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推恩令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7-07 19:13:57

明朝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推恩令是什么

明朝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推恩令是什么?推恩令是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旨在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为武帝所采纳。汉武帝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这就是“推恩令”。

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没有采用推恩令来削蕃,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明朝初年朱元璋册封的这些藩王与西汉时期所封的宗室诸王性质截然不同,不能简单地套用推恩令削弱各路藩王的势力。

先说说西汉时期所册封的诸侯王。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这么快就灭亡,主要是在于没有分封宗室子弟为王,以便在危难之际拱卫皇室,于是,陆续分封自己的儿子和近亲为王。按照刘邦的分封设想,这些诸侯王不但封地广大,而且在自己的封国内具有行政军事民事统治权力,可谓是“国中之国”,逐渐具备相当强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如刘邦的长子刘肥受封齐王,刘邦为弥补刘肥不能当皇帝的遗憾,下令“讲齐语者皆与之”,刘肥的齐王国坐拥七十多城。刘邦的侄子刘濞受封吴王,坐拥肥膏之地,盐铁之力,富甲天下。在汉景帝即位之初,天下各封国所占郡县地盘快占到西汉疆域的一半,各诸侯王对皇权的侵袭已经快达到临界点。汉景帝在晁错的建议下推行削蕃,引发“七国之乱”,在周亚夫的强力镇压下,最终扑灭了“七国之乱”,并趁机将作乱的诸侯王的封地大幅度缩减,但是,诸侯王国的势力仍然很强大。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有志于加强中央集权,于是,便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各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国土地进一步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这就是彻头彻尾的阳谋,各诸侯王看到“推恩令”可谓是有苦说不出,只得领旨谢恩,经过“推恩令”,原本占据多个郡数十个县的强大诸侯王,弱化为只有数个县甚至一个县的列侯们,力量得到分散瓦解,再也无力单独对抗中央政府。此外,汉武帝再辅以“酢金令”,以进贡的酢金成色不足为由,一口气废除了列侯106位,进一步削弱了诸侯们的势力。

反观明朝皇帝朱元璋分封的二十多位藩王,到了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时,就蕃封国的藩王将近二十位。按照朱元璋的分封设想,为了防止宗室力量过弱,导致外部力量篡夺政权,朱元璋决意广设宗室藩王拱卫皇室。朱元璋并未不知道以往朝代因宗室子弟力量过强给皇帝带来的问题,如“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因此,朱元璋采取的藩王分封制,既不同于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也不同于仅拥有虚权俸禄的清代亲王,其分封原则为“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意思就是这些分封的藩王虽有就蕃封号,但是没有实际封地;拥有王爵但是不直接统治人民;享受优厚待遇而没有管理政事。

这一分封原则就决定了藩王们没有实际的封地,但是仍掌握有数千到数万不等的武装护卫,总有崇高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明朝藩王没有实际的封地,自然无恩可分,毕竟只有一个子嗣可以承袭亲王爵位,汉朝推行的“推恩令”在明朝也就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作为削蕃的备用手段,在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初,就有大臣提出参照汉朝“推恩令”,将藩王们掌握的武装护卫推恩给他们的子嗣们,进而采取渐进的方式削弱藩王们的军事力量,以达到渐进式削蕃的目的。由于“靖难之役”的爆发,此等建议便没有实际采用。

朱允炆最后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朝廷实力不够,而是因为他自己性格太过懦弱,处理政事的经验又不足,导致平叛过程中做了一系列的错误决策。再加上黄子澄和齐泰两个猪队友在出谋划策,想不输都难啊。

明朝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办法来削藩呢?

古人的智商绝对在线,像朱允炆包括他手下的一帮谋臣都很清楚削藩用推恩令来是最好的,这些他们自然是清楚的。问题是推恩令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需要时间。

有些人目光会盯着眼前,有些人目光会盯着长远。

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他有没有治国经验呢?应该说没有。

他性格温顺并且深受儒家教育的影响,他的几位师傅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是他的心腹。儒家最讲什么?等级和维护君权,儒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眼中溶不下一点沙子。

用儒家治世以前有人试过,那是汉元帝时期,他很喜欢儒家,所以用儒家治世,结果最后导致纲纪松弛,成为西汉由强转弱的结点。

一般古代帝皇治理天下是恩威并举,王霸相阵。朱允炆如果不当皇帝将会是一位很出色的儒家名家。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了的主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没有宗室辅助。所以他将儿子分封各地作为护卫。

这些王爷平时不管地方之事,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亲王可调遣王国所在地的镇守兵。

朱棣可以说是沙场中出来的。

这样一看就知道朱允玟犯了二大错,一是从性格上不如他叔叔,而且治国方向的选择有鐕 。二是违背了朱元璋的意图,他太急了。

为什么急?

一方面因为他年轻,年轻人都喜欢干成一件事情,另一方面是他的师傅们都是一些纸上谈兵之儒士。两者一合就成了。他一上位就想抓权,增强自己的权利而同时削弱诸封建王国的权力。一年之内拿下五个王爷,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允玟他怎么可能会用推恩令呢?因为他太急了,推恩令需要时间,他等不了。

他用人出现频频失误,对朱棣的事件考虑得很严重,实际应对并没有摆在最严重的位置。所以最终导致失败。

“推恩令”这个千古奇谋,建文帝不采用,为何却非要直接削藩?

历朝历代皇帝最怕的就是藩王势力做大,所以他们就想法设法的削弱藩王们的势力,但是在开国初期这些掌握军权的藩王,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像西汉初期刘邦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就大肆分封同性藩王,起初没啥问题,但是到了汉景帝的时候,因为汉景帝急于削藩一下就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幸亏被周亚夫很快平定。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削藩是很危险的,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期,即使当时的汉朝中央实力非常强大,但是汉武帝还是不敢直接削藩,所以就采用了主父偃提出的一个千古奇谋,那就是推恩令了,这是个阳谋,诸侯王们不遵守还不行。

何为推恩令?就是以前诸侯王死后王位都是传给嫡长子的,现在不想了要利益均沾,都是你的儿子凭啥让其他的儿子啥好处都没有?所以推恩令就规定诸侯王死后,有几个儿子就把国家分成几份,这样一来大家都有好处岂不美哉?等到了以后是在没法在分割的时候,这块地就由朝廷接管了,诸侯王们又不傻,这不是换着法对付我?但是以前没有继承资格的王子们,这下可高兴坏了,他门是真心感恩戴德的,我活着能好好享受就行,才不会管以后呢。

可见推恩令直指人心,因为人都是有私心的,在加上诸侯王你怎么反对?其他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你反对他门就闹,所以这个法令是无解的法令,但是明朝使得建文帝为何不采用推恩令呢?


难道建文帝不知道推恩令?肯定不可能。最主要原因还是建文帝和他的大臣们认为,明朝的藩王和汉朝的藩王是没有可比性的,汉朝的藩王就是国中之国,可以自己造钱等等,但是明朝的藩王虽然有一定的权力,但是建文帝自负朝廷还是能解决的。

再有一个自己身为大明正统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自己的叔叔们我要削他们的藩,他们还敢反抗?看看周王、代王、湘王、齐王、他们不都乖乖的听从朝廷的命令吗?可是他没想到等到燕王的时候,自己最后会被燕王踹下台。自己的自信、心急导致自己后悔终生。小伙伴们认为建文帝为何直接削藩呢?欢迎留下评论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1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