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灭亡东汉时,哪个魏国大臣哭了?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220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取代东汉,建立魏朝。
其弟曹植身着丧服悲哭,不知几分为汉,几分为代汉登基的不是自己?毕竟他们有过一场激烈的夺储之争,本是众所周知。
而曹魏政权内,同样为汉朝灭亡,而举丧痛哭的大臣更有一人,即金城太守苏则。这就是历史上的【苏则哭汉,矫矫风烈】。
其人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和历代《三国志》游戏中不曾登场,因此知名度甚低,很多自认“三国历史爱好者”都对他并不熟悉。
【初,则及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常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彼时的凉州,刚平定历时三十年的韩遂马腾之乱,各地吏民流散饥穷,苏则内抚百姓,外安羌、胡,与百姓分粮而食,得牛羊则奉养贫老,旬月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又严明法令,劝导百姓耕种,是年即获大丰收。
当时中枢在凉州的威信仍然薄弱,怀有野心的豪强此起彼伏,陇西李越、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各举郡而返,皆被苏则各个击破,依次讨平。
苏则不待朝廷发兵,便以本郡兵马指挥若定,平定一州,以此功封三百户侯,入中枢为侍中。他为汉朝发丧之举,正在赴洛阳朝廷之前,因地隔偏远,曹丕是以不知。
苏则入朝后,大魏易鼎功臣、首倡称公的董昭与之同事,欲结好之,想枕着苏则的膝盖睡觉,苏则厌恶地把他的头推下去,【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曹丕听说了曹植在他登基时的哀哭,询问一众大臣:「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有人心怀不满哭泣,这是什么缘故?」苏则以为曹丕说的是自己,竟气得须髯怒张,欲持君臣正论以驳;好在另一个侍中傅巽掐一把「不是说你」,才阻止了他寻死。
苏则此举,看似不合时务,却也代表了此时曹魏政权治下,相当一部分“敢怒不敢言”官员士子。
在曹操起兵之初,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族,出于早日削平割据势力,维护汉室中央权威的目 的,大力协助了曹操集团的发展状大,荀彧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方略,对曹操最终一统中原,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当曹操的野心不断膨胀,与汉献帝代表的东汉正统皇权的冲突逾发激烈时,当其他割据诸侯皆视 「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时,曹魏政权的士族官员们,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严重分化,一些“不识时务”者挺身而出,力斥曹操改朝换代的野心。
尚书令荀彧站出来了,「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做为曹操政权的首席文臣 ,曾为曹操举荐了不可胜数的人才,参与许多重大战略决策,还多次在曹操出征时坐镇许都,为曹操维持后方的稳定。
这样一个对曹魏集团发展居功至伟的大臣,亦难逃被曹操打压、冷落,最终“忧死军中”(多半是服毒自尽)的结局。
就在他死去的第二年,曹操称魏公,在汉王朝疆域内,建立自己独立的魏国。历汉四百年仅王莽一人称过安汉公,其不臣之心可想而知。而荀彧尚且不免于死,也震摄了群臣,及到曹操称魏王时,竟无人敢于公开异议。
但崔琰还是借与杨训书之「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隐晦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结果,一个名重四海的河间名士,竟被以“腹诽心谤”之罪“收付狱,髡刑输徒”。而崔琰“虬须直视,心似不平”地默默抗争更激怒了曹操,终被赐死,连荀彧那样表面上的哀荣也不曾享受。
曾被操称为“我之周昌”的毛玠,也因对崔琰屈死不满而下狱,好在经理此案的钟繇有心相救,避实就虚地审问,而又得一帮朋友说情,才得脱大难,惊魂未定地死于家中。
经此三事,政权中枢,再无人敢对曹魏代汉有一丝犹疑了,“孤愿为周文王”,一笑,而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甚至在改朝换代的大趋势下推波助澜。
等到曹操一死,献祥瑞、受禅礼,种种官样文章一作,曹操的儿子曹丕,就登上了大魏朝皇帝的宝座。
苏则自幼便敬慕汉武帝时名臣汲黯,可说他和很多凉州地方官员,如卫康、姜叙、赵昂等人一样,在一群乱世草头王中,比之为祸桑梓多年的马超、韩遂辈,方才归顺最能安定凉州局势、代表朝廷中枢的曹魏,最终无可奈何接受了曹魏代汉的现实。
这亦最能代表当时许多州郡官员的共同心态,同样也包括和刘备早年关系密切的故友,如田豫、牵招等人。
正因这种心不甘情不愿,当魏帝曹丕向苏则询问如何得到西域进贡的珍珠;又在打猎时因为鹿撞破栅栏逃走,欲挥刀诛杀相关督吏;皆被苏则以【帝王当修德养性】的正论相谏。
曹丕虽然当场接受,也对这样的既能且直的大臣忌惮反感,数年后,终将苏则出外为东平国相。苏则途中发病,英年早逝。
做为打下大半江山、三分天下有其二,中原十三州尽得其九州的一代雄主,曹操当然有足够理由与立场,不对帝座上的傀儡皇帝三叩九拜,俯首帖耳,而将基业传与子孙,
但在荀彧、崔琰死后,选择了屈从于强权而非竭力抗争,实在是那个时代,包括苏则在内的绝大多数士人的悲哀。
荀彧、崔琰、毛阶、苏则是士,还能秉直自己的良识, 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总有一丝正义与正直不绝于缕,就是这一丝正义与正直,就足以使他们从朝堂败退下来。而操持禅代仪式的董昭、桓阶、华歆之流,已堕落为政客,帮曹丕去完成一场自欺欺人的仪式。
而等到连阮籍、嵇康那样的隐逸派也不容于当时统治者,“魏晋风骨”为一批声色犬马的禄蠹所代替,六朝更迭上演一次次“禅让”丑剧。此后的开科举取士,重造了一个起自寒门的官僚阶层, “士族” 这个东方式的贵族阶层,也就走到它的末路……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丕篡汉又称曹丕废汉称帝、曹丕代汉,指的是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代汉自立的事件。
在公元220年之前,曹操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汉献帝刘协则如同傀儡一样。在曹操病逝后,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就这样,东汉正式灭亡,曹操正式建立曹魏。
公元220年十一月,曹丕册封当时已退位的汉献帝为山阳公。那么,问题来了,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后,为什么不去投靠刘备,而是选择留在魏国呢?
一首先,在不少网友看来,因为刘备是汉室后裔,而且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所以,汉献帝在被曹丕篡位后,应该去投靠刘备。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汉献帝刘协却选择一直留在魏国,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在笔者看来,第一个原因就是汉献帝刘协所在地和刘备的益州相隔太远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曹丕篡汉称帝后,选择洛阳作为曹魏的都城。与此相对应的是,作为山阳公的刘协,则在洛阳东北方向,在今河南省一带。
二其次,就刘备来说,在拿下了益州和汉中之地后,则将成都作为自己的都城。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当时汉献帝刘协和刘备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于现在河南洛阳和四川成都之间的距离,在没有飞机、火车的古代,刘协想要从洛阳赶到成都,至少需要一两月才能跨越这千里的距离。并且,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一路上,汉献帝刘协如何能够逃脱曹丕的监视呢?对于魏文帝曹丕,虽然没有对汉献帝刘协赶尽杀绝,但是,这显然不是刘协去投奔刘备的理由。一旦被曹丕知道的话,刘协很可能有性命之忧。
三再者,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去投奔刘备无非是希望恢复汉室,重新当上皇帝。但是,经过跌宕起伏的一生,汉献帝刘协很可能失去了这样的斗志。早在8岁的时候,刘协就被宦官挟持,一年后,刘协被董卓立为新皇帝,但是,这只不过是其傀儡皇帝的开始。董卓被杀后,汉献帝刘协颠沛流离。16岁的时候,汉献帝刘协被曹操迎到许都,不过,曹操也不是一个甘心忠于汉室之人。在和曹操的斗争中,汉献帝刘协的皇后甚至儿子都被杀害了,这让刘协逐渐失去了反抗曹操和曹丕的斗志,从而不愿意去寻找东山再起的途径了。
四最后,魏文帝曹丕对自己不薄,也是汉献帝刘协没有选择投靠刘备的原因之一。根据史料记载,曹丕篡汉称帝后,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并且,在曹丕称帝后,刘备也正式称帝,建立蜀汉。由此,对于已经是皇帝的刘备,自然也很难接受刘协,总不能将皇帝之位拱手让于汉献帝刘协吧?所以,总的来说,基于以上原因,刘协没有去投奔刘备。此外,234年,山阳公刘协寿终正寝。作为一个亡国之举,刘协获得了一个善终的结局。
曹魏灭亡以后,司马家族便将曹氏一族赶尽杀绝了,除了曹魏的第三位皇帝曹芳只是被幽静之外,其他曹氏宗亲要么就是四处逃难,要么就是直接被司马家族给杀掉了。
当初曹叡临终前,将自己的养子,也就是曹魏的第三位皇帝曹芳托付给了司马懿和曹爽,其中司马懿掌管政权,而曹爽则是掌管兵权。由于当时曹氏一族比较盛大,所以司马懿也总是称病不出,就是怕被曹爽针对。后来,曹爽带着曹芳到高平陵去祭祖,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不仅控制了宫廷,还让郭太后下旨废掉了曹芳的皇帝之位,同时也将曹爽的兵权收了回来。然而当时的兵权毕竟是在曹爽手中,若是曹爽不交出来的话,郭太后也是无可奈何的。
尽管曹爽知道兵权是自己唯一能够抗衡司马懿的资本,但是曹爽还是天真地觉得自己交出兵权就能息事宁人,结果曹爽将兵权给了司马懿后,司马懿便下令诛杀了曹爽三族,并且将年幼的曹芳软禁起来了。由于司马懿始终是曹魏的大臣,所以司马懿一辈子都没有称帝,但是曹氏的江山实际上是在司马懿的掌控之中。司马懿掌控了政权和兵权以后,便下令诛杀曹氏一族的人,司马懿此举就是担心曹氏若是留下后人的话,来日会给司马家族带来麻烦。
由于司马懿当时是朝廷中的实际掌权者,所以没有人敢不听从司马懿的吩。曹氏一族的人知道要被司马懿灭族以后,便纷纷开始了逃亡,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是没来得及逃就被司马懿杀了的。而曹氏一族逃走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敢继续用曹这个姓氏,而是改成其他姓氏,从此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不好意思,时间有点仓促,不知你是想知道那曹丕活着的几年发生了什么还是曹丕本人有什么事情?
下面的是曹丕主要政治、官职升迁等方面的年表。
如果是诗歌、文学成就方面建议你参看“三曹诗集”后的对照表,里面有载录每一首诗、赋的时间。
如果要综合一点,曹丕在位时的各方面,可以通过易建贤的书来看,里面载录的曹丕发的各式文章、诏令等等,可以侧面反映出曹丕的作为。还可一观他为人喜恶、思想谋略等方面的东西。
如果是幼时的一些事情,可以参看典论,可惜不全了,但多少能反映一些曹丕儿时的成长。
其他的,据我所看目前就没有别的资料可考了。
年表: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
八岁时就能文,有逸才,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
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
随父曹操从征张绣于宛,战败,曹昂战死,曹丕乘马得脱。
建安九年(公元二零四年)
曹操破邺城,为曹丕纳甄氏为妻。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
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曹操其后废三公自为丞相。从征刘表,作《述征赋》。
建安十四年(公元二零九年)
随父曹操从征孙权,作《浮淮赋》。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
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丞相副。曹操征马超、韩遂,留曹丕守邺。
建安十七年(公元二一二年)
河间民田银、苏伯反,曹丕遣贾信讨平。从征孙权。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对曹丕说:“听闻君能左右开弓,此实难能。”曹丕回答:“执事还未目睹我的项发口纵,俯射能中马蹄(置于低处的靶子)而仰射也能中月支(置于高处的靶子)。”
建安十八年(公元二一三年)
曹军攻濡须,不克而还。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二一六年)
卞夫人、曹丕、曹睿、东乡公主从征孙权,甄氏因病留邺。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
曹军攻濡须,孙权遣徐详请降。
当曹操还未决定太子继位人选前,曹丕曾向贾诩请教自固之术,贾诩说:“你修养品德,勤于学习,日夜孜孜不倦,不违背作儿子的道义。”曹丕听从,深自砥砺。有一次曹操出征,曹丕和曹植都为其送行,曹植称“称述功德,发言有章”,曹操听后心里舒服。曹丕不知如何是好,吴质附耳说流涕就可以了,曹丕便哭泣而拜,曹操认为曹植辞多华而不及曹丕诚心。
曹丕终被立为魏国太子。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二二零年)
正月二十三日,曹操去世,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改元延康。二月,以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曹操葬于邺西陵墓。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规定宦官任官不得超过各署令,并将这一规定用金写在策书上,存放在宗庙的石函里。
以夏侯惇为大将军。濊貊、扶余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诛曹植党羽丁仪、丁廙兄弟。陈群制九品官人法。冯翊山贼郑甘、王照、卢水胡率众而降,皆封列侯。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金城太守苏则讨斩张进,黄华降。
六月,曹丕南征。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刘备将孟达率众降,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以孟达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曹丕大飨六军及百姓于谯。十月,汉献帝禅位,改元黄初,大赦。十一月,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尊曹操为武皇帝。更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玺绶。
黄初二年(公元二二一年)
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三月,加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五月,遣曹仁讨斩复叛的郑甘。赐甄氏死。因宗庙在邺城,所以在洛阳建始殿祭祀太祖曹操,一如祭祀家人的礼仪。八月,孙权称臣并遣于禁等还。刘晔劝曹丕乘刘备东征时伐吴,但曹丕不从,并使太常邢贞持节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十月,以谷贵罢五铢钱。
这年,曹植被贬为安乡侯,改封郅城侯。
黄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
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自遣使进奉贡物,曹丕下诏说:“西戎安定顺服,氐、羌前来朝见,,《诗经》、《尚书》对此表示了赞美。近来西域外夷都来叩塞门请求内附,遣使者抚劳他们。”从此就和西域开始交往,设置了戊己校尉。三月,立儿子齐公曹睿为平原王,弟鄢陵公曹彰等十一人皆为郡王。四月,立鄄城侯曹植为鄄城王(县王)。
闰五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九月,诏禁妇人参与政事。立郭贵嫔为后。十月,孙权复叛。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以曹休、张辽、臧霸等出洞口;曹仁攻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等围江陵。十一月,洞口一路魏军,胜利后退兵。
黄初四年(公元二二三年)
正月,诏禁复私仇。曹真使张郃破孙权军,入据江陵中洲。二月,曹仁于濡须为朱桓所败。曹真等围攻朱然所守的江陵六个月,仍然不下,夏侯尚欲趁江水浅而作浮桥,董昭指出会被孙权军所烧,以及江水将会复涨,遂罢。潘璋果已作荻筏欲焚浮桥,不久江水果然暴涨,加上大疫,攻江陵的一路魏军也退兵。
当初,曹丕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并指出蜀、吴虽小国但有山险和精锐水军。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出兵也未见有万全之势,但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
六月,曹彰暴死于洛阳。七月,徒封曹植为雍丘王。
黄初五年(公元二二四年)
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八月,曹丕整编水军伐吴。九月,至广陵,曹丕面对江水浩荡,再加上徐盛用疑兵计,叹魏虽有武骑千群而无所用。十月,还许昌。
黄初六年(公元二二五年)
三月,并州刺史梁习破鲜卑轲比能。再度南征。六月,利成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杀太守徐质。曹丕遣将讨平,其见胁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
十月,进至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曹丕于马上为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从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植,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曹丕慨叹:“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后便引军还。为孙韶遣兵追击,战船数千统统搁浅动不了,幸蒋济以揭断湖水的方法令船能驶入淮中。
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
五月十六日,曹丕病重,立曹睿为太子,遗诏以曹真、陈群、曹休和司马懿辅嗣主。遣放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嫔妃回家。明天曹丕死于嘉福殿,时年四十岁。六月九日,葬于首阳陵。
曹丕爱好文学,把著书立说当作重要的事情,自己写成的将近一百篇。又委派学者们编撰儒家的经传,按类合编,一共一千多篇,起名为《皇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2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辟召制是如何产生的都有哪些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