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乾隆八年出现的最热夏天到底有多热人们是怎么解暑的

众妙之门 2023-06-13 09:59:11

乾隆八年出现的最热夏天到底有多热人们是怎么解暑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八年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最”字最早可见战国文字,从冃,本意上是指帽子,因为帽子戴在人头顶上,所以表示最高。最属于极端用词,只有在过去式时,用“最”来表达“最高”才比较合适,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

古人创造二十四节气时,对夏天也有了一个基本认知,立夏这天,古人还是非常欢喜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作为暮春和盛夏的过渡期,立夏气候还是非常宜人的,春天播下的种子,也到了成长的日子,不过中国经纬度跨越幅度太大,南方和北方立夏时,气候各有不同,有诗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过了立夏,就是初夏,然而夏至,此时天才算真正的热起来,因为温室效应,现在的夏天是一年比一年热,如今我们还有电风扇、空调,冷饮,待在室内,倒也不是很热,古人就饱受夏天的摧残了。

清朝一共经历了两次气候变迁,一次是明末清初年间发生了“小冰期”,这种极寒天气,让位于亚热带广东都下起了大雪,《广东通志》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冬记载:陨雪,厚尺许。

这场大极寒,引发了饥荒,因极寒而死亡的人不计其数,清朝好不容易熬过了极寒,乾隆八年(1743年)清朝又迎来了历史上最热的一次夏天。那么这一年的夏天到底有多热呢?

当时各地官吏都跟乾隆提交了奏折,阐述了这次热灾,《天津县志》记载了五月份的情况: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五月份才刚刚进入仲夏,气候就异常酷热,地上的土石都被烧焦了,人也有被热死的情况。

山西《浮山县志》载有: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五月份山西的情况还算好,京师人流量大,又修筑了各种高大的建筑,因此最热。

其京城做生意的人,有些都是有去无回,根据朝廷统计,北京近郊和城内有11400人死于炎热,近代历史学者,根据各种记载,推算出了当年的高温,7月份的气温坑达到40度,北京的温度更是达到了44.4度。

乾隆也热得受不了,还发放了圣旨自谴:谕、京师自五月杪以来。天气亢旱。且溽暑炎蒸。甚于往岁。明细上天垂象以示儆。朕夙夜忧惕。莫释于怀。皆因朕躬之阙失。或用人行政之失宜,不仅如此还特意做了一首诗: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

乾隆看着各地呈上来热灾奏折,自己又无可奈何,心中更是苦烦热,不过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乾隆自己还是有降温手段的,诗中就提到了冰盘,虽然古人没有冰箱,但是天然的冰块还是有的。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清廷在京城设有十八座冰窖,由工部都水司掌管,统称官窖,这里的冰块都是提供给宫廷或者官府。至于“雪簟”值得是人工降过温的房子,所以屋子不是特别热,加上有凉席和冰块,也能驱散炎热。

这样的待遇,一般人还真享受不到,我们能够出生在有空调的时代,实在是大幸啊!

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炎热的夏天”,究竟有多热?

乾隆八年夏,天气比往常要热上许多,无数百姓忍受不了酷暑倒在大街上,乾隆皇帝看到这一幕颇为难受,为此他含泪躲着冰屋里,抱着冰块享受凉意。

对于学生来说,夏天是个非常美妙的季节,因为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就处在这时候,而对于苦逼的上班族来说,夏天充满了恶意,火红的太阳高高挂起,灼烧了中原大地,倘若工作地点没有空调,那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煎熬。

不过一般而言,夏天的炎热也有着自己的限度,通常不会超过40℃,尚且在人体的承受范围之内,大家咬咬牙也就抗过去了。

可是在两百多年前的某个夏天,酷暑的恶意超出天际,将上万人活活烤死!

不同寻常的乾隆八年乾隆八年(1743年)夏天,华北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酷暑天气,据清朝官方统计,单单京城附近就有11400人因炎热难耐而死,华北其他地区死于热浪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乾隆八年的夏天究竟有多热?当时有个名为哥比的法国传教士居住在北京城,刚好赶上这段时间,他利用一种老式的酒精溶液温度表,观测并记录了7月13日至25日的极端天气,结果显示这些天的气温都在40℃以上。

而后哥比还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的同事,信中他如是说道:贫民与一些普通百姓,因中暑或热死而躺在街道与屋内,死者主要是肥胖者,有很多人向上天祈祷与忏悔。皇帝与大臣召开会议研究应对措施,他们命人在每条主要街道和城门洞发放降暑药品及冰块,以缓解人们的痛苦。

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古气候研究室主任、气候变化研究首席专家张德二也曾对这段时期进行深入研究,经过换算他发现,1743年7月20日至25日,这几天下午时分的气温都在40℃以上,其中7月25日更是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44.4℃

要知道人体所能承受的高温一般在33℃~42℃,其中:

33℃的时候,人体汗腺系统启动,开始散发体温;

35℃的时候,心跳加快,皮肤开始出汗;

36℃的时候,出汗量骤增,人体拉响警报;

38℃的时候,心肺肾等多个脏器将参与人体降温,心跳进一步加快,一部分人出现中暑状况;

39℃的时候,汗腺系统濒临衰竭,心脏病、心衰等危险状况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40℃的时候,大脑调节功能开始瘫痪,出现站立不稳、头昏眼花的状况;

41℃~42℃的时候,人体承受能力达到极限,随时可能倒地不起。

而乾隆八年七月份的那些天,每天的最高温度都超过了40℃,这已经非常逼近人体极限,并且7月25日还达到了44.4℃的恐怖程度,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中暑而亡。

我们再从各地的地方志来感受当时的炎热:

《浮山县志》记载:

?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天津县志》记载:

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

《高邑县志》记载:

?五月廿八至六月初六日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

这些县志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出当时的气温有多高,但从?土石被烤焦铅矿、锡矿被融化人被热死、渴死?这样的描述,我们不难想象那时候的高温有多吓人。

接着纵向对比一下近代华北地区的最高温度。自中国气象局成立以来,华北地区曾出现过两次极端的高温天气。一次发生在1942年,华北地区夏日最高温达到42.6℃,另一次发生在1999年,夏日最高气温直逼42.2℃,但它们与乾隆八年的44.4℃的最高温相比,都有些小巫见大巫了,况且当时连续十多天的最高气温都保持在40℃,给百姓带来的伤害也是成倍叠加。

翻阅整个中国历史,没有哪个朝代会花费如此多的笔墨来描述一个夏天有多么炎热,因此将乾隆八年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也不算夸大其词。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天气这么炎热,乾隆皇帝会不会也被酷暑支配?对此笔者只能说大家多虑了,哪怕这种极端天气再持续一个月,乾隆也能够高枕无忧。

尽管当时没有空调,可降温的手段并不少,比如利用冰块融化吸热以及热传递的原理降温。据《大清会典》记载,乾隆八年紫禁城内拥有五口大冰窖,藏冰量在十万块以上,这些藏冰都是冬天从冰河里一块块凿下来,放在此处以备不时之需。

虽说天气异变不少冰块融化,但仍然能够保存下来许多,而乾隆作为皇帝自然有优先使用的权力,在冰块的帮助下,乾隆战胜酷暑简直轻松加愉快!

而面对如此高温,乾隆诗兴大作写下一首诗:

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

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

大致意思就是:我在凉爽舒适的冰屋里待着,可心里苦闷极了,因为百姓还在酷暑中挣扎。

看似乾隆是在关心老百姓,可这又何尝不是他炫耀的表现呢?乾隆说是这么说,但在冰屋里该享受的东西他一点也不会落下。

当然乾隆也的确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百姓抵御高温措施。比如,给犯人添加凉席、冰汤、药饵;下旨给京城九门拨款,命人在城南各处准备好冰水等药物,分发给民众;延缓征税时间;给地方拨款等。

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终究太过弱小,尽管乾隆抗暑的行动没有停止过,却始终是杯水车薪,单单京城附近就有11400人死于酷暑,华北其他地区的死亡人数更是无法统计。

至于出现这种极端天气的原因,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笔者只能将其归结为?人类破坏大自然所带来的报应?。

乾隆

执笔君言总而言之,乾隆八年的夏天的确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炎热之最?,除了乾隆这种有权有势之人潇洒快活以外,大多数百姓都忍受着酷暑的煎熬,死亡人数已经过万。

而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攫取破坏,如今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普遍上升,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如果我们再不及时醒悟,那么乾隆八年出现的偶然事件,有可能会变成我们的必然事件。

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家园,请用心保护祖国的每一寸河山。

乾隆八年的夏天,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到底有多热?

根据历史记载乾隆八年的夏天是目前温度最高的一个夏天,据说温度高达44.4摄氏度。当时高温天气不仅仅只是在京城这一带,包括当时的天津,山西以及山东和河北这些地区都一样酷暑难耐。当时的乾隆皇帝也是从未经历过如此暴热的夏天,他还特意写了一首小诗来感叹这个夏天的炎热,乾隆皇帝写得《热》这首诗中就有一句,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连皇帝每天在皇宫都觉得在热中苦苦煎熬了,百姓更是难熬,历史记载当时热死的人竟然有一万一千多人,还有一些没有统计到的人口。这个夏天收割了数以万计的人的性命。

统治的前期,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最高峰,其繁荣程度也大大超过了包括汉唐在内的所有王朝。乾隆时期农业巨大发展,原因是因为,社会安定,中原清廷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减免赋税。可就在乾隆在位时期中国迎来历史上最热夏天,真的让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没有空调,人们冷热都不能像现代一样借助产品来取得舒适,40几度的高温,百姓要生活,要劳作也不得不得在高温天气下暴晒,乾隆八年的六月份,因为天气太过炎热,水分都被蒸干了,没有水喝,大家渴都渴死了。家里面的家具用具什么锅碗瓢盆都滚烫异常,散热都只能靠饮水,在夜里也是闷热入睡都难。而且古代又不像现代一样,有防晒霜,空调防晒衣那些,再加上思想封建又热还要穿长长的包裹住全身,想想都感觉挺热的。所以当时热死上万人我觉得不夸张,也有考古学家证实了是真的,很庆幸自己生在了21世纪,拥有好的生活水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