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成祖朱棣长子,次年改元“洪熙”。今天对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在明朝的历史上,朱高炽虽然身为皇帝,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存在感。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他雄才大略的父亲朱棣和他那经天纬地的祖父朱元璋,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朱炽是一个肥胖又软弱的短命皇帝。却几乎没有人知道,朱高炽其实是一个被许许多多的人低估的明君。
朱高炽是大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永乐帝朱棣的长子。洪熙皇帝从小便喜欢钻研儒术,不喜欢运动,但其实他有着很强的军事能力。在他年少的时候,朱元璋曾命令他批阅奏折,朱高炽把这些奏折井井有条的分为文和武两类,之后侃侃地向朱元璋作报告。因此,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
后来朱元炽长大后,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带人造反,并且命令朱高炽守住京城。当时,李景隆是朱允炆的大将,他率领了五十万大军前来平定朱棣的叛乱,只有一万多兵力的燕王与他相比,可谓是差距悬殊。
一个月内,李景隆率领士兵不停地攻打京城,没想到却反而被朱高炽麾下的五十分之一的兵力给打退了几十里。朱高炽在京城保卫战大获成功,为他父亲朱棣的登基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高炽为燕王世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命令他清晨去检阅所属的军队,朱高炽很快检阅完成并返回。朱棣十分的惊讶,询问他为何这么快就检阅完回来了。
朱高炽很真诚地回答说,现在的早晨太过于寒冷了,应该让士兵们先吃早餐,吃饱了再让他们接受检阅。朱高炽这一番行为让朱棣很受感动,对他也更加喜爱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高炽的仁义和道德并没有被所谓的残酷政治斗争而消磨掉,相反,他一直以来都保持有一颗赤子之心,并用这份赤子之心赢得了更多的人的称赞,赢得了民心。
他有一个弟弟叫做朱高煦,朱高煦长的十分英俊并且能武善战,不好的是,他有着想和哥哥朱高炽争夺太子之位的坏心思。朱高煦不同于他的哥哥,在利益面前毫不顾忌手足之情,对朱高炽用尽了阴谋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朱高炽一直都知道这事,但他念在是自己弟弟的份上,宽和以待,很多名士大臣都看在眼里。因此,包括名垂千古的解缙在内的各大名士大臣都对朱高炽极力的维护。
当时明朝的三大才子分别是解缙、徐渭和杨慎,在激烈的夺嫡之争里面,解缙一直都坚定地站在朱高炽一边。当朱棣犹豫应该把太子之位传授给谁的时候,朱高炽派出的解缙给出了对其他候选人漂亮的一击。
在一次宴会上,有位提前安排好的大臣做了一幅画,画中是一只老虎带着自己的一群小虎崽子,父子相亲的画面。解缙一看到这幅画便立马题诗一首,表达了一些父子之间的偏爱和冷落。这个时候朱棣便想起来了自己一直都对朱高煦偏爱有加,而多次冷落了朱高炽,这对朱高炽确实很不公。
他想着,同样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朱高炽也应该像朱高煦一样得到自己应得得父爱,于是最终他决定把太子之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能让当时的三才子之一解缙对他朱高炽死心塌地,可见他的人格魅力十分的强大。
朱高炽除了人格魅力强大外,他还很有政治头脑和远见。朱高炽继位以后,第一要解决的就是当年洪永年间在统治阶级中一步步加深的内部矛盾,这样才可以赢得大臣的信任。他平反了很多冤枉入狱的案件,恢复了受迫害大臣的名誉,与此同时,还解救了他们当时饱受折辱的亲属。
为了让大臣们对自己对朝廷更加信服,他还重组了内阁,提高了内阁的权力,他还鼓励直言劝谏,表明了自己广开言路的决心。因此,虽然朱高炽仅仅只是在职八个月,却获得了“天下清平,朝无失政”的高度评价。
洪熙年间,明朝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明朝的官员精简,他体恤百姓,百姓休养生息,还实行了一些政策,节省了国家的开支。不得不说,朱高炽虽然不是一位立过丰功伟绩的天子,但确实是一名值得被后人铭记的好皇帝。
明成祖朱棣的生殖能力显然比不过他老爹朱元璋。
朱元璋有二十五个儿子;朱棣只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和朱高燨。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均是朱棣和皇后所生。小儿子朱高燨“未详所生母”,既无传记也无子嗣,在 历史 上湮没无闻。
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腿脚不灵活,“体肥重,且足疾”,甚至胖的都不能自己走路,需要两个太监搀着走,“两中使掖之行”。
反观朱高煦,生的高高大大,孔武有力,十八般兵器轮的呼呼转,“长七尺余,轻趫善骑射”。
因此,朱棣起兵造反时,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则冲锋陷阵,成了其父事业上的好帮手。
曹国公李景隆帅五十万大军与朱棣决战于离北平不远的白沟河,朱棣差点被李景隆先锋大将瞿能抓获,朱高煦帅三千精锐猛打猛冲,“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朱棣进攻东昌时,被铁铉和盛庸包围,大将张玉战死,朱棣部队全军覆没,只身逃走,这时,朱高煦赶到,率部反击,转败为胜。
朱高煦自恃功劳大大,自己刀山火海滚过来,死人堆里爬出来,保驾擎天,乾坤挪移。
他大哥朱高炽有什么本事?只会坐享其成!
恨只恨自己出生的太晚,不是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的惯例,朱高煦虽是嫡子,但不是长子,所以不是世子,将来也不是太子。
朱棣也钟意这个二儿子,有野心,有欲望,跟自己很像。
在造反之初,朱棣甚至承诺如果造反成功就立朱高煦为太子,“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
朱棣继位后,永乐二年,朱棣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世子朱高炽立为太子,朱高煦立为汉王,被远远地打发到云南去。
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与世无争、安尊处贵的朱高炽怎么突然得到朱棣的赏识?
一、不是对手太强
明成祖继位后,开始商议“立储“的问题!
淇国公丘福说朱高煦劳苦功高,应该把他作为继承人!
朱棣心里也很矛盾,大儿子朱高炽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走路都走不动,“望之不似人君”;二儿子朱高煦身体倒是很好,但是调皮捣蛋,性情凶悍,不喜欢读书。
朱元璋就很不喜欢这个孙子。
朱元璋对世子朱高炽却是赞赏有加。朱元璋曾派孙子们去检阅军队,其他人早早就检阅完毕,只有朱高炽最后回来报告,朱元璋就问为什么这么慢?朱高炽说:
“大清早的,士兵们空着肚子操练,我于心不忍,我等他们吃了早餐操检阅的”
朱元璋又问:“如果发生水旱灾害,颗粒无收,老百姓靠什么活下去?”朱高炽回答道:“皇帝大大要及时抚恤,减租免税!”朱元璋大为开心,说:“你年纪轻轻,还有做皇帝的见识啊”
朱元璋驾崩后,朱棣派儿子们去吊孝,朱高煦嫌舅舅徐辉祖(朱棣的老婆是徐达的女儿,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管得太紧,也有可能是掌握了朝廷机密,反正是急于回北平,居然把舅舅的千里马给偷了,一个人就跨过长江回北平,途中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满朝文武责难朱棣教子无方,给朱棣带来了沉重的舆论压力。
建文帝早就有削藩的意思,朱高煦这么一闹,不是把他老爹朱棣的头扯出去给别人砍么?
朱高煦为了把老大拱下去,在内勾结宦官黄俨,在外和将军们搞串联。
黄俨在宫里搜集世子朱高炽的黑材料,向朱棣打小报告。
在“靖难之役”时,建文帝就给留守北京的朱高炽发了一通诏书,企图离间朱棣父子。黄俨得到情报后,立刻向前线的朱棣报告:“世子和建文帝勾结,您后花园起火了!”幸好朱高炽也把诏书原原本本送给朱棣看,诏书封皮都没开启,以示心底无私,朱棣感叹道:“以我这暴脾气,差点把儿子杀了!”
朱棣继位后,淇国公丘福和驸马王宁经常向朱棣称颂朱高煦的才能,朱棣几次差点要把朱高炽换下来,把朱高煦顶上去。
这档口儿,朱高煦管不住自己的脾气,这他都是不读书不养气的过。任性而为,滥杀无辜,辱骂朝臣。
朱高煦在府邸里穿着龙袍自言自语,“自谓世无敌”,“有志当期伸”,又抱怨老豆朱棣说“有子不自保,哀哉真少恩”。
关键是朱高煦还养了一个“好儿子”朱瞻圻,朱瞻圻因为母亲被朱高煦打死,心里恨死了这个父亲。朱高煦有什么不法的事,这位“好儿子”立刻向爷爷朱棣告状,朱高煦那些在家里自言自语的事,被朱瞻圻全部鼓捣了出去,最后朱棣实在看不下去了:你们父子是怎么回事哦!
二、好圣孙
反观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长得很帅,智商又高,“比长,嗜书,智识杰出。”,长期跟着父亲留守北平,跟着姚广孝学习内家拳法,练就一身的好武功。
朱高煦和宦官勾结,经常伺机陷害朱高炽,朱瞻基还得时时保护父亲。
有一次朱棣派儿孙们祭奠明太祖陵,朱高炽在前面由太监们扶着走路,路面坑坑歪歪,朱高炽险些摔跤,朱高煦在后面讥讽道:“走在前面的填坑,走在后面的人就吸取教训了!”朱瞻基反讽道:“我走在更后,你也可能填坑,我比你更加有教训!”朱高煦回头看着这个乳臭未干的侄子,心里不觉胆寒。
解缙、杨荣、黄淮、金幼孜、杨士奇这帮从建文朝投降过来的文臣,也很称颂朱瞻基。
在朱棣为立皇储的问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时候,朱棣问解缙怎么办?
解缙说:世子宅心仁厚,大家都很钟意他。
朱棣没说话,心里想着这个胖的走路都走不稳的儿子穿上龙袍的样子,自己辛苦挣来的江山就交给这个病秧子?
解缙又说:您有个好孙子,可保两朝盛世!瞧不上儿子,还瞧不上孙子么?
提起孙子,朱棣想起了很久以前自己做的一个梦。
当时朱元璋刚去世半年,朱棣还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有一天,朱棣思念父亲哭的声嘶力竭,迷迷糊糊睡过去。
朦胧中,朱元璋拿着一块玉圭交给朱棣,并告诫说,把这个世世代代传下去,朱元璋说完消失不见,朱棣想追上父亲问个清楚,一抬腿,发现自己前面站着一个英气勃勃的男子,微笑道看着自己,朱棣正想问,这男子也消失了,天地辽阔,静无人声,大风起处,‘’沙沙”作响,像是千军万马朝自己奔来,“踢踏踢踏”,又像是鬼混尾随自己,急得朱棣大喊“来人啊,来人啊”.........
这时,太监们叫醒了梦魇的朱棣,说世子朱高炽生了个胖小子。
朱棣把前情后事仔细比对思量之后,下定了决心,心里感叹道:“这是天意啊!天命不可违!”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1]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哎哟)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2]
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其陵墓建造得庄严简朴,象征着他的统(哎哟)治作风。
没必要花钱的地方,立即停止;判案时候不能滥用肉刑;为旧臣平反;临死前希望献陵朴素;不愿劳烦百姓等措施,都是他可以获得百姓的称赞的原因。
明朝历史是悠久的,朱元璋建立明后,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明朝的皇帝比较多,明仁宗朱高炽,朱棣儿子,两人是父子,在办事和处理朝政方面,存在不一样的地方。通过影视剧中发现,明仁宗给人的感觉是老实的。在历史中,明仁宗属于胖的人,做太子时已经很胖,据史记载,走路时需人搀扶,看出来胖到一定地步了。肥胖的身材不是健康的,所以在位只九个多月就去世了,时间比较短,他被后人称赞,是因为什么?
?
在古代的时候,做上太子意味着距离皇帝就不远了,朱高炽不是无能之辈。通过影视剧中,给人软弱无能的深刻印象,在史当中,很小时,朱元璋非常欣赏。因为他喜欢读书,喜欢安静。
?
喜欢读书,能力出众。朱元璋发现朱高炽除了善良外,政治能力优秀。只是碍于他的身份,朱元璋经常夸奖,不可能让他继承皇位的想法,能够做上皇帝,是因为朱棣。朱棣对于朱高炽寄予厚望,带兵打仗带着朱高炽,历史中的朱高炽不是无能的人,在射箭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朱元璋还是朱棣,非常聪人,除了带兵打仗,其他方面也是独具慧眼,朱高炽成为皇帝,军事能力非常出众。父亲造反后,为了更成功,到朱权那借兵,让朱高炽留守北平,朝廷知道消息,趁朱棣不在攻打,派出五十万大军,朱高炽手里的一万守军愣是打退了五十万大军,这让朱棣刮目相看。
?
在位期间,时间较短,做了好事,没必要花钱的地方,立即停止;判案时候不能滥用肉刑;为旧臣平反;临死前希望献陵朴素;不愿劳烦百姓等措施。
历史上的朱高炽和《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并不一样。在《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里面,朱高炽被描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畏畏缩缩的人,看起来特别老实软弱,有时还会装傻充楞。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朱高炽是一个沉稳持重的人,做事情谨慎细心,绝对不至于畏畏缩缩。
历史上的朱高炽因为仁厚而深得他的爷爷朱元璋的喜爱,一次朱元璋要朱高炽检阅军队,朱高炽很快就回来了,朱元璋很好奇问为什么。朱高炽回答,现在天气寒冷,我要士兵们吃完早饭再检阅,我先回来复命。朱元璋听后开心大笑,并且对朱高炽的治国才能特别赞赏。
据记载朱高炽因为先天的原因长得特别胖,平时需要两个人在身边搀扶才能够起身,也是因为这一点被朱棣所不喜。但是朱高炽的能力特别地强,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奉命守卫北京。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进攻北京,正是因为朱高炽的坚守,朱棣的大本营才没有丢掉,这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之役最亮眼的一笔。永乐二年朱高炽就被立为太子
朱棣的二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对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一直都心存不满,一抓到机会就会在朱棣面前诽谤朱高炽。不过朱高炽却并没有怨恨他的兄弟们,甚至在朱棣要处死三子朱高燧时还出来为其求情,由此可以看得出朱高炽的仁厚。
朱高炽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靖难之役中的罪臣平反,恢复了许多人的爵位和官位。可惜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不过他这十个月的当政为之后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1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