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扶苏更适合继位,为何秦始皇却发配他到边疆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7 16:41:23

扶苏更适合继位,为何秦始皇却发配他到边疆呢

历史上那些拥有丰功伟绩的帝王,除了开疆扩土充盈国库以外,还会提前安排好继承人的教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江山延续。自灭掉六国实现统一开始,秦始皇便以苛政治天下,他觉得这是震慑他人最好的方法。但公子扶苏却不认同父亲的观点,在他看来,让百姓休养生息才是重中之重。因为''焚书坑儒''这件事,扶苏彻底惹恼了秦始皇,被其''发配''到军营中监军。其实,秦始皇之所以会这样做,是为了让扶苏得到历练,以便顺利接替皇位。

秦始皇

为谋夺皇位,赵高矫诏令扶苏自刎

因为父子之间政见不同,扶苏被秦始皇勒令来到上郡,大将军蒙恬正在这里修建长城。从表面上来看,秦始皇对扶苏有很多不满之处,但实际上,他从来没有改变过传位于扶苏的想法,只不过想借这次的机会使扶苏得以成长。在临终之前,秦始皇命令赵高写下遗诏,内容就是接扶苏回来继位顺便主持葬礼,没想到这份圣旨却被赵高所换。秦始皇的一生太过自负,所以他笃定赵高不敢背叛,只是,此时的秦始皇早已油尽灯枯,赵高又怎么会把他放在眼里呢?

赵高与胡亥等人密谋以后,照旧派人带着圣旨前往上郡,只不过诏书的内容早就发生了改变。使者宣读说:''朕命令扶苏与蒙恬驻守边关十余年,但你们不但没有任何作为,还累得国家损失众多兵将。扶苏身为人子,没有任何功劳不说还上书诽谤皇帝,实在是不孝。大将军蒙恬知情不报居心叵测,赐这二人自裁。''接到这份诏书以后,扶苏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与父亲虽然有很多不合的地方,但绝对想不到秦始皇会将他赐死。

扶苏形象——秦时明月

在扶苏奉旨自刎之前,蒙恬曾经阻拦过他。蒙恬认为,如果秦始皇真的不重视扶苏的话,就不会把监军这样的任务交给他负责,所以这份诏书绝对存在问题。只是不知为何,扶苏却坚持自刎,还说:''父亲赐死儿子再正常不过,他或许是担心我拥兵谋反。''扶苏死后,蒙恬却不愿自杀,使者只能把他暂时囚禁起来。扶苏的死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为何没有确认便草率自刎呢?

首先来说,扶苏的性格太过仁义善良,他根本就没有反抗圣旨的想法。更何况,秦始皇残忍的性格是出了名的,扶苏确实会怀疑父亲对他的看法;其次,面对当时的情形,扶苏除了自刎以外没有其他选择。秦始皇虽然有意传位给扶苏,却始终没有立下诏书,他的反抗名不正言不顺。如果不自杀的话,扶苏就必须带领大军杀回京都,这点不符合他的性格;最后,李斯和赵高的势力太过于强大,除了控制朝中官员外,他们手中还有象征权力的玉玺,扶苏无意争夺。

大秦王朝二世而亡,胡亥未必是重要因素

因为公子扶苏的名声太过于响亮,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如果由扶苏继位大秦绝不会亡。只是,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除了一国之君的原因之外,秦朝内部还存在很多问题。

支持扶苏继位的原因很简单,第一,他性格仁义心怀天下,登基之后完全可以施以仁政收服民心,之后的农民起义便不会发生;第二,陈胜吴广等人在起义的时候,便是以''为扶苏报仇''的名义,只要扶苏不死,后来的事情都不会发生;第三,扶苏与大将军蒙恬关系极好,将士们对他也是真心顺服,平定叛乱再轻松不过。扶苏的优秀不能否认,但过于讲究仁义就能治理好国家吗?以他自刎而死这件事举例,扶苏很可能变成一个没有魄力的皇帝,秦朝早晚还会走向衰退。好皇帝和坏皇帝之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分界线,如果想成为名留青史的明君,势必要伴随着腥风血雨波诡云谲,江山安定哪有那么容易实现?针对这些事,扶苏是不是真的能挑起大梁?

陈胜吴广起义时确实提到过公子扶苏的名字,但他们只是为了博取同情,并不是真心忠于扶苏。哪怕没有扶苏这件事,他们依旧会选择起义。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王离作为主将出力不少,再加上章邯所带领的军队,这才暂时击退了来势汹汹的起义军。只是有一点,起义大军的人数只会越来越多,但军中士兵的补给速度却没有那么快,双方的胜负早已注定。值得一提的是,巨鹿之战中,王离和他带领的长城军团尽数战死沙场,英勇事迹可歌可叹。

如果秦朝的局势比较安定的话,扶苏就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哪怕赵高等人假传圣旨扶胡亥上位,依旧会有很多人出言反对。但是,当时的秦朝刚统一不久,百姓没有完全归顺,这些问题都不是扶苏所能解决的。仁政或许能收服百姓,但那些诸侯权贵,就必须有足够的利益才能安抚。从君主气魄方面来比较,扶苏有很多地方都比不上自己的父亲秦始皇,而安抚民心治理国家方面,扶苏又远远不是李斯的对手,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各种矛盾。当秦始皇还在位的时候,天下就已经出现很多动乱,甚至还有人敢公然行刺。一旦秦始皇驾崩离世,各地的起义便不能被压制,所以才会使得''秦二世而亡''。

总结: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疆土,但并没有真正地统一人心,一旦秦始皇的势力有所减弱,就一定会出现反弹。而且,秦始皇执政的时候手段太过狠辣,百姓们被压制得越狠,之后的反弹就会越厉害,不管是扶苏还是胡亥继位,结局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陷入战争的秦朝

从小部落发展到后来的庞大帝国,嬴政在很多方面都得依靠那些部落旧臣,只是连年征战后,旧臣的势力早就所剩无几。为了震慑住所有人,嬴政对这些老臣同样不假辞色,这才逐渐失去了支持者。大秦王朝从表面看起来确实强大,但并不代表内部没有问题,土崩瓦解只在瞬息之间。

嬴政明知道扶苏是被冤枉的,为什么还要把他调去边疆?

国产动漫《秦时明月》可以说是收获不少好评,是国产动漫的一部优秀作品。讲述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的反秦事件。其中帝国内部会有矛盾,便是嬴政两个儿子的权利角逐。其中一次,大儿子扶苏被设计冤枉,而嬴政明知道他是被冤枉,仍旧把他调到了边疆。


这其中原因种种,但是其实这也是符合史实的。原来初中历史,我们就学到过这一部分内容。从动漫和史实我们都可以知道,嬴政大儿子扶苏,宅心仁厚,善良而不喜争权夺利。但是因为大皇子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老二胡亥,城府极深,很聪明,而且极其渴望王位。所以会想方设法陷害乃至谋害扶苏,而嬴政也看得出,扶苏对于权力与王位兴致缺缺,却又不得不深受其害,就借一次对扶苏的陷害事件中,将扶苏发配边疆,让大将蒙恬保护他。


嬴政不愧一代君王,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他对大皇子已经失去了信心,不再相信扶苏,所以将扶苏发配边疆,这样可以让二皇子一派稍微安分点,不再过多针对扶苏。同时,这样的做法也保护了大皇子扶苏的生命安全,同时还给了扶苏更大的机会,让他可以在边疆保卫边疆多多建功立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虽然最终扶苏还是被害,胡亥如愿继承了王位,但是胡亥的下场更惨,他只继承了嬴政的残暴,并没有再做贡献,下场比扶苏更惨。如果当初扶苏能够性格再强硬一些,最后到底谁能够继承王位还真的说不定。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为什么被派往北部边疆戍边?

秦始皇诸公子中,公子扶苏是长子,但并不为他所喜欢。不过,为了秦王朝的基业,他还是着意培养扶苏。扶苏因在焚书坑儒的问题上与秦始皇的看法不一致,而被派往北部边疆与大将蒙恬带兵戍边,实质上是对他的考验和锻炼。

为何秦始皇指定扶苏继位却又将他派去面对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外出巡游,令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左丞相李斯随从。小儿子胡亥喜欢旅游,要求随从,秦始皇答应了。一同外出的重要人物还有中车府令赵高。中车府令,是专门负责掌管皇帝的车马印符的官员。

此次出巡仍不外老套,一路上为秦始皇歌颂功德,然后祭祀神仙,寻求不老之药。由于秦始皇日渐衰老,所以求仙的愿望也比以往更加强烈。在这种迷乱的状态下,秦始皇又上了一次大当。

以前骗过秦始皇的方士徐福,事隔几年后竟胆敢再次行骗,对秦始皇说:“蓬莱的仙药是可以得到的。只是多年来一直被海上的大鲛鱼阻挠,无法前往。请求皇上派善射者与我同往,只要见到大鲛鱼,就用连弩射击。”

对徐福的谎言,秦始皇肯定是有所怀疑的。他戎马生涯一生,阅人无数,是绝顶聪明的千古一帝,怎么可能识别不了徐福的谎言。但在大欲的驱使下,再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秦始皇此时只想得到仙药,于是方方面面总将事情向求药处着想。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也愿意尝试。所以他再次相信了徐福,而且称自己梦见与海神战斗――这就是大鲛鱼恶神的预兆呀。

“只要将恶神除掉,善神就会来临。”周围的大臣博士也顺着秦始皇的意思这样说。

骗子徐福再次得逞,获得大批资金与人力,乘大船率将士出海捕鱼。

海上自然是有大鱼的,此处没有,别的地方也一定会有――这样的常识,入魔的秦始皇竟没有意识到。

结果,徐福等人果然射杀了一只大鱼,赶紧告诉秦始皇。秦始皇很高兴,认为自己多年的宿愿终于可以达到了。

万万没有想到,此事刚过不久,秦始皇就突然病重了。他不甘心,不让身边的人说“死”字,满怀希望地等着徐福将仙药送来。

徐福当然不会回来了,他携带着充足的物产与人力,到海外的岛上居住下来。

秦始皇终于完全失望。直到弥留之际,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傻,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对后事做一切实的安排。他将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召来,令赵高代他写信给公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合咸阳而葬。”就是命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迅速到咸阳治办丧事和安葬。

信写好后,盖上玉玺,密封起来,马上就要发送出去。只是,此遗嘱写得太晚了,尚未发出,秦始皇即迅速死去。

或许只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假如秦始皇死得稍微晚一点点,以他的绝对权威,只要他活着,就没有任何人胆敢扣留遗嘱,那么,遗嘱会被发出,然后到达扶苏手中,则整个王朝的命运将会没有那么多悬念。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秦始皇真实的遗嘱中。他令扶苏返回咸阳,意思再清楚不过,就是让扶苏当他的接班人。这一安排应是秦始皇晚年最明智的举措,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作为秦始皇的嫡长子,扶苏在名义上是最合适的皇权接手人。以皇长子身份继位,名正言顺,可以极大地减少其他皇子对皇位的觊觎,有利于皇权平稳过渡;

二、扶苏是一个很有能力、文武双全的人,即便拥护其他皇子的大臣(例如赵高)也不能不承认扶苏的能力。秦始皇喜欢的皇位继承人当然必须是有能力的;

三、扶苏有帝王气魄。在其他人(包括秦始皇的其他儿子)都在秦始皇的 *** 之下不敢直言时,只有扶苏数次直谏,表达出相对独立的治国理念。尽管扶苏的举动曾使秦始皇很不高兴,甚至把他赶出京城,但秦始皇在冷静时会想到:这才是自己的儿子呢。倘若只是一个阿谀奉承的无能之辈,秦始皇怎能放心把国家社稷的重任交付给他;

四、返回头来看,即便秦始皇将扶苏赶出京城的时候,他还是给自己的长子留了余地。他派扶苏去监管边疆拥有三十多万大军且在朝廷及军队中最有威信的蒙恬。扶苏跟蒙恬相处很好,蒙恬及其家族均忠于秦王朝,如此,秦始皇将皇权交给扶苏后,扶苏就会在蒙恬及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持下,稳稳地把握住局面,从而避免出现秦始皇一死而混乱的局面。

为了整个王朝的命运,作为一个非凡的政治人物,秦始皇临终前的安排实际上是他多年来观察、比较、苦心安排的结果,是他所有的政治智慧最后的结晶。这本来是非常明智的,但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刚刚死去,最有权威的遗嘱便被篡改,梦想传万世的王朝也在瞬息间土崩瓦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8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