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宝,即陈后主,南北朝时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共七年,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派晋王杨广统兵灭陈,国亡后,陈叔宝被押至长安。
隋文帝倒也没有为难他,不仅赦免了他,还让他客居长安,时常设宴召见他,就如同三国时期的蜀后主刘禅一样,国亡被俘后,安然地做了个安乐公。
仁寿四年(604年),陈叔宝病逝于洛阳,终年52岁,也算是一个能安享晚年的亡国之君了。
我们都知道,陈后主是因宠信贵妃张丽华而亡国。唐朝的魏征评价陈后主就是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亡国之君。
而且,魏征还说过:“古人有言,亡国之主,多有才艺,考之梁、陈及隋,信非虚论。”(《陈书·卷六·后主本纪》)
依照魏征说的这句话,说明陈后主也很有才艺,就如同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南唐后主李煜、北宋的宋徽宗一样,虽然政治上昏庸腐败,治国不行,但在诗词上却都有很高的才华。
那么, 陈后主又有何才艺呢?
陈后主精通音乐,且造诣颇高,他又是创作宫廷艳情诗的高手,今留存《陈后主集》,里面共有99首诗词,代表作有:《玉树后庭花》(在历史上被称为亡国之音)、《三妇艳词十一首》、《采桑》等。
明代的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也称赞说:“陈后主五言声尽入律。”
陈后主自幼嗜好读书,擅长文墨,大量文士遂成为其东宫僚属,这个时期主要有江总、姚察、顾野王、褚玠、陆瑜及义阳王陈叔达等约三十余人成为陈后主的东宫文人群体。
他当太子的时候,就喜欢收集古书中的妙语警句,并辑录成册,以备自己称帝后济世之用。
但令人搞笑的是,陈后主早年学习的这些精炼语言没有用在治国上,倒是用在了一些大臣去世后,他写的祭文倒是很精彩,悼亡词语读来每每催人泪下。
吴郡吴州(今江苏苏州)人孙玚在陈宣帝(后主之父)时就被委以重任。陈后主即位后,不仅继续重用,而且常常与孙玚讨论辞赋,君臣相得,颇为契合。
后来,孙玚以年老体弱辞归故里,后主不许,使孙玚最后以七十二的高龄卒于任上。
陈后主不仅亲往哭丧,还让尚书令江总(519—594年)作墓志铭,自己亲题了四十字,命人刻于石碑之上,词曰:
“秋风动竹,烟水惊波。几人樵径,何处山阿?今时日月,宿昔绮罗。天长路远,地久云多。功臣未勤,此意如何?”(《陈书·孙玚传》)
这段悼词也是哀婉凄凉,催人泪下了,当时孙玚家人都以此为荣。
陆瑜(约541年——约574年)是陈后主当太子时交往的一位颇有才华的学士,“太子设奠于太学宫,群臣并赋诗,命瑜为序,文甚赡丽……皇太子欲博览群书,以子集繁多,命瑜钞撰,未就而卒。”
陈后主对陆瑜的早亡颇为惋惜,他还给当时任詹事的江总写了一封长信,在里面声情并茂地抒发了对陆瑜的怀念之情:
管记陆瑜,奄然殂化,悲伤悼惜,此情何已。吾生平爱好,卿等所悉,自以学涉儒雅,不逮古人,钦慕贤士,是情尤笃。梁室乱离,天下糜沸,书史残缺,礼乐崩沦,晚生后学,匪无墙面,卓尔出群,斯人而已。吾识览虽局,未曾以言议假人,至于片善小才,特用嗟赏,况复洪识奇士?此故忘言之地。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一褒一贬,一激一扬,语玄析理,披文摘句,未尝不闻者心伏,听者解颐,会意相得,自以为布衣之赏。吾监抚之暇,事隙之辰,颇用谈笑娱情,琴樽间作,雅篇艳什,迭互锋起,每清风明月,美景良辰,对群山之参差,望巨波之滉洋,或玩新花,时观落叶,既听春鸟,又聆秋雁,未尝不促膝举觞,连情发藻,且代琢磨,间以嘲谑,俱怡耳目,并留情致。自谓百年为速,朝露可伤,岂谓玉折兰摧,遽从短运,为悲为恨,当复何言,遗迹余文,触目增泫,绝弦投笔,恒有酸恨。以卿同志,聊复叙怀,涕之无从,言不写意。(《陈书·陆瑜传》)
在这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陈后主把他对亡友的真挚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让人随着他的笔锋时而黯然神伤,时而破涕为笑。
此文开头写对亡友的悼惜,自己对贤士的仰慕,赞扬江南自梁朝以来,卓尔不群之士,仅陆瑜一人而已。接着又写亡友聪慧绝伦,经史子集,触目成诵,每每激扬顿挫,让听者心服口服。
想起和亡友在良辰美景、风清月朗之际,他们或在群山之巅,或在江水之涯,观落叶,赏新花,听鸟语,互相唱和,往往欣然陶醉,流连忘返。
可惜现如今亡友撒手尘寰,每睹遗物,便涕泪沾襟,不能自已,即使写上千言万语,也是言有穷而情未尽啊!
陈后主的这一段悼亡文字,即使比起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约227年-272年)所创作追思好友嵇康和吕安的《思旧赋》,也是丝毫不逊色的!
陈后主在即位之初也曾有过一段政治比较清明的时光,也许是他以为陈朝稳定,无须居安思危,而宠信貌美的张丽华贵妃,每日饮酒作乐,最终导致亡国。
正如隋文帝这样评价陈后主:“此败岂不由酒?将作诗功夫,何如思安时事?当贺若弼度京口,彼人密启告急,叔宝为饮酒,遂不省之。高蠙至日,犹见启在床下,未开封。此亦是可笑,盖天亡也。”
第一首诗起句便入手擒题,首先勾勒出一幅月夜晚照图:“秋月上中天,迥照关城前。”这是多么幽静雅致的境界啊!在四处荒凉的广漠中,一座孤城,一轮明月,实在是撩人心绪。流落陇外、思乡心切的征戍将士们,面对中秋这个象征着亲人团聚的节日,岂能安然入睡?他们对家乡、对情人的思恋只能被洒在眼前的一片银光撩拨得更为炽烈,谁也忍不住心灵的骚动,都要爬到窗口去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月亮。以下四句便以举首仰望的角度来观望那夜空中的那皓月清辉:“晕缺随灰减,光满应珠圆。带树还添桂,衔峰乍似弦。”晕指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试看:乌云缓缓飘移,晕缺慢慢减少,光圈渐渐变圆,天空中顿时亮出了一颗晶莹闪烁的明珠!那月亮上的桂树又依稀添上了几只果子,那连缀的山恋多像那一排琴弦。这是何等幽远姣好、令人神往的景象!圆珠、桂树、琴弦,这一串优美深邃的想象,实质正是征戍将士们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一种精神寄托。但是古时月亮的阴晴圆缺,总是象征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因而征戍将士们内心微妙复杂的精神活动必然与这自然美景交错地杂糅在一起,月亮愈生辉,人物的痛苦却愈深,这里既有一种洗人心肺的美感,又有一种勾人伤怀的悲感,这便显现出一种美中显悲、悲美相伴的幽远的审美境界。显然,与其说月亮是诗中客观的审美对象,倒毋宁说是征戍将士们渴望生活、追求幸福的深切愿望的一切标志。正是通宵月色荡起的浮想联翩,才触痛了他们的离愁别绪,激起了心灵的强烈震颤。于是,他们心中的怨望惆怅便一齐涌上:“复教征戍客,长怨久连翩。”这就是由月圆人未圆生发出的绵绵怨情,这个久久连翩、不能停息的“怨”字也就是回荡在整首诗中的情感主题。
历史上有三个丽华,她们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是有身份也有地位的人。
阴丽华是光武帝刘秀的结发妻子,她的出生非常的高贵,在年轻的时候更是当地数一数二的美人,当时刘秀便非常爱慕她,便如意的迎娶了阴丽华,她的美貌十分的动人,而且心地也十分善良,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德貌双全的皇后,在59岁的时候去世。
另外一位就是隋文帝的长女杨丽华,杨丽华是北周宣帝的皇后,也是一名生性便非常温柔非常仁爱的皇后,所以北周后宫上下的人都十分爱戴她,她鲜少干涉朝政,但却对于北周宣帝一天到晚沉迷酒色这样的行为十分不满,也因为她时常劝诫北周宣帝,所以惹怒了宣帝,差点被废。她一生之中没有诞下儿子,但有一个女儿。
在北宣帝过世之后,杨丽华便被封为皇太后,这个时候隋文帝已经掌握了北周的实权,所以她本来应该是北周的皇太后,却又因为自己的父亲自立为帝,所以又变成了公主,这样的身份转换十分的少见,最后在48岁的时候与世长辞。
最后一位则叫张丽华,张丽华是陈叔宝的宠妃,同样也是一个有才情美貌的佳人,才艺十分出众,所以便得到了陈叔宝的厚爱,成了他最爱的妻妾,陈后主是一个沉迷于美色的昏庸皇帝,他做什么事的时候都喜欢带着张丽华,虽然张丽华确实是一个才貌过人的美女,但是她的性格却非常的狠毒,她迷惑成后主杀死了不少忠臣和良将。
朝堂被她搞得乌烟瘴气,国力也日渐开始衰落了,后来隋炀帝得到张丽华,本来也想将她纳为小妾,但知道她是一名祸国殃民的妖女之后,恍然大悟,便将张丽华当即处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2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