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最后怎么死的

以史为鉴 2023-07-07 17:36:57

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最后怎么死的

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最后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对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提起诸葛恪或许很多人不知晓,其实他就是千古名相诸葛亮的亲侄子,是诸葛亮亲大哥诸葛瑾的大公子。诸葛恪从小聪明过人,《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三国志》中“诸葛滕二孙濮阳传”记载,诸葛瑾脸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时令人牵来一头驴子,驴脸上贴了一个标签,写着“诸葛子瑜”,子瑜是诸葛瑾的字,言下之意就是诸葛瑾是这头驴。如果诸葛瑾不能快速应对,不仅丢了脸面而且一定会被世人耻笑,但小小的诸葛恪却对孙权要来一支毛笔,在“诸葛子瑜”后面添上两字“之驴”,于是诸葛子瑜这头驴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足见其机智过人,孙权非常喜欢他。

还有一次,诸葛恪拜见孙权,孙权故意出难题说:你父亲和你叔父谁更高明一些?诸葛恪不假思索答道:自然是臣父为优。孙权问其原因,诸葛恪说,父亲知道是该为谁做事,而叔父不知,因此更贤。其实这个问题本身的确是比较难以回答的,如果说处于偏心,诸葛恪说父亲比叔父诸葛亮还优秀,这是明显的不实之言,而如果说叔父诸葛亮贤于父亲,那么自己自然就丢脸了,但诸葛恪不上圈套,而是从选择君主这一角度来说,的确是高明。

蜀国使臣拜见孙权,孙权故意对来使介绍诸葛恪说:这是你们丞相的侄子,喜欢马,快为他弄些马来。孙权这样问其实更是对诸葛恪出难题,而诸葛恪马上拜谢,孙权不解,诸葛恪说,蜀国就是您在外养马的马圈,今昭命下达,好马就一定送来。孙权对诸葛恪非常欣赏,交给他政事来考验他,而诸葛恪却不胜厌烦。从这些记载来看,诸葛恪应当是那种口如悬河、才思敏捷的辩才之士而非真正的兴国安邦之柱臣。事实真是如此吗?

尽管才名素著,但知子莫如父,诸葛瑾对诸葛恪却不以为然,他评价在诸葛恪说:“诸葛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意思是,诸葛恪不仅不能振兴家族,反而会招致灭门之灾。可惜诸葛瑾的一语成谶,后来的事实精准变现。而《吴志·张承传》记载,诸葛恪少年时,众人奇其英才,但张承却说,“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元逊是诸葛恪的字,看来能看出诸葛恪未来命运的大有人在。这些记载是否属实难以取舍,只好凭读者自己的判断了。

诸葛恪的膨胀是有资本的。《三国志》记载,诸葛恪向孙权建议将丹杨郡不服王化的野民众迁徙出来归于王庭教化治理,三年之内便可以增加兵员4万余众,而当时所有的大臣都不以为然。诸葛瑾的预言诸葛恪的未来结局也是因为这件事做出的,但历史真是奇怪也真是巧合,诸葛恪偏偏采用了一种占领领地绝食其民之法,逐渐将丹杨郡山地的山民驱逐出山,平息叛乱,复归王庭统治,为此孙权派遣尚书仆射薛综去慰劳诸葛恪的军队,薛综极力夸赞诸葛恪的功劳,甚至说周朝的方叔、召穆公、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也无法和其相提并论。诸葛恪飘飘然了。

陆逊去世后,诸葛恪擢升大将军,统管荆州军务。孙权病重之后,因太子年龄小,故加封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孙权临死之前,托孤于诸葛恪、孙弘、吕据、孙峻等大臣,孙弘于诸葛恪有罅隙,趁孙权去世想把诸葛恪除掉,而孙峻秘密告知诸葛恪将孙弘杀掉,从此总揽朝政。在此期间,诸葛恪做了很多大事,比如精简官吏、免除拖欠赋税、取消关税等,非常重视对百姓的恩惠,因此,诸葛恪深受百姓爱戴,每每外出都引得百姓争相其面貌!

关于诸葛恪的面貌,《吴录》中记载,恪长七尺六寸,少须眉,折安广额,大口高声。折算成现代的数据是,诸葛恪身高在1米75左右,胡子比较少,额头很宽,下颌比较低,嘴巴较大,声音洪亮。

关于诸葛恪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最为怪异的是刘敬叔《异苑》记载一个故事,孙权时期,永唐县有人进入大山之中碰见一只大龟将其用绳子捆住,这只神龟居然会说话,它对抓龟人说自己因为违时出游,被抓住。抓龟人非常惊奇,想将它献给孙权,于是将大龟载到船上。半夜里,抓龟人忽然听到江边的大树问大龟,称大龟为首领,大龟说,我被抓住了,将要被煮熟分食,不过,用尽南山的大树也无法煮烂我。大树说,诸葛恪博闻多识,如果用我们烧你怎么办?大龟说:你明白就不要多说,否则会祸及你们。送到建业之后,孙权果然命人煮大龟,却一直不能煮烂。诸葛恪对孙权说,用老桑树可以煮烂。献龟人也将听到的大龟和大树说话告诉孙权,换用桑树做薪之后,大龟果然被煮烂。

这虽然是一则类似神话小说的传奇故事,却能说明诸葛恪的确聪明过人,知识渊博。不过,也有人不认为诸葛恪冠绝时人。《江表传》记载,胡综去孙登处做宾友,说诸葛恪“英才卓越,超逾论匹”意思是,诸葛恪才华没有人可以匹敌他。羊衔却反驳他说:“元逊才而疏”意思是诸葛恪的确有才,但性格却有缺点。

还有一则传说是干宝的《搜神记》记载,说诸葛恪担任丹阳太守时,常常在两山之间狩猎,遇见有一物像小孩子样子,伸手想拉人,诸葛恪命令手下将手给它,小孩状物将人拉倒原地就死了。很多人非常惊讶,诸葛恪说,《白泽图》中有记载,不是什么神灵而是叫溪囊。足见诸葛恪见识非常广博。

诸葛恪之死其实是自己作的。为了完成孙权的遗愿,诸葛恪大规模的征兵20多万,率大军围攻新城,双方攻守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因为天气炎日,很多兵士罹患腹泻和浮肿病,伤亡过半,但诸葛恪刚愎自用,不信下属,凡是据实上报者要处斩,后来没有人敢汇报。这还不算,都尉蔡林屡屡向诸葛恪建议用兵之计,但诸葛恪不仅不听还夺了他的兵权,蔡林逃到魏国,魏国派大军征伐,诸葛恪率残兵败将回归,此时已经大失民心。

当年和诸葛恪一起杀掉孙弘的孙峻见诸葛恪霸揽朝政,民怨沸腾,于是和吴主孙亮密谋设宴除掉诸葛恪。诸葛恪临行前,《三国志》记载,“闻水腥臭,衣服亦臭,”更换衣换水后还是臭如初。诸葛恪要出门,其养犬咬住他的衣服拖着不放。一向取材严谨的三国志竟然记载了这些传闻,令人感觉怪力乱神。期间虽然也有向散骑常侍张约、朱恩向诸葛恪传递危险消息,但诸葛恪还是没有逃脱被孙峻砍杀的命运。诸葛恪死后,其二子诸葛悚被杀,诸葛恪的外甥等人被灭三族。诸葛恪死后,被芦席裹尸扔到石子岗上,非常之惨。

聪明反被聪明误,大约就是说的诸葛恪,虽然诸葛恪非常聪明有才,但其性格中刚愎自用以及政治手腕的确不算多么高明,最后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到底是咎由自取还是人祸所为?

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的全家为什么会被杀?

前言

公元252年,不仅熬死了昔日曾经同甘共苦打天下的周瑜、鲁肃、吕蒙,包括对手曹操、刘备都相继辞世,甚至连曹丕、曹丕的儿子曹叡、诸葛亮也都死了,孙权终于驾鹤西去了,时年71岁,孙权临终之际,太子孙亮只有10岁,得让人辅佐,于是让人推荐人选做辅政大臣,侍中孙峻就推荐了当时任大将军,正镇守武昌,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孙权却来并不看好他,其实在东吴后期也限于了人才凋零的场面,尽管诸葛恪有点刚愎自用,但当时也实在找不出比他更优秀的人才,就只好定下他了。

不过总体面而言,诸葛瑾的儿子比诸葛亮的儿子要优秀多了,如果当时是诸葛恪与诸葛瞻换一个位置,邓艾未必能实现兵临成都。


诸葛恪临离开武昌的时候,和他同驻扎在武昌的上大将军吕岱叮嘱他说:“你这次回去,凡事要小心,务必十思而后行。”

诸葛恪不以为然,说:“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孔夫子也说过思考两遍就可以了。如今您让我思考十次,分明是认为我不行嘛。”

诸葛恪是何许人也?用神童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的长子。从小就声名远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和官二代,身长七尺六寸的他生得仪表堂堂。

诸葛恪跟他那个忠厚长者的父亲大不相同,此人才思敏捷机智善辩。

一次,孙权宴请百官,就在大家兴致正高的时候,却见一个侍从牵着一头驴走上大殿,驴的脸上还贴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四个字“诸葛子瑜”。众人起初被这一幕弄愣了,纷纷转头去看孙权,只见这位正在那里偷偷坏笑,原来如此,大家马上就明白了,这位好诙谐的主公又在拿诸葛瑾的大长脸开心了,不禁哄堂大笑。

众所周知诸葛瑾脸长,孙权又喜欢拿人开涮,碰上这样的主,老实人诸葛瑾难免被捉弄。诸葛瑾知道主公并无恶意,只是酒席上寻欢取乐,倒也没生气,他早习惯了。但儿子诸葛恪却坐不住了,诸葛瑾不好出面,他这个儿子却有义务为父亲解围。

诸葛恪疾步上前,跪倒在地,对孙权说:

“请陛下赐臣笔墨添上二字。”

孙权不知诸葛恪要干什么,但还是同意了,然只见诸葛恪提笔蘸墨在写着“诸葛子瑜”的字条下面,又写了两个字“之驴”,字条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

孙权见了拊掌大笑,感佩诸葛恪的机敏,当场把驴子赏给了诸葛恪。

孙权找诸葛恪闲聊,孙权问诸葛恪说:“你父亲跟你叔父哪一个更贤德?”孙权这叫明知故问,故意给诸葛恪出难题,相当于男从回答老妈和媳妇同时掉到水里,先救谁这样的世纪难题,诸葛亮与诸葛瑾孰优孰劣,天下皆知,孙权岂能不知?诸葛恪身为人子,必须维护自己的父亲,但强说父亲胜过诸葛亮又是明显在说谎。

但这并没难住诸葛恪,诸葛恪略加思索答道:“以臣看来,臣父更胜一筹。”诸葛恪的回答大出孙权预料,孙权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诸葛恪从容答道:“臣父辅保的是明主,而叔父却不是,所以臣说臣父为优。”这个马屁拍得可真叫有水平,既避免了尴尬又颂扬了领导,一举两得。

诸葛恪是不是小聪明呢?也不是,诸葛恪是有真才实学的,通过平定山越叛乱的事迹就可以看得出来,三十二岁就被孙权拜为将军,奉命平定山越,在平定山越的战争中,显示出诸葛恪高超的指挥艺术。三个字:“断其粮”,并不强行进攻山越。

山越虽常年待在山上,那些不愿归附孙氏的汉人就在山里开荒种地,诸葛恪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山越再狡猾也要种地吃粮,虽然山越人擅长山地游击战,喜欢跟朝廷的军队玩躲猫猫的游戏,但人可以躲,地里种的庄稼却没长腿,走不了。

诸葛恪带兵进山,见到庄稼就割,就像在自己家地里似的,一点也不见外,最令人感叹的是这位仁兄下手还特别狠,他的部队好像蝗虫一般,所过之处,挖地三尺,连麦秆草叶都不留。诸葛恪的收割队真正做到了干干净净,十分专业,这下可把山越整惨了,别说口粮,来年的种子都没有着落了。没粮食吃就只能饿肚子,刚开始,还能靠着存粮挺一阵,等存的粮食吃完了,就只能啃树皮了。

时间长了,即使吃苦耐劳如山越也受不了了,开始三三两两携家带口下山投降。诸葛恪此时又变成了一个态度和蔼笑容可掬的父母官,对前来投降的人,笑脸相迎,并下令各县对归顺的山越要善加安抚,妥善安置,不许为难他们。对他们此前的所作所为宽大处理既往不咎。就这样轻松的平定了山越。



为什么孙权不太看好诸葛恪,实在是没人可用了,才被迫用他呢?

我想这应该就是聪明和智慧的区别了。诸葛恪的确聪明,但他没有像他的父亲和叔叔诸葛亮那么沉稳有智慧。显得过于锋芒毕露了。纵然是匹千里马,也需一个能驾驭的君主来驾驭才行,否则就会成为一匹烈马,而迷失了方向。


事实证明孙权的担忧不是多余

诸葛恪回到了建业,以大将军和太子太傅的身份,统管所有政务。他一走马上任,就着手励精图治精兵简政轻徭薄赋,使东吴出现了一派新的气象,倒也颇得民心。

公元252年,诸葛恪在东兴修筑大堤,将两山连接并在其间筑城两座,各留千人防守,魏人将这种行为视为挑衅。于是一场战争开始,而这场战争,《三国演义》里用了很少的笔墨。因此,多数读者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十二月,魏王曹芳分兵三路攻打东吴,诸葛恪亲率援军四万急驰东兴。吴将丁奉率领三千水军乘舟楫顺风而下,两日内就到了东兴。当时天降大雪,魏国的胡遵等人正在饮酒聚会,没有防备。丁奉神兵突降,袭击魏军营垒,魏军惊恐溃逃,争渡浮桥,浮桥被压垮,魏军落水而死和自相践踏而死的人接近一万,剩下的残兵也烧营退走,吴军缴获了大批军需物资。

东兴之战是诸葛恪执掌朝政以来,吴国和魏国的第一次刀兵相见,吴国在这次战争中取得了完胜。让诸葛恪与吴国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争却是吴国最后的夕阳残照。塞翁失马,焉知非祸?这场战争将吴国和魏国引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照理说,孙吴有诸葛恪这么一位天才将领,应该确保国事无忧才是,最后问题也出现在诸葛恪身上。

吴国的诸葛恪一战得胜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魏国也不过尔尔,甚至召集群臣商议第二年春天大举北伐的事宜。群臣认为连年出兵将导致兵马疲惫,胜算不大,而且还会劳民伤财,减损国库。然而意气风发的诸葛恪哪里听得进别人的话,他一意孤行,执意出兵,大家也拿他没有办法。

就这一点而言,还真不如诸葛亮,每一次北伐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工作,如《出师表》。而诸葛恪显然没有这样的政治智慧,变成独断专行,从政治上得不到支持。

第二天春天,诸葛恪率领二十万大军来势汹汹兵临合肥城下。当时合肥城里只有三千多守军,诸葛恪让人垒起土山攀缘城墙,城墙在密集的攻击下眼看就要颓塌。城中守将张特急中生智,派人将自己的印绶给诸葛恪送去,还带去口信说:魏国的法律规定,城池被围一百天救兵不至,城里的人即便投降也不会株连家族,如今您已经攻打合肥九十多天,请您允许我们明天投降,那样的话就不会殃及家人连坐,现以印绶作为信物。诸葛恪心想,多等几天有什么要紧的,反正这合肥城早晚得被我军攻下,于是同意了张特的请求,命令属下停止攻城。

正当吴军在接受魏军投降的美好憧憬里欣然入梦的时候,三千魏军在城内抡锹铲土,日夜奋战。几天之后,吴军一看目瞪口呆,在朝阳的照耀下,一座全新的城墙拔地而起,矗立在旧城墙的里面。原来张特使了个缓兵之计,骗得几天时间,起了一座新墙。

此时,他一改怂样,牛逼哄哄地站在城头向吴军大喊道:我怎么会投降!我只会战斗到最后一刻!诸葛恪气急败坏,连忙命令士兵重新攻城,然而数月苦战,吴军早已疲惫,哪有力量再啃掉一堵新城墙,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机会一闪即逝,时光也倏忽而过,吴军在合肥城下,从春意初萌的季节一直耗到烈日炎炎的盛夏。天气越来越热,饥渴的吴军四处找水喝,已经顾不上饮水卫生,一时间,东吴半数以上的士兵都开始腹泻。诸葛恪听到报告,就怀疑士兵们装病偷懒,后来见士兵们果然东倒西歪,上吐下泻,便意识到这场战争再也没有胜利的转机了。

他不像司马师那样自己将责任承担起来,而是迁怒于部下,有人对战争持不同看法,他就将人解职,有个都尉一怒之下投降了魏国。七月,诸葛恪眼看再也无力攻克合肥,便只好下令撤兵。

诸葛恪这一战,来的时候是士气饱满的精兵猛将,走的时候却是垂头丧气的残兵败将,有的士兵病倒在路上被自己的人马踩死,有的士兵被追击骚扰的魏军抓获。诸葛恪居然视若不见,照旧谈笑自若,还趁机在沿江游玩了一个多月,才姗姗回到建业。诸葛恪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战是他军政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他彻底失去了人们的支持。

八月初,诸葛恪回到建业,他不但没有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大发雷霆训斥他人,还大力镇压那些反对他的人。如此倒行逆施,诸葛恪已经为自己掘好了坟墓。

这年冬天的十月,孙亮和孙峻为诸葛恪设下了鸿门宴。

他佩剑上殿,坐下后也不轻易饮酒。孙亮见状,就说:太傅的府里想必有好酒,不妨派人取来。诸葛恪这才喝了几杯酒。席间,孙亮找了个借口离席,孙峻也假说出去方便一下,方便回来的孙峻换了一身精悍打扮,手持尖刀大呼:“奉旨捉拿诸葛恪!”诸葛恪连忙拔剑,却晚了一步,立刻身首异处。

鸿门宴后,大家拥戴孙峻为太尉,代替诸葛恪的位置。孙峻的能力比诸葛恪差远,掌权后,一味和宫女鬼混,吴国在没落之路上越滑越远。诸葛恪也为自己在政治上的低能买了单。

诸葛家族的神童,诸葛恪最后却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

你真的了解诸葛恪吗?我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诸葛家族还有一人也可称得上三国中的独秀一枝,此人就是诸葛恪。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的权臣,是吴国大将军重臣诸葛瑾的长子,也是诸葛亮的侄儿,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诸葛恪这个官二代成年后才得以被拜为骑都督。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继承了诸葛氏家族的某些优秀遗传基因,不仅从小就以神童著称,还十分善于辩论,几乎很少有人能争辩过他,话说诸葛瑾脸型较长,被大家调侃道面长似驴,有一次孙权在大会上让人牵了头驴进来,然后故意量了一下驴脸,写上诸葛子瑜,而诸葛恪那时还小,他不慌不忙地走到驴前,拿起笔在诸葛子瑜字下添上‘之驴’两个字,这一举动迎来举座欢笑,孙权就把驴赐给了诸葛恪,前丞相陆逊病时候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带领其兵。

孙权问他“你觉得你能否比得过诸葛亮,”他坚定地回答了“能”孙权惊讶的说“丞相不仅治国严谨,而且还是你的长辈,你怎能胜过他?”诸葛恪答“您说的没错,但是如果投靠了昏庸的君主,甘心为其服务,则不如我从容地效忠清明安泰的朝廷,为天下赞扬君主效力。”孙权又问“那你跟步骘朱然陆逊相比呢?”诸葛恪摇了摇头,孙权说“你都不如这三人,还怎么跟你叔叔比呢?”诸葛恪说“不敢欺骗陛下,小国虽然有君主不如灭亡的诸侯国,所以说能胜过他。”

诸葛恪的一生太顺了,所以他把许多事情都想得很简单,从而养成了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的毛病,因而最终落了个全家抄斩的荒凉结局。

《宋代三十名将》揭示三国名将诸葛恪的悲惨命运诸葛恪的下场是什么?


诸葛恪,蜀汉人,诸葛亮的侄子,吴栋大臣诸葛瑾的长子。多面手和勇敢,他们类似于孤僻的吴竹荪。孙权是个傲慢的老皇帝,喜欢捣乱。他和张昭吵了一架,放火烧了张宅的门。他派人去谴责鲁迅,导致了他的死。但和诸葛恪似乎总有父子关系,常被诸葛恪的歪理邪说变成“大笑话”。如果老皇子崽能选对储君,或许能生出一对被人称道的“孔明和诸葛亮”,留在美国代代相传。

诸葛恪思维敏捷,善于应对,常常让人“仰而笑之”,为吴栋难得的清宫增添了一股暖流。有一次,诸葛恪和他的父亲诸葛瑾一起参加孙权的宴会。孙权突然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他让人把驴牵来,用毛笔在驴脸上写了几个字:“诸葛玉子”,显然是在嘲讽诸葛瑾的长脸。客人们都笑了。诸葛恪在驴脸上问了两个字。孙权准照他说的做了。诸葛恪在驴的脸上写了“驴”,于是诸葛玉子就成了诸葛玉子的驴。让孙把驴带回家。三国时期,由于共同利益的结盟,君主的宽宏大量也使他们干涉别国的“内政”和“家事”,成为“烧锶”、“互不相让”、“攒钱理谷”。远在蜀中的诸葛亮很快就给鲁迅写信说:“我哥哥年纪大了,但是人品很疏。”如今,主食谷才是最重要的。虽然他的仆人离得很远,但他不放心去偷。第一步是把最高的。“孙权请诸葛恪领兵,不想是蜀国丞相干涉内政,拖得太久。诸葛亮宣布孙权后,弟弟诸葛亮被叔叔诸葛亮收养。虽然孙权经常让诸葛亮在蜀国使者面前难堪,意图愚弄他们,但他对诸葛亮还是很佩服的。有一次,孙权终于说出了真相:“丞相被留下辅佐朝廷,国财被罚。伊尹虽在天庭,周公光却在四桌,相隔甚远。“但诸葛恪的奉承更精彩。他说我父亲比我叔叔强是因为“我父亲知道他知道的,而我叔叔不知道,所以这样更好。”这无疑是吹捧孙权作为一代君主和朝臣的荣耀,这让《蓝眼睛》感到舒泰和高兴。孙权自己做了媒人,逃离了游戏,让诸葛瑾的女儿嫁给了张昭的儿子。夫妻俩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孙权的孩子。孙权看重诸葛家族,必然是利益驱动。诸葛亮在蜀中是一个有权势的人物。和他搞好关系,结成联盟共同对付魏,是的一件大事。诸葛瑾父子也很有才华,做了一些让孙权兴奋的事情。嘉禾年间,丹阳巡抚诸葛恪平定江山,吴军力增加四万,朝廷平民人口增加六万。”师傅很高兴,却远远地叹了口气。感受“慕思”遗风,思考旧章。诸葛恪精通兵法。他加固城墙,开垦荒地,派人守着煤峪口的要害,抢大米。山里的土人饿了,大喊大叫。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下山向朝廷投降,“以扫杀人,驱逐军队”,成为诸葛恪的都城,后来得到孙权的支持。如果当初吴王孙登没有英年早逝,顺利登基,那么诸葛恪作为吴王的世交,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名声。诸葛恪出身富贵,很少遭受挫折和打击。他更像一个大度的名人,专横,缺乏阴谋家的坚韧和深度。如果他只是明朝的一名朝臣,他可能会像他的父亲诸葛瑾一样优秀,他的死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吴国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所以当孙皓夸赞吕家有两个丞相和几十个将军时,吕家成愁眉苦脸地回答说,我日夜担心失去这个国家。

邓的后人曾这样评价诸葛恪:“天下第一秀。”他们也有这么好的故事。孙登曾骂诸葛恪:“诸葛元勋吃了马粪。”诸葛恪道:“殿下吃鸡蛋。”孙权笑道:“他请你吃马粪,你请他吃鸡蛋。你没有受苦。为什么?”诸葛亮说:“因为这两样东西出自同一个地方。”孙笑得前仰后合,更爱诸葛恪。以孙登太子的大度和智慧,如果他继承王位,诸葛恪可以显示自己的实力,而不用担心会有人暗算他,杀了他。诸葛恪不是一个叛逆的人。孙权在位的时候,诸葛恪想抓住魏寿春,孙权拒绝了,诸葛恪也没有坚持。这样,只要明军还在朝鲜,诸葛恪就继续做官,不会为所欲为。后来,诸葛恪的大儿子卷入了孙和孙霸储君的纷争中,诸葛恪残忍地毒死了自己的儿子。可见,父子之情是战胜不了皇权的威严的。孙权死时,太子孙良只有十岁。要求部长们照顾好自己是不可避免的。平心而论,在当时吴的大臣中,他比他更适合当老师。鲁抗出生在江东,是著名军事家鲁迅的儿子。拜的时候才二十一岁,比诸葛恪小二十岁。他很严格。有一次,他奉命与诸葛恪交换防区,然后离开整修住所,与原来驻守诸葛恪的柴桑在一起。鲁抗曾经生病。杨虎送了自己的中药。鲁抗的部下担心“敌人毒死了指挥官”,建议他不要喝。鲁抗的回答很感人。杨虎是中毒者吗?把药拿走,你的身体会很快恢复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稳重大方,足以胜任孤儿大臣的职责,但孙权必须将孤儿托付给诸葛恪。原因很多,制约江东世家势力,维系与蜀的关系,诸葛亮努力的光环效应,诸葛亮娴熟敏捷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百年一遇”。

就像刘备和诸葛亮、刘彻和霍去病一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和信任。甚至君主和他的臣民都非常契合生肖。刘备的“大耳贼”是牛,而诸葛亮的“卧龙”是鸡。这两个星座通常相处融洽。如果他们是男性和女性,他们通常是最好的搭配。刘彻是一只鸡,而霍去病是一头牛。曾经在汉武,小霍可以和卫青横扫漠北,几乎耗尽了汉朝的兵力和士兵。汉武帝给他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却不担心他反目成仇。这恐怕不是认识人就能解释的。后来的李广利只是个草包。由于君臣关系的成功,“你做事我就放心”,所以诸葛恪成为吴国第一个领导国家事务的官员。

他终于有权利展示他的人生抱负了。可惜孙良不是孙权,就像韩遇到霍光一样,是“后花园的一根刺”,而韩欣赏的是霍将军的忠诚。历史学家曾评论说,诸葛亮之所以垮台,是因为他刚愎自用,但诸葛亮不顾朝臣和刘禅的反对,多次北伐。除了当时的情况和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之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刘备留下的刘禅是个文静的闲人,有很多钱。他可以向他父亲求助。他的父亲是隐形的,意想不到的。当继承王位时,他年轻聪明,渴望权力。不幸的是,他目光短浅。他依靠孙氏兄弟除掉了诸葛恪。后来,他受不了孙氏兄弟的约束,采取了一些行动,被孙氏兄弟赶下了王位。大臣废帝是不对的。他的大臣们可以一起商量,皇室可以废帝取而代之。两害相权取其轻,小皇帝武目光短浅。

诸葛恪初任太傅时,“为官之学,如此视听,有趣,原纪负责。另外关说,这是报恩的事,所以不要不高兴。每次进出,人们都会伸长脖子去想。”建兴元年,武威发动东兴之战。寒冷的雪地里,吴军赤膊上阵,英勇杀敌。魏军“死了几万人”,吴军“有几千辆车、马、牛、骡,积攒了资源,走遍了家乡。”胜利的荣耀激发了诸葛恪长生不老的野心。他决定孤注一掷,完成叔父诸葛亮未能完成的北伐大业。应该说他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他约了蜀将姜维同时出击,只求自保,不避灭顶之灾,就像北宋对付徐金国,南宋对付蒙古一样。吴国和蜀国应该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灭亡。但他战术失误,事先没有周密的计划和方案,疾病爆发时没有及时处理,给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盛夏,士兵们被迫像蚂蚁一样爬上城墙,攻占新城魏,但几个月都未能突围。“此围城也是祸”,这是《孙子兵法》中的大忌。瘟疫流行。在军队中,“出现了血肿,大部分病人死亡和受伤”,“但冉彦是清醒的”,因此“怨恨情绪非常强烈”。

诸葛亮回吴后,孙权又派了一个孤儿寡母的大臣,利用这个机会和孙亮密谋,埋伏军队,把诸葛亮杀了。诸葛恪的次子诸葛清,当时是人。他听说他的父亲被杀了,所以他和他的母亲乘着马车逃走了。被孙军派的骑长刘成抓住,杀死了余百度。最小的儿子诸葛坚是当时吴国的步兵队长。他过河跑了几十里,想去魏国。被吴的追兵追上,死了。诸葛恪的弟弟和侄子都死了,他的侄子,如张震,他的家乡的总督,六月,都被野蛮人杀死。吴极其昂贵的诸葛家族,和西汉的霍氏家族一样,遭遇了同样悲惨的结局。由于霍光的忠诚和谨慎,以及霍光对的巨大贡献,霍家的孩子救不了也就不足为奇了。他在霍光方面的成就还不如诸葛恪。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权力斗争的残酷法则。只有吴王孙登能活几十年,或者成年的孙鹤能及时继位,诸葛恪家族才能免于灭族。“但他没能征服,他的死常常让英雄落泪。”这是诸葛亮的悲剧原因,也是诸葛恪的悲哀。但是,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也是无法挽回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9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