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的蜀国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兵寡将微,苦苦支撑的局面。更有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的名言一直流传,即使廖化为国操劳的证明,也是蜀国真的缺乏人才的写照。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许多将领都为国家操劳一生,守卫这个国家,正如诸葛亮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后期,有三位将军分别镇守东南北,三方边境,守护蜀国安危,被称为蜀国的“平安三侯”。
《三国志 王平传》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当时马忠驻守南中,邓芝驻守永安,王平驻守汉中,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国土的平安。威名远扬。
1.王平
王平,字子均,是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时,219年得以投奔刘备的,
228年,王平追随诸葛亮北伐,被派去和马谡驻守街亭,马谡不听王平意见,大败,王平虚张声势救出马谡,率军撤回。因为王平的决断,减少了损失,因此受到诸葛亮的看重,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三国志 王平传》十二年,亮卒于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汉中太守。
234年,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死,魏延不忍北伐大业因一人之死毁于一旦,率兵阻拦大军撤退,王平阵前大骂魏延,喝退魏延军士,魏延见势逃走,被杨仪派马岱追杀斩首。
同年,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
237年,封安汉侯,代替了吴懿驻守汉中。
《三国志 王平传》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243年,蒋琬病重回军。王平封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
244年,曹爽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汉中。汉中兵马不足三万。王平率军抵挡,和援军一同击退曹爽。
248年,去世。
2.邓芝
邓芝,字伯苗,被刘备赏识,任命为官,后位至大将军。
223年,在刘备死后被派去与东吴修复关系,邓芝分析情况,让孙权信服,吴蜀再度交好。孙权招揽邓芝,被严词拒绝。
228年,随诸葛亮北伐,为监军,引疑兵与赵云一同吸引敌军主力,因马谡大败,被发现,败回。
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升任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一直与东吴交好,维护两国关系。
249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邓芝率军征讨,杀死他们的渠帅,百姓安定。
251年,邓芝去世。
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3.马忠
马忠,本名狐笃,字德信。是蜀汉后期重要将领。
222年,刘备征吴大败,江北的黄权被断后路,投降了魏国。刘备撤到永安,见到马忠,觉得他很有才干,对尚书令刘巴说:“我虽然失去了黄权,但是我得到了狐笃”,非常开心。
223年,刘备去世后,马忠一直追随诸葛亮参与北伐大业。
231年,汶山郡羌人作乱,马忠统军平叛,让门牙将张嶷为先锋,设计击败敌人,平息战乱。
233年,由于庲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厉,夷族首领刘胄造反,诸葛亮让马忠代替张翼为庲降都督,马忠评定叛乱。马忠被封为监军奋威将军,博阳亭侯。不久,牂牁郡、兴古郡的獠人又起兵作乱,马忠迅速平乱,并招募降兵两千,送去北伐。
223年,马忠和张嶷恩威并济,从新夺回夷人控制的越巂郡,回复秩序,马忠因此被封为安南将军,彭乡侯。
242年,马忠进封镇南大将军。
249年,马忠去世。
忠为人宽济有度量,但恢啁大笑,忿怒不形于色。然处事能断,威思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迄今犹在。
王平,邓芝,马忠都是蜀国的大将,独自镇守一方,不出纰漏,守护一方安宁,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都守护国家几十年。
在他们死后的,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打开成都城门,蜀国灭亡。
曹操雄才大略,珍惜人才,知人善用。特别善于招降、笼络敌对阵营的人才。关羽、张辽、张郃、徐晃等许多人跟随了曹操之后,都有出色的发挥,功绩卓著。而且很少有人主动背叛曹操。
王平因为战败而投降了刘备,这是极少的例外。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曹操阵营人才济济,王平实在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第一,王平属于先天悟性很高,而且很勤奋的人,但由于后天不足,缺乏良好的读书教育,王平在军旅中长大,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也不超过十个,给人以很愚讷的感觉。
第二,王平从小被人收养,既没有很好的接受教育,也没有像典韦、许褚那样勇猛,武功值不高。而且是归顺而来,在忠诚度上也不足与曹氏、夏侯氏以及许褚这样的将领相提并论,自然得不到曹操的信任。
第三,建安二十年(215年),益州巴西郡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归附曹操,王平跟随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代理校尉。应该说,曹操还是给王平了一个机会。但王平却一直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王平性格内敛,不善于张扬,尽管具备才能,但缺乏机会。
曹操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像王平这样的人很难入得了曹操的法眼。在曹操阵营里,战将如云、谋士如雨,王平实在是没有出头露面的机会。
据《三国志·王平传》记载:王平“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
也就是说,王平性格孤僻而且多疑,为人自卑又过于低调,内心封闭,缺乏与人沟通交流。不能得到同僚的认可,一直没有归属感,融入不了曹操整个团队中去。这种情况下,王平不可能有很高的声望,也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王平选择离开曹操,另谋高就,也就符合常理。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籍贯益州。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原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得以投降刘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王平跟随曹操来到了汉中与刘备对战。王平被刘备击败,从而投降了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之后,在刘备阵营,王平也没有突出的表现,刘备也并没有重用他。
这个与王平的身世以及个性具有绝对的关系,王平一直处在郁闷之中。建兴六年(228年),王平跟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马谡守街亭,王平为马谡的先锋。
当时,马谡舍水上山,举动失宜,王平连连规劝,但马谡不听,被魏将张郃断击败,损失惨重。唯有王平率领军队平安返回。
诸葛亮斩杀了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解除了将军黄袭等人的兵权,因为王平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王平可谓一战成名。这距王平当初投降刘备,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的时间。街亭一战,王平展现出了杰出的才能,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不是王平多么厉害,是队友太菜,也就是矬子里面拔将军,这在曹操阵营中实在是微不足道。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围困祁山,派遣王平驻守南围。司马懿派遣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出,张郃不能取胜。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军撤退。魏延与杨仪产生矛盾,王平率军进攻魏延,将魏延部属遣散,魏延兵败被马岱诛杀。
王平升迁为后典军、安汉将军,辅佐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汉中都督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
237年,吴懿病逝后,王平代替吴懿都督汉中,平安三侯的威名开始于此时。243年,大将军蒋琬病重,回军驻扎涪县,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244年,曹爽进攻汉中,王平采用正确的防御策略,成功抵制曹爽十余万大军的进攻。后在大将军费祎等人赶到后,一起击败曹爽。
王平镇守汉中与镇守南中的马忠、驻守永安的邓芝,各据一方,保障蜀汉平安,被誉为平安三侯。
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纵观王平一生,比较出彩的战役是街亭之战、南围之战、汉中保卫战。这三次战役称不上规模多大,战绩也不辉煌。王平也不是作为主帅,指挥的这几次战役。
最为重要的汉中保卫战,主帅是费祎,对手是曹爽。这并不足以说明王平的能力。
王平的能力,恐怕远在姜维之下,姜维之所以出尽了风头,还是得益于没有遇到强大的对手。姜维跟邓艾对战,就从没有胜过。
王平之成名,得益于他一向行事低调,中规中矩,这是诸葛亮最为赏识的地方。像魏延那样独立特行,就得不到诸葛亮的赏识。
蜀汉在蒋琬、费祎主政时期,都以防御为主,曹魏主要精力放在东吴方面,对于蜀汉并没有重视,王平在汉中方向并没有遇到很大的挑战。唯一的一次,还是曹爽带兵。曹爽的军事能力,也是一般般。
总而言之,王平是因为在曹操集团得不到重用,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借机投降了刘备。一开始也没有得到刘备的器重和信任。在诸葛亮北伐时,王平一战成名,逐渐发迹,最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树挪死,人挪活。汉末三国时期,跳槽是屡见不鲜的事情,王平跳槽成功,是比较经典的一例。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所在。它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惠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最初修建于南北朝时期。唐朝时,杜甫的一首《武侯庙》诗,让此地名声大噪,到了明清,更是大肆修建,并且将忠,义二字提到了最高的级别,清中期就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在武侯祠中,有著名的文臣武将廊。供着文武共28名蜀汉的名臣。
东廊称文臣廊,以人称凤雏的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西廊为武将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也塑有14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
文臣武将廊里,没有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关羽,张飞未在此列是因为他们和刘备是在一起的,关羽身边还有关平、关兴及其部将赵累、周仓。张飞身边有其子张苞,以及后来在魏灭蜀过程中战死的张遵。诸葛亮也是单独的一个殿,整个武侯祠也是诸葛亮是主祀人。围在诸葛亮身边的有他的儿子诸葛瞻和诸葛尚,这两人都是在魏灭蜀之时战死的。
下面大概说一下这二十八个人的功劳以及为什么他们能入列。
庞统 做为刘备入蜀时的首席谋士,为刘备夺取益州可以说是立下了最大的功劳,当时刘备攻雒县,一年没攻下来,庞统带突击队冲锋,最后把雒县拿下,雒县拿下,成都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庞统也是在攻雒县之时被箭射死的。在《三国志》中,他的传记排位也是非常高的,和法正一起,在《关张马黄赵》传记之后。位列文臣首位,是很正常的。
赵云,简雍,孙乾, 这三个人是刘备的旧班底,简雍,孙乾,是在刘备在徐州或徐州之前就跟了刘备的,忠心没的说。而让人意外的是,孙乾在此是位列赵云之后的武将,可能和他一度担任将军之职有关。
文官第三的 吕凯 ,还有武将第三的 张翼 ,这两人在三国史上的名气并不大,尤其是吕凯,最后也只是一个太守。还是在上任的路上被南中叛乱的人给杀了。但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占了一个忠义。当时刘备伐吴失败,在白帝城生病了,南中四郡反了三个郡,他们郡没反,但是郡守跑了,只是一个郡守功曹的功曹的吕凯,还有府丞王伉,两人站了出来,他们组织军队抵抗来攻击他们的雍闿,最后成功抵抗住了雍闿,最终诸葛亮南下平叛后,把吕凯和王伉都封为太守了。可惜的是,吕凯在去上任的路上,再次被零散的叛乱人员杀害。张翼也是,他在刘璋时期还没有做官,刘备时期才举孝廉,当了县令,终其一生,只侍奉过蜀国一国。张翼做过庲降都督,后来和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最后,蜀国灭了,还和姜维一起密谋重新复国。可惜最终失败也和姜维一起被乱兵杀死。
因为入选武侯祠的名臣,必须忠义当先,所以这两人能排在这么靠前,和他们的忠义密不可分。
傅肜,傅佥, 一文一武,父子俩。傅肜是在刘备伐吴之时,兵败,为保护刘备力战而死。傅佥则是在魏灭蜀之时,他本来是关城守将,后来副手投降,倒戈相向。他本人力战而死。都是为蜀国尽忠战死之人。
黄忠 , 马超 则是演义中的五虎上将之一,黄忠是荆州人士,后来和刘备入川,夺取益州。在后来的汉中之战中,斩夏侯渊立奇功,刘备做汉中王时,封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齐名,一度让关羽非常的不爽。马超则本来是一方诸侯。后来在刘备攻打刘璋的最关键时刻来投刘备,给刘备夺取成都来了个临门一脚。后来虽然被赋闲职,但是人家的名望,跟随刘备后的忠心,也是值得肯定的。在此绝对要占上一席的。
费祎,蒋琬,董允 三人则是蜀国的四相之一。另外一人则是诸葛亮。蒋琬是在费祎之前做的丞相(费祎,蒋琬都是级别相当于丞相,但不是丞相的叫法),但是相比起治理蜀国的成绩来,费祎比蒋琬要更强一些,能力更突出。所以费祎在蒋琬,董允之前。
董和 是文官,没有战绩,他最大的特点是清贫,是个大清官。这为刘备政权在蜀汉立足提供了非常好的政治基础。
邓芝,王平,马忠 这三人能入选,和他们的战功有关,邓芝担任过江州都督,永安都督。和诸葛亮一起伐魏,在都督任上还有平叛记录。最后也是卒于任上。王平担任过汉中都督,在诸葛亮北伐中有出色的表现,后来镇守汉中也是非常的不错。马忠是在云南地区做庲降都督十几年,后来卒于任上。这三人是蜀汉的“平安三侯”。
秦宓,陈震 两人是为吴蜀同盟做出贡献的人,秦宓是在吴国来人和蜀国结盟时,把吴国的张温说服了。陈震则是在孙权称帝时,去吴国祝贺,然后和吴国孙权结盟,为吴蜀后来维持三十年和平做出了贡献。
杨洪 当过蜀郡太守,在刘备伐吴之时,是刘禅的身边的参谋。后来刘备伐吴失败后,汉嘉太守黄元趁机叛乱,杨洪于是指导刘禅紧急处置,最终派兵,生擒黄元。算是给蜀国立了一大功。
马良,程畿,冯习,张南, 这四人都是在刘备伐吴之战中兵败而死的。
姜维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伐魏事业的接班人,大将军。蜀亡了,还想着借机复国。最后失败被杀。最后和他一起战死的还有张翼。姜维的级别高,但是却排在张翼之后,可能和他数次北伐无功,并且他是魏国投降过来的人有关。
廖化 在关羽兵败时,假意投降了吴国,后来跑到蜀国,刘备带着他伐吴,任太守。再后来和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等,最后古稀之年的廖化和姜维在剑阁抵抗钟会大军。也是为蜀国奋斗了一生的人。
在南中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奋斗的人,除了马忠,吕凯外,还有 向宠,张嶷 。向宠是在南中镇守时,被叛乱人员杀害。张嶷在马忠时期随马忠多次征战平叛,后来又和姜维北伐,最后在北伐过程中战死。
整理一下,这些人的功绩以及职位派系如下:
为国而死:
夺取益州:庞统
伐吴战死,傅肜,程畿,马良,冯习,张南,
南中维护国家统一:吕凯,向宠
伐魏之战:张嶷
魏灭蜀之战,傅佥
魏灭蜀之后的后续抗争:姜维,张翼。
官职比较高的:
五虎上将人物:赵云,马超,黄忠。
蜀汉四相:费祎,蒋琬,董允
做过四大都督的人:邓芝,王平,马忠
南中镇守的人:向宠,马忠,张嶷
蜀国后期伐魏的武将:姜维,张翼,廖化
吴蜀同盟做出贡献:秦宓,陈震。
特殊的父子同列:傅肜,傅佥
派系:
刘备的旧班底:赵云,简雍,孙乾,
荆州派:庞统,费祎,蒋琬,马良,傅肜,傅佥,黄忠,向宠,冯习,张南,廖化,陈震
东州派:董和,董允
益州本地派:张翼,马忠,张嶷,程畿,董和,杨洪,秦宓,吕凯
无派系或派系不明:马超,姜维,王平
那些不可能入列的人:
在武侯祠里,法正竟然没有入列。这个和清朝最后的武侯祠修建有关。当是刘沅主持。刘沅将本来在列的法正、许靖、刘巴三人移除,因为刘沅认为此三人有背主投敌之实,不足以配享忠义著称的武侯祠中,遂除之。尤其法正,除了这个原因,个人私德也被人诟病。
除了这三个人,在蜀汉集团中有重大贡献的魏延、杨仪,李严等人也有叛变,不能全始全终,犯过错误的原因,皆不能入选,
自然的,后来的一众投降派,更是不可能入选了,比如谯周,郃正等。
未入列,但还有些也是很忠心,并且有可能入选的人:
当然了,蜀国的文臣武将不止以上的这些人,如果说还有谁能入选,我觉得以下的这些人有可能,陈到,李恢,宗预,陈祗,霍弋,罗宪,柳隐。
陈到,李恢,宗预:这四人都是都督级别,陈到是刘备的旧班底,在刘备还没到刘表那时就跟了刘备,后来做永安都督近二十年。可能因为此时和吴国交好,并无战事,所以无战功,难以出彩,最终没能入选。李恢虽然是庲降都督,但是他的成绩和马忠比起来差的多,仅有的是和诸葛亮一起平叛时的成绩,他以武将的身份,在此很难入选。宗预虽然是永安都督,但是他成绩并不突出。所以也很难入选。
陈祗:这是诸葛亮亲自挑选的人才,活了四十八岁,有二十多年都在郡守的任上,并且成绩突出,他还有一个贡献是当年张嶷生大病,他倾尽家资为其救治,最终为蜀国保存下一个难得的战将。
霍弋,罗宪,柳隐:这三人都坚持到了蜀国灭亡之时。蜀亡后,刘禅下了命令后才投降魏国。当得起为蜀忠心。
未入列,级别高,但是却也很难入选的人:
阎宇,胡济虽然级别不低,蜀亡时,阎宇是永安都督,胡济是汉中都督,但是他们在蜀亡之时,下落不明。之前的都督任上,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来的成绩,所以这两人也很难入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7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曹操手下猛将众多,为何没能生擒赵云