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春秋时期许国是什么爵位最后是如何被消灭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7 20:28:42

春秋时期许国是什么爵位最后是如何被消灭的

许国,是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接下来对百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在牧野之战后,大约公元前1046年,州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拱卫王室。《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现象是古代分封制所产生的,也是中国目前许多姓氏的源头。在周朝的诸侯国中,按照爵位高低,分别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五个档次。比如宋国是公爵诸侯国,齐国是侯爵诸侯国,郑国是伯爵诸侯国,楚国是子爵诸侯国。

至于男爵诸侯国,在周朝诸侯国中,可谓非常少见。其中,就许国来说,爵位是男爵,它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在春秋末期,许国这一小国先后被郑国、楚国所灭。在许国被灭亡后,许国人遂迁移至中原以及江南,以国为氏,故为许氏,即许姓。

首先,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周成王封许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建立许国,国君为姜姓,爵位为男爵,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就许国的第一任君主文叔来说,与吕尚(姜太公)同为吕国后裔,一说为吕尚之子。因此,许国和齐国,可以说是同宗同源。不过,齐国是侯爵,而许国只是男爵,一定程度上,爵位上的相对较低,也是许国在春秋时期弱小和灭亡的重要原因。

在立国之初,许国的都城在今许昌城东20公里的张潘古城四周,依《括地志》载,周代关于城郭建筑的礼制,“王城方九里,诸侯城按七、五、三递减”。在此基础上,许国因为君主是男爵,作为一个五等诸侯国,城池方圆3里至7里。

许国之所以弱小,与其爵位过低有直接关系。因为爵位低,所以城建得小,封地也不多。这样,资源有限,实力也就弱。比如许国在和郑国、齐国、鲁国、卫国、晋国、楚国等诸侯国的交锋上,可谓先天就处在了劣势上。在西周时期,因为周天子的权威尚在,所以还能约束许国周边的大国。但是,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已经失去了约束了各个诸侯国的威信和实力了。

所以,对于许国这样的小国,只能风雨飘雨,朝不保夕了。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这更加遭到周边诸侯国的觊觎了。公元前712年7月,郑庄公还是以许国不听周天子号令为由,约齐国、鲁国联合攻打许国。对于郑庄公,可以说是最早明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君主了。

许国都城被攻破后,郑庄公虽然想占据许国,但又怕各诸侯国干涉,于是就征求鲁国和齐国的意见。在齐国和鲁国的求情下,郑庄公只好命许国大夫百里“奉许叔(许庄公弟)居许东偏”,也即没有彻底占据许国。自此之后,许国不仅时常遭到郑国的进攻,在晋国和楚国争霸期间,许国也遭到了晋国和楚国的欺凌。比如楚成王这位君主在位时,就大军指向了许国。对于弱小的许国,因为无法抵挡,只能迁徙,以躲避楚国和郑国的锋芒。

公元前576年,许灵公害怕郑国逼迫,请求迁到楚国。公元前533年,许悼公迁都夷邑(亦名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也即原本定都于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的许国,不知不觉就迁移到今安徽省亳州市一带了。当然,在春秋时期,频繁迁移的小国不止许国这一个,就蔡国、陈国等诸侯国,也曾经多次迁徙。

最后,公元前504年,也即春秋末期,趁着晋国和楚国两败俱伤的时候。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许国已经无力抵抗,十七世国君许男斯被俘,许国灭亡。一年后,也即公元前503年,许元公在楚国扶持下被拥立为君。这意味着楚国恢复了许国,不过,此时的许国只能说是楚国的附庸了。公元前481年,楚国消灭了许国,基本上结束了许国的历史。当然,也有说法许国是战国初期才彻底消灭。

但是,在进入到春秋末期后,许国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存在感了。许国这个小国灭亡后,许国人遂迁移至中原以及江南,以国为氏,故为许氏,即许姓。许姓在《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人口约900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在今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对此,你怎么看呢?

春秋时期的强国有哪些苟延残喘坚持到了战国时期?

从公元前475-前221年,这个公认的战国时期中,至少还存在这些国家:
鲁国,在今山东省,前249年为楚国所灭。楚国被秦国欺负的连首都都丢了,只能向东面发展,所以鲁国才被消灭。此时距秦始皇同一中国不过20多年,可见战国大部分时间一直有鲁国存在。
越国,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这也是进入战国后才灭亡的一个国家,严格的来讲,勾践也曾在战国时期生存过。
宋国,春秋时期还算一个大国,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很出名了吧。前286年为齐国所灭,还是几国联军才战胜的。可以说是战国早期的第八雄。宋堰王就是太富有了遭到别人嫉妒才亡国的。

中山国,在赵和燕的北面,可能是匈奴一族,后称王。前295被赵武灵王消灭。
许国,一个从春秋时期就频繁出现的小国,虽然没有什么大作为,还经历过多次的灭亡-复辟,却安然坚持前375年,延续了700多年,尽管被人家指挥的四处迁都,但是国家一直保留自己的称号。

卫国,也是春秋时期比较著名的国家,有个国王封仙鹤为大将军,最后被外族所灭。齐桓公也借此提出尊王攘夷的号召,为卫国复国登上了霸主地位。卫国坚持到了秦始皇时期。据说到了公元前209年才被彻底灭掉,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郑国,春秋第一个霸主实际上应该是郑庄公,他的霸主地位比齐桓公早多了。可惜子孙不孝,后来也就成了比较大的跟班。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真正的就是蛇鼠两端。公元前375年被韩国灭掉。
蜀国,可能不属于东周的分封体系,但是至少当时已经为中原各国认识到。前319年被秦国所灭。但是设想的是从蜀国顺流而下,直接拿下楚国。后来这一政策失败,蜀地成了秦国发配犯人的地方,也成了粮仓。

分封制下陈国和许国是哪里啊

都在现在的河南省,陈国在河南柘城,许国在河南许昌。
许国,姜姓许氏诸侯国。爵位是男爵,它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管辖范围,从都城向四周辐射,方圆30公里左右,包括今河南许昌县及临颍县北、鄢陵县西南这一广大地域,作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妫 满史称胡公满或陈胡公,成为胡氏与陈氏的

郑庄公戒饬守臣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郑庄公戒饬守臣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庄公戒饬守臣

  先秦 左丘明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序民人 一作:序人民)

  译文

  鲁隐公十一年秋天七月,鲁隐公会合齐侯、郑伯讨伐许国。初一这一天,三国的军队逼近许国城下。颍考叔举着郑国的蝥弧旗,首先登上了城墙,子都(郑大夫,公孙阏)从下面射他,颍考叔跌下来死了。瑕叔盈又举起蝥弧爬上城墙,挥舞旗帜并呼喊道:“我们国君登城啦!”郑国的军队全部登上城墙。初三这一天,便攻入许国。许庄公逃到卫国去了。齐侯要把许国让给鲁隐公。鲁隐公说:“您说许国不交纳贡物,又不履行诸侯的职责,所以跟随您讨伐它。现在许国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了,虽然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参与这事的。”于是就把许国给了郑庄公。

  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侍奉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国的东部边邑,对他说:“上天降祸给许国,鬼神也不满意许君,所以借我的手来惩罚他,我有少数的几个同姓臣子,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哪里还敢拿打败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呢?我有个弟弟(共叔段),还不能和睦相处,致使他到处流浪,在四方奔走寄食,又怎么能长久占有许国呢?你侍奉许叔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来帮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终而长眠于地下,上天施恩,懊悔前日对许的降祸,难道许公就不能再来掌管他的国家?只是我们郑国请求时,希望相亲相近像老亲家一样,能屈尊降贵答应我们。

  千万不要助长他族,使他族逼近、居住在这里,来和我郑国争夺这地方。如果那样,我的子孙连自己挽救郑国自己的危亡都无暇照顾,又怎能祭祀许国的山川呢?我之所以让你住在这里,不单是为许国着想,也借以巩固我们郑国的边防啊。”

  于是又派公孙获驻扎在许国西部边境,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物钱财,不要放在许国。我死了,你就马上离开许国!先君是新近在这里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权力一天天衰微,周的子孙也一天天的失掉所继承的祖先功业。许国是太岳后代。上天既然厌弃周朝的气运了,我们是周的子孙,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上是符合礼制的。礼制,是可以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并有利于后世子孙的。许国不守法度就去讨伐它,伏罪了就宽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处理问题,估量自己的实力去行事,看清形势而后行动,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礼了。”

  注释

  公︰鲁隠公。齐侯︰齐僖公。郑伯︰郑庄公。

  许︰国名,在今河南许昌县。

  傅:同附,靠近。蝥弧︰旗名。

  子都︰郑国大夫。子都与颍考叔有争车之怨,故射之以报怨。

  瑕叔盈︰郑国大夫。

  共︰同“供”。

  百里︰许国大夫。

  许叔︰许庄公之弟。

  父兄:父老兄弟。指同姓臣子。共亿:相安无事。

  吾子:二人谈话时对对方的敬称。

  获︰指郑国大夫公孙获。

  昏媾︰昏通婚,婚姻;结亲。

  禋祀︰祭天神之礼。

  圉︰边境。

  亟:急切。

  而︰代词,你;你的。

  贿︰货财。金玉称货,布帛称贿。

  乃︰汝;你。

  序︰同“绪”,前人的功业。

  大岳︰传说尧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

  胤︰后嗣。

  经︰治理。

  鉴赏

  郑庄公是个成功的政治家,文治武功都很有一套,在纷争多变的国际争斗中,郑庄公通谋略,精权变,善外交,将郑国经营的显赫一时。追求强势人生,郑庄公的一生无疑是强势的,因此他成了春秋霸主。同时他又是知礼的,因此他重用高渠弥,最终导致了郑国国势由盛转衰,令人唏嘘。不管如何,强势人生的观念值得推崇,活一天就要进取一天。

  春秋时期,与郑国毗邻的地区有个中原之中的小国,叫做许国。许国是被周朝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属于五等诸侯男爵。相传许国与齐国共一个祖先,都是上古尧舜时期的四岳伯夷之后,许国的始祖为许文叔。

  平王东迁,许国也是坚定的拥立者之一,因而东周初年,甫侯申伯为王贤相,齐、许列为诸侯,霸于中国。然而,好景不长。自东周迁都以来,王室势颓,恃强凌弱,巧取豪夺成了国与国之间的家常便饭,诸侯连周王室都不放在眼里,更遑论其座下的犬马小国。

  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四周虎狼环伺,豪强林立,作为一个弱小国家,只好依附列强,夹缝求生,比如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但是即便如此,北方的郑国仍然对许国虎视眈眈。

  郑国的国君名叫寤生,寤生又号郑庄公,郑庄公乃是著名的.春秋一小霸。同时郑庄公也可谓春秋时期最老谋深算的野心家。东周初年,他便借周平王东迁之机,一度相继灭掉对他有恩的虢国和桧国,接下来郑国把自己的战略打击目标定为许国,弱小的许国,很快就沦落成为郑国欲与吞食的一块肥肉。

  这篇古文记载的正是郑庄公攻克许都之后,对留守许地的臣子所作的两次训戒,这篇训戒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由这段戒饬之词实在是不难看出,郑庄公其人之精明能干,以及他为政的深谋远虑。

  历史上历来对郑庄公的评价莫衷一是,不过后来的许多正人君子们读到这一段历史,无不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情上是有礼数的。而遵行礼制,不仅有利于治理国家,巩固社稷,更有利于子孙后代。许国不守法度就讨伐它,伏罪之后就饶恕它,度量自己的德行去处理问题,根据自己的能力来为人处事,尽可能的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礼了。”

  了解作者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丘明的思想

  左丘明很重视礼的作用。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依据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须遵行的规范;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意思是:一思考问题就要想到礼,一做事就要考虑到义,不为利而丧失意志,不为义而感到内疚。体现礼的众多礼节也要和义结合,对失礼行为持坚决批评的态度。

  受重礼思想的影响,左丘明特别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他认为忠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忠的首要涵义是忠于国君:楚国的子囊在国君死后还不忘给他增加好名声,在自己将要死的时候不忘保卫祖国,他认为这就是忠;鬻拳曾用兵器威逼楚文王纳谏,自认犯了罪而砍断双脚,他认为这也是忠。对君王要忠,对父母就要孝。郑庄公因母亲帮助弟弟谋反,将母亲软禁起来发誓永不相见,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母子和解,左丘明对颍考叔大加赞叹,说他能爱自己的母亲,并且把这种爱也传递给庄公,是“纯孝”。信是君子的一个道德标准,它不仅表现在个人品德上,还体现在国家之间,如果国家之间的结盟不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即使结盟也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除了讲信,还要讲义。卫大夫石砏大义灭亲,将参与叛乱的儿子正法,左丘明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纯臣”。让,就是谦让,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形成一种上下谦让的良好社会风气,那么这个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另外,君子还要从善不从恶,知道善不可以丢、恶不可以长,做到从善如流。对于那些践踏忠孝信义、品行恶劣的人,左丘明表示深恶痛绝。

  左丘明认为国君也必须注重品德修养:国君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自己要贤明,做到秉正无私、心胸博大、知人善任;治理国家,还必须把德政和刑罚结合起来,用德政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纠正邪恶,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邪恶才能消除。

  左丘明认为在军事上也同样要重视德和义的作用:主张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要出师。这些准备包括:度德,即考虑自己的德能否争取到民众的拥护;量力,即正确估价敌我力量的对比;亲亲,即努力团结自己的亲人,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征辞,即要有开战的充足理由;察有罪,即考察有罪过的征伐目标。除了第二条“量力”之外,其余四条都与德义有关。

六国其实被楚国灭了(强大的楚国消灭了哪几个诸侯国)

众所周知,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彼时,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

对于战国七雄之外的诸侯国,基本上都在战国时期被消灭了。比如秦国除了在最后消灭山东六国,还在公元前316年消灭了巴国和蜀国,赵国消灭了中山国,即便是战国七雄中实力较弱的韩国,也吞并了郑国这一诸侯国。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强大的楚国消灭了哪几个诸侯国?

越国

首先,在战国时期,楚国消灭的最大诸侯国,应该就是越国了。越国处在东南扬州之地,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公元前306年,越王无彊北上伐齐,听信田姓说客所误,率领大军调头攻楚,不料中埋伏,兵败身亡;由于越王无彊没有指定继承人,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其疆域也逐渐被楚国所占据。

杞国

杞国(约前2000年—前445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姓,大禹的直系后裔。由此,对于杞国来说,和越国一样,都是大禹的直系后裔所建立的诸侯国。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杞国被重新分封,疆域主要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公元前445年,也即在战国初期,杞国亡于楚国,其地尽归楚国。

蔡国

蔡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447年),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弟叔度(一般称为蔡叔度)。因此,和鲁国、郑国、晋国等诸侯国一样,蔡国是姬姓诸侯国。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落,自然无法阻挡楚国兼并这些诸侯国。春秋末期,蔡昭侯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也即战国初期,蔡国被楚国所灭。因此,对于蔡国和杞国来说,都是战国初期被楚国消灭的。

许国

许国,是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西周初年,周成王封许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建立许国,国君为姜姓,爵位为男爵,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公元前504年,郑国消灭许国,不过,在第二年,许国在楚国的帮助下复国。到了公元前375年,史料记载“许二十四世为楚所灭”,许国彻底灭亡,其疆域自然也被楚国所占据。

莒国

莒国(?——前431年),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在春秋时期,莒国是今齐鲁大地的较大诸侯国,一度和鲁国、齐国相抗衡。但是,自春秋末期开始,莒国逐渐走向衰落。公元前431年,也即在战国初期,莒国为楚国所灭,但由于该地离楚国本土太远,反又被齐国占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说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

鲁国

在春秋时期,鲁国一度和齐国相抗衡,也即抵挡了齐国的多次进攻。但是,到了战国时期,鲁国和战国七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鲁顷公二年(前278年),秦国破楚国都城郢,楚顷王东迁至陈。顷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鲁取徐州。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后七年(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由此,通过消灭鲁国,楚国将其疆域扩张到今山东省一带,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意味着齐国在战国后期非常衰弱,从而坐视楚国进入到其势力范围内。

宋国

宋国(公元前1114年 —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便联合楚国、魏国攻打宋国。宋国百姓四处逃散,城池没能守住,宋康王于是逃到倪侯的住所。齐军抓获并杀死宋康王,灭亡宋国,齐国、楚国、魏国三国共同瓜分宋国的土地。因此,在战国中期,宋国是被齐国、魏国、楚国三国共同消灭的。不过,在宋国灭亡后,因为齐国的实力太过强大,所以遭到了五国伐齐,也即被秦国、魏国、韩国、赵国、燕国这五国联合进攻,从而走向了衰落。而在五国伐齐时,楚国还趁机夺取了齐国的淮北之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3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