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没有普通话,大臣上朝时是如何与皇帝沟通的

以史为鉴 2023-07-07 18:18:04

古代没有普通话,大臣上朝时是如何与皇帝沟通的

对古代皇帝交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没有普通话,大臣上朝说方言时,皇帝听得懂吗?

古代虽然没有普通话,但历朝历代其实都有自己的官话,作为上朝的正式语言。大部分官员,都要学习官话。上朝的时候,官员们一般也只能讲官话,皇帝自然没有听不懂的顾虑了。

实际上,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当中,语言和文字作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一直都在进行着变化,也在不断适应人们的交流需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因为各大诸侯国相对独立,当时的交通又很不发达,所以几个强大诸侯国内部,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字和语言体系。不过,国与国之间还是需要进行交流的。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大家开始形成了一种双语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各大诸侯国国内,大家讲着自己的方言;然而在官方交流当中,大家一统采用雅语。这种雅语是西周时代的官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雅语依然是各国官方交流的主要语言。

后来,秦始皇一统了六国之后,下令将原有的各国文字,全部废除,一统了全国的文字。文字一统之后,各地之间进行交流,便容易了很多。但是在语言这一块,依然没办法一统。这倒不是秦始皇不想,而是因为根本就做不到。

想要推行一种语言,就势必要对全民进行普及教育,这在当时显然是做不到的。语言不像文字,文字往往是老师教授的,而且中国古代识字率普遍不高,识字始终是少部分人的权力。所以一统的文字推广起来,要容易一些。但语言往往是人生来就开始学习的,是通过周围环境进行学习的,想要一统全国的语言,那就太难了。

所以,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代,大家都开始广泛采用双语制度。在不同的地区,大家随意说自己的方言土语。但是同时,每个朝代都会确定自己的官话,一般都是以自己首都所在的地方的语言,作为官话的基础。所有官方的交流,都采用官话。

秦朝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确实将整个中原的文字,都一统了起来。后来的汉朝,也继承了秦朝的这项制度,在全国推广一统的文字。而且到了汉朝后期,楷书开始逐渐成型。此后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文字大体上都没有发生太多变化。所以今天我们去看汉朝以后的各种文献记载,基本上都可以直接读懂原本。

但是,语言这一块,就截然不同了。西汉学者杨雄曾作出过统计,最后发现西汉的方言种类便多达十三类。每一类方言下边,又有不同的小的分支,那就难以统计了。

再之后,随着历史逐渐进入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因为长期分裂,在语言上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动。南方逐渐形成了所谓的‘金陵雅音’,北方则形成了‘北朝雅音’。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北方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所以学习中原官话要困难很多,国家在推广官话的时候,成本也极高。

比如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的时候,不但将大批不懂官话的官员,降职处理。就连拒绝使用官话的皇后,都被他废黜了。如此一来,在国家的强制监督下,各级官员只能努力学习官话,北方的官话才终于渐渐推广开来。

而到了隋朝之后,隋朝学者陆法言,写了一本叫做《切韵》的书,依托一统的文字,将所有文字进行一统注音。如此一来,各地的士子可以通过这本书,直接学习官话。官话的推广成本,自然也就再次降低了。

此后的几个大一统朝代,都确定了自己的官话。唐代是以首都长安地区的语言,作为国家正式的官话。宋代以开封一带的语言,作为国家正式官话。基本上首都在哪里,就是以哪里的语言作为这个朝代的官话。

而在推广官话方面,各个朝代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隋朝之后的几个大一统朝代,几乎都会编撰类似《切韵》之类的语言书籍。而且会列入学子们必学的书籍当中,科举考试也会专门考这个。如果不懂官话,想要在朝堂上晋升,是很难的一件事。想要做官,就必须要学习官话。

其次,在中国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正常情况下,有资格经常见到皇帝的官员,级别一般都很高,而且基本上都常年居住在京城。他们的官话,自然也就讲得极好了。而那些外地官员,因为常年生活在外地,说话难免会有当地的口音。但这些人回京城参拜皇帝的时候,礼部往往也会进行系统的教导,这其中也包括了语言这一部分。

当然,如果是那种常年在外地做官,深受当地方言影响的官员,去见皇帝的时候,确实也有可能说带有严重地方口音的方言。比如当年戊戌变法的时候,南方的康有为,到北京去见光绪皇帝,陈说变法利弊。

但康有为的南方口音,就让光绪皇帝倍感头疼,根本就没听懂康有为说什么。所以这次接见之后,光绪才仅仅只给了康有为一个六品的官职。而正常情况下,在皇帝本人接见之后,都会被授予四品官职。

不过这种事情,到底只是极少数的情况。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皇帝身边也可以带翻译,帮忙转述这些地方官话。如此一来,语言不通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简单来说,对于中国古代的皇帝来说,各地方言还真不是个大问题。一来各级官员为了升官,都需要尽力学习官话,努力向皇帝靠拢。二来就算偶尔有说外地方言的官员,皇帝也可以带翻译。如此一来,语言的问题,也就被彻底解决了。

古代没有普通话,皇帝上朝如何面对各地方言的轰炸呢?

大家每次看古装剧,会发现电视剧里的人物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果是现代剧还发现不出什么毛病,不知道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想过一个问题没,古代就有普通话了吗? 答案是没有的。那么每次上朝的时候,大臣怎么和皇帝商量国家大事的呢?各地官员讲着不同的方言皇帝能听懂吗?

古代虽然没有普通话,但是多数朝代都会确立一种官话。就是大家在一块讨论问题的时候,用一种话,不就都能听懂了吗?

最早的官话出现在周朝。周朝定都洛邑,就是今天的洛阳。官方语言是如今河洛一带的方言。但是各地的官员又不是河洛人,不会说河洛方言啊,所以还产生了一种从事翻译的官职名为“象胥”。每隔几年各地的象胥都要到都城学习官话,学会了回去教各地的官员。

政策上推行。朝廷设立了一个机构叫“正音书馆”,就是专门普及官话的。朝廷的通知下来后,福建、两广等地的各个府州县,都成立了正音书院,就是专门教官话的。除此之外,还规定读书人要想参加科举考试,要想做官,必须要学会官话,学不好禁止考取秀才。这样的话,会不会很多人为了中举而学习官话呢?要不然,真的会出现湖建人听不懂湖建话的笑话了。

不仅仅对于臣子们有官话的这个要求,对于领导人也是有要求的,在小的时候就必须要学习满、汉、蒙、藏着四门语言,这可是相当于需要从小学习至少三门外语,这个课业也是一点都不轻松啊,毕竟是以后要当皇帝的人,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

虽然看起来做了不少事,但却没什么效果,后来渐渐就取缔了。到戊戌变法的时候,梁启超觐见光绪,皇帝仍然被这个问题困扰。由此看来,我们现在推行的普通话还是有效果的!

古代没普通话,皇帝上朝时是如何与满口方言的大臣交流?

其实,我们真的想多了,这个问题,古人早就已经完美解决了。
很简单,制定?官话?,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这个事儿,从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从西周一直到宋朝的两千多年间,都是以洛阳地区的语言为官方语言,(河南人眼泪汪汪的,?卧骄傲呀?)
而到了元代,经济中心向北京一带发展,官话的标准就由中原音逐渐改为北京音了,到了明代,标准音就有了很重的南京音北京音特点,明清时期,朝廷官话就和现在的普通话很像了。
1867年英国驻北京公使威妥玛在《语言自迩集》中提到:?官话作为口语媒介不只是属于官吏和知识阶层,而且属于近五分之四的帝国民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0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