死后,群臣都觉得孙休儿子太过年幼,无力撑起当时的东吴大业,在加上此时蜀汉刚刚灭亡,国内又时有发生叛乱,所以群臣都想立一个年长的君主。经过一番商议,左典军万彧因以前担任乌程令的时候,与孙皓关系很好,就向朝廷举荐说:孙皓才识明断,很有当年长沙恒王的风采,而且又勤奋好学,比较适合帝王之位。于是东吴诸臣就立孙皓为帝,这一年孙皓才二十三岁!

孙皓继位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方面大行封赏,拉拢臣子。另一方面有发放粮食,救济穷人,并从皇宫放出大量侍女可以让他们婚配。这一系列惠民政策让国内人都非常拥护他,并把他称为当世明主。然而孙皓在治国小有成就后,就开始志得意满,显露出了其鲁莽暴躁,迷信好色的性格。并设立了诸多酷刑,凡是让他不高兴的事情,他都会大肆屠杀或者流放。就这样刚有点起色的东吴,很快就又陷入各种危机。此时西晋司马炎看准时机,发动五路人马,入侵东吴!

经过一年多的战斗,西晋龙骧将军王浚率先到达东吴都城,孙皓无力抵抗,就效仿蜀汉刘禅的亡国之礼,正式向西晋投降,至此三国乱世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乱,再次进入一统。晋武帝司马炎一统中原王朝。东吴灭亡后,孙皓一家被送到了晋都洛阳!

孙皓虽然做为亡国之君被囚禁在了洛阳,但是他丝毫不改当年的帝王之气。据说当时司马炎的宠臣贾充想要羞辱孙皓一番。就对孙皓说:听说阁下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呢?孙皓说:这种刑罚只针对那些,作为臣子而弑杀自己国君的奸诈小人。孙皓这番话意在讽刺贾充曾经杀害了高贵乡公曹髦。贾充听后沉默不语,感到非常惭愧。而孙皓面不改色,气势非常强盛。

孙皓不仅敢对晋朝大臣这样,就连在晋武帝司马炎那里他也丝毫不示弱。据说当时孙皓刚被押回洛阳时,得到了司马炎的接见。司马炎指着提前准备好的座位对孙皓说:朕设此座待君久矣。孙皓听后顶撞到:“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司马炎听后脸色大变,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可见孙皓的这种霸气和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真是天壤之别啊!

孙皓在位期间,也曾创造一成语。据说当时孙皓每次大宴群臣时,座客最少也得饮酒七升。而这时有个叫韦曜却不善于饮酒,孙皓虽然生性残暴,但对韦曜却颇为欣赏。于是孙皓就偷偷的用茶换下韦曜的酒,使他在酒宴上能过得了“酒关”。从这以后,一句“以茶代酒”的成语就开始被后人广发使用。尤其是在现代酒桌上,很多不能饮酒或者不方便饮酒者,都喜欢“以茶代酒”来表达敬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5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