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被后世很多人评价为三国第一谋士,他为何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国历史上的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是一个文臣、武将大放异彩的年代,在这一段几十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智谋超人的谋士,这其中,除了我们熟悉的诸葛亮、郭嘉、周瑜等人外,还有一位谋士,一生也是奇谋百出,算无遗策,他就是曹魏重臣——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贾诩早年在董卓手下为官,也并没有显露出什么过人的才能,直到董卓被杀后,已年过四旬的贾诩才开始展露头角。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后,王允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打算各自逃亡。
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并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三国志》)
于是,李傕、郭汜等人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后在城内叛变士兵的引导下,凉州大军攻入长安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逃走。
李傕遂占领长安,并杀死王允,控制了汉献帝,开始掌握东汉朝政大权。
当李傕等大功告成之后,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而坚决不接受。
李傕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仍拒不接受。最后,李傕只得拜贾诩为尚书,负责选拔人才。李傕等人虽然亲近贾诩,但同时又很忌惮他。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互相猜忌,开始争权夺利。汉献帝在他们内乱之际偷偷东逃到了洛阳,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贾诩担心祸及自己,就辗转投奔了南阳张绣,成为张绣的谋士。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
张绣依靠贾诩的计谋,竟然两次击败当时还不算强大的曹操,曹操甚至还损失了自己的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
官渡之战前,袁绍派人前来招降张绣,张绣准备答应,贾诩却极力劝阻,并建议张绣再次归顺当时还弱于袁绍的曹操。
为此,贾诩指出了归顺曹操的三点优势:“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三国志》)
贾诩成为曹操的谋士后,又为曹操出了很多计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想乘机顺江东下攻吴。贾诩劝阻,说此时应该安抚百姓,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但是,曹操唯一的一次没听贾诩之言,结果就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操。贾诩又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的联盟,使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已经成为魏王的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当时曹植一方势头正盛。曹丕问计于贾诩,贾诩只是简单地说:“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这几句话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中之奥妙:面对文采超群并深得曹操喜欢的曹植,你跟他拼文采肯定是没戏的,那就只好避其锋芒,乖乖地做个老实的孝子好了。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在当年冬确立曹丕为太子。贾诩也从而暗助曹丕成为太子。
贾诩认为自己不是曹操的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遭到晚年曹操的猜嫌,乃采取了自保的策略,他闭门自守,不与他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死后不久,曹丕就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代汉建魏,当上了皇帝。曹丕为报贾诩之恩,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
黄初四年(223年),曹丕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灭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结果出征东吴无功而返。同年八月,贾诩病逝,享年77岁。
贾诩在东汉末年、三国乱世这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左右逢源,数易其主后,竟然还能位居三公,并活到了77岁的高龄,由此可见,贾诩不仅智谋超群,也深谙处世之道,说他智谋不输诸葛亮,也不为过吧?
郭图才是三国第一谋士,贾诩远不如他。三国这段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猛将谋臣数不胜数,其中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是不胜枚举。在无数的谋士中,有一位号称?文和乱武?的毒士,被千百年来的人们称道。也就是曹魏账下的贾诩贾文和。这位谋臣在张绣,曹操麾下效力凡数十年,可谓是?算无遗策?。他能坐上?三国第一谋士?这个宝座吗?如果他也不配称之为第一谋士,那谁才是三国谋士之首呢?
贾诩的确有才,但他不过是和荀攸,庞统等人并称的超一流谋士。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翻开《三国志魏书贾诩荀攸传》就能分析其中的端倪了。在三国志中,贾诩的确是屡次建言,有如神助,曾经在张绣麾下,他准确的预判了曹操的意图的用兵,堪称?神机妙算?。这位谋士向来又以明哲保身,?该缩头时且缩头?著称,不过我们从篇幅名称就能注意到,他是和荀攸并传。没错,在陈寿眼里,他足以和荀攸相提并列,但归根结底,没有达到?鹤立鸡群?的程度。史书也说,蜀汉账下的法正,庞统有着不下于贾诩的才能。
三国真正的第一谋臣是袁绍麾下的奇才郭图。其实贾诩虽然一生号称?算无遗策?,但也并不是没有过失手。那又是谁让这位奇才失手了呢?正是袁绍麾下名士郭图!在官渡之战中,据野史记载,贾诩曾经向曹操献策,共出十二策算;而郭图通过沙盘推导,不仅精准的判断了贾诩所有的意图,更出?公子献头?之计,成功反杀贾诩。在事后,曹操也感叹道:?郭图,天下奇才也!?可见在郭图面前,贾诩也要略逊一筹,前者才是货真价实的第一谋士。
综上所述,贾诩算不上三国的第一谋士。
三国一直都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因此关于其名将排行榜、谋士排行榜之类的排名层出不穷。至于谁是最聪明的谋士,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了。很多人认为三国最聪明的谋士应该是贾诩,因为他审时度势、算无遗策、明哲保身还寿终正寝,这样的老狐狸不是第一聪明,还有谁?
是的!贾诩确实厉害,智商高,情商高,然而聪明这个词囊括的东西太多,要真的说贾诩是三国时最聪明的谋士,还是值得商榷的。现在小编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小编看来,聪明可以分成六类,依次递增分别是小聪明、自我定位、思维扩展、权术谋略、人生选择、大智慧。
贾诩
小聪明不用多说,可以说是每个人心中的如意算盘,是个人都有。
自我定位,这项很重要,一个人只有明白自身的优缺点,明白自身的才华、资源和机遇才能自我定位,这看起来很简单,对普通人而言却很难操作,失败者比比皆是,这也就是这个世界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三国的那些成功人士定位都很明确,贾诩的定位就是谋士,在这个基础上弄个官员做做。这里说的是诸葛亮,他的定位比贾诩要高,是政治家。
诸葛亮
思维扩展是自我定位的另一种升华,就这点而言,贾诩是比不上诸葛亮的,后者有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发明,还有文集,而贾诩,没有。
当然,思维拓展在乱世中并无卵用,尤其和权谋计策相比。从权术谋略来说,贾诩是比诸葛亮高点,尤其是他夜袭曹营那一计更是打得曹操落荒而逃。诸葛亮在这方面似乎没有多少闪光点,不过,他有个优势比贾诩大,那就是他带过兵打仗。贾诩虽说权术谋略比诸葛亮高,但在那个时代,也不是最高的,同时期的荀攸,程昱、陈登等人都不必他差。
荀攸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乱世之中聪明的另一个表现是人生选择,就如同赌博一样,赌对了,未来就发达了,赌错了……哼哼……田丰沮授陈宫等人赌错了,只能被杀,诸葛亮,贾诩赌赢了,他们在历史上就是胜利者,笔墨要远远多于前面那些仁兄。所以说人生选择很重要,需要一个人的高瞻远瞩。就这点来说,贾诩和诸葛亮等人势均力敌。
木牛流马
最后一个比的是大智慧。天地之间至始至终都存在的应该就是浩然正气,而浩然正气恰是大智慧的一项。这点贾诩是远远比不上诸葛亮的,除了浩然正气外,大智慧还包括一个人对家国人们的责任。就这点来说,贾诩还要扣分,如果不是他为了自身利益,怂恿里郭汜李傕等人反攻长安,乱武天下,那么当时的老百姓可能会少吃很多苦。
战争场面
所以说从6点比较,贾诩绝对算不上是最聪明的谋士,他不仅和诸葛亮相去甚远,甚至还如荀彧荀攸等人。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除了一些象征着权势的英雄霸主,三国时期还出了不少拥有智慧谋略的谋士。其中便有诸葛亮、庞统、郭嘉,荀彧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是在我心中的三国第一谋士,却是贾诩。
贾诩最先出现在历史屏幕中,是作为董卓手下的一位谋士。当曹操被杀害以后,他便投靠了李催、郭汜二人。后来他向二人献计让他们反攻长安,使得天下大乱,历史改写。这件事也让他留下了?毒士?的不雅称号。但也从中反面衬托出了其对谋略的运用实在是超乎常人。在这二人失败以后,他又辗转来到了张绣的身边为其参谋。张绣多次采用了贾诩的计谋两次打败曹操。后来他随同张绣一起归降了曹操,而曹操也知道贾诩的能耐,对他也并不像一个降臣来对待,而是尊敬有加。而贾诩以深知曹操的性格特点,他知道伴君如伴虎,于是在曹操身边一直保持低调。不然正如郭嘉一样,就算他也有高超的谋略,甚至他的智慧在贾诩之上,但是就是因为郭嘉与曹操之间关系太近,最终才英年早逝。但是他也曾经为曹操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便是劝曹操万不可废长立幼,另一方面他又支持曹丕称帝,为的就是在曹丕称帝以后能够让其家族得以保全地位,也可见其眼光的长远。果真在曹操去世以后,曹丕为了感激他的支持,便封他为太尉。最终,贾诩可以说是三国乱世中最得以保全自身的一个机智的谋士。贾诩的一生追随过很多个主公,但是就是因为其卓远的谋略以及能够洞察人心的本领才得以保全自身及其家族的辉煌,这是其他人甚至是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不能相比的。从这一点看,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谋士并不为过。
贾诩是不是三国第一谋士,这不好说,因为在笔者看来,群英荟萃的三国时代,在谋士群体里要分出个高下来,这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因为没有标准,谋士说穿了就是参谋,这里面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战略眼观和战略规划,但同时也需要他们具备为人臣下高超的情商,以及厉害的政治觉悟,否则即便你国士无双,也没有施展才华的本事。
倘若要以成本论英雄的话,魏蜀吴三国的谋士加起来,似乎都还不如司马懿,毕竟三国最终归晋,但司马懿作为阴谋家是出类拔萃的,而作为战略家的话,也当不上第一。第一本身就是极其争议的一件事情,每个人眼中的“第一”是不一样的。
跳槽精英贾诩
但贾诩这个人,在众星云集的三国时代,确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贾诩的仕途起点,比起诸葛亮一来就是康庄大道不同,起点很低,在董卓的公司干活,结果老板董卓搞得人憎鬼厌,最后还被手下联合外人干掉了,等到董卓死后,公司内部中上层管理又叫嚷着要解散公司,这时候贾诩站出来指明厉害关系,如果公司解散,那么就正好方便对手进一步击垮我们,所以公司不能解散。
在贾诩同志的鼓动策划下,公司的残余人马,转向西进,暂时存活了下来。然而新老板李榷和郭汜对贾诩的参谋意见不太重视,公司不可遏止地走下坡路,聪明的贾诩不得不绸缪自己的新出路,经过一番盘算后,他选择了南阳的另一家公司,张绣集团。
贾诩为啥选择这么个小公司呢?其实他考虑很周全,张绣的公司规模小,公司业务也没有什么进展,继续一个高水平的策划总监,但受制于资本太小了,所以很难招募到业内大牛,而贾诩拥有在董卓公司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张极好的名片,对于张绣公司来说,正是急缺的人才。
但实际上,贾诩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给张绣打一辈子工,毕竟这个公司太小,起点也低,在弱肉强食的三国时代,再怎么挣扎最终也只会被大鳄们吞食,贾诩真正的盘算是把张绣集团当成一块跳板,跳到曹老板的公司,才是他的终极目的。
那么怎么个跳法呢?贾诩的方法是,带着老板一起跳槽。
随着形势的发展,张绣集团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并入袁绍的河北公司,要么并入曹操的许昌公司。张绣本人的倾向是袁绍,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年张绣干掉了曹操的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这个梁子怎么看也绕不过去。
然而贾诩却不怎么认为,他给张绣的分析是:首先,曹操集团属于借壳上市,扯的是汉朝的虎皮,在士族中比较有影响力,有高度;其次,袁绍集团已经很膨胀了,进去之后股份必然会被稀释,而且也没啥好位置留给自己,其三,曹操的气度明显要强于袁绍很多,虽然现在没有袁绍弱,但这也是个好机会,并入曹操集团,必然会受到曹操的重视,这对张绣集团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结果,张绣通过了贾诩的谋划方案,果断投奔了曹老板的公司,一切也正如贾诩预期的那样,张绣受到了曹操的热情接待。
所以跳槽这件事情,其实是很有学问的,三国另外一个跳槽的翻版教材吕布,与贾诩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贾诩的战略战术思想
贾同志加入曹氏集团之后,很快就成为了集团重要人物,名列曹操“四大谋士”之一。那么贾诩是凭借什么才能得到曹老板的重视呢?
首先,贾诩的战略观十分具有前瞻性,也就是所谓的“妙算”。在曹操和袁绍争霸北方的时候,贾诩审时度势,前瞻性地指出兵力和地位仍处于弱势的曹操必定取代袁绍成为中原霸主,从而带着前老板张绣归顺曹操,历史证明了他的选择极其正确。
后来曹操跟袁绍对峙官渡,曹军粮草不济想要退兵,贾诩这时候站出来说:老板你币袁绍明智,勇武也胜过袁绍,用人,决断也都胜过袁绍,有此四胜,须臾可定袁绍也。
贾诩的战略前瞻性都清晰地预见了历史的走向,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曹操立继承人的时候,贾同志又审时度势,认为曹植虽有文学才华,但曹操必须在犹豫之后重新认清魏国的局势,将王位传给又政治才能的曹丕,于是力挺曹丕继位,又一次押对了宝。
贾诩真的是三国时代里,很厉害的一个人物,他的战术思想,能够根据具体问题来布置,同时还能逆向思维,识破敌方的套路,反其道而行之,从而获取胜利。
无论是战略的宏观性,还是对各个领域的统筹性,以及战术的微操,贾诩都体现出了极高的水平。而他本人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体现出来的水平,也是出类拔萃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3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被辱骂成“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