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正三品清官回家没有盘缠,朱元璋为何大怒

以史为鉴 2023-07-07 18:28:00

正三品清官回家没有盘缠,朱元璋为何大怒

正三品清官回家没有盘缠,朱元璋为何大怒?感兴趣的读者和对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应该都知道明朝的朱元璋,他是草莽出身。他从小还当过乞丐,当过和尚。所以说穷人小时候最痛恨的是什么?最痛恨的就是那些当官的,那些贪官。因为朱元璋从小都穷的没有钱吃饭,但是那些贪官们一个个都富得流油。每当看见那些贪官的奢侈的生活,他都感到非常的气愤。

所以说他当上皇上之后就开始大力整治贪官。他认为上一个朝代的灭亡就是因为贪官的问题。他曾经也有一段时间专门去查,一旦被查到就会被砍头,并且说到做到,严格执行,当时确实几乎没有贪官。在明朝有一位清官,还是一位三品大员,就因为三十多两银子被砍了头。

我们来看看这位大清官为什么被朱元璋处死,这位大清官叫曾秉正。在他当官的时候,他的书生气质太重,然后他去劝谏朱元璋,结果被朱元璋撤去职位。在他回老家的时候,由于没有钱回到远方的老家,可是皇帝下令让他回家,他又不能不回去。所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所以狠心就将自己的女儿卖了,拿着卖女儿的钱来作为回家的钱。此事传到朱元璋耳里,立马火上浇油,

气得朱元璋大骂我大明朝难道就没有给你发俸禄?难道就真的穷得需要卖女儿换路费?所以朱元璋不信,认为曾秉正是在故意侮辱他,嘲讽他无能,因此,就命令把曾秉正抓来,判处酷刑。不过,命令下发后,官兵一赶到曾秉正家乡,却没找到本人,曾秉正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失去了踪迹。有人认为,曾秉正身为清官,以他那点俸禄确实只能够养家糊口,但是从陕西到南京,路途遥远,一般人确实拿不出那么多路费。

清官因为没有盘缠回家,朱元璋听说后为什么下令将其处罚?

众所周知,由于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导致朱元璋登基后对于贪官的惩罚是异常严厉的,为了杜绝官场贪腐之风,朱元璋采取了四个措施:

一是制定处罚标准。他登基之初便下了诏令:?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虽然贪官污吏确实历来为人所憎恨,但贪六十两就被处死这在我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朱元璋眼里也确实揉不进沙子,而且后期朱元璋一度还将这一数字改为?十五两?,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处罚的话,当时大明朝能有几个官员可全身而退?

二是加大惩处力度。朱元璋为了处罚这些贪官曾发明了几种刑罚,有一种非常出名的刑罚即?剥皮揎草?,明朝大将蓝玉就是受此刑罚而死,除此之外还有挑筋,断脚,削膝盖骨等刑罚。

三是降低官员俸禄。朱元璋时期全国官员的俸禄是非常低的,有多低呢,可以这么说,假如不贪污,官员的俸禄只能维持一家的基本温饱,朱元璋时期,官员的俸禄不是俸银而是米,虽然当时的米也可以用来交换,但朝廷发给官员的米是有一个定量的,这个定量就是能保持官员一家的温饱,这样一来,官吏们便不能用米进行其他物品的交换。

四是允许百姓进京告御状。朱元璋赋予了百姓可以直接将不法官吏押送到京城的权利,而且他还在宫外设置了登闻鼓,有冤的百姓只要敲了鼓朝廷就必须受理,甚至朱元璋还会亲自过问,如果有关官员不受理,那会死得很惨。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这四个措施既对官员起到了震慑作用但也让广大的官吏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试问哪一朝哪一代的官吏活得如此窘迫?

所以朱元璋时期的官吏其实大部分活的很矛盾,因为如果不贪活不下去,但如果贪了被人告发那就是死路一条。

而闲鱼用如此大的篇幅来讲朱元璋的反腐措施也是想告诉各位,接下来的这件事发生在朱元璋时期实在不奇怪。

这件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曾秉正的官吏,曾秉正的为人正如他的名字一般,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所以朱元璋很器重他,但曾秉正也因为性格太刚直所以也顶撞了朱元璋很多次。

时间久了,朱元璋就对他渐生不满,终于有一天,曾秉正再次顶撞了朱元璋,朱元璋这次受不了了,他大笔一挥,将曾秉正革去一切职务,削官为民,逐出京城。

也许朱元璋只是一时动怒,毕竟曾秉正是一位清官,将来还有被朱元璋重新启用的可能,然而曾秉正?成也清官,败也清官?,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史书上也是有记载的,原文如下:

寻竟以忤旨罢。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帝闻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不难看出,曾秉正当时太穷了,穷到什么地步呢?穷到竟然没盘缠回乡了,被朱元璋革职了还没钱回家,这京官当的,若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曾秉正真的没钱,左右为难下,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女儿卖了换来回家的路费。

说实话,曾秉正如此清廉的一个人竟然舍得卖女儿,咸鱼想不通,但他就是这么做了,而且还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肯定非常愤怒,于是大怒之下,他对曾秉正实施了?腐刑?,以此来惩罚他。

腐刑即是宫刑,就是当年汉武帝对司马迁用的刑罚,朱元璋对曾秉正实施腐刑的目的很明确,你卖女儿那就是不想要子孙后代了,既然如此,就如你所愿,一刀下去,一了百了。

于是,曾秉正受了刑,至于受刑后他去了哪里,过的怎么样,史书就没有记载了。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朱元璋一生诛杀贪官污吏达15万之多,可见其整治贪腐的力度有多大了。

明朝一位清官因为没有盘缠回家,朱元璋听说后为什么下令将其处罚?

以前看包青天的时候,心里崇敬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可见清官其实是更符合普世价值观的。但是历史上偏偏有这么一位,为官多年,不仅连回乡的盘缠也没有。还卖了自己的骨肉至亲换了盘缠返乡,这个人就是曾秉正。

曾秉正做了什么事?

乍听之下似乎有些悲凉,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清廉至极的官员,却被朱元璋命令直接赐了宫刑。不但没有得到美名,反而一转身就与自己的亲人和“血肉”永别……这又是为什么呢?怕是要从我华夏数千年来文人的“风骨”说起。

史上多数成名的名臣良将,要么是战场功勋卓著要么是政绩斐然史书留名。但是太平年间想要出头,除了时不时给当朝统治者来点麻烦显示自身的诤臣本色以外。似乎便没有了更好的途径。毕竟,在没什么战场才能的文人眼里。史书留名被后人千古传诵可能就是最大的追求。这也算得上是大部分文人的最高追求了。

而曾秉正便是这样一位,还在任时因为对朱元璋时不时的劝谏也算小有名气。但是这位明显觉得就这样离任不够出彩。竟然在离开之前亲自将自己的女儿卖了换盘缠。世人闻言,对其廉洁的一生自然是大加赞赏,他倒是觉得满足了。

不过朱元璋不干了,虽说你想求名。但是这样不是赤裸裸打我的脸么?再说了以你曾秉正的官职俸禄,不可能需要靠卖女儿来返乡。为了自己的名声陷朱元璋于不义,不整你整谁?再说了,自己骨肉都卖。那么你命根子想来也是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所以,美名固然重要,性命和健康,其实更重要。

朱元璋听说后下令将其处罚

曾秉正确实是一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他一直在劝谏朱元璋,说当时很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可是朱元璋为人刚愎自用,根本不听曾秉正的建议。还觉得曾秉正这个人很烦,就把他罢免了。曾秉正是一个清官,由于明朝的俸禄非常的低,他只好把自己小女儿卖了,筹得的钱用来回到家乡。

但是朱元璋觉得这个人别有用心,他非常生气,就下令把曾秉正处死。因为朱元璋觉得自己给曾秉正的工资是36石,是绝对足够生活得,曾秉正这样做是别有用心,讽刺朱元璋。可是曾秉正非常的冤枉,由于朱元璋根本不懂经济学,不知道通货膨胀的道理。朱元璋时期,物价飞涨,官员的工资又低,曾秉正这样的三品官员都没有回家路费,可见明朝的的经济制度有多么不合理。

曾秉正确实是一个为民做主的好官,可他死得非常冤屈。这是朱元璋犯过的一个很大的错误,也是朱元璋观念上的局限导致了这一次的悲剧。明朝的许多问题朱元璋都有着很大责任,官工资过低,物价飞涨极大的影响了明王朝的稳定,最后明朝的灭亡也与朱元璋的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曾秉正这件事就是一个缩影。

朱元璋听说后为什么下令将其处罚?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尊重女性。

明朝的一个规定就是:不和亲。也就是对女性的尊重,不会利用女性来换取自己的和平,当然,也是与明初强悍的实力有关,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和亲,至于蒙古族就是想和亲也未必能实现!既然你不尊重女性,就不要有后代了,直接宫刑了事。

第二个原因是朱元璋趁机找事情。

我们实际上都会知道朱元璋的为人,开国之初杀功臣,之后又利用不同的案件打击了不同的人员,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留好后路。据史料记载:曾秉正“在位数言事,帝颇优容之。”也就是说,这个人很多次直言犯上,这是职责所在,但是,朱元璋表面上是宽容了他,但是心中一定是恨毒了他!要不然也不会使用宫刑!

第三个是想以此来证明自己清廉。

是不是清廉?是的!但是将自己家人出售,来换取自己的名声!这个人的心思之恶是不是也昭然若揭?遇到这样的人,是不是应该严惩不贷?遇到这样的人是不是可以用极刑来震慑官员?我觉得是可以的,人性之恶,可以有!但是不能过分!

所以,我觉得处罚是好的,要不然,引起仿效之风就坏了,你说是不是?

三品官员回家没盘缠,惨遭帝王处死,一个三品官为何如此穷?

一个三品官,按理说是不会穷的,可是这个名叫曾秉正的三品大员,确实曾经穷得没有盘缠回家,他之所以这么穷,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真地清廉,以及他的薪水确实很低。此人在明初为官,而且正好就是朱元璋统治的时期,朱元璋这个人,大家应该清楚,那可是抠门抠到家了,农民家庭出生的,在金钱方面格局必然就不会高。

洪武年间,当官的可真不好受,一方面,贪污一经发现,就是重罪,常常会被判死刑;可另一方面,不贪的话,薪水又非常低,甚至比不上许多做生意的市井小民。比如曾秉正这个三品大员,所领到的薪水就无法为自己的家庭提供幸福的生活,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凑不齐,可见当时的大明朝廷,对官员是有多抠门了。

偏偏曾秉正又是一个绝对清廉的官,他在任的时候,从来没有揩一点油水,所以才会出现“贫不能归”的情况。然而中国人向来重乡土之情,不能回家,这肯定不是曾秉正能接受的,为了凑齐盘缠,他就只好忍痛把自己四岁的女儿给卖掉。




结果这件事就让朱元璋给听说了,当下大怒,一个堂堂的三品大员,居然卖女儿,这不把大明朝廷的脸面给丢光了吗?于是下令把此人收押,并处以宫刑,至于他最后的下场,史书无记载,有可能当时就死了。他的遭遇,真可以说是奇葩,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会出现三品大官凑不齐回家路费的情况,然而偏偏在朱元璋时代就出现了,可见朱元璋对手下的官员们,实在是太过苛刻了。

朱元璋对贪官嫉恶如仇,一三品官竟然穷得回家连路费都没有,为何却被他杀了?

这位官员确实清廉,甚至是清廉得太过了吧,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而且最后回家的路费竟然是卖掉了自己的女儿才得来的,朱元璋知道后觉得,这不是在说我的治理不好嘛,自己的官员回家乡,竟然还要卖女儿才能回去,他就觉得很丢脸,就把那位官员杀了。


朱元璋是从平民一步一步当上皇帝的,所以他非常憎恨那些贪官,因此他当上皇上之后,对贪官的整治力度非常大,哪怕贪一点点的小钱,也会被处以死刑。朱元璋出身贫穷,他看透了那些官员的贪污,所以他当上皇帝之后,大力整治官员贪污,他提倡大家相互举报,只要贪一点点钱的官员,就会被处以死刑,所以他那个时期,政治清明,贪官几乎没有。

而这位三品官员,他的俸禄本来就是很低的,毕竟只是一个小官而已,日常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是古代的人都是很讲究情谊的。这位官员也是清廉,当官期间没有贪污过一点点的钱,过得十分清廉,后来,他需要回老家去一趟,人不能忘本呀,所以必须回去,但是他竟然连盘缠都没有,无奈之下,他只能将自己的女儿卖掉了,换了点钱回家乡。

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是很生气的,立刻就下命令要处死这位官员。朱元璋知道之后,觉得我统治的国家的官员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嘛,回家还要靠卖女儿来换钱回去,这样传出去,百姓肯定会说我治理国家无用的,所以他立刻就下了命令,要处死这位官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0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