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作诗《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唐朝虽是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但烹饪食物的方法却只有蒸与煮两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唐朝的众多食物中,唐人为何最喜欢将饼类作为主食?
根据史书记载,在唐朝将近三百年的国祚中,饼是唐人最喜欢的食物,其中包括了蒸饼、煎饼、胡饼、曼头饼、薄夜饼、喘饼、撩丸饼、浑沌饼、夹饼、水溲饼、截饼、烧饼、汤饼、煮饼、索饼、鸣牙饼、糖脆饼、二仪饼、石敖饼等几十种,而在这几十种饼类当中,唐人们最常吃的还要属蒸饼、煎饼、胡饼和汤饼。
首先是胡饼,据说是在汉臣班固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原,由于唐代胡风盛行,因此很快就成为了一种高端的食物,甚至还被皇帝所喜爱。(《旧唐书》:贵人御馔,尽供胡食。)此外,唐武宗还会将胡饼作为赏赐之物赏赐给有功的大臣。(《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依然。)
其次是汤饼,其做法就是将面食切成薄片状,然后泡在特制的汤里,颇为类似于如今的汤面片或者面疙瘩。此外,汤饼在唐朝不光是主食之一,还在医学方面含有药用价值,根据唐人昝殷所撰写的《食医心鉴》记载:“治脾胃气弱、见食呕吐、瘦薄无力。”
最后就是蒸饼了,关于蒸饼的来历在之前已经有过探究了,所以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在这里还是要给大家补充一个新知识点,那就是白居易写过一篇关于蒸饼的散文《社日谢赐酒饼状》:“右,今日蒙恩,赐臣等酒及蒸饼、环饼等。伏以时维秋社,庆属年丰,颁上尊之酒浆,赐大臣之饼饵,既非旧例,特表新恩。空荷皇慈,岂伸丹慊,谨奉状陈谢。”
可以说,蒸饼虽然不是唐人心中最喜爱的主食,但还是能从这篇散文中见其是有一定地位的,因为就连皇帝也将蒸饼作为御赐之物赐给了参加此次宴会的大臣们。
最后照例再给大家附上一篇关于蒸饼的诗词,宋·杨万里《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诗人一腹大於蝉,饥饱翻手覆手间。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唐朝是古代最繁荣昌盛的王朝之一,不仅在政治和文化上成为鼎盛时代的璀璨明珠,经济上也盛行着小农经济模式。在这样的朝代中,民以食为天,那么繁荣昌盛的唐朝百姓都吃什么主食呢?盛唐时期,百姓的主食主要分为米、卖面、野菜这三类,唐朝的百姓先期在做饭的方式上主要采用烹煮,后期热衷于煎炸,随时间的改变,主食的种类也越发丰富。
一、唐朝百姓日常主食唐朝是我们历史长河中绕不开的一个朝代,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模式下,百姓日常主食主要与其种植的食物种类有关。南方百姓多食稻米,北方则主打面食为主。南北都食野菜。唐朝的农业发达,南方因地理位置优越主产稻米,北方则是以小麦取代先前的栗米种植为主,在民间吃小麦面粉做成的各种饼类最为常见。唐朝的烹调方式也有很多种,在当时光是饼的种类就有十余种,最常见的是蒸饼、胡饼和煎饼三类。
二、三种饼类唐朝百姓的主食一来是与其种植的物产种类有关,二来与其烹调方式有关。唐朝先期百姓赖以生存的主食主要依靠蒸饼,也可称馒头,后来慢慢煎这种方式开始流行,于是有了煎饼,这种食物大多出现在时常节令中。胡饼是从汉朝时期传入中原,可以理解为现如今的烤饼,上面撒有芝麻点缀,色香味俱全。人们一般将其视作长途赶路的干粮。
三、米类及野菜类唐朝的主食中还包含米类和野菜植物类,其中米类食物分为饭、粥和粽子三种,唐朝米饭并非仅局限于稻米,除此之外还有粟米、乌米、胡麻等。在唐朝,粥类食物也比较常见,分为米汤、冷粥、公粥、甜粥这几种,对应的用途也各不同,第一种是穷苦人家用来充饥所用,第二种是寒食节的时令食物,第三种是朝廷赈灾所准备,最后一种则是甜品。粽子在唐朝是纪念屈原的节令食物,由于粽子本身的味道鲜美,样子精巧。平常人家也会将其当作主食。唐朝人除了吃米类之外,植物类的诸如橡子、菱角等也会被看作主食食用。像是菱角可以蒸煮来饱腹。唐朝人的主食种类繁多,在吃穿用度上要比前人高出很大一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0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