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董卓死后王允如果控制西凉军,东汉王朝还会灭亡吗

众妙之门 2023-07-07 17:29:20

董卓死后王允如果控制西凉军,东汉王朝还会灭亡吗

对东汉王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诛灭董卓后,如果王允控制了西凉军,东汉朝廷还能维持多少年?

三国演义中,很多人说董卓入洛阳,天下大乱,东汉朝廷彻底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的。董卓虽然独霸朝纲,但是汉室在大家心目中还有有一定的威严的,百年余威怎么可能一朝一夕直接就瓦解?事实上,东汉朝廷真正名存实亡,导致天下大乱是在董卓死后。

董卓伏诛

董卓嚣张跋扈,一直被忠于汉室的大臣所忌恨。当时,王允就是一位德高望重,心系汉室的忠诚之人,他使用美人计,让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二人,最终将吕布拉入自己的阵营。两人一联合,不久便设计伏杀了董卓,祸乱朝纲的董卓被诛,汉室有了复兴的希望。

然而高傲的王允却硬生生的将这个希望给浇灭了。在董卓伏诛后,其实对于汉室来说,形势一片大好,王允也是高兴万分,但是他却在处理董卓余党的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方式。董卓何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靠的他手上那支西凉军,而王允的错误恰恰就是没有正确的对待这支西凉军。

当时董卓被杀,手下部将大都逃散,西凉军内部也是人心惶惶,毕竟老大死了,大家和朝廷无冤无仇,也没必要再反朝廷了。于是李傕郭 上书王允,请求赦免他们的死罪。然而王允却是个嫉恶如仇的人,坚决不肯赦免他们二人。

演义原文:且说李 傕、郭、张济、樊稠逃居陕西,使人至长安上表求赦。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李傕、郭汜等人在听到这个回复后,心惊胆战,打算各自逃亡。这时,他们手下的谋士贾诩建议他们不要跑,因为西凉军一旦分散,就容易被各个击破,不如起兵攻向长安,说不定还能重夺权势。李傕、郭等人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军攻向长安。

长安很快被攻破,王允被杀,汉献帝沦为西凉军阀的玩物,本有希望复兴的东汉,彻底陷入了黑暗之中,天下大乱。

那么,假如王允赦免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控制了西凉军,东汉朝廷能复兴,能撑下去吗?

朝廷控制西凉军后

我们来看,为何东汉末年的汉献帝这么惨?四处流亡,最后被曹操当作金丝雀养着。简单来说,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汉室手中没有大军,他只有汉室名义,但是没有兵权。而如果掌控了西凉军,东汉朝廷就有了一支精锐之师,绝不会被诸侯随意轻视。

赦免李傕、郭、张济、樊稠等人后,朝廷估计需要花个三四年才能彻底彻底掌控西凉军。而诸侯们看到朝廷有这么强悍的大军,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互相兼并,争霸天下。朝廷有名义,有大军,天下各诸侯将会陷入一片安静的状态,不会再明目张胆的打打杀杀,都会向朝廷俯首称臣。但是东汉朝廷要是想将这些诸侯的权力重新收归朝廷,这是万万做不到了,复兴汉朝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最大的可能性是经过征战,东汉出现一种皇家和诸侯间的平衡,各诸侯名义上都会听从汉室,但是各州郡完全是诸侯自治,皇帝的政令能传达到诸侯,但是在州郡中难以实施。这种平衡至少维持五十年,直到出现一个强人将其打破,至于这个人来自诸侯还是朝廷,就不好说了。

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如果王允控制了西凉军,那么天下就不会彻底崩溃,出现大乱,各诸侯间仍会尊崇一种默契行事。东汉朝廷会重新崛起,但是很难复兴,只会是大一号的诸侯。这样,东汉朝廷至少可以多支撑五十年,直到有人打破这种平衡。

大魔头董卓死后,光复汉朝很有希望,却为何还是被三分天下呢?

他能将吕布策反,除掉乱臣董卓,为何最终却没能光复汉朝提起东汉的末代皇帝,似乎人们一时都想不起来此人有什么功绩,这是因为汉献帝虽然名为皇帝,但却是一位没有实权的傀儡。汉献帝的一生之所以这么悲催,主要是因为董卓。作为朝廷最大的乱贼,董卓不仅率兵进京夺走了政权,汉少帝也被他废黜,东汉末年混乱不堪,很大原因都是董卓在里面作乱。自从董卓把持政权后,汉朝百姓过得便战战兢兢,不过因为多行不义,董卓遭到多方势力的追击,最终被吕布给除掉了。

表面看来,吕布是最大的贡献者,但其实这背后的主使另有其人,也就是王允。自从董卓去世的消息传出去后,整个城内的士兵都在庆贺,百姓更是激动地跳起歌舞。大魔头的去世给复兴汉室带去了希望,毕竟从汉灵帝去世后,朝中就一直处于宦官、外戚和权臣的争斗之中,期间更是出现了不少惨剧。随着董卓的去世,这些困扰基本都不存在了,由王允等一众士大夫掌握朝政,王允人品比较高尚,而且心里也一直想复兴汉室。那为什么在王允的主持下,汉朝天下不仅没有趋于稳定,反而变得更加混乱了呢?不仅如此,王允也在此期间丢掉性命,没能完成光复汉室的心愿。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直接原因就是王允对董卓残部的处理不当。董卓去世后,西凉军一直处于无人领导的局面,部将李傕等人一直在等朝廷的态度。王允性格比较嫉恶如仇,因此对董卓的手下也没有好感,当时有人曾建议他派人稳住董卓的残部,接受西凉军在陕地的驻扎,以此表现朝廷的诚意。谁知王允却不同意,在他看来最值得信任的是袁绍率领的东关军,如果接受西凉军反而会寒了东关军的心。更何况李傕等西凉军的部将早年做了许多错事,别说信任这些人,王允恨不得直接将他们剿灭。因此王允一心想要解散西凉军,这等于不给李傕等人退路。

董卓去世后,原本李傕等部将就已经感到紧张,此时不仅没有收到朝廷的决定,民间反而开始流传王允准备除掉西凉军的消息。作为只懂得上阵杀敌的武将,李傕他们哪里懂得其中的形势,他们收到消息后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跑。此时贾诩却站出来阻止,丢下士兵逃跑,他们又能撑到几时?还不如干脆领兵进攻长安,事情说不定还有扭转的可能。听完贾诩的话,李傕觉得很有道理,便决定直接发起兵变。

在进攻长安的路上,李傕和郭汜并没有放松,他们一路都在召集董卓的残部,等大军行至长安城外的时候,阵营已经扩充到十几万人。然而王允的手下,却只有吕布一位大将,长安的守军和西凉军比起来战斗力更是低下。其实王允此时已经可以预见结局,见西凉军一口气攻到了长安城外,吕布便立刻率领士兵出逃,临走前他唤王允和自己一块走,但因为汉献帝还在长安,王允便选择留下了保护皇帝。随后长安被攻破,王允和家人全部被处死

王允去世后,西凉军阀掌握了政权。但没过多久李傕和另一位将领郭汜发生了矛盾,双方的争斗导致汉朝局势更加混乱。那为什么当年王允坚决不放过西凉军呢?根据史料记载,东关军一直是王允所认为的正义之师,因为这些人联合起来目的就是征讨董卓。甚至在长安城沦陷前,王允特意叮嘱吕布要和东关军搞好关系,将来凭借他们的力量一定可以光复汉朝。

正是因为这样,王允始终不愿意原谅董卓的残部,只是他没想到,东关军也早就没了初心。因为袁绍他们联军,不过是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真正尽力的就只有曹操和孙坚,只可惜这两个人当时的势力都不是很大。

有了征讨董卓的名号,许多地方官员便可以当上诸侯,他们趁机占领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比如在事情发生之前,袁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守,最后凭借自己的出身当上了关东军的盟主,随着不断地争斗袁绍的势力也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官员因此壮大了实力,成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因此,从根本意义上来看,东关军和董卓并没有不同。王允一直身处朝堂,自然不明白其中的争斗,仅仅因为这些人曾经想要征讨董卓,就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反而会更加难以实现。当然这并不能否定王允的作用,大家觉得呢?


东汉末年如果王允接受李榷和郭祀的投降,那么结局会怎样?

东汉末年礼乐崩坏,朝纲混乱。以司徒王允为核心的一帮文臣巧设连环计除掉逆贼董卓,董卓手下的李傕郭汜进而向王允为代表的朝廷投降,结果遭到拒绝,从而上演了继董卓之后的?李郭之乱?。

假设说当时王允接受李傕和郭汜的请降或许,汉室朝纲还能有所延续。

李傕郭汜走投无路选择祸乱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李傕郭汜原本是以董卓为代表的西凉集团的干将,此二人只是一介武夫,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所以,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二人失去了方向标。以前跟着董卓作威作福,危害社会,逗死出于董卓的授意,如今董卓已死,二人感觉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导师,就连作恶都无从下手。

迷茫之际,二人想到第一个策略是投靠王允为代表的朝廷。但是,司徒王允因为被西凉董贼祸害压制多年,内心中的余恨未解,就想把这些恨都洒到董贼手下的一班人马。所以,拒绝李傕郭汜的请降。

李傕郭汜走投无路,正好遇上另一个狠角色贾诩。贾诩当年也曾经跟着董卓混过,看到李傕郭汜请降不成,立刻联想到王允也不会放过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怂恿李傕郭汜祸乱天下,从混乱的局势中求得自保。

王允喜欢给人当丈人

如果李傕郭汜请向成功,王允就是汉献帝的大恩人。以王允的性格来看,此人喜欢给人当丈人,为了把持朝政,王允必然会将自己的某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立为皇后,自己就是国丈加丞相,必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然王允也没有中兴的才能,至少他也不会作出太出格的事。

丈婿三人组合维持局势

吕布虽是个昏庸小人,但野心也不大。又有貂婵从中拉拢,吕布应该可以被收服,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说的就是吕布这样的鲁莽武夫。

从后来吕布的表现来看,吕布对自己的丈人还是不错的。当年张飞因为暴打了吕布的丈人,吕布报仇趁夜夺取了徐州。

王允和吕布作为一对丈人女婿组合应该可以暂时缓和朝廷的局势,再加上二女婿汉献帝,就等于三人为共同的天下服务。

这样一来,吕布小人理想也得到实现,皇帝的连襟,还是勤王功臣。估计他会为汉室出力气。

局势稳定再除李郭

司徒王允未免心急,完全可以等到局势稳定以后,再利用朝廷的声望,慢慢剥夺除掉李郭。毕竟李傕郭汜都是些无脑的武夫,晓以利害,说以利弊,逐渐地也就能将其边缘化。

所以,司徒王允虽然除董贼有功,但也制造了一场更加惨烈的中原祸乱。这种除贼心切的做法,即把李傕郭汜逼急了,更惊动了毒士贾诩,贾诩的被惊动才是最致命的关键。因为贾诩出谋划策总是先给自己留出退路,求得自保以后才管他人生死。

由此,才有了?成也王允,败也司徒?之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