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权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吴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关羽?孙权是不是鼠目寸光的之人?
熟读汉末三国史,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一些非常令人费解的问题,不了解当事人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例如,襄樊之战时,孙权破坏了孙刘联盟,派吕蒙白衣渡江,迫使关羽败走麦城,并擒杀了关羽。两年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三国志》记载,孙权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马“遣书请和”,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打算与蜀汉开战。那么孙权在当初,为什么一定要杀害关羽呢?如果他们不杀关羽的话,不就可以避免这一战了吗?
提起此处,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孙权太过小肚鸡肠,甚至有些鼠目寸光,因为关羽之前曾得罪过他,于是他贪图一时痛快,杀害了关羽,根本没有考虑后果。关羽在襄樊之战前,的确曾得罪孙权,并且得罪了不止一次。例如,最初孙权出兵相助,他却痛斥孙权的兵马来得太迟;孙权主动提出,愿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他不仅拒绝,还出言不逊,辱骂使者;这等情况下,他还未经孙权同意擅长搬空了江东的两座粮仓。因此,孙权痛恨关羽,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作为江东之主,作为一个十五岁便担任阳羡长,未及弱冠便坐镇江东的枭雄,作为一个能够让曹操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后起之秀,孙权真的可能,因为愤恨,就失去了理智,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情吗?小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再者说,就算孙权任性,那么吕蒙、陆逊、张昭等江东大臣,就没有一个明白人吗?所以,孙权杀关羽,大约并非泄愤,而是另有考虑。小编在查阅了诸多史料之后,有了以下猜想。
一、关羽不可能被收服
众所周知,关羽以忠义著称。最典型的证据就是,当初刘备败于曹操之手,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跑去寄人篱下。这种情况下,关羽遭到曹操的生擒,曹操不仅为他破例,没有将其杀害,还把他拜为了偏将军,平时对他也“礼之甚厚”。这些待遇,比起早已投靠曹操的名将张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他于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又被表封为了汉寿亭侯。可是,他觉得自己报答了曹操的典恩情之后,还是“拜书告辞”了。有这一先例,他更不可能转投江东,所以,对江东而言,关羽是留不下的。
二、关羽放不得
如果要维护孙刘联盟,孙权最正确的选择,其实应该是放归关羽。但是这一选择,同样弊大于利。早在刘备拿下益州的时候,双方就曾差点因荆州归属问题,而分道扬镳,最终刘备方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江东却并不满意。这个时候,江东在关羽与曹魏对峙时,终于夺回了南郡等地,自己出了一口恶气,却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化为了泡影,刘备无论如何都不会罢休。因此,就算江东放归关羽,这一战依旧会爆发。
也就是说,不论关羽是否被放归,东吴都要经历一场战争,除非退回荆州。可是如果放了关羽,又还了荆州,那么吕蒙白衣渡江的意义又何在呢?而如果在明知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东吴放归关羽,才是最脑残的决定。再者说,就算放归关羽,有希望避免这一战,吴蜀也已结仇,而关羽被放归的话,曹魏肯定不满意,那么江东将里外不是人,所以,关羽放不得。
三、关羽囚不得
还有读者认为,江东对关羽可以选择软禁,不收降也不放走,更不用杀害。先不说以关羽的性格,是否会接受囚禁,也不说东吴愿不愿意冒这个风险。这种做法依旧不是个好的选择。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如果江东软禁关羽,对蜀汉方面而言,意味着有讲和的余地,蜀汉一定会想尽办法赎回关羽,如果江东接受,则与放归没什么差别;如果江东不接受,则变成了一种挑衅,更容易激起蜀汉的愤怒。而且,他们保留关羽的性命,曹魏也会不安心,这对东吴而言,同样非常糟糕。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杀掉关羽成为孙权唯一的选择,毕竟这样的方式,不仅只得罪蜀汉一方,还削弱了蜀汉的实力,甚至还有嫁祸给曹魏的可能性,这样的选择看似鼠目寸光,实际上却是最好的选择。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关羽是是哪国时期最抢眼的武将之一,他出场时还是一个逃犯的身份,后来通过镇压黄巾贼消掉了自己的逃犯的身份,正式成为一名士兵。因为很有军事天赋,连续几年作战让关羽的军事能力突飞猛进,特别在虎牢关一战扬名天下。
随着刘备地盘越来越大,作为集团内二把手的关羽地位也是节节升高,刘备坐拥西南时关羽已经成为了荆州的实际掌权者,连吴主孙权都担忧关羽的实力。但因为东吴的反水,关羽北伐时腹背受敌,弹尽粮绝之际成为东吴俘虏,最后还被擒杀。关羽的死引发了蝴蝶效应,蜀汉从此开始走下埔路,不久后张飞、刘备等人也相继离世。近日有网友提出疑问,要是孙权没杀关羽,而是把他送给曹操的话,他的结局会如何。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件事。
?
首先,假如被孙权送到曹操手上的话,关羽绝对不会死。曹操这个人虽然很奸诈,但优点也很足,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曹操特别爱才。当初曹操刚起兵时就开始网罗天下英才,于禁、乐进、李典等人原本是曹操的敌对势力武将,但因为曹操的胸怀和曹营平台的前景,他们加入曹营后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中原混战时曹操以理念和真诚打动颍川地区的大学士荀彧,荀彧成为曹操的军师后曹操经常托荀彧推荐人才、好友。荀彧接二连三为曹操推荐了戏志才、郭嘉、钟繇、董昭等颍川名士。当时曹操的班底更多是豫州班底,出身颍川的这群文人和豫州班底有直接冲突,但曹操为了留住他们,甘愿从自己的利益里面分出了很大一份利益给颍川文人,从此安定整个集团。
虎牢关之战时关羽温酒斩华雄让曹操感到震撼,也起了招揽关羽的心思。当曹操和刘备在徐州联手攻破吕布之后,曹操一度把刘关张三兄弟带回许昌,一是看住刘备,二是分化刘关张三人的感情,以后好招揽关羽。后来刘备因为"衣带诏"事件带着关羽张飞逃回徐州,曹操攻破徐州后成功俘虏关羽,特意送给关羽高官厚禄、无数金钱美女,目的就是希望关羽投诚。后来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报答曹操后重新回到刘备身
在三国演义中,孙权派出吕蒙偷袭荆州后,关羽也在襄樊前线败退,由于吕蒙使用攻心计,善待关羽士卒,关羽士卒毫无战心,大多弃关羽而投靠吕蒙,关羽因此而败走麦城。
在关羽失败逃亡的过程中,孙权是不想杀关羽的,东吴派去拦截在羽的人马,比如蒋钦,一见到关羽,首先就是叫关羽投降,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斩杀,关羽不肯投降,才打起来。
孙权还派出诸葛瑾前往麦城劝降关羽,关羽还是不肯投降,仍然选择逃亡,然后是朱然拦截关羽,同样是先喊话叫关羽趁早投降,关羽还是不降,最终关羽被潘璋部将马忠擒获,并押解到孙权面前。
从东吴将领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劝降关羽开始,明显就是孙权下令让诸将先要求关羽投降,不投降再动手,到了最后关羽被俘虏后,孙权还亲自劝降,关羽还是不从,孙权的主簿左咸才向孙权建议,杀掉关羽,并列举出曹操劝降关羽的例子,于是,孙权经过思考,杀了关羽。
孙权杀了关羽之后,关羽魂魄不散,并在东吴的庆功宴会上,关羽魂魄附身吕蒙,害死了吕蒙。
关羽被杀后,张昭听闻,立即从东吴赶到荆州求见孙权,张昭对孙权说:关羽与刘备义结金兰,发誓共生死,现在刘备占据益州,又有诸葛亮作为谋臣,还有张飞、黄忠、马超、赵云等虎将,如果起全国之兵讨伐东吴,东吴不能抵挡啊!
孙权一听,大惊失色,连忙问张昭怎么办?张昭立刻给孙权出了一个主意:只要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让刘备知道,这是曹操的主意,就能将祸水引向曹魏,那样东吴就能安全了。
在三国演义中,这段张昭与孙权的对话来看,孙权杀关羽压根就没有想到刘备会报复,还是张昭想到的,提醒孙权,在孙权来看,关羽不愿意投降,又一心向着刘备,不杀关羽,关羽迟早还是要逃回刘备那里的,将来就会招来当初曹操所受的大患,留着也没有用,所以就杀了关羽。
这也就是三国演义中,孙权杀关羽的原因。三国演义中的孙权,作为东吴的最高领导人,好像智商就差远了。
不过在正史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孙权杀关羽,是早就计划好的行动,在吕蒙白衣渡江之前,孙权就制定了整个战争的计划,包括杀关羽,甚至都不用再回报孙权,而是抓住后直接杀,没有丝毫劝降余地。
正史上,关羽败走麦城后,孙权确实也派人劝降过关羽,但这并非孙权本意,估计也只是瓦解关羽的士气而已,当时的关羽已被围困在麦城,只有数百人,缺兵少粮的,根本起不了什么风浪,关羽被擒杀只是时间问题。
在正史中,关羽居然假意接受了孙权的投降,是不是没想到,但这是关羽的诱敌之计,为的是自已能安全地逃走,关羽还在麦城城墙上树立旗帜,安排假的士兵站在城墙上,然后关羽亲自带着十多骑随从从小路逃走。
但是东吴军队早就切断了关羽逃命的路线,在半路上设下埋伏,就等着关羽钻进埋伏圈,然后关羽被东吴将领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在临沮(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所擒获,随后不久就被斩杀。
首先要说明一下,孙权必须杀关羽,而且只有杀了关羽,才能为孙权正名。关羽之败,本质是东吴集团和曹魏集团联盟的结果。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曹魏集团已经准备迁都了,这说明关羽当时的实力,已经可以撼动曹魏集团的核心利益了,而且这些都是经过曹魏集团高层评估的结果。曹魏集团已经到了最后一线的地步,自然要同东吴集团眉来眼去,达成联盟,给东吴集团一定的好处,从而曹魏集团达到自保的目的,这才是关羽被杀的根本原因。简单理解,关羽太猛,直接要灭了曹操,曹操没办法只能向孙权求帮助,孙权为了拿到荆州,同曹操达成了协议,所以两家合力绞杀了关羽。
既然是孙权和曹操合谋击败关羽,而且孙权和曹操达成协议,在这种情况,孙权如果放过关羽,就等于撕毁同曹操的协议,曹操一定会出尔反尔倒打一耙,一旦曹操和刘备达成协议,东吴集团被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所以孙权根本没有放过关羽的理由。孙权非常清楚,他杀关羽,确实得罪了刘备,但是也给了曹操一个“投名状”;他如果不杀关羽,依旧得罪了刘备,只是得罪的轻一点,但是他根本没有办法向曹操交代,这也是为什么孙权杀害关羽之后,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孙权的“投名状”,“决心书”;另一方面是要告诉刘备,杀关羽,其实曹操也有份,不要仅针对我们东吴,曹操才是蜀汉最大的敌人。
孙权不能放过关羽的第二个理由,也非常简单,就是关羽实力太强,一旦让关羽回归蜀汉,就等于放虎归山,结果一定是东吴大受伤。当年,曹操放掉关羽,纵虎归山,结果曹操为此吃了大苦头,一直等到水淹七军之后,曹操才真正意识到,那年放掉关羽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孙权作为一代雄主,自然也非常清楚以往的事情,所以孙权绝对不会放过关羽,毕竟关羽的实力在哪里摆着,一旦放掉关羽,关羽重整军马再来交战,东吴很可能倾家荡产。
在杀关羽的问题,孙权犹豫过,但是权衡利弊之后,孙权毅然选择杀掉关羽,这是孙权的英明之处。孙权如果不杀关羽,一方面向曹魏集团无法交代,而同曹魏达成的协议也会泡汤;另一方面关羽逃回蜀汉,以关羽的性格一定会寻机报酬,再加上张飞和刘备的武力值,东吴集团很容易遭受重创,因此孙权可以犹豫杀关羽,但是为了国家利益着想,一定会选择决然杀关羽,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孙权原本不想杀关羽之说。
恐怕三国本身历史大方向不会改写,但会影响关羽个人,及关羽对后世的影响。简而言之,关羽会郁郁而终,英名尽丧,死后他也只能是个普通武将,后世再也不会尊关羽为神。
一、三国历史大方向不会更改
1、刘备伐吴为荆州
首先说三国历史的大方向。关羽死后,刘备确实有打出关羽复仇为借口伐吴,但是大家实际都知道,关羽就是个借口,刘备为的是荆州。所以,如果关羽不死,被送回益州,那刘备确实失去了以为关羽复仇的理由,但荆州不能不要,那是太重要的战略根据地。刘备集团的所有战略基础,就是《隆中对》所说,兼跨荆州、益州,候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克复中原。
故而,不可能因为关羽不死,刘备就不要荆州了,作为一个乱世枭雄,一切都是深思熟虑,包括伐吴,如果不奋力一搏,让刘备放弃荆州,没有可能。至于出兵的借口,太容易找了。关羽没死,也至少死了别的武将吧,至少死了士兵吧,再加上双方都坚称荆州属于自己,那什么“伤我将士、夺我州郡、虐我子民”这种口号,照样让刘备“名正言顺”出兵。
2、关羽回来不影响刘备伐吴结果
有人可能还会坚持认为,刘备伐吴是为了与关羽“同生共死”的誓言,且不说刘备与关羽结义这个本来就是小说情节,而且就算二人真的情义无双,恰恰相反,关羽死了,刘备还有那么一丝可能不出兵,如果关羽被送回来了,刘备真的非出兵不可。因为把关羽送回来,那是孙权对刘备的一种羞辱。那代表我都不屑杀你的将领,我就要打你脸。
如果关羽死了,还可以说是壮烈牺牲,活着回来那就是代表连杀他的必要都没有,关羽既然在刘备阵营这么重要,而刘备可是不久之后就称帝的人,这种奇耻大辱,能忍?所以,关羽回来了,刘备必伐吴,不打不能洗刷耻辱。而关羽回来能避免夷陵战败吗?显然不能。以刘备在夷陵驻军的那种情况,他不连营都没办法放这么多兵。这不是一个关羽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关羽送回来,刘备一样会夷陵战败,之后的历史,该怎么发展,还是怎么发展。
二、关羽本身名节受损
1、关羽若被送回益州,必定声名受损郁郁而终
解释完了三国历史的发展,再看第二点,关羽本身。关羽虽有斩颜良之勇、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毕竟丢失荆州,让刘备重要的基业毁于一旦。这种情况下,如果关羽没有被杀,送回益州,结局会如何?以关羽在刘备阵营的地位和刘备与关羽的交情,杀他估计不会。那就无外乎两种可能。第一种,因为丢失荆州之罪,丧师辱国,从此遭受贬谪,不再重用。
第二种,知耻后勇,跟随刘备伐吴,争取戴罪立功。但是,之前已经说过,关羽就算跟去伐吴,也改变不了刘备战败的命运。那无论关羽是否参战,他都必须承担刘备也因自己失去荆州而导致进一步失败的罪名,这是他永生洗不清的耻辱。他只能郁郁而终。就算战死在夷陵之战,那也有一种他把刘备拖进泥潭的感觉,接连失荆州和夷陵战败,关羽的威名必定荡然无存。
2、自古享有极高美誉的忠臣良将多是为国捐躯或含冤受屈
不幸也是幸运,关羽是被杀的,挽回了一些名节,因为我们一般总会同情悲剧英雄,所以关羽历史上的战败被杀,让他多了一分凄凉的色彩,这也是关羽后世封神的一个关键。我们纵观历史,能够享有极高盛名的忠臣名将,多是为国捐躯或者含冤受屈。
如伍子胥为劝谏夫差而自杀,杨业绝食而死,狄青被文官排斥贬谪,岳飞被秦桧陷害而被斩,文天祥、陆秀夫抗元至死,于谦蒙受不白之冤身首异处。这些人虽然也有不少战功,但如果没有身上那些悲剧色彩,恐怕达不到现今的威名。比如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功臣郭子仪、李光弼,论战功,李光弼更显赫,但他晚年因为害怕宦官迫害而多次置朝廷危难于不顾,拒不出兵自保,这就有了瑕疵,不及郭子仪甘受宦官鱼朝恩迫害排挤而忠心不改。至少也要像薛仁贵一样,老迈之躯再赴沙场,卒于任上,也对得起一世英名。
3、关羽下场可比对于禁
如果关羽被孙权送回,那结局恐怕可以找一个人对比,那就是被他自己所擒的于禁。水淹七军之前,于禁官拜左将军,假节钺,是曹魏除曹氏夏后氏之外的武将中地位最高的。可是因为在支援樊城时被关羽水淹七军击败,又没有战死而是被擒。最后如何?等到关羽战败,于禁落到东吴,被东吴大臣羞辱,送回曹魏,曹丕表面宽荣,却让他去拜曹操的高庙,看到墙壁上描绘的庞德就义自己被擒的图画,羞愧难当,郁郁而终,获得一个“厉”的恶谥。这种情景,何其凄苦?
有人可能会说,于禁投降了,而关羽没有。可是,你知道关羽没投降吗?《三国志?吕范传》就提到过关羽曾送降书,被吕范识破关羽是意图诈降逃走,最终还是决定擒拿他。要知道,虽然关羽是诈降,但毕竟送了降书了,如果孙权不杀关羽,就可以宣称关羽是投降的。
而你又知道于禁真的投降了吗?要知道,正史里写的都是“擒于禁”而不是“降于禁”,于禁也没有帮着关羽上阵杀敌,怎么就能说他一定投降了?之所以庞德被杀而于禁未死,这不取决于于禁,而取决于关羽,或许他认为于禁有用才没杀,而不是因为于禁投降了。但是,无论你投降与否,都是别人嘴里随便说了。这样的话,关羽也将背上苟且偷生的骂名。
可能又有人会说,三国时代,投降也正常。确实,如果是早期,普通武将投降真的挺常见的。但是关羽与于禁这样的不一样,他们地位已经相当高了。于禁是曹魏阵营外姓武将第一人,关羽更是刘备阵营武将第一人。这样的人投降,就只有遭受唾骂了。
故而,一旦关羽活了下来,无论是主观自愿还是客观被迫,都是名节有亏。这样的人纵然有武艺有智谋,也不会再被塑造成神。所以,关羽被杀是不幸,也是一种幸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2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如果诸葛亮辅佐曹操,还有会三国鼎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