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是被陶谦杀死的?曹嵩怎么死的?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其实历史上关于曹嵩的死还有很多疑点,虽然我们普遍认为曹嵩是被陶谦所杀,但陶谦杀曹嵩的理由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曹嵩是曹操的父亲,当时曹操的作战部队已经不可小嘘,陶谦何必要给自己惹麻烦杀掉曹嵩呢?主要是陶谦也拿曹操一点办法没有,如果说后续还有计谋的话,那也还好说,如果只是为了贪图一时痛快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以后出现了另外一种说法,是说曹操借陶谦之手杀掉了自己的父亲曹嵩,不过这个动机几乎也禁不起推敲,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曹嵩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当年靠卖官坐上了三公的位置,不过很快就被揭穿太尉一职被罢免,还没收了大部分的财产,最后只能回到老家养老。好在这件事没怎么影响到曹操的前途,不过曹操因为是宦官世家出身,所以在朝廷也不受待见,不过也没结识什么仇人。后来曹操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就准备去投靠曹操,结果在路上被陶谦的部队拦截,最后追杀致死。曹操也是替父报仇,出兵讨伐陶谦,还将徐州屠城泄愤。
不过关于曹嵩的死还有另一种说法,本来陶谦是要护送曹嵩去曹操的根据地兖州,但路上陶谦部下张闿却对曹嵩的财物搭起了心思,所以便一不做二不休将曹嵩杀死夺财,然后逃到了袁术那里。其实历史上不止《三国志》记载了这件事,很多古书也有记载,例如《后汉书》、《世说新语》、《吴书》等。但我们还是会以《三国志》当中的记载为标准,毕竟其他书籍就有些偏小说了。
例如在《世说新语》中,这个故事就非常精彩,但一看就是杜撰出来的。是说当时曹嵩带着自己的小妾本想一起逃跑,当时小妾体型偏胖根本跑不动,但曹嵩是一位有情义的人根本来想着自己逃跑,而是一定要带着她一起跑(这点来看曹嵩还是要比刘备重感情不少)。所以曹嵩就带着小妾躲到一间茅厕当中,结果最后还是被陶谦的士兵给抓住,因为其中有位士兵正好三急所以在厕所抓到了曹嵩。
不过大家应该还是会更加相信《三国志》当中的描述。不过陶谦直接杀掉曹嵩的确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他为什么执意这样做呢?如果陶谦留个活口,说不定还能同曹操谈判或者当做一个筹码,人死了可就什么都没了。所以这里陶谦的动机一直是一个谜,最后不仅失去一个筹码还吸引了曹操的仇恨值,最终过度劳累致死。
而曹嵩已经在琅琊郡住了好几年,陶谦有很多机会杀死曹嵩,但曹嵩一直活得好好的。初平三年,曹操派泰山太守应劭与陶谦并肩讨伐李珏。他们的感情不浅。从这几点来看,陶谦派兵保护曹嵩,向曹操示好是最有可能的情况。
不幸的是,问题出在警卫队的将军们身上。从曹嵩到兖州,载着一百多辆金银车辆,真是令人羡慕。陶谦的部下,很多都是黄巾将军,而言情将军张凯也有这么一套,还是挺有道理的。此外,滑县、费县等地有不少造反派聚集,治安状况十分恶劣。张凯冒充贼兵,也有浑水摸鱼的借口。
更重要的是,张凯杀了曹嵩之后,曹操并没有尽力去淮南杀父仇人,而是把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徐州的陶谦身上,攻占了徐州十余城,甚至屠城杀光了所有的人。整个徐州都害怕它。好在青州刺史田忌、平原相刘备领兵救援徐州,勉强抵挡住了曹军的进攻,恰在此时,张淼、陈宫等人联合吕布,在曹操的老巢兖州发动起义,攻占了兖州大部分郡县。曹操不想杀鸡取卵,只好退兵,徐州得救了。
另一方面,张凯在投奔淮南后并没有消失。淮南是袁术的地盘,袁术和曹操相持不下。此外,张凯有数百辆汽车的黄金和白银。袁术怎么会不接受张凯呢?而《后汉书》引用谢承的话说:“袁术派张开阳到陈那里君府私会,君去饮酒,因诈杀君。一个县官员像失去亲人的父母一样嚎啕大哭这表明张凯确实投靠了袁术,并在袁术手下为刺杀陈国祥罗俊而工作。做杀手是张凯的强项。
当时,曹操不可能知道张凯的下落。但是,这个时候的袁术还是很强大的。一旦双方开战,曹操是占不了便宜的,但是徐州就不一样了。只要没有外界的干扰,拿下徐州几乎轻而易举,曹操也可以借此机会把兖州和徐州连在一起,东线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所以曹操没有杀死父亲的仇人张凯,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徐州的陶谦,消灭陶谦,占领徐州。这并不需要太多的努力,但他可以大大增加他的力量。而且以替父报仇为由出兵,其他诸侯强行干预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全军士气必然会大大提振。曹操的算盘打得很响。可惜没想到吕布用刀捅了他,捅得很深,差点要了曹操的命。对我父亲的报复会消失。
于曹嵩之死,史书上的记载不尽相同,主要有这么几种记载: 一是《三国志·武帝纪》:“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二是《后汉书·应劭传》:“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 三是《世语》记载:“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 四是《吴书》:“太祖迎嵩,辎重百余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 五是《后汉书·陶谦传》:“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 综合这几种不同说法,笔者的看法是:曹嵩是在陶、曹交战的初期打算移居兖州,去投靠曹操,中途被杀。因为如果曹嵩在等到曹操血腥屠城以后再去投靠,时机不对,曹嵩应该没有那么傻,而且曹操血腥屠城对徐州的震动非常大,以曹嵩“辎重百余两”这么庞大的队伍,想躲过徐州这么多与曹操有着血海深仇的徐州百姓的眼睛应该是不可能的,说不定哪个冲动的老百姓就会要了曹嵩的命,曹嵩不会那么的张扬,率领一支这么庞大的队伍招摇过市。再者,曹操听说父亲被害而血腥屠城,似乎更合情理,也就是说,曹嵩迁居的时间不会在兴平元年(194年),而应该是献帝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和陶谦交战一年后局面相对平静的时期,曹嵩看到局面相对平静后立即慌慌张张举家迁移。至于到底是不是陶谦杀了曹嵩,笔者认为极有可能是陶谦所为。陶谦怨恨曹操与自己为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向曹操实施报复的机会。而在实施报复的过程中,陶谦的部下眼见曹嵩的富裕见财起意,同时进行了抢劫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某也认为曹嵩之死尚在屠城之前
曹操是汉末三国风云人物,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剿灭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张鲁、韩遂、马超等割据势力,横扫群雄,统一北方,立下了不朽功勋,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曹操很厉害,然而,他的父亲曹嵩,曹操却没能保护好他的父亲和家人,曹嵩在曹操接他到兖州时,惨遭杀害,为此,曹操要血洗徐州,为父报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曹嵩的死,完全可以避免,然而,偏偏因为一个小女人,让曹嵩丧了命,惨遭毒手。
曹嵩是东汉末年大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升为太尉,位列三公,地位显赫。
兴平元年(194年)春 ,曹操在兖州时,曹嵩带着一家老小去投奔曹操。曹嵩一家从琅邪郡赶往泰山郡时,泰山郡太守应劭前去迎接,但他们还没到,曹嵩一家便被徐州牧陶谦的部将所害,所以曹操大怒,要血洗徐州。
当时,关于曹嵩一家被杀,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曹嵩一家人当时没防备,陶谦派兵追杀,先将曹操的弟弟曹德杀死在门口,曹嵩害怕了,赶紧在后墙打了一个洞,准备钻出去,但是,曹嵩让他的一个小妾先钻出去,可是,这个小妾太胖了,钻了半天,也没钻出去,曹嵩无奈,赶紧逃到厕所躲藏起来,结果,被发现了,于是,曹嵩一家全部被杀。
也就是说,曹嵩如果当时先钻墙出去,就可以逃过一劫,然后,他让肥胖的小妾先钻出去,耽误了时间,错过了最佳逃生的机会,因此,把命丢了。
《三国志》注引《世语》记载: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曹嵩还是很重情义的,至少没有丢下自己的女人,是个负责的男人,比刘邦好多了,刘邦逃命的时候,嫌儿女在车上是累赘,跑不快,居然一脚将儿女踹下车,要不是夏侯婴将他们抱上车,刘邦的儿女就没命了。由此可见,刘邦的无情无义,俗话说,虎毒还不食子呢!
第二种说法,当时,曹操迎接曹嵩时,曹嵩带着家人,财物很多,车子有一百多辆,非常显眼,徐州牧陶谦为了巴结、讨好曹操,好心派都尉张闿,带领两百名骑兵一路护送,谁知,这个张闿见财起意,居然在泰山郡华县、费县之间,杀害了曹嵩一家,抢走了财物,逃往淮南。
所以,曹操归罪于徐州牧陶谦,要讨伐徐州,为家人报仇雪恨。
《三国志》注引《吴书》记载: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於陶谦,故伐之。
后来,是刘备出面救援徐州,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劝和,正好这时吕布在攻打曹操在山东的大本营,曹操首尾难顾,无奈之下,只得撤军,给了刘备一个顺水人情。
于是,刘备白捡了一个便宜,刘使君能救人危难,仁德布于天下,就此扬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4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