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魏延和姜维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延固守汉中10年无人能破,姜维为什么连30天都守不住?
为了打赢汉中之战,刘备几乎倾举国之力,除了关羽留在荆州战场,其余的大小将领几乎全都出动了。赵云与黄忠负责定军山,张飞与马超负责下辩之战,应对曹洪曹休。其他将领也都各就其位,跟在刘备的身边作战。最终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刘备终于拿下来汉中。
刘备为何非要拿下汉中不可呢?很简单,汉中对蜀国来说非常关键。占据了汉中,就可以保住大本营益州,否则蜀国就难有安稳之日。既然汉中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自然要安排一位得力的干将镇守于此,最终魏延入选。而魏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刘备没有看错他,魏延镇守汉中的10余年间,曹魏屡次前来进犯,却无人能攻破魏延的防线。
《三国志》这样记载:“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后来,王平沿袭魏延的防守策略,在兴势之战中,也击退了曹爽军队。《三国志》记载:“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可是到了公元263年,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接手的时候,不到30天的汉中就从他手中丢失了。魏延镇守汉中十年都没有出任何纰漏,王平按照魏延的策略,也抵挡住了曹爽军队,为何姜维连30天都守不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首先,姜维完全改变了魏延的防守策略。《三国志》记载:“及姜维用事,建议以为‘错守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姜维认为魏延之前的防御措施太过消极,他觉得应该把所有主力退守到汉城、乐城,然后想办法诱敌深入进入平原一带,然后乘虚攻击,给敌人来个大歼灭。
乍一看,姜维的想法确实不错,但是却有很大的问题。我们要了解蜀魏两国实力悬殊,当时蜀国所有兵力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十万,而最终能到姜维手中有权调动的兵力也就几万人,可是曹魏单是攻打蜀国的兵力就能调集十八万。由此可见,双方军事上的差距有多大。所以,姜维诱敌深入的想法是好,但是要建立在蜀汉强大的基础上才行。可现实是,蜀汉已经被诸葛亮和姜维的频繁北伐快消耗殆尽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姜维想当然的采取诱敌深入,只能自取灭亡。
其次,魏强蜀弱的事实。蜀国之所以能屡次拒敌于国门之外,就是依托着汉中周边的险要地形。魏延之所以能固守汉中十年也正是如此,汉中的防御自魏延部署以来,均采取“实兵诸围以御外敌”的做法,利用汉中周边的山险,在各个要塞阻击敌人。这样就可以花很少的兵力,有效阻挡曹魏军队的来犯,使得他们难以进入汉中平原。
但是,姜维一接手却弃险不守、完全摒弃了原本防守优势,选择门户大开,企图诱敌深入予以歼灭。殊不知一旦曹魏军队进入开阔的汉中平原,就犹如引狼入室。蜀汉的这些残兵弱旅,如何能抵挡得住魏军的猛烈攻击?恐怕到时候,不是要歼灭魏军,而是只有被魏军歼灭的份了。
最后,蜀国内部君臣离心,将才缺乏。蜀国在“乐不思蜀”的刘禅统治下,自然也就培养不出什么大将了,以至于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尴尬局面。再加上蜀国上下对姜维伐魏中坚之人的排挤,不光是黄皓之辈,就连忠心为国的诸葛瞻等人都开始反对。如此下去,就算邓艾不带兵伐蜀,恐怕蜀汉早晚也会土崩瓦解。
最终,姜维失守汉中,致使蜀国门户大开。邓艾带兵杀入成都,刘禅不战而降,蜀汉就此灭亡!
公元263年八月,曹魏政权派钟会、邓艾和诸葛绪,共18万军队,兵分三路,大举伐蜀。
九月,蜀汉汉中郡阳安关口失守,钟会率魏军主力长驱直入,进攻剑阁,姜维率蜀汉北伐军主力从沓中退守剑阁; 十月,邓艾率经少数精兵偷渡阴平后,连克江油、绵竹等城。 十一月,邓艾率军进抵成都城,蜀汉后主刘禅出城投降,蜀汉灭亡。 汉中作为益州的门户,地位极其重要,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任命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镇守于此,10年不失。
为什么一直固若金汤的汉中,在此战中不足一月便被魏军突破?且听本文细细道来。
姜维为何改变魏延的汉中防守策略?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原为魏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诸葛亮收服,从此效忠蜀汉,被诸葛亮重用。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魏延因造反被杀,此后蜀中能战之将,以姜维为首。
在蜀汉丞相蒋琬、费祎去世后,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克定中原,坚持北伐曹魏的战略,数次北伐,各有胜负,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却让蜀汉国力日渐消耗。
姜维掌握了蜀汉后期北伐军的兵权,以及汉中郡一线守军的指挥权,却在魏军钟会的进攻下,一月便丧失战略要地汉中,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人说,由于姜维改变了魏延防守汉中的策略,才导致汉中顷刻之间被魏军攻破。
魏延身为蜀汉大将,在刘备入川和进攻汉中时,屡立战功。
刘备夺取汉中后,在众人皆以为大将张飞会成为汉中太守的情况下,却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足见刘备对魏延能力的认可。
针对汉中防守,魏延曾对刘备保证: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是否口出狂言?
其实不是,他有一套针对汉中郡地形防守汉中的策略?错守诸围?。
汉中并非一城,乃是一郡之地,
西有阳安关,此为入蜀门户; 东有乐城、汉城等小城,作为据点; 南有巴山,不可通行; 北有秦岭各道,直达关中地区, 中间是南郑城,为汉中郡郡治所在。 所谓?错守诸围?,就是在汉中郡内各关键地点布置重兵抵抗、御敌于汉中之外。
魏延在汉中布置了三道防线,
秦岭各道是外围第一道防线; 汉城和乐城等南郑之外的小城为第二道防线; 南郑城是第三道防线。 李白有诗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实际上,汉中北部秦岭山脉同样险峻。
魏延在秦岭的斜谷、骆谷、子午谷等南北通道的险要之处都布置重兵,如果魏军来攻,必消耗巨大,并不能得胜。
即使魏军能够惨胜于秦岭,进入汉中郡,在蜀汉第二、三道防线面前也难取胜。
南郑周围10多个小城都是军事据点,互为犄角,南郑城居中调度,可尽退敌军。
其实,在蜀汉军队不断北伐时,魏军也数次通过秦岭南下,欲攻占汉中,但是连第一道秦岭防线都没有突破。
公元,244年,魏国权臣曹爽领兵10万进攻汉中,却被蜀国汉中都督王平在秦岭依险据守而不得前进,后在退兵时,被姜维、费祎领军南北夹击而大败。
从魏延公元219年任汉中太守开始,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汉中郡在魏延?错守诸围?的防守策略下,固若金汤。
费祎死后,姜维掌握蜀汉北伐兵权,重新思考汉中防御战略。
他认为,魏延的?错守诸围?,虽然可以据敌于国门之外,却是消极防御,不能有效杀伤魏军的有生战力。
因此,他建议采用?敛兵聚谷,诱敌深入,坚壁清野,殄灭敌人?的积极防守策略,放弃秦岭第一线防线,聚众兵于第二、三道防线,引诱魏军进入汉中平原,然后固守各个城池和据点,并利用游击战不断对魏军进行袭扰。
最后,趁魏军兵疲粮尽退兵时,个城池据点的蜀汉守军倾巢而出,追击歼灭魏军,必能获得大胜。
姜维将这个积极防守策略称为?敛兵聚谷?,力图歼灭最多的魏军有生力量。
姜维?敛兵聚谷?防守策略是汉中失守的罪魁祸首?
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魏军兵分三路,大举伐蜀,
西路,邓艾统领牵弘军和王颀军,共3万军队,进攻蜀汉大将军姜维5万北伐大军屯田处沓中; 中路,诸葛绪率3万军队,出祁山,经武街,进攻阴平以东的桥头,意图切断姜维大军归蜀退路; 东路,钟会率魏军主力12万军队,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郡。 在这个局面下,姜维
一方面,令汉中各军按照?敛兵聚谷?的策略,死守汉中平原各个城池和据点; 另一方面,急速从沓中撤军东归,欲救援汉中阳安关口。 姜维在向东退却的过程中,遇到了诸葛绪的3万魏军,便巧施?声东击西?之计,调离了诸葛绪军队,然后成功入蜀,诸葛绪于是也向东与钟会大军会合。
却不料,阳安关的蜀汉守将蒋舒开城投降,致使入蜀道路门户大开。
这时,钟会大军依然没有攻破蜀汉军队守卫的乐城、汉城和黄金城,于是便留下两万军队继续围攻,钟会带领其余13万大军入蜀,直指剑阁。
于是,姜维率领5万北伐军提前南退,与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援军共同据守剑阁,抵挡钟会大军继续南下。
钟会猛攻剑阁一个月,并未有斩获,邓艾献策,偷渡阴平,钟会同意了这个建议。
邓艾率领数千精兵,经过700余里的阴平小道,到达了江油城下,江油守将不战而降; 邓艾军队经过补给休整,连克数城,并在绵竹击败蜀汉诸葛瞻的军队,抵达成都城; 蜀汉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蜀汉灭亡。 有人说,蜀汉灭亡,全因姜维军事部署作战不力,先失汉中,后弃阴平,以致邓艾军队偷渡成功,兵围成都,才导致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魏延在汉中布置了三道防线,秦岭各道是外围第一道防线;汉城和乐城等南郑之外的小城为第二道防线;南郑城是第三道防线。魏延在秦岭的斜谷、骆谷、子午谷等南北通道的险要之处都布置重兵,如果魏军来攻,必消耗巨大,并不能得胜。即使魏军能够惨胜于秦岭,进入汉中郡,在蜀汉第二、三道防线面前也难取胜。
其实,在蜀汉军队不断北伐时,魏军也数次通过秦岭南下,欲攻占汉中,但是连第一道秦岭防线都没有突破。公元,244年,魏国权臣曹爽领兵10万进攻汉中,却被蜀国汉中都督王平在秦岭依险据守而不得前进,后在退兵时,被姜维、费祎领军南北夹击而大败。费祎死后,姜维掌握蜀汉北伐兵权,重新思考汉中防御战略。
他认为,魏延的“错守诸围”,虽然可以据敌于国门之外,却是消极防御,不能有效杀伤魏军的有生战力。因此,他建议采用“敛兵聚谷,诱敌深入,坚壁清野,殄灭敌人”的积极防守策略,放弃秦岭第一线防线,聚众兵于第二、三道防线,引诱魏军进入汉中平原,然后固守各个城池和据点,并利用游击战不断对魏军进行袭扰。
虽身为大将军,却无统帅全国兵力之权。姜维虽掌握北伐兵权,但兵力只有5万左右,并且屯兵于蜀地之外的沓中,益州各地守军的调动,并不在姜维的辖制之内。
姜维在开战前已想到了汉中和阴平的重要性。大战开始之前,姜维已经向后主刘禅禀明军情,请刘禅下旨派援军分别前往阴平和阳安关驻守,这说明姜维知道这两处的战略重要性,在军事上并无疏忽。然而,刘禅听信黄皓谗言,并没有及时派遣军队,前往要地,等到两地失守时,援兵才缓缓北上至剑阁,共同抵御钟会大军。此时,姜维手中也没能力分兵去防守阴平道了。
邓艾偷渡阴平,实属侥幸。如果刘禅能够听从姜维建议,提前派援军驻守阴平,邓艾的奇袭之策就会失败。即使,邓艾率军成功偷渡,至江油城下时,已是兵少粮尽,强弩之末,如果守将能够依险据守的话,还是可以等到成都援军,从而围歼邓艾军。但是江油等城守将马邈不战而降,使邓艾军队得到补给休整,恢复战斗力,才有了在绵竹击败诸葛瞻之事。
姜维在军事部署上并无失误,即便他防守汉中“敛兵聚谷”策略由于阳安关失守而失败,但是蜀中地势险峻,如果钟会在剑阁退军的话,姜维依然可以乘势追击,重新实现“敛兵聚谷”策略,以积极防御的态势,大败魏军。
因此不能说,由于姜维改变了魏延的防守策略才导致汉中郡迅速失守,只是,蜀汉政权内外矛盾太多,忠诚之臣太少,民心已经不在。纵使姜维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力回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1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