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局面是怎么形成的?三国最让人热血沸腾就是军阀争霸了,高智商高手段的英雄们彼此对决让人欲罢不能。东汉结束后便是三国鼎立时期,三家谁也不让谁,于是建立政权各自为政。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投降,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臣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这就是奠定三国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战。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
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1年)击破关中马超、韩遂等部,又命夏侯渊西征,消灭了韩遂、宋建等割据势力,将凉州纳入“魏”的势力范围之内,此后曹操数次南下,孙权亦曾数次北上,双方均未获得大的进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而曹军从汉中退至长安。孙权又攻合肥,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刘备大将关羽趁虚而入攻打襄樊。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正史中,关羽并未决堤),关羽趁机乘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樊城,许昌以南纷纷响应关羽,关羽一度威震华夏,但不久,徐晃击退关羽。曹操又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大部落入孙权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正式开始。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后不久,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实力大损,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中,孙权给刘备提供了暂居之地,诸葛亮为孙权设计了火攻之计,孙刘联军,使曹操80万大军“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一把火使孙权消除了曹操的威胁又使刘备开辟了在蜀地的霸业,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对于孙权和刘备而言,这就是一种双赢。
如果孙权不收留刘备,独自对抗曹操,不一定能敌的过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同样,如果刘备只打自己小算盘,不帮孙权打曹操,同样也很有可能不敌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因为孙权和刘备的顺利合作,重创曹操,曹操元气大伤,从而形成三国鼎力的局面。
你真的理解双赢吗?
双赢并不是简单地1+1>2,它需要双方都从中努力。既要顾及他人利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退缩,双方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以达成的确令彼此都满意的成果。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无法实现双赢就干脆放弃”的原则也会让大家感到轻松。
就像我们俗语常说的,买卖不成仁义在,就事论事,实在不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时,放弃这次的合作,是一种理智的、避免各自受损的好做法,本次累积的情感账户额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产生应有的作用。
最近我在看《最强大脑》第八季,有的现象非常有趣。有的选手智商很高,自己去闯关或者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拿到非常靠前的成绩。但是一旦到了与别人合作的项目,就表现的自私或者情商低,拿不到好成绩。
有的选手虽然资质平平,但是与人合作表现的非常好。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并不都是竞争关系,并不是非黑即白,你死我活这种关系。如果做一件事,对双方都好,达到双赢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1、三国鼎立的形成: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
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 。
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三国鼎立的影响:
三国鼎立是促使国家分裂,妨碍国家统一的,所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是有消极影响的.如果非要说它的积极作用,那也就是势均力敌互相牵制的对峙局面,期间的相互鼎立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短暂的经济发展时期.从大的方面讲分裂始终是阻碍历史发展进程。
扩展资料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
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 ,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
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
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2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