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皇帝在面对权臣的时候,皇帝为什么不一剑杀了他们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7 21:14:57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权臣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的时候,皇帝为什么不一剑杀了?

如果能一剑杀了了事,那就不是权臣,而是孤臣。

权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不可替代的势力、一张牢不可摧网。

所以,对于权臣,你根本无法一剑杀了了事,而只能先掺沙子、再拔钉子,等破了权臣的势,然后才能一网打尽。

而对于孤臣,就没这么费劲了,一剑杀了就行。因为孤臣就一个人,想怎么收拾都可以。

说权臣之前,先说孤臣。因为孤臣比较简单,所以讲起来也容易。

明代的那些个大太监,几乎个个都是孤臣。这些人,都不用一剑杀死,皇帝一个眼色就够。

比如九千岁的魏忠贤。

自公元1620年飞黄腾达,到公元1627年畏罪自杀,魏忠贤风光无两七年之久。期间,干得脏事、坏事、恶事,数不胜数。在宫里逼死皇妃,在朝堂欺压大臣,在地方激起民变。

能干出这么多坏事,那魏忠贤要有多大的权势?魏忠贤权势之大,足以秒杀明代所有的大太监。

明代的中央权力架构,是皇帝、六部和地方督抚的格局。这些才是真正能说了算而且有实权的衙门。

那内阁和司礼监呢?

内阁大学士,如果不兼六部长官,或为耆老重臣,那就啥也不是,只能算皇帝的参政顾问。

司礼监相当于大明帝国的皇帝办公室,首席太监就是办公室主任。所以,权力主要还是大明皇帝。

内阁和司礼监,一个是皇帝的幕僚团、一个是皇帝的办公室,都算皇帝的机构。

所以,皇帝之下的真正中央衙门,是六部、都察院和五军都督府等等,而不是内阁和司礼监。

而在地方上的实权衙门,也就是封疆大吏,要算到总督、巡抚这一级。至于再往下,那就纯属地方事务,算不到大明的中央权力格局里。

魏忠贤要攫取大明帝国的实权,就必须染指皇帝、六部和地方督抚。首先是宫里要有人,控制住皇帝的办公室;其次是朝中要有人,渗透进内阁、六部和都察院;再次是地方上要有人,笼络住总督巡抚。

而在这七年的时间里,魏忠贤几乎全都做到了。

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忠贤。内竖自王体乾等外,又有李朝钦、王朝辅、孙进、王国泰、梁栋等三十余人,为左右拥护。

外廷文臣则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武臣则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僇,号“五彪”。

又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少卿曹钦程等,号“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之号。而为呈秀辈门下者,又不可数计。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

内廷,也就是皇帝办公室,魏忠贤有三十多人充当爪牙;外廷,实际就是六部朝堂和地方督抚,魏忠贤有五虎、五彪,不够的话,还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大太监魏忠贤,不仅宠物满朝堂,而且儿孙遍天下。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大明换了皇帝,魏忠贤也就只能悲剧。

崇祯继位当皇帝的时候,虚岁才十七。但就是这么个小毛孩子,一出手就干掉了九千岁魏忠贤。

如果说权臣是一股势力,那么魏忠贤几乎染指了全部大明的实权衙门,这股势力还不硬吗?

如果说权臣是一张网,那么魏忠贤宠物满朝堂、儿孙遍天下,这张网织得还不够大吗?

既不硬也不大。

因为魏忠贤的全部权势,都来自大明皇帝。

所以,不是魏忠贤权势大,而是大明皇帝权势大。就明代的权力格局而言,魏忠贤最多也就是大明皇帝的办公室主任。

甚至,在司礼监,魏忠贤也就是个秉笔太监,不是掌印太监。提督太监最大,但一般不设。其下是掌印太监,再下才是秉笔太监,首席秉笔太监兼管东厂。

而在名份上,魏忠贤在掌印太监之下,相当于皇帝办公室的常务副主任。但掌印太监王体乾太怂,“体乾避忠贤,独处其下,故忠贤一无所忌”。

那么,王体乾这个办公室主任为啥这么怂,非要让着副主任?

吃人家的嘴软。王体乾能当上掌印太监,是魏忠贤和客氏的运作结果。所以,没办法,只能怂。

即便魏忠贤在司礼监说一不二,也没用。因为大明的权力设计就不允许任何一个衙门一家独大、也不允许任何一个大臣权势熏天。

司礼监加内阁的权力配置,按理说已经是大明帝国的顶级权力阵容了。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牌面。

但是,没用。

因为六部才是实权衙门。六部可以不听内阁的,自然也不会听司礼监的。而六部长官还可以甩开内阁,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

甚至,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他们连首辅都敢弹劾,那就别提魏忠贤这些太监了。

最后扳倒魏忠贤的,都不用御史出手上奏,而是国子监贡生钱嘉征的一道奏疏。

魏忠贤的权势来源于皇帝。没有皇帝的支持,魏忠贤啥也不是。那魏忠贤的政治关系网呢?

这张网以魏忠贤为核心。魏忠贤倒了,这张网还有什么用?问题是这张网再大,也大不过大明官僚系统这张网、大不过大明皇帝这张网。

所以,崇祯收拾魏忠贤,就一道圣旨:着锦衣卫差的当官旗前去扭解,押赴彼处交割,其经过地方,着该抚按等官,多拨官兵,沿途护送,所有跟随群奸,即时擒拿具奏,毋得纵容遗患。

锦衣卫派出得力旗官抓人、地方抚按派出官兵协助,对付魏忠贤,这就够了。

至于内阁,大学士拟旨就行;至于六部,兵部传旨就行。崇祯拍死魏忠贤,跟拍死一只苍蝇一样简单。

那么,魏忠贤风光无两这七年,究竟干啥了?他连一道护城河都没给自己修吗?

修也没用。

明太祖朱元璋设计的这套制度,就不允许出现权臣,而只能出现孤臣。明代无权臣。同理,清代也没有,至少在中央层面没有,地方另说。

因为清承明制,所以康熙皇帝说干掉鳌拜、就干掉鳌拜,嘉庆皇帝说干掉和珅、就干掉和珅。

只要局势没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大清代廷也不会出现权臣,而只能出现孤臣。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权臣呢?

明代的太监,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是孤臣。而唐代太监就不一样了,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权臣。

唐代的太监,不仅皇帝扳不倒,而且还能扳倒皇帝。要权势,唐代太监是领兵的,而且领的是皇帝的御林军。要网络,唐代太监隔在皇帝与大臣、皇帝与节度使之间,名副其实的关系洞。

对于这些太监,肯定不能一剑杀了了事。

因为刀剑都在太监手里。大唐皇帝对付太监的手段,往往是用一波太监对付另一波太监。直到朱温这个地方军阀彻底做大,然后杀光了太监,才结束了大唐的太监专权。

太监当权臣而且当了上百年,也就出现在唐代这个奇葩朝代。

而原因就是安史之乱。宗室大臣、信不过,阀阅大臣,也信不过,节度使、更信不过,大唐皇帝也只能选择相信太监了。安史之乱打乱了大唐帝国的政治秩序,而且直到大唐灭亡,都没能恢复过来。

太监当权臣,不够显著。所以,还是大臣当权臣,更适合权臣的定义。

曹操,应该是顶级权臣了,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汉献帝能不能一剑杀了曹操呢?

实际上,汉献帝有过这样的机会。

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按照汉朝制度,身为三公的曹操要带兵觐见皇帝,是要由虎贲侍卫持刀挟行的。简单说,就是你曹操带兵觐见没问题,但皇帝的御林军也要好好“保护”你,拿刀剑挟持着你才能见到皇帝。

这时候,汉献帝一个颜色就能让曹操命丧当场。所以,曹操才会吓得“汗流浃背”,以后也别想让他再见皇帝了,书信往来就好,

那么,汉献帝为什么没有一剑杀了曹操呢?

当然,曹操也有兵,杀了曹操,曹操的兵肯定不干。但,更主要的问题是杀了曹操没法收场。

自都许之后,权归曹氏,天子总己,百官备员而已。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怎么挟?曹操天天在朝堂上拿剑威逼皇帝下圣旨吗?这是土匪手段,权臣不会这么玩。权臣玩的是:政令不出金銮殿,而出丞相府。

天子任命的官员,统统靠边站;曹操的幕僚团,才是大汉的真正主宰。

所以,杀了曹操,汉献帝也拿不到权力。因为他控制不住曹操的幕僚团。这伙人只认曹操,不认天子。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此语出自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的原话。意思是:假使国家没我曹操曹孟德,还不了解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了。

即便让汉献帝控制了曹操的幕僚团,也就是丞相府,也没用。因为他控制不住当时的大汉天下。

杀死董卓之后,王允辅政,然后却是李傕郭汜起刀兵。大汉天子和大汉朝廷连个关中都控制不住,最后只能狼狈东逃。如果不是曹操这个权臣出手接应,皇帝和朝廷可能就饿死了。

有这个逻辑在,汉献帝就不能一剑杀了曹操了事。

一剑杀了曹操,曹操的死党要报复。汉献帝是天子,也没用。断人财路,杀人父母。曹操就是这些人的父母。

即便曹操的死党不报复或报复不成,那也不行。因为天下诸侯会再起干戈,到时候,汉献帝连许昌这个地方都呆不住。

曹操的权势,才是不可替代的;而曹操的关系网,才是牢不可催的。所以,曹操才是权臣。

但是,皇帝冲冠一怒,非要杀了权臣呢?北魏孝庄帝手刃权臣尔朱荣,就是真实写照。

六镇起义、河北起义、关中大起义,北魏江山风雨飘摇。但是,山西北秀容的契胡人领袖尔朱荣竟力挽狂澜了。这家伙不仅镇压了六镇起义,而且东定河北、西平关中,崛起为北魏第一权臣。

在当时,尔朱荣的权势可以说如日中天。

董卓残暴,却残暴不过尔朱荣。河阴问罪,尔朱荣几乎屠杀了整个北魏朝堂和皇室宗亲。

曹操奸雄,却奸雄不过尔朱荣。战场杀伐,尔朱荣几乎从无败绩,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且一直完胜。

风雨飘摇的北魏江山,硬是被尔朱荣给扶稳了。但是,尔朱荣太残暴。北魏的宗室大臣被他杀了个遍,里面还有孝庄帝的兄弟。

所以,北魏孝庄帝与尔朱荣之间的关系,也就势同水火了。

然后,趁着尔朱荣觐见之机,孝庄帝就把尔朱荣一剑杀了。但是,之后呢?

契胡战士立即不干了,堵着城门、嚎啕痛哭。哭完了,就要攻城、抓皇帝。同时,山西、徐州以及关中的尔朱系将军们,立即挥师洛阳。

孝庄帝元子攸被俘后,先被关押在永宁寺,后被押送到山西,最后被尔朱兆勒死在晋阳五级佛寺。

这就是一剑杀了权臣的结果。

但是,结果不会死个皇帝那么简单。因为最惨的是北魏首都洛阳和北魏天下。

洛阳城先被尔朱荣攻破一次,再被南朝陈庆之攻破一次,后被尔朱兆再攻破一次。每次被攻破,都是一场浩劫。

大厦将倾的北魏江山再一次陷入战火。高欢、尔朱兆、宇文泰这些人,已经不考虑什么问鼎中原了,而是死磕到底。

一剑杀了权臣的结果,很严重。

所以,历史上很少有扳倒权臣的例子。

但凡成了权臣,几乎就一直权臣到死了。如果能扳倒,那就一剑杀了就行。但是,一剑杀了就行的,都是孤臣,不是权臣。

因此,往往只能等到权臣的物理生命结束,然后才可能有所作为。或是掺沙子、或是拔钉子、或是取而代之,权臣死了才行。

汉朝的霍光,算是权臣。但霍光活着的时候,谁也撼动不了。等霍光死了,势也废了、网也废了。这时候,皇帝才会有出手的时机,再搞政治清算。

比如东晋的当轴士族,也是权臣。王敦活着的时候,皇帝没辙;桓温活着的时候,皇帝还没辙。只有等他们死了,司马皇室才能硬起来。

那么,权臣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呢?

权臣的第一逻辑:政治秩序先被破坏,权臣才会出现。

自始皇帝以来,政治秩序的核心,就是官僚秩序。官僚秩序不乱,权臣就不会出现。甚至,嚣张不可一世的孤臣,也不会出现。因此,宋代虽然各种宽松软,但官僚秩序足够精密,所以出不来权臣。明代不仅严紧硬而且官僚秩序更精密,所以到死也出不来权臣。同理,清代也是如此。

权臣的第二逻辑:政治秩序要被维护,只能依靠权臣。

曹操和尔朱荣,就是例子。没有曹操,东汉可能早就亡了。没有尔朱荣,北魏也可能早就废了。破坏了的政治秩序,只要还能维持,那就要好好修补。这时候,谁能修补好,谁就是权臣。两晋也是如此。官僚秩序在西晋就弱,在东晋更弱。这时候,只能靠当轴士族来修补。

权臣的第三逻辑:权臣之所以不能一剑杀死了事,是因为权臣是最坏选项中的最好选项。

汉武帝之后,不用霍光,还能用谁?东晋避乱江南,不用当轴士族,还能用谁?比之刘表这些个宗亲,汉献帝更倾向于用曹操。秩序乱了,靠谁来维护?这些个权臣就是一堆最坏选项中的最好选项。同理,唐代为什么用太监,也就清楚了。宰相里面出过李林甫,节度使里面出过安禄山,你让大唐皇帝还能相信谁?

权臣不死国家不兴。

但实际上,正是因为国家将死,才有权臣。所以,一剑杀了权臣,等于同归于尽。更糟糕的事情,马上就到。而凡是一剑杀了就行的,统统不是什么权臣,而是孤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4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