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李承乾谋反是唐太宗教育皇子重大失败的体现,当然不止唐太宗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康熙帝等这样英明神武的君主在选择皇储时依然会十分头痛。
康熙处理的还算不错,九子夺嫡的情况下尚未发生流血政变,而且也选了一位比较优秀的皇帝;赵武灵王应该是最死的最惨的英明君主,被儿子活活饿死在自己修建的陵寝中。
本文主要讲讲唐太宗的儿子李承乾已经是皇太子了,为何还会举兵谋反。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关于他上位时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大家是有所了解的,由于其上位的艰难性,因此也十分看重皇子的培养。
唐朝嫡庶观念很严重,唐太宗一共14个皇子,其中为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最为唐太宗所重视,他们分别为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
唐太宗早期对李承乾是很看重的,在他继承皇位的同时就立李承乾为皇太子。
在李承乾的太子时代早期,他的人生还是挺顺利的,因为有长孙皇后的照看,聪明伶俐的李承乾还是很受太宗皇帝喜爱的,史载其“性聪敏, 太宗甚爱之”。在李承乾八岁的时候,唐太宗就任命刚刚卸职的丞相萧瑀为太子少师,后来更是用著名大臣李纲为师。
唐太宗这样为李承乾找老师大概是受了自己当初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一直有一种说法李建成之所以在玄武门之变中失败,是因为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李纲之后是唐朝著名的史学家李百药。这些优秀的老师为太子李承乾提供了良好的教育。
在此期间,唐太宗对李承乾十分看重,贞观五年的时候,李承乾生病,唐太宗就请道士为李承乾祈福,后来又允许剃度三千和尚出家,要知道唐太宗并不是一个迷信宗教的人;贞观七年的时候,李承乾再次生病,唐太宗就请了天竺高僧来给太子祈福。为了李承乾健康状况,太宗不惜以此种方式来祈福。
唐太宗在出巡的时候,都是让李承乾留在京城监国,可以说对李承乾是相当重视了。
这种状况在贞观十年的时候发生了改变,长孙皇后去世,李承乾失去了重要的庇护。
尽管贞观十二年的时候,李承乾生下嫡长孙,唐太宗很高兴,下令天下囚徒都降罪一等,五品以上官员加官一等,但是关于李承乾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
前期主要是李承乾贪玩,没有节制,诸如“骑射畋游, 酣歌戏玩” , “私幸太常乐童称心, 与同卧起”等,甚至模仿突厥的生活方式“布陈大呼交战, 击刺流血, 以为娱乐” 。尤其是“私幸乐童”这种在古代看起来大逆不道的断背情,更是不为当时的社会所能容忍。
唐太宗安排的老师,也不是采取引导的方式进行规劝,大部分都是斥责似的进谏,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谁也受不了啊,致使李承乾不止对这类的进谏产生免疫,逼得李承乾有干掉老师的打算。
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承乾的种种作为,导致唐太宗对李承乾逐渐不满。
李承乾会有这样的作为,估计跟他坡脚有一定关系,在古代的时候,如果作为一名皇帝他如果是残疾的话,那是十分有伤大雅的事情。
纵横在这里讲一下明朝万历皇帝的事情,万历皇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因为在他执政期间竟然长达二十多年没有上朝,很多抨击明朝的人经常拿这个说事,认为万历是一个沉迷女色的人,其实万历早年也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关于为什么后来不上朝,众说纷纭。直到建国后,考古学家打开了万历皇帝的陵墓,才发现万历皇帝的两条腿的骨头不一样长,右腿有一些弯曲,由此可见,万历皇帝应该是个行走不方便。
在这个时候,唐太宗十分宠幸魏王李泰,让李泰产生了夺嫡念头,李承乾看在眼里,自然是伤在心里,认为唐太宗有换太子的打算。唐太宗对李泰的宠爱导致当时的大臣都有点看不下去了,甚至向太宗进谏“有逾于皇太子”。
当这些东西都叠加在一块施加在娇生惯养的李承乾身上时,李承乾未能顶住压力,最终选择了自暴自弃,被侯君集和李元昌所利用,最终走上了逼宫谋反的路。
对于李承乾的谋反行为,大概唐太宗后来也感觉出来并非全是李承乾的问题,最后唐太宗把参与谋反的人全部诛杀,李承乾却只是被贬为庶人,尽管很失望,然而还是下不去手。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李承乾身为太子依然造反,很大程度上跟李承乾的教育失败有着必然的联系,唐朝的皇子教育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为失败的,这种为了权力发生宫廷政变的事件,李承乾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李泰的声望升高,让李承乾感到了威胁。李承乾是个有福气的孩子,身为长子,又是长孙皇后所出,正是一个嫡长子,因为对长孙皇后的怀念,李世民对这个儿子也是宠爱有加。李承乾不负众望,很小的时候就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令所有人都喜爱不已,李世民尤为高兴,亲自为儿子选了几位老师,又让他直接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毫无避嫌之意。所以说,李承乾就是妥妥的官二代,只要他好好当太子,天下就是他的。
但是李承乾有一点玻璃心,主要表现在他腿瘸了以后。李承乾有腿疾,这让他有点自卑,所以迫切地需要父皇的肯定。但是这时候他的弟弟李泰崛起了,李泰很有文采,门下集结了很多有本事的人,李世民也是个注重文治的人,所以对李泰很赏识。李泰毫不掩饰对太子之位的渴望,这让李承乾很担忧,有弟弟珠玉在前,自己一个残疾人,恐怕会失去在父皇心里的地位。
李承乾有个乐童,叫称心,很得李承乾的心,李承乾自脚瘸以后,就日日和称心在一起。李世民知道以后,很生气,李承乾死活不改,李世民二话不说就杀了称心。称心一死,李承乾就坐不住了,对李世民的怒气就忍不住了,言语之间颇有不满。
李世民是个喜欢听别人谏言的人,就是喜欢别人骂自己。李承乾的老师就是李世民选出来的,但是李承乾不喜欢被人骂自己啊。日久天长的,李承乾的心里就变态了,他想,与其等父皇把皇位送给李泰,还不如我自己抢皇位来得痛快,于是他就联系亲信,起兵谋反了。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本身有足疾,加上叛逆后他开始与李世民有了隔阂,而李泰的崛起让他感到了危机,二是被围在周围想要利用他来获得更多权势的大臣给蛊惑了。
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后就立了年仅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当时李承乾也备受李世民喜欢,并逐渐有意识地培养他的政治能力,从公元632年开始在李世民外出巡幸时就由李承乾监国,并且为了李承乾多次大赦天下,可见对李承乾的喜欢和培养他接班的决心,然而逐渐的李承乾因为受不了李世民给他派来的辅臣的说教,开始叛逆起来,与李世民产生了隔阂。李世民开始对李泰宠爱,特别是李泰《括地志》完稿后更是大肆封赏。
看到李泰越来越受李世民喜欢,并且李泰也确实有了入主东宫的想法,感到自己受到威胁的李承乾开始动起了歪脑筋,想要派人去把李泰给暗杀了,但这事没有成功;又害怕因为暗杀的事败露,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和汉王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勾结, 计划造反逼宫。最终落得被贬为庶人的下场。所以整个叛变李泰是个非常总要的原因。
再来看看和李承乾一起造反的侯君集,功勋卓著,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因为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因此开始对李世民怨恨。在643年张亮被派往洛阳做都督的时候就有劝说张亮谋反的举动。李承乾知道他对李世民有怨恨,所以多次让在东宫任职的其女婿将他引进东宫商议,而侯君集也认为自己可以在李承乾身上找回自己的不公平待遇,所以也就大力劝说李承乾谋反。他也就成了李承乾谋反不可或缺的一个动力。
唐代初期之时,通过玄武门政变,李世民亲手杀了自己身为太子的兄长李建成,然后逼宫李渊退位,随即李世民登基成为唐太宗。虽然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百姓们安居乐业,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景象,但是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作为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年仅8岁的李承乾就早早被立为太子了,李承乾为何还要冒着大不敬风险去造反呢?难道李家人都有这种癖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其中的奥秘所在。
李承乾曾非常想当突厥人,对自己汉人的身份不以为然。喜欢学说突厥语,穿突厥服饰。挑选身边容貌像突厥人的奴仆,让他们扎辫子,穿上羊皮衣放羊。制作五个榔头的旗帜和突阙人住的穹庐,然后自己住在其中,杀羊烹煮。学突厥人用配刀割羊肉吃,对身边人说:“我试着假装可汗死了,你们众人模仿他们的丧礼。”于是装死卧在地上,众人便围着他嚎啕大哭,用刀划脸,表示哀悼。承亁过了很久突然坐起说:“我一旦拥有天下,当亲自率领数万骑兵狩猎于京城西面,然后解开头发做突厥人。”
李承乾当时遇到的问题就是,唐太宗也和汉武帝一样,英明神武,虽然他还没有像汉武帝晚年一样搞封建迷信活动,但是因为李承乾性情大变,渐渐失宠,而魏王李泰又千方百计博取唐太宗的欢心,导致唐太宗有意废黜李承乾,改立魏王李泰为太子。
太宗对李承乾的教育方式大多以批评为主,对他的成绩却多有忽略,甚至给他选拔的辅臣也都是敢于"犯言直谏"型的,太宗为了鼓励他们劝谏,对于劝谏的大臣也都是有谏必赏,长期得不到肯定,对于李承乾的心理影响可想而知,以致他的行为越加乖戾,到后来对于敢于提出尖锐意见的功臣,"往往遣人阴图害之"。
李承乾感到自己位置不保,就想到了效仿父皇发动玄武门之变,控制皇宫,迫使唐太宗提前退位,禅位给自己,他自己也能够提前登上帝位。但结果是李承乾准备不足,还没起事就被镇压下去了,将承乾废掉,并流放外地。
从一个模范太子变成了行为怪癖的谋反者,父子俩的原因是分不开的,李世民对其过于的苛刻,导致李承乾对自己不自信;李承乾也生性多疑,大逆不道最终走向了灭亡都是咎由自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