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五虎将本领高强,诸葛亮最欣赏的是哪位呢

以史为鉴 2023-07-07 17:38:42

五虎将本领高强,诸葛亮最欣赏的是哪位呢

说起三国演义,那必须得说到蜀汉的五虎上将,他们可是代表着当时整个蜀汉甚至于说整个天下的最高战力,没有谁敢放言说能击败他们。而五虎上将在蜀汉的地位也是非常的高,受大家敬仰和喜欢,那么这些人中,诸葛亮最喜欢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对百科小编一起往下看。

关羽

关羽是大家最喜欢的人物之一,他既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又有超强的武力,睥睨天下,更重要的是,他对刘备是十分的忠心,堪称忠义的代表。当年无论曹操如何笼络他,都改变不了他忠于刘备之心。张辽甚至问过,假如刘备死了,关羽会不会归顺曹操?结果关羽的回答令人敬佩,他认为刘备是他的大哥,当年一起结义说好生死与共,如果刘备死了,关羽也不会独自苟活。这么忠义的人,怎能令人不喜欢呢?

然而对于诸葛亮来说,虽然关羽对刘备的忠义值得赞赏,但是关羽有一点他却特别不喜欢,那就是关羽的高傲。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集团,关羽就不怎么听诸葛亮的话,要不是刘备压制着,关羽完全是不怎么理诸葛亮的。后来诸葛亮借华容道之事,好好的打压了一番关羽,才使得关羽在诸葛亮面前,不敢放肆,不过关羽的那个脾气是无法彻底改变了,这也是诸葛亮不是特别喜欢关羽的原因了。

张飞

张飞为人耿直、鲁莽,在前期也是特别看不上诸葛亮的。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避而不见,张飞就觉得诸葛亮此人太傲慢了。所以在诸葛亮出山后,也是不怎么听诸葛亮的命令的。不过在火烧博望坡后,张飞见识到了诸葛亮的真正实力,还是比较佩服的,也就不再故意和诸葛亮作对了。不过由于张飞莽撞的性格,容易坏事,诸葛亮也谈不上多么喜欢张飞。

黄忠

黄忠是较晚加入刘备集团的了,一向被大家所轻视,主要原因也没有其他,就是因为黄忠年纪太大,大家担心他拖后腿。不过诸葛亮对此倒是有另一番看法,在关羽攻长沙时,诸葛亮就曾夸耀过黄忠的能力。

原文:今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与刘表之侄刘磐共守长沙,后事韩玄;虽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云长去,必须多带军马。

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黄忠还是比较重视的,而在之后的汉中之战,诸葛亮也多次命黄忠出战,足见他对黄忠人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黄忠还是比较听话,能力又是不错的,不过就是年纪稍微大了点。

马超

马超原本是西凉军统帅,本身是和刘备同级别的,只是后面被曹操击败,几经辗转才投靠了刘备。而因为马超之前的身份,在蜀汉也没有依靠,所以诸葛亮对他谈不上喜欢,只是因为他在羌人心中的地位比较高,所以对他稍加重用。

那么诸葛亮真正最喜欢的人是谁呢?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没错,这个人就是赵云。

赵云

赵云在演义中,是比较特殊的存在,他虽然也是五虎上将之一,但是他其实真正带兵打仗的机会比较少。他真正最大的功劳其实是做刘备的护卫军,这其实也看出刘备对他的信任了。赵云此人人品极好,为人忠义,缺点相对其他人是比较少的,而这也是诸葛亮喜欢他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赵云这个人还比较听话,诸葛亮让他干啥他就干啥,不会出现关羽张飞那种对着干的行为,而且他的武功还是比较高的,不低于张飞关羽。从以下两件事情,也能看出诸葛亮对赵云的喜欢和信任!

赤壁之战

周瑜定下火攻之计,万事都具备了,只差了东风,而这个条件得看天意,人力是达不到的。后来诸葛亮谎称可以做法求得东风,周瑜虽然不信,但也让诸葛亮一试,哪知道诸葛亮还真的把东风给借来了。周瑜后怕,派丁奉前去捉拿诸葛亮,哪知诸葛亮早就通知赵云前来接应了,而赵云也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挡住了丁奉的追兵,护卫诸葛亮安全返航。诸葛亮为何不叫别人来救而偏偏让赵云前来?足见他对赵云的喜爱与信任。

甘夫人去世后,周瑜定下计谋,让孙权把孙尚香嫁给刘备,趁机将刘备软禁,然后夺回荆州。诸葛亮明知是计,也让刘备前去,只是让赵云跟随护卫,还给了赵云三个锦囊,让他见机行事。而此次刘备去东吴娶亲,为何诸葛亮不让张飞或者关羽前去,偏偏让赵云前去?不就是因为他喜欢信任赵云吗?只有赵云才能出色的完成此次护卫任务。

综合上述分析,在五虎上将中,其实诸葛亮最喜欢的人就是赵云了,而像关羽和张飞二人,则只是正常的工作交流,谈不上喜欢。对此,你觉得呢?

此人是诸葛亮最信任的将军他虽屡战屡败但不是五虎上将之一


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在一般人的认知中,三国时期的蜀国有威震天下的“五虎将军”。可以说,他们是蜀战斗力的代表。事实上,历史上,刘备只冠以“四虎将军”之名,赵子龙只是一个名字很杂的将军,在小说中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

刘备的儿子刘禅即位后,逐渐做官。虽然如此,赵云的头衔还不是魏高燕的。

《三国志》正史编纂之初,通常将赵子龙与四虎将军一起表述,但并没有“五虎将军”之说,而赵云最终成为虎将军之一,得益于老百姓的欢迎。在古代的历史著作和文学书籍中,这五位将军的排名虽然一直在不断变化,但始终没有脱离五虎的形态,于是赵云“混”进了将军的行列。

虽然赵子龙在历史上只是一个名字很杂的将军,但他的勇敢和他自己在小说中的形象一样好。在《赵云别传》年,有这样一个故事:

黄忠在定军山解决了曹军大将夏后,曹操亲自带队前往汉中,将数千万袋粮草运往北山。黄忠袭击了曹军的粮草部队,带走了赵云的大部分士兵。等了很久,赵云也不见黄忠回来。他焦虑之下带着几十名骑兵前去探查。就在这个时候,他恰好遇到了曹军的大军,双方对峙起来。赵云战且退,突围而出。

并且,逃出人间后,他看到自己的部下被张珠困住,赶回去救张珠。

曹操的士兵一直追到赵云在蜀中的营地。赵云回到营地后,命令部下打开营地大门。君觉得有诈,干脆退兵。这时赵云击鼓,率众向曹军射去,曹军军心大乱,在仓惶逃窜的过程中互相践踏,许多士兵被挤到汉水里淹死了。

第二天,刘备看到凌乱的战场,称赞赵云。

这个故事在其他史书中也有记载,可见其真实性很高。后来罗贯中引用了这篇小说,补充了很多细节。这一修改直接抬高了赵云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小说中赵云在敌阵中左右奔走,所向披靡的描写比比皆是。当赵子龙又老又瘦的时候,他仍然和孔明一起去打仗,而且精神矍铄,作风比当年更好了。魏大将郑听到赵云的名字,也吓得魂不附体。甚至,赵子龙用箭射中了他的头盔,从悬崖上摔了下来。

虽然小说中有很多虚构的细节,有些夸张,但赵云的故事和正史基本相同。说到赵云的勇敢,我们经常用“勇敢”这个词。历史上有无数勇者,但能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赵云虽然比常人大胆,但并不笨。可以说,赵子龙心思缜密,足智多谋。

战争爆发,赵云家乡的仁人志士纷纷投奔当时势力强大的袁绍。只有赵子龙看出了袁绍的刚愎自用,觉得袁绍根本成不了大事。之后,他没有随波逐流,投靠袁绍,而是致力于寻找一个值得他辅佐的贤人。当时实力才是硬道理,赵云能够看得更远,难能可贵。

也正因为如此,赵云找到了刘备,这个值得他付出一生的大师。

刘备占领益州后,手下有人提出将城内外的房屋和土地奖励给所有士兵,赵云站出来反对。感觉战火还没平息,根本不是找乐子的时候。由于益州刚刚经历了战乱,老百姓怨声载道,要求归还房屋和土地。毕竟人心是基础。

刘备觉得赵云的想法是对的,就把所有的田产和房子都还给当地人,为当地人打好基础。

刘备因为弟弟关羽死在麦城,发兵到吴栋报仇。这时,赵云再次站出来反对刘备的举动。他觉得曹操还没有被除掉。在这个时候,讨伐吴栋太过虚弱,因小失大是不明智的。刘备没有采纳,我行我素。最后损失了很多兵力,被打败了。街亭之战,蜀大败,赵云亲自保护部下,使士兵损失甚少。

之后,诸葛亮让赵云把剩下的物资交给他的士兵。赵云觉得军队不应该掺杂利益,干脆把剩下的物资全部捐给了弹药库。这样的见识,古代能有几个将军?

这些事迹大多被罗贯中修改后写成小说。在他的作品中,赵云是诸葛亮最欣赏的将军,因为赵子龙非常体贴,总是先考虑大局。

当诸葛亮设计火烧王博时,他命令赵子龙把敌人引入陷阱,这样他在敌人的战斗中只能输不能赢。要知道,胜败对未来有多重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其他高瞻远瞩的将领真的不合适。孔明放下祭坛,借东风,请赵云前来迎接。这时,吴栋不怀好意,派许胜去追他。赵子龙拔出弓箭,射断了许胜船上的绳子,把许胜吓跑了。

赵云没有杀人,给对方留了面子,还能把事情做得这么漂亮。可以说,子龙是蜀将中唯一的一个。

因此,诸葛亮经常带着赵子龙。多年以后,赵云去世的消息传到诸葛亮耳中,孔明坐不住了,痛哭流涕:“国家失去了栋梁,我的手臂也失去了。”关羽死的时候,诸葛亮没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可见卧龙是多么欣赏这位勇敢的将军。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通继承爵位,官至公司领导。二儿子赵广是一名官员和守门员。他在栈中跟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赵云被称为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广为流传,其最早来源难以考证。明清时期的一些学者在自己的个人著作中也有提及,但并没有直接说出“常胜将军”这个词,而是用“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无敌将军”等词语来表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9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