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同为雍正心腹大臣,乾隆对李卫和张廷玉有区别吗

以史为鉴 2023-07-07 18:57:50

同为雍正心腹大臣,乾隆对李卫和张廷玉有区别吗

同为雍正心腹大臣,乾隆对李卫和张廷玉有区别吗?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现在我们在说到雍正的事情,很多人都是能够马上想起年羹尧的,当然这个人在雍正登基以及稳定朝局方便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结局却非常不好,而在雍正手中能够被信任的人,除了年羹尧之外,还是有着张廷玉和李卫的,尤其是这个张廷玉,更是得到了汉臣最大的荣誉,但是在乾隆登记之后的处境并不是那么好,那么同样受到雍正信任的李卫,在乾隆朝的时候是不是也和张廷玉一样受到打压吗?

李卫这个角色这些年算是彻底深入人心了,因为那些年曾经涌现出了一些关于他的影视剧,虽然正史很少,更多的都是戏说了,但是在徐峥的演绎下,这个角色也就逐渐被大家接受了,甚至还有一种感觉,似乎历史上的真实李卫也就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才对的。

在影视剧中他是因为属于胤禛的奴才获得了权力,而且他是在胤禛还是四阿哥的时候,就已经陪伴在皇帝左右了,自然是更加的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了,所以这个官职也就一路之上不断升迁,而且还都是担任着重要的官职,这也看得出来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了。

其实真实的李卫并不是皇帝的奴才,或者是一个小混混,相反他的家庭是非常有钱的人家,在康熙的时候也就靠着家中的钱财出资捐助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引起了雍正的注意,所以在雍正登基之后,立马获得了重用。

最开始的时候,是派他出任直隶驿传道的,但是在他还没有到任的情况下,却被该任成为了云南盐驿道,可以正是这个岗位看得出皇帝对于他的信任,倒不是因为这个官职有多高,而是这是一个肥缺,因为在古代食盐这个是国家的掌控的生活必需品,在这个岗位上还兢兢业业,而且这个人对于如何抓私盐似乎很有天赋,所以政绩很好,也就逐渐获得了提升。

后面还监管过河工和漕运,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做出了不少好事的,而且经常弹劾官员,皇帝对他是非常信任的,而在乾隆朝的时候,对于他的信任,依旧没有缺少,而他也依旧爱民如子,最后也就做到了直隶总督的官位。

要知道这个位置可以说不是皇帝的信任是不能够担任的,因为他掌控着京城的安全,一个皇帝敢于将自己的身价安全交给一个人,这不是信任是什么呢?而他的结局,在雍正信任的那些大臣中间,算是做好的了,像张廷玉这样的老臣,不但剥夺了爵位,最后差一点没有将配享太庙的荣誉给去掉,这件这个差别还是蛮大的。

李卫明明是雍正的心腹大臣,为何说若非死得早,乾隆早就对他下手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所有的贤成或者是从上一代留下来的大臣都是在新帝那里可以得到重用的。或许李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本来就是雍正的心腹大臣,但是在乾隆登基之后,他死了之后也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待遇。


李卫是一个富二代,但是他不是读书的材料,所以他的官位是买来的,但是这个李卫的品性是挺好的,他没有借着这一个光未来搜刮民脂民膏,反而是一心一意为百姓做事情,所以也正正是因为这样,他后来是进入了朝廷,在朝廷的兵部任职的。康熙晚年的时候各个阿哥都是比较多争端的。因为康熙快要去世了,所以他们是为了争夺皇位吗?而李卫就加入了雍正的帮派之中。


所以在雍正登基之后,李卫的地步是一直上升的。他把官职做得有声有色,把云南的严赋税管理的井井有条。后来还成为了豪庭的一品要员和封疆大吏。因为他性格比较豪爽,而且也有一种不畏权贵的刚直,那么这一点是很得雍正的心的。


雍正去世之后呢,李卫还兼管直隶总督疏通了河道,弹劾贪污受贿的官员,更加一心一意的为民办事,所以他也是受到了乾隆的重用的,但是他在乾隆三年就去世了。因为乾隆在南巡的时候发现百姓在西湖立李卫为神像,所以,乾隆是很生气的,因为这样的一个臣子的功名太高了,就会盖过他的君主,从而让百姓会对这一为君主产生一些怀疑或者是怨言。所以,如果李卫还活着,估计下场也不会很好。

跟随雍正13年的李卫,在乾隆时期是何地位呢?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秋天,雍正皇帝接到一份奏折,他看后眉头紧皱,然后径直去了南书房。

在南书房,雍正把手里的奏折递给了大学士鄂尔泰。鄂尔泰此时的地位等同于内阁首辅,他看完奏折,连忙站起来,只见他额头流汗,欲言又止。

坐在鄂尔泰旁边的张廷玉,挑了挑眉,他虽然没看到奏折的内容,但以他的精明,定然能猜到这份奏折,肯定和鄂尔泰有关。

事后,张廷玉所料果然没错,原来是有人弹劾步兵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鄂尔奇是鄂尔泰的亲弟弟,所以雍正才把奏折给鄂尔泰看。而鄂尔泰为了避嫌,竟然一句解释都没有。

鄂尔泰是雍正的心腹之臣,更是当朝“宰相”,有谁这么不给鄂尔泰面子,竟然弹劾他的弟弟?

这个弹劾鄂尔泰的人,也是个“硬茬”,他曾经和鄂尔泰齐名,深得雍正宠信,此人就是李卫,时任直隶总督。

事情发生后,雍正为了表示自己“不偏不倚”,派自己的十七弟、果亲王允礼亲自去调查鄂尔奇案,最终调查结果是:李卫弹劾鄂尔奇的罪证,完全属实。

接下来,雍正的处理方式比较微妙,《清史稿》云:

上以鄂尔奇为鄂尔泰弟,曲宥之;奖卫,命议叙。

意思是,雍正公开奖励了李卫,但却私下赦免了鄂尔奇之罪,算是给了鄂尔泰一个面子。

事后,鄂尔泰并没有记恨李卫,反而很感激他,为什么呢?

因为,李卫拿到鄂尔奇的罪证后,有三种选择:第一,捅给言官,让大家都去“立功”;第二,私下写信给鄂尔泰,让鄂尔泰约束弟弟;第三,就是直接上奏给雍正,看雍正的意思。

如果选择第一种选择,那意味着这件事将会被彻底曝光,没有挽回的余地。如果选择第二种选择,那李卫不仅徇私,还有巴结鄂尔泰之嫌。最终,李卫选择的第三种选择,反而是对鄂尔泰有利的。所以,鄂尔泰感激李卫。

在雍正一朝,李卫就是这样的人,他不按常理出牌,不怕得罪人,但每次出手,都恰到好处。李卫死后,被谥“敏达”,其实非常有理。

历史 上的李卫,在雍正朝如雷贯耳,他身在庙堂,兼顾江湖,被雍正宠信了13年之久,可乾隆对他却十分冷淡。本文,笔者来谈一谈清朝名臣李卫,希望从这位封疆大吏身上,读出不一样的 历史 。

一、英雄不论出身

自宋明以来,科举取士已经是朝廷非常成熟的制度,明朝后期更是有“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所以,每逢官场上两位同僚初次见面,必然先看彼此是哪一榜的进士,是几甲出身,然后再论资排辈。

这样一来,有一群人就非常尴尬,他们就是“捐赀”出身的官员。所谓“捐资”,早在汉朝就已经存在,意思是花钱买官。而本文的主人公李卫,就是“捐赀”出身。

《清史稿·李卫传》记载: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

李卫是江苏丰县(属徐州)人,其父是一位大商贾,父亲本想让李卫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无奈李卫天生不喜欢读书。康熙晚期,清朝吏治败坏,“捐官”盛行,李卫的父亲决定用金钱为儿子谋个前程,所以,29岁那年,李卫获得了“员外郎”的职位,当年底,李卫便补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实缺,到北京去上任了。

其实,清朝虽然流行捐官,但一般捐官是先“买”到一个身份,然后要“侯缺”,因为当时不一定有合适的职位,即使有职位也有很多人竞争。有的人,一等就是几年,有的甚至等到一辈子,也没有谋个“实缺”。李卫在捐官的当年就能到北京兵部去上任,笔者猜测,其家族估计没少上下打点。

商人大多八面玲珑,李卫受家庭影响,为人非常机灵,后来他到地方上为官,在盐、茶、钱、税等多方面大显身手,和家庭熏陶关系很大。

李卫在兵部待了两年的时间,因表现勤勉,为人机灵,康熙五十八年,李卫被调到户部任郎中。清朝员外郎是从五品,六部郎中是五品,李卫这是官升一级。

李卫在户部期间,主要管理银库,李卫自幼就见过很多钱,但在银库中,李卫却没有低调,因为他以五品的小吏的身份,促成了一件“大改革”。

在清朝,有个名词叫“赢余”,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上不了台面的抽成。比如说,有官员拿着正规的手续到银库里提银子,户部的这些人会截留一部分当作福利。

根据《小仓山房文集》记载,李卫在户部期间,有一位分管的亲王要求每支出钱粮一千两,就必须加收“赢余”十两,这就相当于百分之一的抽成比例。例如,朝廷拨给某位督抚十万两赈灾银子,经户部的手出去以后,就只剩九万九千两了,如果中间再经过其他人转手,最终能到老百姓手中的银两,就会大打折扣。

但定规矩的人是亲王,很多封疆大吏也不敢轻易得罪,只能吃这个哑巴亏。李卫初来户部,觉得这很不合理,遂劝这位亲王停收“赢余”。亲王哪能听他的,李卫便在众人前来取银子的时候,在最外面一排柜子上贴上“某王赢余”四个大字,把亲王收钱的事情捅开,亲王当时非常难堪,于是下令废除户部“赢余”。

很多封疆大吏都没能做到的事情,李卫以一个五品小吏的身份做到了,这就是李卫。

二、雍正的不拘一格

雍正时期,李卫、田文镜、鄂尔泰并称为“三大模范督抚”,但这三个人性格迥异,彼此之间并无深交。两江总督尹继善曾向雍正评价这三人:

李卫,臣学其勇,不学其粗;田文镜,臣学其勤,不学其刻;鄂尔泰,宜学处多,然臣亦不学其愎。

这段评价,点出了三位“模范督抚”的优缺点,可谓精准。例如,田文镜此人非常勤勉,但为人刻薄。尹继善说李卫的优点是“勇”,但缺点却是“粗”。

受《雍正王朝》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李卫是乞丐出身,不识字。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李卫有一段自述:

“臣孤失学,不习章句,缘从母命,访择塾师,仅能讲说《通鉴》,粗知古人行事。”

按照李卫的话说,他自幼就不喜欢读书,但还是读过《通鉴》的。再加上李卫是捐官出身,所以笔者认为,李卫的学问或许不够渊博,但不至于不通文墨。

《清史稿》云:

世宗在籓邸,知卫才。

意思是说,雍正在没登基之前,就知道李卫是一位有才能的人。雍正有识人之明,他用人不拘一格,所以李卫被雍正重用,只是时间问题。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李卫立即升任云南盐驿道,可能因为是商人出身,李卫对盐业非常了解,因此很快做出了政绩。两年后,雍正二年,李卫被提拔为云南布政使,相当于“一省之长”。

在李卫的管理下,云南的财税大幅提升,雍正大喜,觉得这样的人才应该调到江浙富庶之地。于是到了雍正三年,李卫被调任浙江巡抚。在李卫的任命诏书上,雍正特地加了一句:

“命兼理两浙盐政。”

明清时期,盐业属于专管,朝廷有专门的盐运使,不受各省督抚节制。但雍正知道李卫很擅长盐政,便下了这道政令,赋予李卫管理盐政的权限。

这个小细节,不仅能看出李卫的才能,更能看出雍正的用人不拘一格。

到了雍正五年,为了扩大李卫的权力,雍正干脆把李卫升任浙江总督,并且“管巡抚事”。

这里笔者需要说明一下:自从康熙二十三年,清朝收复台湾之后,浙江的军事就归福建总督管辖,后来康熙又改“福建总督”为“闽浙总督”。所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清朝是不存在“浙江总督”这个职位的。但雍正为李卫设置了“浙江总督”一职,因人设官,不仅赋予了李卫权力,更提高了浙江的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

雍正是一位较为优秀的帝王,他的许多处理方式,显得非常高明。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能力效仿他这一点。

雍正任命李卫为浙江总督,并且还兼任巡抚,这就相当于军政大权一把抓。从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到封疆大吏,李卫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这种晋升速度,不仅仅是因为雍正宠信李卫,更能说明李卫是一位有能力、有手腕的“能臣”。

若是放在宋朝或明朝时期,像李卫这样没有强硬的政治背景,又是靠捐官出身的官员,一辈子都不可能有成为封疆大吏的机会。所以说,在雍正时期,李卫是极其幸运的。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一句话: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雍正信任李卫,李卫也对得起雍正。在清朝,浙江是重要的产盐区,但自康熙晚年起,这里的盐政就比较混乱。官府中饱私囊,朝廷收不上盐税,私盐贩子控制了市场,穷苦百姓却只能吃高价盐。李卫在浙江,雷厉风行,他不怕得罪江湖势力,先出重拳打击几大盐枭,然后又弹劾几位背景复杂的官员。不仅如此,李卫还奏请在关键的隘口设置重兵巡逻,以防被盐枭钻了空子。在李卫的治理下,浙江盐政终于焕发生机,百姓吃到了低价盐,而浙江的盐税收入也翻了几番。

在浙江期间,李卫还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那就是修筑海塘。海塘即海堤,是拦截海潮侵袭的重要水利工程。雍正初年,海宁、萧山、钱塘、仁和诸县境内的海塘每年都会决堤,虽然朝廷每年拨款,但都没有解决问题。李卫本身并不擅长治水,雍正派名臣范时绎前去修筑海塘,但范时绎给的方案雍正并不满意,无奈之下,李卫只得亲自去这些地方实地考察,最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请教,给出合理的方案,解决了浙江的老大难。

必须说明的是,李卫修筑海塘,没有用朝廷的拨款,而是由地方筹措资金完成,至此后,浙江海塘多年未发生大的水灾。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李卫的两个重要品质:第一,他善于钻研,把解决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不会的东西,他通过刻苦钻研后,比专业的人做得还要好。

第二,雍正初年,朝廷亏空严重,李卫知道雍正的难处,最后竟然没让朝廷拨款,自己解决了问题。李卫体贴雍正,雍正难道不知道李卫的苦心?

所以说,李卫能被雍正宠信13年,不仅仅是他办实事,用雍正的话,李卫能“体圣心”。

三、利国利民的李卫

雍正三年,河南巡抚田文镜和直隶总督李绂之间发生了著名“田李互参事件”,震惊朝野,差点酿成“党争”。这件事,看上去是李绂和田文镜政见不同,相互攻讦,其本质是以李绂为首的科举官员自尊心太强,认为田文镜“不尊重天下读书人”。其实,这也不算冤枉田文镜,因为田文镜虽然不是科举进士,但他从骨子里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差,因此才有他“不尊重读书人”的说法。

雍正的三位“模范督抚”,李卫、田文镜、鄂尔泰都不是翰林进士出身,但和田文镜不同的是,李卫对读书人却非常尊重。

雍正年间,浙江发生了查嗣庭、汪景祺等多起文字狱事件,雍正一怒之下,撤销了浙江考生参加科举的资格。李卫身在浙江,知道浙江学子的不易,为了解决问题,李卫做了三件事:

第一,李卫出主意编修浙江通志,把自古以来的浙江的忠臣义士都编出来呈给雍正,让雍正知道浙江也是忠义之地。

第二,李卫亲自重审了多起文字狱案,把这些案件的波及范围降低到最小。

第三,李卫让浙江学子不要受外界干扰,认真备考,然后上书请雍正派钦差来浙江视察,钦差看到浙江学风淳朴,回去如实向雍正汇报,雍正大喜。

这时,李卫再上书请求恢复浙江文士的会试资格,雍正欣然同意。

这件事,看似复杂,但被李卫有条不紊地解决了,浙江考生非常感激李卫。第二年的殿试,状元、榜眼、探花(前三甲)全部被浙江人揽入囊中,李卫颇为欣慰。

当时有人就说,若让田文镜来做浙江总督,浙江学子若想参加会试,至少还得等10年(即田文镜死后)。

所以说,同为模范督抚,李卫和田文镜一比,高下立现。

在雍正一朝,李卫有一项较为突出的能力,那就是“治盗”。雍正年间,江湖上有许多大盗,由于武艺高强,神出鬼没,官府都没有办法。

雍正六年,江南总督范时绎“缉盗不力”。雍正最终命令李卫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的盗案,并且说明,如果李卫是在抓捕盗贼,各地文武皆受其节制。

浙江和江南,分属两省,李卫身为浙江总督,不仅可以越界到江南地界抓捕盗贼,还要江南的文武官员都听他的,这看似荒谬,但不得不佩服雍正的魄力。因为李卫和那些迂腐的读书人不同,读书人不愿意和盗贼为伍,李卫却要“以盗治盗”。

他先花大力气抓住了武学大家甘凤池,然后用甘凤池来对付其他盗贼,效果非常显著,不久后,江南太平。

李卫在浙江一共经营了五年之久,《清史稿》云:

卫在浙江五年,莅政开敏,令行禁止。

雍正七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同年,加太子太傅衔,成为一代名臣。雍正十年,李卫出任直隶总督,一年后,他弹劾鄂尔泰的弟弟鄂尔奇,李卫的处理方式恰到好处,让鄂尔泰、张廷玉等阁臣佩服不已。这时,再没人敢小看这位靠捐官出身的封疆大吏了。

四、乾隆的态度大变

《清史稿》云:

世宗在籓邸,知卫才,眷遇至厚,然察卫尚气,屡教诫之。

意思是说了,李卫在雍正登基之前就得到雍正的青睐,但雍正觉察到李卫虽然聪明,却有一些“匪气”。于是,雍正多次告诫他要改。这里有个“屡”字,可见,在雍正登基之前,李卫和雍正应该很熟。

李卫在云南的时候,雍正曾赐给他一块“钦用”的令牌。李卫有一次见客,为了立威,便把这块令牌拿出来展示。这件事被雍正知道后,批评他:

“听说你不能放纵,操守亦不纯。尔其谨慎,毋忽!”(出自《清史稿·李卫传》下同)

雍正的意思是说李卫恃宠而骄,操守不纯。

李卫写奏折向雍正解释道:

“受恩重,当不避嫌怨。”

意思是,我深受重恩,有时候为了解决问题,难免用些小手腕,我问心无愧。没想到,雍正却回复:

“不避嫌怨,与使气凌人、骄慢无礼,判然两途。汝宜勤修涵养,勉为全人,方不负知遇。”

雍正的意思是:使小手腕和仗势欺人完全是两码事,你应该做一个无可挑剔的“全人”,才不辜负我对你的知遇之恩。

从此,李卫决定改掉身上的一些坏毛病。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虽然李卫极力去做一个“全人”,但他为人处世,还是留下了一些江湖气息。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驾崩,其子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乾隆和雍正的执政风格大相径庭,对于雍正特殊时期启用的“特殊人才”,乾隆也嗤之以鼻。例如,已经去世三年的田文镜,就被乾隆说得一文不值,乾隆曾说:

“河南自田文镜为督抚,苛刻搜求,属吏竞为剥削,河南民重受其困……”

意思是,田文镜作为河南的督抚,为人苛刻,下属官吏层层剥削,让河南百姓深受其苦。

这等于全盘否定了田文镜。

相比于田文镜,李卫虽然没有被全面否定,但也不受乾隆待见。

乾隆三年,李卫因病去世,享年51岁。乾隆下旨,按总督例给李卫下葬,谥“敏达”。要知道,当时的李卫虽然是直隶总督,但他身兼兵部尚书、太子太傅衔,乾隆却只给李卫按总督之礼下葬,并没有任何追赠,其实非常反常。

举两个例子,李卫的前任、直隶总督何世璂去世的时候,朝廷追赠为吏部尚书。李卫的同僚,云贵总督杨名时(加礼部尚书衔)比李卫早一年去世,当时,乾隆直接追赠杨名时为太子太傅,入祭贤良祠。

反观李卫,在雍正朝受宠13年,乾隆对他的态度却非常冷淡。两年后,河南巡抚雅尔图奏请将田文镜移出贤良祠,乾隆才想起来,同为雍正的宠臣,田文镜在贤良祠内,而李卫却不在,所以,下旨将李卫入祀贤良祠,算是给他爹雍正一个面子。

几年后,乾隆南巡,路过杭州,看到杭州百姓为李卫和夫人所立的“花神庙”,鄙夷地说:

“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

乾隆认为,李卫并非公正纯臣,他之所以能爬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上,全靠皇考(雍正)的特殊提拔。

李卫为何不受乾隆待见呢?归根结底,是乾隆和雍正的治国思想不同,雍正是唯才是举,英雄不论出身。但乾隆颇为自负,他骨子里还是比较保守的。正所谓“用正不用奇”,他认为,像李卫、田文镜这样的“怪才”,并不是取仕之道。

乾隆缺乏乃父的灵活,而多了一些僵化的思维,这也是清朝走下坡路的一个原因。

所以,嫚丽在读清史的时候,为乾隆感到惋惜,又为李卫感到庆幸。若李卫没有遇到雍正,或者说,若李卫生活在乾隆朝,那他一辈子或许只是一个“侯缺”的员外郎,不会在云南和江浙做出政绩,更不会留名青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1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