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大臣天不亮就上朝了,古人早上是怎么解决早饭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7 18:17:08

古代大臣天不亮就上朝了,古人早上是怎么解决早饭的

还不了解:古代上朝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大臣们凌晨就上班,古人早饭是如何解决的呢?

我们在很多的古装剧和宫斗剧中,几乎都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皇帝每天早上很早就要起来上早朝。大家都了解,早朝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早的,皇帝也会很早就起来准备,皇帝就住在宫里,每天也要很早就做准备,而那些住在宫外甚至更远地方的大臣们通常都会更早起床。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些大臣们在早上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早上的饭的呢?

通常来说,虽然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皇帝在早朝的时间安排上面都有不同的习惯,但是一般来讲都是在早上的五点到七点之间,大部分都是五点和六点。这个时间点就是皇帝自己,也是要早起一段时间来准备的,更何况那些居住在宫外甚至是城外的那些大臣们来?这些大臣们的上司是皇帝,肯定不会允许他们迟到,有一些家住在比较远的地方的大臣,甚至会在凌晨两三点起来做准备,毕竟古代的交通工具不比现代快捷。这么早就起床准备,肯定也是来不及解决早饭的,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样解决的呢?

虽然有些皇帝并不是每天都会上早朝,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是存在的,对于小编这种吃货来讲,少吃一顿饭都慌得要命,虽然大臣们不会像小编一样注重口腹之欲,但是要了解这些大臣们中是有一些岁数比较大的老臣,体力肯定是赶不上年轻人。一般来说,早朝上如果没有什么大事,结束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这时候大臣们会选择忍耐,等到早朝结束再解决早饭。但是如果早朝上讨论一些大事,就会将结束的时间拖得很久,不只是坚持一两个时辰,通常他们还要唇枪舌战呢,不保持体力怎么进行呢?而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岁数相对年轻一些的大臣在不吃早饭的情况下保持这么充沛的体力都有一些困难,更何况是那些上了岁数的老臣呢?

如果在现代社会,我们通常会选择在上班的路上,随便买一些吃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古代,对于这些大臣来说,虽然也可以买一些吃的,但是相对限制比较多。他们是不能像我们现在这样在街边解决早饭的,只能是买一些方便而且问到不能很大的食物在轿子或者是马车中解决,毕竟还是要顾及身份的。而且通常来说,大臣们在上早朝的时候都会穿着朝服,不方便不说一旦朝服被弄脏,那就是失仪了。所以即使是在轿子或者马车上偷偷吃,也要十分当心,选择的食物也比较重要。

那么,只是这么垫垫肚子也不是办法,在一些朝代,皇帝比较大方,就会在宫中专门为大臣们建一个地方,方便大臣们在早朝结束的时候,直接解决早饭问题,比如说明代的时候。当然,这么大方的皇帝还是很少的,而且通常来说,这是在国库充裕的时候,如果国库比较紧张,皇帝就不管饭了。

虽然皇帝不管饭了,但是在宫中还是有可以吃饭的地方,只不过需要大臣们自己掏钱了,有点相当于现在的饭店,比如说在清代的时候。味道虽然比不上专门给皇帝妃嫔们做饭的厨子,但是也比宫中其他的厨子味道好。不了解这样的注意究竟是谁想出来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注意出的非常好,不仅解决了大臣们早饭的问题,还能为国库带来一笔收入,甚至还能满足一下宫中那些喜欢美食的吃货,一举数得。

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呢?

为啥清朝大臣上朝前,不敢吃早饭而是在嘴里含一片人参呢?

说到上朝,大部分人都会在脑海当中勾勒出一个宏大的场面,皇上身着盛装高高在上,正经危坐在龙椅,看着朝堂之下,衣冠整洁的文武百官分列两边,满满的仪式感。太监捏着嗓子高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然后紧接着就是一帮大臣的舌战群儒,事实真的如此么?

清朝大臣上朝之前都不吃早饭,甚至连喝水也要控制量,没有体力怎么有心思去吵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臣们不敢吃早饭,而是在口中含上一片人参呢?

一、早朝制度

自古以来,皇帝上早朝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一位皇帝尽不尽责,就看他勤不勤政就可以了,如果不上朝就会被认为成昏君,正如白居易所写,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明代的嘉靖万历二人就是因为十几年不上早朝,被后人辱骂。

清代的朝会并不是想象的这么简单,朝会分为大朝、常朝(御门听政)大朝每年会举办三次,大朝是一种纯为礼节祝贺的朝会制度,主要在重大节或者登基大婚来举办,主要目的是体现国家礼制类似现在的国庆,为了彰显自己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底蕴

皇帝在太和殿,接受王公、文武百官的参拜,庆贺,常朝是为了处理日常政务努尔哈赤规定五日一次,与群臣探讨国家要事,研究历代王朝兴衰的原因。后来太宗皇太极规定每月有三日御门听政,并开始制定仪注。

直到乾隆、康熙、雍正祖孙三代执政的时期,勤于政事,要求日日上朝其余清朝皇帝只要求每月御门听政即可。御门听政通俗来讲就是现在的办公会议,常常在早上举行,又被称为早朝。

康熙皇帝规定御门听政必须每天举行,各部院大小官员每日清晨,到午门集合,并且设有官员负责纠参失仪官员,迟到的官员是要受到申斥或者处分的康熙帝可谓是爱岗敬业第一人,自14岁执政起,几乎天天上早朝,他认为这是了解国家现状的最好方法。

当康熙步入中年,大臣们害怕龙体欠安,纷纷谏言讲日日早朝改为隔几天一早朝,却被康熙所拒绝,并说三十年如一日的早朝已经成为习惯,若是更改,会心存不安康熙一生日日早朝坚持了五十年之久,无论寒暑,都会亲自执政,康熙可谓是历史上最尽责的一位皇帝。

但是真的有必要天天上朝么?并没有,早朝的目的就是君臣之间沟通天下事,但是很多事情都是不适宜在朝廷上说的,尤其是军事方面,再者,很多事情在上朝的时候不能解决,需要各个部门的沟通商议才能定夺,皇帝上朝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换一个思路,清朝发明了奏折,而它的作用就是保密性强,可以和皇上单线沟通,不容易泄密。日日上朝多半是为了一种礼仪,满足皇帝君临天下的感觉。

二、含人参的原因

人参片便于携带,味苦,有很好的降逆止呕的作用,也大幅度的减少了由于没有吃早饭引起的干呕。人参也有很好的强壮作用,可以应对与短期内的体力大量消耗,可以改善人体机能,解决无力乏力的问题。也可以对心慌心悸有一定的作用,是一味不错的补药。

古代官员五更就要上朝,往往四更天的时候就要从被窝里爬出来,时间久了,自然知道这个小妙招,所以每每上朝之前都会在口中含上一片人参来补充上朝时的能量补给。

大臣早上都是不吃早饭就去上朝的一是因为几乎凌晨就要从家中出门,夜宵还没有消化完就要吃早餐,实在没有食欲来吃,若是吃,就要早起,压缩本不充足的睡眠,这样看来为了保持上朝时候的清醒,必须要保证睡眠足够,所以不会去吃早饭。

第二就算是食欲大增,准备吃早餐,大臣们也没有这个胆量去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朝并不是一个速战速决的事情,需要听各个部门汇报,若是大学士还要被留下来探讨奏折的重要事项,人有三急,万一这时候突然有点想法,那便是大不敬的行为。

试想一下,你颤颤巍巍的举起手,皇帝点到你的名字“爱卿可有事情要奏”你敢说出来“臣想出恭”如果真的敢说出来,不就是明摆着不想活了,已经做好被株连九族的准备了吗,再换一个方面讲,就算皇上让你去了,你在这偌大的皇宫也找不到如厕的地方。

为了防止想要如厕,大臣们不但不会吃早饭,还会提前排泄干净,要真是在上朝的过程中有这个想法也只能忍耐。但是早朝的时间不固定,有时候长有时候短,滴水不进,油盐不进,这让体力很难支撑,所以为了不出洋相,同时能补充体力,只能在口中含上一片人参。

口含人参不仅可以补充好体力,还可以帮助大臣保持头脑清醒,所以人参片就已经成为了大臣们的上朝必备品,虽然在上朝时候吃东西也是对皇上的不尊敬,但是皇上体恤大臣们上朝的辛苦,也就黑不提白不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总结

作为皇帝实属不易,一国之主需要处理的事物很多,但是也需要顾虑到大臣们,在古代京城当官实属不易,不仅仅要挨饿,还要与正常的生理问题所抗衡,迫不得已出此下策,口中含着人参来补充体力,满足大半天的热量供给。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职位是轻松容易的,活在当下,更应该庆幸少了许多不必要死板的规章制度,交通上也便利了许多,这些都是先人一点一滴打拼出来的,更要去珍惜,坚持先人的思路,创新繁荣我国

古代官员参加早朝的流程是怎样的,什么级别的官才有资格参加?

唐玄宗晚年逐渐怠政,尤其是杨贵妃进宫之后,更是沉溺于享乐。白居易《长恨歌》有诗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在封建社会,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被称为上朝。而早朝,更是一个很重要的处理国事的群臣集体性活动,尤其是想要励精图治的皇帝,都会特别重视。那么,都会有哪些官员可以参加早朝呢?

《唐六典》记载:?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意思是凡是在京的官员,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来参加早朝。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官,每天都要参加早朝。

唐朝地方官,要想参加早朝,至少要五品以上,还要等到皇帝召见或者入京述职时才有资格。五品以下,是没有机会参加早朝的。上朝的时间,大概是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唐朝是十旬休假,节假日不需要参加早朝。

宋朝神宗元丰改制后,早朝改为日参、六参、朔参和望参共四种方式。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及尚书省侍郎、御交中丞以上,即侍从官以上,为?日参官?,也即每天都要参加早朝。三省和御史台官、寺监正副长官以上,即京师百司以上,为?六参官?,也即逢一日、五日参加早朝;寺监丞、大理评事以上,包括暂无差遣者,为?两参官?,即朔参官和望参官,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参加早朝。

后来,宋朝社会安定,边境安宁,皇帝慢慢懈怠,有些皇帝隔一天上一次早朝,甚至一个月只上朝三次,分别是在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天。

唐宋时期,如果朝廷处罚官员,一般就是贬到外地,因为以后参加不了早朝,便获得不了朝廷相关的信息,仕途上很难进步。

到了明朝,因为朱元璋比较勤政,下令只要是京官,都可以参加朝会,这样,上朝人数一下子增多。明代的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

明朝参加上朝的官员,官职有大有小。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是一品和二品,六部侍郎是三品,这些官阶都比较高。也有一些官阶低的小官,也可以上朝,像六部给事中是七品,都察院御史也只是六七品而已。而地方官,只有四品以上才有资格上朝。

清朝官员上朝时,官居一品可以站在殿内,朝见皇帝,官居二品则需要在殿门外恭候,官居三品则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没有资格,参加朝会。清朝十天举行一次早朝,但是清朝皇帝大多勤政,实际早朝次数要多远远于规定。

中国古代社会,是礼法社会,等级比较森严。因此,关于早朝,也有一整套流程和详细规定。以明朝为例,参与早朝的人数最多,最多时可以达一千多人。

明朝官员上朝,需要佩带出入宫廷的牙牌。参加早朝的大臣,必须起的很早。大约凌晨三点,就要到达午门外等候。为了方便上朝,大臣们大多选择在皇宫城南居住,?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午门为紫禁城正门,大门为皇帝御用,平时不开。午门左右两边,各有小门,被称为左、右掖门,文武百官由此入朝。

起初上朝时,群臣争先恐后,拥挤不堪。后来便制定了入朝顺序:?将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

午门上设立有钟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第三通鼓响过后,也就是卯时(大概5点左右),百官则按照次序排队,等到鸣钟之后,再由掖门依次入内。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

皇帝坐上宝座之后,鸿胪寺官员?唱?入班,文武大臣则分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礼毕,才昭示着早朝的开始。

首先,鸿胪寺官员先出列,上报入京谢恩、离京辞官的人数。这些官员,都需要提前报备给鸿胪寺。如果这些大臣有位高权重或者有功劳者,皇帝如果召见,那么他们便会入殿觐见。否则,则只能在外面行五拜三叩之礼。

如果当时边关有军事活动,接着便是上奏边关战报。《明孝宗实录》:?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

接下来,便进入主题,上奏政事。并不是每个官员都要奏事的,要不然,早朝时间不够。有事启奏的官员,需要提前写好奏本。上奏时,先迈步出班,然后到御前跪下,这时才可奏事。奏事时,还要用官话,大声朗读奏章,读完之后,才可回到班列。

整个早朝期间,会有专门的纠察御史在一旁监督,只要是有人咳嗽、吐痰、衣冠不整、仪态不雅都会被记录下来,上报处理。

等各官员奏事完毕之后,鸿胪寺官员?唱?奏事毕,然后皇上退朝,其次百官才可陆续退朝,回各部门衙门处理政事。

可以看出,整个早朝还是很威严,规矩很多的。而早朝,也通常被看做皇帝是否勤政的风向标。勤政的皇帝,自然坚持早朝,像朱元璋时期,即便遇到恶劣天气,也很少罢朝。而清朝的康熙、雍正,除了早朝,还专门开设了午朝。

但是,也正是因为早朝比较正式,规矩较多,有些皇帝不愿意参加。像明朝嘉靖和万历皇帝,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因此,被很多人批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参加早朝与否,并不是好皇帝的必要条件。

嘉靖皇帝虽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经常批阅奏章到五点多。而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继位时就想做中兴之主。经常披奏章到1点多,早朝也从未中断,但是明朝最后还是在他手上灭亡了。

文:墨羽翩翩

参考资料:

【1】《明孝宗实录》 明官修

【2】《唐六典》唐官修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0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